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位抗日远征军战士在缅甸的抗战经历
2020-12-29 11:05:58  来源: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点击:  复制链接

  李凤山,男,1921年生,山东省巨野县北关人。中国抗日远征军战士。曾在国民党军政部第一六五五后方医院当兵,后到国民党第五军九十六师二八六团任少尉军医,远赴缅甸,参加同古战役,后穿越野人山回国。回国后,任柳林卫生院院长,1953年调至城关卫生院工作。

  2015年5月12日下午,由巨野县史志办3人、巨野县电视台记者1人组成的4人采访组动身前往北关采访李凤山老人。李凤山老人现在跟着儿子居住。走过古城街大隅首,往北百余米向西一个胡同,里面就是李凤山老人的家。采访组一行还未到家,李凤山的家人就出门相迎。初见李凤山老人,很难让人想象,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身体还这么硬朗,他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孩子们说,老人除了有点耳背,没有其他疾病。还能骑电动三轮车,每天到2公里外的巨野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锻炼,找老朋友拉呱。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坐在面前这位老人竟是一位中国远征军战士。80多年前,他随着10万远征军出征缅甸,之后穿越野人山回国。老人知道来意后,陷入悲伤的回忆中。他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一只手扶着额头,靠在了沙发上。老人定了定神,开始讲述他的抗战经历。

  初出茅庐 缘定医学

  李凤山老人开始说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大概是秋季吧,黄河决口, 咱县里上黄水,我那时正上着学,我考的高小。咱巨野县转圈净是水噢,俺家里穷, 上边来人捡穷人登记,登记完就往外走,吃灾民饭,我和俺娘坐船到济宁,又下船坐火车,到了济南,就住那里了,靠吃灾民饭度日。那时我年轻,有点学问,省立剧院挑学生,灾民所所长把我保送到省立剧院。省立剧院确实也不错,给做的衣裳、被子。剧院分高级部、低级部,高级部就是中学生,低级部就是高小了,小学啦,俺在低级部里学习。”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规模入侵华北。1937 年12 月,韩复榘放弃济南城,率领第三军逃跑,日军攻占济南。1938 年1 月,韩复榘率军撤到曹县, 驻扎曹县县城。因韩复榘被蒋介石逮捕,加之徐州战乱,山东的国民党第三军被整编, 部队南迁至湖南省东安县。老人接着说:“学生不能在校学习了,把我送到家里来, 那时家里也穷,生活困难,没办法。第三军后方医院随部队撤退到曹县,途经巨野, 住在巨野圣庙(今巨野文庙)里,我去那里参加了他们的部队。里面有个吴大夫,人挺好,她说,你跟着我学医吧。三路军的后方医院为躲避日军,向南方退却,我们坐上火车走到漯河,就住到那里了。咱那时年轻,只是个参军不久的小兵,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知道是部队在那里整编,蒋介石把韩复榘的第三路军全部整编了。整编之后,我被安排在军政部第一六五五后方医院,当了上等兵。到了湖南衡阳女子中学,战时的伤员都住在那里,我们就照顾那些伤员,后来医院迁到湖南东安。院长看我年轻,保送我上军政部、内政部合办的贵阳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隶属团部,当时团里的医生共有6 个人。在那里学习3 个月就结束了,就又回到东安后方医院。”

  奋勇参军 出国远征

  李凤山老人回忆,回到东安县的后方医院以后,他又到了贵阳,跟一个开诊所的大夫邹子度学看眼疾。老人说:“我有一个一六五五后方医院同事,和我不错,他说, 老李,我参加部队了,你跟着我,咱一块去吧。我们就随着部队出国了。所待的部队应该是第五军九十六师二八六团,给了我一个少尉军医的军衔。”

  “那是1942年吧,当时部队的远征军司令是卫立煌将军,第五军军长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将军,他们的九十六师师长是黄翔。当时,出征的还有著名机械化部队第二〇〇师,师长便是赫赫有名的戴安澜将军。另外,还有孙立人的第三十八师,这个师后来在缅甸仁安羌以少胜多击败日军,营救出7000多英、印军,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仁安羌大捷。那时大家的士气十分高昂,士兵都是严格选拔出来的,军事素质和身体素质及各项技能全部都是出类拔萃的,武器装备也都十分精良。”

  进驻缅甸 救死扶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东南亚,迅速占领缅甸的一些重要城市,威胁了滇缅公路的安全。当时的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日的生命线,为了保卫这条公路,中国派出了近10万人的远征军出征缅甸。部队全数从昆明出发,沿着滇缅公路到下关、保山、龙陵一直出国门畹町,奔赴缅甸各重要城市。

  1940年,中国的抗战到了极其艰苦的岁月。那时重庆经常遭受轰炸,形势吃紧,云南地位更加重要。这年夏天,李凤山也随着集训营去了昆明,驻扎在昆明城外。那时,“云南王”龙云对蒋介石猜忌很深,所以所在的军队要绕着城走。李凤山所在的医务所非常简陋,他回忆说:“那仅仅是一点简单的药品,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有六七个医务人员。但大家都非常忙,不光为士兵诊病,昆明城经常被日本飞机轰炸,受伤的人也常常往医务所里抬呀。”

  远征军出国到了缅甸,他们不知道的是,“日本人早已向缅甸人灌输了迷魂药”,把中国抗战部队描述为杀人不眨眼的侵略军,引起缅甸人对中国军人的愤慨。但是中国部队尚不明白怎么回事。所以李凤山老人说:“那里的人混蛋得很,穿着黄袈裟、黄衣裳,在街上、在村里,见到咱们的人就砍。”老人比画了一个用刀砍的动作,接着说,“军部下了命令,见了穿黄衣裳的就打,一打街上就没有人了,再上家里去也没人了。刚一出国咱当兵的吃不饱,就吃缅甸的大米,那东西咱中国人吃不惯,吃了它肚子发胀,你没见胀死多少人噢。”

  决战同古 扬威异域

  同古,是南缅甸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11 万。同古距仰光260 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 年1 月日军攻占仰光。1942 年3 月19 日,在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领导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二〇〇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争取时间,掩护远征军主力向同古一带集结。而主力第五军迟迟未集结,造成二〇〇师很大牺牲。后由于中方不愿进攻,只想保存实力,而英军却又将右翼空开,造成日军包围了二〇〇师的局面,二〇〇师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主动撤出同古。

  1942 年3 月19 日至29 日,中国远征军第二〇〇师与侵缅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同古之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第二〇〇师伤亡2000 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面对增援后4 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形势危急。根据命令, 九十六师赶到支援,李凤山老人回忆,他们当时伤病员极多,他和卫生员救了不少人。同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日军苦战12 天,歼敌5000 余人,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第二〇〇师全师安全转移。

  穿越无人区 九死一生

  英军多次不战而退,致使孤军深入的远征军被日军切断路线。当时中国远征军有两条撤退路线:一是撤向印度,时属英殖民地;二是通过野人山回国。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九十六师选择了后者。野人山,是缅甸胡康河谷到印度小镇列多间的原始森林无人区。

  “过野人山,那里的瘴气厉害,是有点毛病的过不去就憋死了。山上不知道有多少蚂蝗,它们往身上吸血,当兵的把腿都打上布条,包裹严实。受伤的人特别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快就撑不住,那时的军医都很忙。

  “过野人山没啥吃,幸亏我们出发的时候都背了点大米,就用饭盒煮着吃,后来能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随身携带的口粮所剩无几,不得已战马也被宰杀吃掉。多数人得了疟疾,打摆子,打着打着躺下就起不来了。时不时地看见周围有人死去,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踩在了死人身上。满路都是死了的军人,到处是臭气。”老人说到这里伤心极了,停顿下来,缓慢地抬起手,擦了擦深陷的眼窝,继续说,“那时候,官兵都一样,什么师长、军长都不管,各人顾各人。过了野人山,遇见一座庙,多少人有病躺在那里休息,就没有起来,死那里了。”用老人的话说,他所在的部队“打仗倒没死多少人,就是过野人山死人多,又吃不饱,身体弱,没药,有很多病人,救不过来。听说,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因受伤不治,在过野人山时也牺牲了;杜聿明军长也受伤差点死在这条路上,我们九十六师走出来的人不到一个团,当时我们的一个营,进山时有四五百人,出山后就只有七八十人……”老人说着说着,几度哽咽,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回归故土 永志不忘

  李凤山老人继续回忆:“回到云南后,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该补充的补充,没死的都升一级,我升为上尉军医。”李凤山随部队驻扎云南昆明,以防日军再犯。虽然李凤山军衔升为上尉,但他并不为所动,依然为野人山牺牲的军人扼腕叹息。为防备日军再次攻击,部队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和休整,军部命令他们在昆明修筑工事,搞训练。“那时都很紧张,没多久,正训练着的时候,就传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

  老人拿出一个装满老照片的相框,里面有张照片,是他和一个叫刘德英的战友的合影。老人说:“刚抗战的时候,兵源缺乏,蒋介石为召集赴缅甸的部队,向全国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兵。那时一个叫刘德英的报名参军,他后来成了我的战友,但是他比我参军晚。”

  接着老人又拿出当时随身携带的手术包,还有1944年部队给予每个军医的医疗器械单,单子是一张黄色的纸张,上面用英文写着每个军医的装备。老人打开一个绿色帆布的手术包,里面全是美式装备。老人一个一个拿在手里,向我们讲解:“这是手术刀,这是缝合线,这是镊子,这是止血钳……”还有4本发黄的卫生人员培训教材。老人历经苦难,把这些东西保存到现在,可见这里面凝聚了老人太多的往事。采访人员不禁感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抗日老兵在屡屡濒临死亡的情况下,仍然把这些医疗器械带回国内,带到抗战胜利,带回到故乡,并历经岁月,把这些已极具文物价值的器械保存到现在。相信每个中国人看到这些器械,都会对这个抗日老兵肃然起敬。老人的想法是把这些抗战时候的手术包捐赠给远征军历史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日军暴行,铭记那战火硝烟的年代。

  淮海战役期间(1948 年11 月),李凤山在大碾庄战斗中主动向解放军投诚,被解放军安排在枣庄市薛城区的华东军区蒋军官兵教导总团集训,当时集训团的团长叫方正(后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后来李凤山因身体有病返回家乡。回巨野后,在柳林老八区任柳林卫生院院长,1953 年调回城关卫生院工作。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2-29 11:07: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老兵王洪昌的难忘的抗战岁月

下一篇:朱炳:坚定不移走上抗战路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