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机枪手徐怀京的抗战传奇
2020-04-30 14:33:46  来源:万山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戴上从不轻易示人的奖章,徐怀京认真地整理好衬衫,满怀深情地为曾经的战友们敬一个标准的军礼。采访中,老人不止一次说道:“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比起来,能够看到侵略者被赶回老家,我已经很幸运了。”

 

  参军前,老人只在乡下私塾学过两个月的《三字经》《百家姓》。复员转业后,老人坚持学习,现在不仅能读书读报,最近还应子女的要求开始写一点回忆录。老人从小就喜欢听山东快书,现在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入伍前,老人的右手食指被螃蟹夹破造成感染,截去了一小节。也许是因为断指处感觉更加灵敏,其他战士用没有单发挡的机枪一次最少也要三连发,唯独徐怀京掌握了机枪单发点射的绝活儿,每次激战连长都忘不了吼一声:“徐怀京,单发!”

  尽管已91岁高龄,老人仍每天坚持看报,对军事内容更加关心。儿女们特意给老人买了台平板电脑,并将网上搜集来的军事文章发送过来,供老人随时阅读。

  听完重孙女演唱的英文歌曲,老人开怀大笑。“当年为了瓦解日本鬼子的斗志,部队还专门找来会日语的干事教过我们几句劝降的日本话。后来我跟学日语的孙女念叨过,她说我发音还真挺标准的。”

  抗战胜利60周年,老人曾应邀参观抗战馆。看到展柜中有自己当年使用的同型号机枪,他特意喊来家人为自己和机枪合了张影。

  周末的家庭聚会刚好赶上醉人的“北京蓝”。儿孙们簇拥着老人,一起拍了张四世同堂的大合影。

  “我的名字是入伍时部队文书给起的,当年参加八路时没成年,家里也没给起个像样的名字。”91岁高龄的徐怀京老人开门见山,话语间透着军人的朴实与干练。

  “1941年,我的老家山东省潍县横里路村被日寇占领,他们抢粮杀人,无恶不作。村里的年轻人没有办法只能一起逃跑,一路跑到三十里外的大家洼村,遇到了驻扎当地的山东渤海军区中队。我知道他们是保家卫国打鬼子的队伍,就把心一横投了八路。”老人入伍时正赶上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缺吃少穿不说,还经常遭到鬼子和伪军的围剿。战士们晚上只能拿手榴弹当枕头,并排躺在冰冷的地上,一有情况爬起来就能战斗,随时随地准备跟敌人拼命。几个月后,因战事吃紧,部队伤亡严重,徐怀京就从中队直接调入了渤海军区主力团机干二营四连机枪班。

  机枪是当时八路军战场上的主要重火力,也是敌人优先攻击的目标。机枪手的伤亡率比普通步兵高得多。“那会儿子弹可是命根子,每次战役我这挺机枪最多也就不到200发子弹。我们要准确压制敌人火力,还要想尽办法节约子弹。”作为主射手,徐怀京打机枪的时候都是三、五、七这样数着打点射。“现在很多抗战剧,一冲锋就端起枪来‘哒哒哒’不停扫射,我那时从来没见过。”老人颇有些无奈地说。

  那时我方军工厂生产不出合格的机枪子弹,除了缴获敌人的,只能把打完的弹壳尽可能地捡回去,装上火药,下次还能接着用。

  “捡子弹壳也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鬼子的飞机就在你头顶轰炸,一颗炸弹落下,方圆几十米全部陷入硝烟之中,等到烟雾散去,满地都是尸体残骸,如果捡拾动作不迅速,随时可能丧命。”

  谈起抗战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老人连连摆手,“那次真的是生死一线间,我都没想还能活着回来。”那是1943年冬天,日伪实施规模空前的大扫荡。一天,我军在执行扰敌任务后连夜赶路返回根据地。眼看着东方微微发白,队伍已经走进一个峡谷里,领头的战士忽然觉得形势不对,急忙隐蔽观察,发现四面全都埋伏着日军,日本的“膏药旗”还在山头飘着。“不好,大家快趴下。”班长一声令下,所有的战士全都纹丝不动,挨着身边的草堆、土疙瘩迅速隐蔽好。

  “当时自己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回成了瓮中之鳖了。”老人心有余悸地说。“当时敌强我弱,一旦被发现,即使强行突围也肯定伤亡惨重。说不害怕那是骗人,但我琢磨更多的是,你有枪,我也有枪,大不了就跟你死拼。”从天蒙蒙亮一直到晚上,战士们就这么保持一个姿势,咬牙坚持了一整天,最后居然奇迹般躲过了敌人的埋伏,全身而退。

  “爆破手牺牲了,徐怀京,你去!”1944年,潍县张许村战役中,连队的第一、第二爆破手先后被敌人击中牺牲。接到命令,作为预备爆破手的徐怀京没有丝毫犹豫,抱起炸药包,不顾一切冲向敌人的铁丝网防线。

  “为了端掉敌人据点外面的防御墙,我们都是白天挖地道,一直挖到敌人的铁丝网底下。铁丝网外还有一段十多米的壕沟。那时没有什么防御措施,大家就想办法,搬来大方桌,上面铺上棉被,棉被上浇上水,搭在壕沟上作掩护。”这次徐怀京的任务是剪破铁丝网并钻过去,拿炸药包炸毁敌人的围墙,让部队能一举冲进敌人防御的腹地。

  铁丝网在壕沟上端,徐怀京身高不够,每次只能奋力跳起剪上一下。跳了4、5次,铁丝网终于出现了一个豁口。这里距离对面的围墙还有30米远,在全连火力掩护下,徐怀京奋力爬过铁丝网,抱着足足20多斤重的炸药包拼命冲到围墙下,用爬犁子一插,炸药包就牢牢地顶在了敌人碉堡的围墙上。

  离炸药包爆炸还有一点时间,子弹嗖嗖地擦身而过。徐怀京一个箭步冲向破损的铁丝网,边向回跑边朝战友们喊:“张开口,张开口……”炸药包轰隆一声响,敌人的围墙成功爆破。

  “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最终力量,支持我们赢得胜利的,是我们知道自己为谁而战。”白发苍苍的徐怀京动容地说。“战争年代,战士们吃的穿的都是老百姓的,路过村庄,老百姓拿出一针一线缝的布鞋,拿出家里仅剩的几个枣和鸡蛋,硬要往战士们手里塞。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心里都暖暖的,也更坚定了为百姓而战,为人民幸福而战的信念!”

  如今的徐怀京,喜欢遛弯儿、下棋、看报纸,膝下儿孙满堂,和老伴儿尽享幸福晚年。闲暇之余,他也会把过去的经历写成文字,讲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听。

  老兵档案

  姓名:徐怀京

  生日:1925年5月13日

  籍贯:山东省潍县横里路村

  经历:1941年加入山东渤海军区中队,白天站岗放哨,夜晚破坏公路、割断电线,还会摸到敌人的窝里抓汉奸。同年,加入山东渤海军区主力团机干二营四连,担任机枪主射手、爆破手,部队先后收复了潍县、寿光、德州、濮台、博兴等地区。1944年,担任爆破手期间,表现突出,在石家口英模大会上,被评为“抗战模范”。1948年在东北阻击国民党军期间右腿负伤,后转业在学校保卫科工作。“文化大革命”后调到北京,在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当工人。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4-30 14:38: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于化虎: 自制地雷 抗击敌寇

下一篇:矢志爱国的黄埔抗战老兵刘志祯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