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常州老兵:两次翻过野人山 三次飞越驼峰航线
2016-06-30 09:53:50  来源:常州晚报 2014年12月24日 作者不详  点击:  复制链接


清明节,儿子耿嘉陵抱着父亲的塑像恸哭

  国家公祭日刚过,广州市民耿嘉陵特地从广州赶到常州晚报,披露了龙陵松山有402尊中国远征军单体雕塑,讲述其父亲70多年前的抗战故事———

  中国远征军“方阵”中,有位常州老兵

  中国常州网讯 “我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他曾是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国家公祭日刚过,一位叫耿嘉陵的广州市民,来到常州。他告诉常州晚报记者,在云南边疆——龙陵松山,近年为中国远征军官兵建起了402尊单体雕塑,其中的“老兵方阵”中有一位江苏籍老兵,他叫耿荫龙,常州金坛人,就是他的父亲。这位常州老兵,曾经两次翻过野人山,三次飞越驼峰航线,参与打通中印公路等抗战历史重大事件。

  热血青年,毅然投笔从戎

  1915年,耿荫龙出生于金坛直溪登冠西村,1937年,耿荫龙考取了杭州省立高中。上学途中,恰逢“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沪、杭、宁相继沦陷,学校被迫外迁和停课,老家金坛也被日寇占领。

  “抗日救国,誓死不做亡国奴”,耿荫龙参加了抗日自卫团,到兰溪、湖州、长兴等抗战前线站岗放哨,做各种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冬,耿荫龙毅然投笔从戎,报考军校,他很快被录取,随后分配到贵州龙里十六期二总队辎科学习。当时抗战前线急需用人,1年后耿荫龙提前毕业,被分配到驾教团任汽车营少尉副排长,教授新兵学习驾驶技术。

  1939年12月,日军为断绝中国通往越南的海岸交通线,相继攻占南宁与昆仑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又将目标锁定在英国殖民地缅甸。为此,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协定,联手保卫滇缅公路,中方成立远征军,耿荫龙成为远征军中的一员。奋勇杀敌,血染疆场。

  远赴缅甸,两次翻过野人山

  1941年春,耿荫龙和战友奔赴缅甸仰光,抢运国内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缅甸仰光的港口,停满了盟国援助的汽车,装满了军用物资,耿荫龙与几十名运输兵每人领到一把车钥匙就上路了。这是中国与缅甸陆路相通的国际生命通道,天空不时有日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飞过,大伙日夜兼程,为了避免被当做主要轰炸目标,他们只能分散行动。

  在缅甸的日子里,疾病曾令耿荫龙感到过恐惧,夏天,缅甸内陆霍乱横行。因为当时缺医少药,“早上得病,晚上就死,非常快”。

  他们驾驶满载军用物资的卡车,沿着崎岖、狭窄的滇缅公路夜行昼伏,向中缅边界的腊戌前进。滇缅公路当时是中国唯一与国际连通的陆路生命通道,路况非常差。

  日军登陆仰光后,耿荫龙又奉命在曼德勒城组织当地华侨和老百姓搬运、疏散军用物资。不久英军全线溃退,日军很快打到了曼德勒,中国远征军回国之路被切断,耿荫龙所在的后勤部队烧掉卡车,焚毁辎重。在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的率领下撤往印度。

  虽然印度与缅甸仅一山之隔,但野人山中有大片丛林及沼泽地,亚热带原始雨林中终日不见太阳,瘴气弥漫,且夏日多雨,毒蛇、蚂蟥及蚊虫极多,疟疾等疾病横行,恶劣的环境使得一般人很难活着走出去。大部队面临着自然界的生死考验,很多人在丛林中染病倒下了。

  当时丛林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军人早已断粮,缺医少药。成群结队的蚂蟥无孔不入蚕食着倒下的官兵及冰冷的尸体。除了面对毒蛇、蚂蟥、蚊虫、瘴气的挑战,森林里还随时会爆发疟疾、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

  “许多官兵晚上住在山洞里,早上没有一个醒过来。”耿嘉陵说,当时父亲讲,满山都是白骨,顺着白骨走就不会迷路。

  部队在山中辗转二十多日,终于到达印度英帕尔。经过短暂的休整,耿荫龙又接到命令,背着干粮,再过“野人山”,带队沿着山路接济后面的部队,其状更加惨烈,中国远征军损失过半,八九万官兵有一半命丧异国他乡的荒山野岭。几个月后,父亲奉命首次飞越驼峰航线回到昆明,接运新兵赴印度,才知道很多战友都牺牲在缅甸。

  成都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

  1942年7月,耿荫龙被派回印度受训,组建战车营。再次飞越死亡之路——驼峰航线。这是他第三次横穿喜马拉雅山脉的飞行,乘坐的是由美国飞虎队员驾驶的军用飞机,从飞行员口中知道这条航线几乎天天都有空难发生,天空晴朗时沿着峡谷中坠落的飞机残骸飞行而不需要任何导航设备。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条悲壮空运走廊。据资料介绍抗战期间该航线共有1500多架飞机坠毁或被击落,三千多名飞行人员失踪。

  1943年年底,中国远征军驻印度兰姆伽基地组建了7个坦克营,开始打通从印度阿萨姆邦经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到云南昆明的中印公路。据不完全统计,中印公路从动工到通车共牺牲3万多人,因而中印公路是一条浸泡着鲜血的道路。

  中印公路通车时,耿荫龙亲自驾驶满载军用物资的卡车回到昆明,随新建的汽车第十八团驻守沾益,负责昆明沾益到贵阳这条线的物资运输。耿荫龙在这条线上一直驻守到1949年6月。

  1949年12月,耿荫龙随部队在成都起义,整个后勤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在西南军区后勤学校一年的学习后,耿荫龙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处,参与汽车整修工作。1979年,老人在四川西昌退休。

  孙子撰文,披露祖父当年经历

  4年前,耿嘉陵的儿子将爷爷的故事写在自己的QQ空间里,被一名媒体记者偶然发现,耿荫龙的故事开始被人熟知。

  此后,耿荫龙的事迹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2011年,耿荫龙被授予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并依照相关政策落实了军队转业干部待遇。

  2012年9月3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7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特地邀请耿老先生出席开幕式,老先生当场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捐赠了一床伴随他70多年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发的毛毯。在这之前他还曾捐赠了一床在印度远征军时期使用过的美国军用毛毯。

  那几年,耿荫龙经常到各学校进行演讲。耿老说,“应该让年轻人切身感受时代进步、祖国发展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他们产生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

  松山雕塑,唯一的江苏籍抗战老兵

  2012年,雕塑家李春华听到耿荫龙的事迹后,非常感动,特地找到老人,要给老人塑像。还为他拍摄了正面、侧面的三维照片,用作雕塑时的参照。

  2013年9月3日,402尊中国远征军单体雕塑在云南龙陵松山落成。每个单体雕塑对应的,都是当年的抗战老兵,耿荫龙是“老兵方阵”中唯一的一名江苏籍抗战老兵。遗憾的是当年的8月16日,98岁的耿老因病去世,再也不能参加落成典礼。

  儿子耿嘉陵说,家国沦陷,父亲数度有家不能归。解放后,父亲通过信件与家乡的亲人取得了联系,才知道其父母早在抗战时期就去世了。

  耿荫龙多次对儿子说过,他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在2014年能够回到常州老家看看;二是重回松山,寻访自己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耿嘉陵说,这两个心愿他都帮父亲实现了。前不久,他特地赶到金坛,参加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让父亲魂归故里。今年清明节,耿嘉陵去了龙陵松山,抱住父亲的塑像放声恸哭,将父亲的遗物埋在父亲的塑像前,为父亲建了一个衣冠冢。

  耿嘉陵说,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是一座丰碑,也是一个追思先烈、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平台,“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作为抗战老兵的后代,我会经常去看他,将父亲及所有老兵的精神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30 09:58: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浴血百战忘生死,96岁抗战老兵张中如深情述说—— 我是一颗愤怒的子弹

下一篇:百岁"飞虎队"老兵:最得意的事就是打日本鬼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