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宿迁抗战老兵王金:从没想过,能有现在的好日子
2020-12-11 15:13:00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点击:  复制链接

  9月4日上午,天气晴好,微风不燥。位于沭阳县刘集镇涧西村的一户人家中,93岁的王金正坐在家门口的躺椅上,一脸笑容地看着在一旁干活的儿子,父子俩不时还聊着家长里短。在王金看来,眼下这种安逸富足的日子,就是七十多年前他和他的战友们想都不敢想的日子。用王金的话来说,如今的生活真是“唱”着过。

王金

  在阳光的照射下,墙上那块金色“光荣人家”的牌子折射着耀眼的光芒,似乎还在告诉着人们,王金是位复员军人,是一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士。一转眼,硝烟已逝七十余载,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王金的记忆中越来越模糊了,依稀中,他只记得……

  “我是1944年参军的,我们家兄弟四人,我排行老三,本来家里决定让14岁的弟弟去参军,可我觉得他年纪太小。于是,我主动提出替他入伍的决定。”王金说,当时他正在学打铁,本来是要做一名铁匠的,结果却成了一名军人。

王金在回想往事

  加入部队之后,王金便成了一名通信兵,之后随着部队一路向北。“我至今记得,一次战斗中,当地老百姓为了掩护我们,把我们的伤员藏到了草垛里,等敌人走后,才把他们抬出来。”想起战场上的一幕幕,王金似乎又想起了那些满脸是血的战友,他沉默了一会儿,嘴角微微颤抖。

  “我们跟着大部队,一路向北,和敌人拼杀,碰到就打!”王金说,幸好当初年龄小,身体强壮,跑得快,能跟上部队的步伐,要是换作现在,年老无力,跑都跑死了。

  王金说:“有一次,在山东一个大山里,敌人到老百姓家中,要抢他们的东西,老百姓不给,后来还发生了冲突,等我们到了以后,我们就和老百姓一同抵抗敌人。为了保护他们的东西,我们帮老百姓想了一个办法:等敌人走了以后,在村口的路上埋上地雷,等敌人再来时,就不怕被他们欺负了!”

  “我是通信兵,送信都是骑着营长的马,记得有一次,我随着营长回家,才发现他家的情况很不好,家里连一张床都没有,他的妻儿都睡在铺着稻草的地面上,连床被子都没有。”王金回忆说,临走前,他把行军被的被芯拿出来,悄悄留给了营长的孩子,只带走了被罩。因为被罩不能留,留下就犯错误了,后来,王金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

  说起过去的生活,王金在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曾数次提到:“我们曾几天没吃到一口东西!”他想起有一次作战后,和大部队走散了。他和几名战友就一直追、一直追。追了一天一夜,终于与大部队会合。“当时,我们特别饿,后来,每个人只分到两个发霉的窝窝头,就那样,我们都要省着吃。”

  “今天的生活好不好?”记者凑近王金的耳边大声问道。当他听到这句话后,那双眼睛忽然变得明亮了,他指了指门口的田地、水泥路、干净的房子……连声感叹:“从没想过,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王金说:“现在早已不存在能不能吃饱这个问题了,要啥有啥,不但吃得饱,还吃得好!日子真是好得没法说了。”

  据王金的儿子王正邦介绍,他们家有4亩土地流转了,如今他又承包了十几亩,还是种粮食,做了一辈子的农民,只要能动就不愿意吃闲饭。王正邦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被培养成了大学生。

  说话间,王金的儿媳妇回来了,她拎着一口袋半成品衣服,在院子里开始做起了手工活。“家家户户不仅住得好,镇里、村里都有工厂,老百姓农闲时,还能到厂里赚钱,只要你勤劳、努力,你的日子就能‘唱’着过!”王金说,最近他还听村民议论,隔壁村有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还有的孩子考上了南京大学……如今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也和过去不一样了,许多孩子都能受到高等教育,这以后的日子得多幸福啊!

  1954年,王金复员回家了。“当时,部队希望我能留下,去军校继续深造,但我离开家太久了,实在太想家了。最终,我还是决定复员回家,回家后,我便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做个铁匠。”王金说,本来他也可以去化肥厂工作,但考虑到自己还会一门打铁的手艺,便将化肥厂的工作让给了别人,之后不久便结婚生子了。

  “那个时候,能喝上一碗厚厚的稀饭都是奢望,住的都是茅草房子。”二十多年前,王金家也盖了新房,住在敞亮的房屋中,王金打心眼里觉得满足。

  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对于一位九旬老人来说,有些吃力,他略显疲惫。起身,拄着拐杖,王金慢慢地走到门前一片宽敞的水泥地上,眼前一大片稻田,日渐饱满的穗子垂了下来,丰收在望的喜悦,让王金又精神起来,他那坚定的眼神,望向天空,脸上泛出了一丝笑容,这笑容是知足、是幸福。

  (时间:2020年9月10日 来源:宿迁网 记者:仲文路、杨芹/文 杨群/图 实习生:陈瑾)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12-11 15:15: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6岁抗战老兵的18条“做人准则” 有一条千万牢记!

下一篇:丁文余:传奇抗战老兵的烽火岁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