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路军译电老兵王宗如:心中的电波永不消逝
2017-09-16 08:48:23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时期,参加无线电培训的战士。资料图片

王宗如老人与珍藏的电码本。记者 乔栋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台收报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央军委总部在延安时使用的我军制造的收报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首长要给某个团发电报,内容是‘明日到什么地方’,那我就把这个翻译成电文。‘明’是2494,‘日’是2480,‘到’是0451……”今年95岁高龄的老兵王宗如,曾是八路军120师的一名战士,一说起译电来,立刻来了兴致。
 

  数字 就是语言

  王宗如老人站起身子,缓缓地从抽屉里寻出一本用布包的书来。他小心翼翼地把布掀开,一本边已磨得起皱的泛黄书籍映入眼帘,书的正上方,用楷体写着“标准电码本”。“这书可不容易,那会儿条件艰苦,不能铅印,这书是用石头印出来的。”老人用手拭了拭书的封面,如同一位虔诚的信徒,翻开了这段尘封80年的历史。

  王宗如1937年在河北老家入伍,成了一名民兵。第二年,他被调入八路军司令部,随后加入120师。在那个年代,“识字”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王宗如的命运就此改变。

  老人喝了一口水,清清嗓子:“那会儿政治部让写墙报,我就写了一份墙报在院子里贴出来,通过这墙报,领导觉得我‘有文化’,就挑选我当了译电员。”王宗如介绍,在那个年代,译电员除了要有文化基础,还得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保密意识。

  “我们先学的是明码。一天规定记20多个字,反复地记,反复地背,不允许有一丁点差错。因为你记错一个数字,那很有可能就影响到战局。”王宗如敲了敲桌子,像是在给学员上课:“跟小学生学写字一样,先得把自己的名字会写了,我的名字‘王’是3769,‘宗’是1350,‘如’是1172,先把名字背会,再学其他的。”

  这些数字怎么在译电机上体现呢?老人一手捧着译电书,一手比划着,眉宇之间神采飞扬:“一个字儿4个码,‘1’是嘀嗒,‘2’是嘀嘀嗒,‘3’是嘀嘀嗒嗒。”

  王宗如1981年退休,但直到现在,他依然能脱口说出大部分汉字对应的电码。老人说:“在路上看到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车牌,脑海中马上不自觉地浮现出相对应的汉字来。只是现在有的车牌有了字母,有的车牌成了三个数字了,明码成了密码了!”
 

  抄写 如同信仰

  太原最近持续高温,王宗如老人却依然穿着长衣长裤。他指了指空调说:“当兵留下了不能吹风的毛病,这空调呀,就是个摆设!”抗战时期,他随部队转移,“也不脱衣服睡觉,腿上就长了虱子。晚上还要急行军,腿上老是痒痒,后来就流了黄水,出了问题。”王宗如虽然精神矍铄、说话利索,他的腿却在抗战岁月中落下了毛病。

  在王宗如的屋子里,记者目光所及之处,堆满了一摞摞书刊,以及他用来抄书的各种本子。老人有一项特别的爱好:抄书。有的书正面抄完了,他再反过来在背面抄,甚至连报纸也“不放过”。

  这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毛病”,老人笑着说,革命战争年代的书很珍贵,又很难保存下来,敌人扫荡的时候,他就把书给了当地老乡藏起来,扫荡过后,再找老乡拿回来。

  就这样,很多珍贵的图书和资料得以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宗如又把这些极具历史价值的书籍,捐献给了晋绥革命纪念馆。

  “退休后,我就每天开始看报、读书、做笔记。看到报纸上哪句话写得比较好,哪篇文比较实用,我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在废纸的背面,然后给邻居们看,给孩子们看,希望对他们有用”。

  王宗如老人抽出一本抄得密密麻麻的本子,翻开一页,如数家珍:“这本是我抄的关于‘笑’的,教人掌握好心情。”

  还有关于健身的、关于保健的。王宗如抄完之后,再把这些东西一一分类,或赠与他人,或自己翻看。
 

  知足 更是家风

  “经常想到在战争年代,行军的时候哪有什么热水,觉得渴了,看见个河沟就赶紧跑过去扒拉两口水。”老人两只手往嘴巴方向比划着,“手一甩,赶紧就去追队伍,再不追就落下了。”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分外珍惜今天的生活。王宗如说:“每天都觉得自己活得像在蜜罐里那样甜,喝口热水都觉得是件幸福事。”有过对比,方知当下的不易。“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爱发牢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要管住自己,想办法克服。子女们说我总是回忆过去,但我这一步比一步好,一直好到现在,心里很满足,有啥脾气可发?”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经历过95年风雨的王宗如老人,如今正是这样一位睿智的长者。跟他聊天,总能让人在只言片语间感受到一种平和的气场。

  62岁的冉鸿芬是王宗如的儿媳,她总说:“我嫁了一个好男人,还遇到了一个好公公。”“我的老公公,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不谋一点私利。我那会儿在医院工作,公公来看病都是悄悄地来,生怕给我带来不方便。”冉鸿芬说,公公就是自己的道德标杆。

  “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这就是咱家的家风。我们家姊妹三个都是工人出身,一辈子都在工厂,觉得挺好,也不会和人攀比。父亲说,学会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王宗如的儿子王振杰如是说。去年,王宗如家被社区评为“最美家庭”。

  傍晚,王宗如推着轮椅,又出来溜达。他指着街边飞速开过的车辆牌照号码,自觉对应起相应的汉字来。“上了年纪容易老年痴呆,我这样就当是锻炼大脑了!”老人开着玩笑,身后的那轮落日,将余晖洒满了他的肩膀。
 

  小贴士

  电报是利用电信号来传输文字、图表、照片等的通信方式。电报加快了信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一项重要发明。

  中国首条自主敷设的线路,是由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所建,1877年10月完工,连接台南及高雄。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用作军事通信。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两国关系紧张,李鸿章再以“用兵之道,神速为贵”为由,得以获准开办电报总局。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9-16 08:49: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大陆113岁最年长抗战老兵去世,曾参与抗战14年

下一篇:113岁抗战老兵的最后时光:近百岁仍骑车卖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