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民国红会救助了多少抗战伤兵
2018-01-30 16:06:28  来源:锐史记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初,伤兵得不到照料,上街滋事,“以铁棒作为威吓的武器”

  14年抗战,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在战争中,国军伤亡总计约320万,其中阵亡约132万,负伤约176万,失踪约12万。①如何救治如此多的伤兵,对国民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伤兵救助问题上尚无准备,全国仅有陆军医院22所,临时陆军医院19所,兵站医院10所。②随着战争的扩大,伤兵数量急速增加,仅淞沪会战期间,每天即需收容伤兵上万人。当时伤兵医院严重不足,“救护人员的缺少,救护设备的不完全,士兵们常因不及裹伤流血过多,而不免牺牲生命的。也有不及担架而重被炮火打死的。这样有救而不救的,不知有多少”。③

  伤兵得不到有效救治,他们“从车站下来的没有适当的收容,重伤的没有人来照顾,伤愈的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医疗缺乏,食住不安,甚至饥寒交迫……”由此滋生了很多社会问题。1937年11月,张治中到湖南任省政府主席时,见长沙“各商号、各旅馆几乎完全被伤兵占住了,很少幸免的也谨慎地收起了招牌。街头巷尾,伤兵三五成群,以铁棒作为威吓的武器……伤兵滋事的案件,日有数十起。”④武汉等地也有此类事件发生。

  国民政府为安抚伤兵,将“伤兵”等词一律废除,改称“荣誉军人”。各战区也都增设伤兵医院。如第二战区,曾辖第四临时医院、第十陆军医院等30余所医院,以及第七卫生资料库、伤兵救护列车等卫生设施。⑤

  战争中的伤兵医院,有着较好的配置。如1940年迁往湖北姚山的军政部第十一兵站医院,院长以下有医官10余名,护士50余名,医药室、军需室各5人,副官室2人,炊事班20人,再加上担架队30余人和勤杂人员,总编制约200人。医院中通常有伤兵、病兵500余人,最多时达到1000人。在第十一兵站医院,“伤兵痊愈后,大部分整编上前线,少部分自动流散。”⑥

  对伤残官兵,国民政府还设有收容机构。至1943年1月,全国共有教养院8处,临时教养院20处,临时教养所2所,校官教养所1所,盲残院1处。这些地方总共收容伤残军官4951名,伤残士兵38818名,住休养院者8113名。到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各类教养机构收容伤残士兵7万余人。⑦

  政府能力有限,伤兵救护主要依赖红十字会,救治总数达248万

  与战场上负伤士兵人数相比,国民政府所能照顾到的伤兵依旧有限,因而使中国红十字会成为实施战场救助的最重要力量。

  中国红十字会肇始于晚清,至抗战前,已在全国建立有分会520个, 医疗卫生机构262个,会员30余万。处抗战爆发后,红十字会全面展开战地救护工作。淞沪会战中,红会上海救护委员会组织救护队10队,急救队12队,救护医院24所,征集救护汽车98辆,另特约公私医院16所,协同执行救护、输送等任务。

  为了方便战场救护,红十字会成立了小型医疗队28个、医护队20个、救护队7个、医防队6个等救援组织。1938年春,更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他们从1938年1月至1945年9月,救治战场军民,共完成外科手术119856人、骨折复位35522人、敷伤8784731人、内科住院人数2142997人,门诊军人2481685人,其他还有数量很大的人接受了X光透视、消毒灭虱等治疗。⑧

  身兼中国红十字会总干事的宋美龄,还发起建立了“中国妇女指导委员会”,下设总务部、战争救济部、战争地区服务团等九个部门,并开设干部训练班,培训救护等技能。宋美龄曾亲自到伤兵医院,演示为伤兵换药。

  在中国红十字会外,衡阳还发起了“伤兵之友”运动,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为伤兵募集捐款。1940年,“伤兵之友”总社成立,以孔祥熙为理事长,宋美龄等36位名流为理事。随后四川、贵州,乃至海外,都相继建立分社。抗战结束时,共有151处分社。海内外“伤兵之友”运动共募集资金6.15亿法币,有力地支援了伤兵救助工作。⑨

  注释:

  ①《作战以来历年我军官兵阵亡统计表》,何应钦: 《八年全面抗战之经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6 年印行,附表;②戚厚杰:《抗战时期国民党战场后方勤务述评》,《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③黎剑苏:《值得注意的伤兵问题》,《抗日战争三日刊》第63号,第8页。转引自苟兴朝《抗战时期的“伤兵之友”运动》,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④《张治中回忆录》,华文出版社2007年,第89页;⑤陈长河:《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兵站总监部》,《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⑥刘礼丰:《记十一兵站后方医院》,《长阳抗战回忆录》 ,第43、44页;⑦李常宝:《抗战期间的国军伤兵群体考察——以军政部荣誉军人第十八临时教养院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⑧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战时工作概要, 内部印行, 1946年,第5、6页。转引自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的几个断面》,《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⑨苟兴朝:《抗战时期的“伤兵之友”运动》。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30 16:08: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编年史(1938年)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