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武冈行随笔
2018-12-05 13:54:43  来源:沈建中  点击:  复制链接

  2018年是湖南武冈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建校80周年,时值冬日,我来到位于湖南西南部的武冈市,目的是寻访抗战踪迹。

  位于资水上游、云山之麓的武冈古称都梁,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抗战军兴, 南京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移地湘中邵阳,易名为第二分校,但由于考虑邵阳西南的武冈有众多 的各姓祠堂及其空场可以供住宿和操练,境内的丘陵亦适于演习,且生活低廉,民风纯朴。 所以二分校最后选定在武冈办学。

  从1938年至1945年7年间,在这里训练各期生员,共毕业学生、学员23052人。这些抗战军 事政治干部后大部分发第六及第九战区前线,充实国军基层干部力量,为抗战的最后胜利, 补充了生力军。他们中间不少人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血染彊场,为国捐躯,用年轻的生 命实践了黄埔同学一以贯之的爱国传统与民族气节。

  11月18日下午3时,我搭乘的动车准时抵达邵阳坪上髙铁北站,武冈市黄埔文化研究会刘 蜀汉会长等专程开车来接,刘是原民革武冈市委会副主委、武冈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他 是子承父业,其父川军出身,后来做了二分校的教官,1949年后一直住在武冈城,改革开放 年代顺理成章成了武冈黄埔同学会的首任会长),为人热情,看到我就说:“我们都是黄埔后 裔,欢迎你来武冈寻找抗战的踪迹。一句话说得我心中暖洋洋的。

  从邵阳北髙铁站到武冈约有170公里,我们的车全程走的是髙速公路,大约2小时左右就到 了武冈。后来我才知道,从邵阳北髙铁站到武冈没有直达班车,只有先到邵阳汽车南站,从 那里再打的到汽车东站乘到武冈的班车,路上的时间就要长多了,由此我对刘会长他们在周 日放弃休假专程来接站之举更增添了感激之情。

  今天的武冈是县级市,也是周边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县的中心。刘会长陪我安排好住 所后告诉我说,民革武冈市委会巳知道我要来,他们要和我见见面。当晚,我见到了武冈市 文广新局(武冈市黄埔文化研究会主管部门)的局长和民革武冈市委会欧阳智主委等先生, 交谈甚欢,共进晚餐中,也得以认识了一些在这里从事黄埔文化研究的人士。

  对我此行来说,参访中央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是必行之事,刘会长等陪我前往。

  二分校迁武冈后不久,即在离城不远的法相岩,依山兴建校部办公区,建成后以孙中山先生 及国民政府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如中山堂、中正楼、应钦楼、崇禧楼,还有营房及军校附属 的和平小学等。1945年抗战胜利后二分校迁并成都本校,这里成了私立洞庭中学校区(今湖 南省重点中学武冈二中)。可惜的是,历经历史沧桑,除中山堂外其余建筑都巳不存。

  建于1943年的中山堂,现在保存完好,这是一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砖木结构单檐戾 殿顶的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组成,占地1300余平方米,整座建筑庄重宁静。2013 年这座建筑及其周边附设区域被国务院以“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的名义公布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接待我的是武冈市文物管理局的副局长林女士,她引领我们从中山堂 由外到内对二分校历史和中山堂构建进行讲解,娓娓道来。尤其让我惊讶的是,谈话中她竟 然谈到我祖父早年留法勤工俭学和参加共青团的事,看得出来之前是看过一些材料的。

  我漫步在中山堂,只见其后面今天已经建有镌刻着二分校二万多名毕业生名字的名录墙,不 禁思绪万千:我的祖父沈清尘当年是二分校的第二任少将政治部主任(继刘公武,1939年8 月至1942年8月在任),他和祖母及家父、家叔、老岳母五口曾经在武冈居住了三年(后祖 父调重庆政治部任设计委员,祖母及家庭仍住武冈,今天,和祖父一家有关的三里亭、东山 胡家、五里牌、许家大屋、和平小学等有的仅保留了一个地名,有的随着老屋的拆除早巳换 上了新建筑的名称或干脆不见任何踪迹),见证了抗战的艰苦岁月,也见证了军校十六、十 七、十八期的12000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了抗曰杀敌的前线,特别是十七期四个总队5000 余人差不多同期毕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武冈期间,我与刘会长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巳经修订好过去在二分校旧址中山堂内关于 二分校历史的展陈方案,并说该修订文案及展陈经费问题巳上报有关方面待批。他欢迎我提 供祖父的相关照片和发表的抗战文章,以便在校史展上展示,我当然欣然允诺,并说这是自 己义不容辞的应尽责任。同时,我也希望刘会长能提供在《战斗日报》及其后身《党军日报》 武冈版上发表的关于祖父在二分校的活动报道及署名文章,以利展陈及增补祖父年谱之需; 也希望对由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而由祖父介绍来二分校十七期第六总队任大队指导员的中 共地下党员吴大闲(今名吴伯文)、胡笃弘(今名胡叔度)的生平予以展示;还对修订方案 中缺少周磐(二分校副主任,后继李明灏为主任)、张泰祥(二分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两 位人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尽可能全面、完整的搜集两人相关资料(有些资料可以从台湾方 面去搜集),以利于以一种新的视角全面展示二分校武冈七年的历史。

  在刘会长的遨请下,我还去了洞口县的山门镇和髙沙镇,参观了尹氏宗祠和曾八支祠,在曾 八支祠见到了“军人魂”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三条用红土写在墙上和木板上的大字,这些 黄埔文化的语言进一步映证了这里曾经是二分校学生的驻地。

  抗战开始,南京中央军校西迁四川成都继续办学,旋应抗战之需在全国设立九个分校,分别 是陝西南郑的第一分校,湖南武冈的第二分校,江西瑞金的第三分校,贵州独山的第四分校, 云南昆明的第五分校,广西桂林的第六分校,陝西王曲的第七分校,湖北均县的第八分校, 新疆迪化的第九分校,黄埔精神通过各军校传播全国大江东西南北。各分校中以武冈二分校 和王曲七分校影响最大,而今天各分校旧址不少早巳不存,唯有武冈二分校旧址被公布为第 七批国保单位,这就为以“亲爱精诚”为核心,以“武髙山”为方向的黄埔文化研究创造了良好 的机缘,也为海峡两岸的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平台,而这种“文化搭台”从而也提升了武冈这座 城市的影响。

  诚如也是黄埔后裔的民革湖南省委会原主委刘晓先生所言,将武冈二分校历史展示和中山堂 及其他建筑的沙盘立体复原二个基本陈列做好,可以进一步擦亮武冈的这块金字招牌,助推 武冈的文化旅游产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2-05 13:59: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寻找和平轨迹 镀亮时代精神-----《永恒的向往与追求--芷江和平文化十五年纪念》序言

下一篇:这里中国军人墓地被毁,建起的民居常常闹鬼——与戈叔亚一起重返战场(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