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2016-08-03 17:38:19  来源:察网中国 作者:张宏志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战略地位

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膨胀起来:德国妄图独霸欧洲,意大利妄图夺取非洲,日本则图谋霸占亚洲。其各自的目的一旦实现,第二步是:德、意两国出北非、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呼应。日本则南进太平洋,出印度洋策应德、意。继而三国夹击澳洲,会师澳大利亚,形成逼临美洲之势,最后与美国决战,从而实现他们瓜分世界的野心.

在德、意、日轴心国全球战略中,苏联和中国是两个战略枢纽,是反法西斯阵营欧亚两洲的主战场,东、西方战线的中流砥柱。德军为苏军所慑服,希特勒无力顾及北非、东非;日军在中国泥足深陷,因而使其太平洋战线先天不足.这样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其全球战略的第一步计划就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假如苏联不能慑服德国,中国不能困住日本,德、意、日三国实施第二步行动,决战将在美国发生,战争结局将不堪设想,只要追溯一下历史,此理便不难看清。

首先看看东方战线:

1937年日本策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军队在卢沟桥的抵抗,标志着中国抗战的开始。日本侵略中国是其全部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意义,开辟了反法西斯战线的东方战场。日本占领武汉后,在黑龙江和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获得了进行世界战争的战略基地,其世界战争计划中的——中央突破,军事上实现了。日本军阀的下一步行动是巩固和掠夺占领地,充实国力,在此基础上北攻苏联,南打英美。这一目的一经实现,日本就获得了下一步战争计划中的物资基础和军事上的主动权。但日本军阀这种以掠夺中国而走向世界战争的如意算盘,被强大的抗日游击战争打乱了,其国力不但未能在战争中得到充实,反而连其原有的也消耗掉了!

1937年,日本贸易结算用的黄金库存量,不过13.5亿日元。而日本侵华战争的军费,迄1939年岁支出为21亿日元,其中对中国掠夺为7亿日元,岁支出实为14亿日元(1)。由于战争,日本工业生产由平时以轻工业为中心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转变使其资源短缺,能源供应失调,整个生产体系紊乱,加上自1938年以后,日本出现了严重米荒,不得不以2亿日元进口大米,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进口总额的10%(2),从而打乱了整个进口计划。总之,1939年秋,日本国力穷困已经表面化了,在这种情势下,准备世界战争出路何在?只能是对中国掠夺。

日本的既定国策是“南北并进”,既准备同苏联打,又准备同美国打。陆军以苏联为目标,要求政府拨款14万亿日元,1942年完成战备;海军以美国为目标,要求政府拨款10亿日元,1942年完成战备;中国派遣军则主张专心致志于中国事变。他们认为在中国事变为解决前,北攻、南进是错误的。对战争规模起制约作用的,实际是黄金储备量。而日军大本营和日军政府则坚持既定国策,以消减对华战费,实施世界战争准备,无论如何也要在1942年完成。其方案是:将现有在华兵力85万人,逐次消减,1939年底为70万人、1940年为50万人、1941年为40万人;战费由24亿日元,降为17或12亿日元(3)。

1939年11月12日,将这一方案上奏天皇。中国派遣军强烈反对这一方案,总司令部将集体辞职(4)。并于1940年5月19日派参谋总长回京进行交涉(5)。陆军中央部幕僚一行5月31日来南京访问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经过一周折中,于6月7日达成协议:首先增派近卫师团(国内),第4师团(满洲)参加宜昌作战,待战役结束,预定同年11月底,兵员定为73.4万人(6)。日本大本营和日本政府对此方案深感不安,认为这一方案将对苏、对美战备至少推迟3年,预定1942年完成战备任务,将被推迟到1945年。

这就是说,中国抗战不仅钳制了日军兵力,迟滞了日本的战争进程,而且根本破坏了日本的既定国策。诚然,中国抗战对日本的消耗是一个有限的量。但这对于当时的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起到的作用是一个无限值。可以说,作为轴心国全球战略的东方一翼的日本,是被困在中国了。这种情形也从根本上破坏了德、意、日会攻澳洲,逼临美洲与美国决战的战略计划。

再看非洲形势:

非洲战事在东非、北非、主战场则在北非。北非是由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红海进入印度洋的通道,是大西洋、印度洋之间的陆上走廊,又是欧洲和非洲的相接地带。从而成为德、意、日轴心国侵略全世界的战略机动地带。

1940年4月9日至6月22日,73天内德国灭亡丹、挪、荷、比、卢、法六国。此后欧洲战局出现了一个战争间歇,希特勒加紧进行进攻苏联的准备。这时墨索里尼点燃了非洲战火。1940年7月,意大利军队以阿比西尼亚为基地,向英属苏丹、肯尼亚发动进攻。战争首先在东非爆发,8月3日再攻索马里。英军于1941年5月将意军全线击退,恢复原态势。

意军在进攻东非同时,1940年9月13日又以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为基地向英军发动进攻,9月16日占领埃及的西迪巴拉尼,英军于1941年2月6日,将意军逐回原地。

鉴于意军之不能得手,希特勒派隆美尔率两个精锐装甲师增援意军。德、意军于1941年3月11日发起进攻,英军不支,全线撤退。4月15日,德、意军占领埃及赛卢姆到贾拉卜绿洲一线。此后,德。意军与英军互为攻防,形成拉锯。

1942年6月20日,德、意军再度发起攻势,倾其全力,于7月初进抵阿拉曼以南地区,距尼罗河三角洲只有百余公里。这时希特勒正准备进攻斯大林格勒,无力援助隆美尔,他送给隆美尔的只是一根陆军元帅的节杖。此后,德军在苏联每况愈下,希特勒控制北非、东非计划,终成一纸空谈。

从上述可以看到:在轴心国的全球战略中,有两个战略枢纽——中国和苏联,两个战略机动地带——北非(东非)和太平洋。苏联像一把大铁钳掐住了希特勒的咽喉,中国则像一巨大的磁铁吸住了日本。可见中国的战略地位是何等重要!1945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说: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长达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罗斯福在同他儿子谈话时也说(7):”“假如没有中国抗战,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绝起来,吞并埃及,切断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8)罗斯福的评论是客观的,符合历史实际的。

二、中国抗战对苏联的支持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举世周知。但是苏联的胜利也是和反法西斯的各国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当1941年6月22日德国背信弃义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时,希特勒是多么希望日本向苏联背后开刀,以造成德、日东西夹击之势。那时美国政府也是企图引诱日本去打苏联,“巧妙地使日本进入‘威尔逊神话——西伯利亚出兵传奇’。”(9)

被希特勒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本军阀也跃跃欲试, 7月27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苏联行使无力。作战当局作出了从中国抽调兵力的方案:从满洲抽调第4、第6师团,从中国抽调7个师团,以及全部航空部队,大致于9月上旬集中完毕。(10)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却认为:一个中国事变帝国已是勉强支撑了,4年战争耗空了国力;再一个对苏联开战,必将断送帝国大业。他警告政府:不要干那种“火中取栗”的蠢事。

畑俊六在7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中央是把处理中国事变这个根本忘了。担心我们自己会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战争。由于正在研究从本军调7个师团(前述5个师团以外,根据情况还要调出第3、第13师团;并且正在议论撤出武汉地区)及全部航空部队到北方,由于根本记了处理中国事变和无视对国民所做的承诺这样的重大事态,所以虽然以前也给杉山参谋长写了信,希望妥善处理,今天仍是决定派野田副总参谋长回东京,正式提出我作为军司令官的意见。”(11)畑俊六的意见非常坚决——立即取消对苏开战的计划;集中力量解决中国事变,并把重点放在军事打击方面。

副总参谋长野田谦吾于7月29日回到东京,30日拜访省部首脑,宣读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的意见书。日军大本营于8月9日决定放弃对苏联行使武力的企图。与畑俊六向大本营进行交涉的同时,即7月中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加紧策划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日军大本营派出派出其著名将领冈村宁次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先后调集了7个师团、7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主力约10万余人,其矛头指向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大“扫荡”于8月13日开始,10月17日结束,历时65天。

不难看出:日本大本营对苏联交战的计划,因中国派遣军的反对而演成了10万大军“扫荡”晋察冀。中国抗战有力的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1941年秋冬,是希特勒在苏联战场上最疯狂的时期,也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德军推进至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附近地带,这三点呈南北垂直线,德军占领了该线以西地区,深入苏联国土1000公里(平均数)。希特勒扬言:冬季到来前打下莫斯科直到苏军取得莫斯科会战(1941.9.30——1942.4.20日)的胜利,苏联才稳定了战局。

在莫斯科会战期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1日,德国对美宣战。这时,在莫斯科城下,面临困境的德军将领们所失望的是日本并没有对苏宣战,苏联远东兵力可以自由地调到西线对德军作战。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苏、德两国都注目东方:苏联所要求的是东方的平静,一是苏联获得巩固的东部后方;德国所期望的是东方燃气战火,使苏联,腹背受敌。然而德国的幻想破灭了。

日本为什么没有和苏联交战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的牵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走上了世界战争,这是中国大陆成了“日军总兵站基地”,“不只现地军要依靠中国大陆以图生存,日本的总动员资源也要取自中国”(12)。日本在中国大陆有四个战略区:广州、武汉、宁泸和华北,前三个是贸易区域,战争环境的商业贸易不能给日本提供财源,日本的总动员资源主要仰赖于对华北的掠夺。日本称华北为“大东亚战场的兵站基地”。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华(中国派遣军)为34个师团,为确保资源地带,使用8个师团于华北进攻八路军,占其总兵力的52%,加上进攻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兵力的76%。华北站尤为残酷,1年365天中几乎有300天是在战火中渡过的。这就是说日军已深深地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无论如何拔不出脚。在日美开战前4天,即1942年12月3日,日军大本营命令关东军,限于1942年春前完成对苏作战准备。但又称,对美、对苏作战,这时日本将形成最险恶的局面。

与此同时又命令中国派遣军抽调相当兵力转向对苏作战。但又要求必须确保国防资源地区。这些自相矛盾的命令,不正说明陷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军阀的窘态吗?这一时期,中国战火连天,中国人民浴血挥戈,以自己的热血和头颅挡住了日本强盗闯入西伯利亚的去路,从而使苏联得了巩固的东部后方。

1941年8月6日,联共(布)中共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1941年第4季度和1942年度军事经济计划,规定将某些企业从受战争威胁地区迁到国家东部,并立即投入生产。从1941年7月至11月,苏联从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等地区,转运了150余万车厢的物资设备。共有1,523个大型企业迁至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哈萨克斯坦、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等地。

同时向东部疏散人口1000多万,这些东迁企业和当地原有企业,形成了几个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迄1943年,这些工业基地的年产量:火炮13万门、迫击炮69,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0辆,飞机35,000架(13)。苏军获得这些装备后,于1944年转入反攻。

德日军事协定规定,两国对苏作战以东经70度线为分界(14)。即德国进攻苏联欧洲部分,日本进攻亚洲部分。但由于日本在中国战场的重大消耗,因而失去了进攻苏联的能力。苏联部署在东方的庞大远东军因此可以西调。苏联从远东调往西部战线的兵力,1941年下半年为12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约12万人。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又调10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约15万人。

迄1944年秋,先后西调39个师,约40万人,加上从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区舰队抽调的12个海军步兵旅14万人,总计西调兵力54万人,火炮和迫击炮共5,000余门,坦克3,300辆。苏联对德战争的胜利与中国抗战对日军的打击有着密切关系。

三、中国抗战对美国的支援

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南方军的4个军12个师团,约20万人,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诸国发动了进攻。1941年12月8日第25军在马来西亚登陆,到3月8日第15军占领仰光,各路日军均实现了预期目的。与此同时,海军攻占了关岛、俾斯麦群岛、新爱尔兰群岛、中所罗门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迄3月末,日军占领土地38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消灭同盟国军30余万人,予美、英、荷海军以重创。

美国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其所以败给日本,根本原因是缺乏战争准备。1941年初陆军只有26万人,坦克500辆。另有国民警卫队23万人。美军拥有强大的海军,计军舰546艘。但是进入战斗编队的仅有328艘,占62%,38%(198艘)闲置于港湾。在已编队的328艘中适用于战斗的仅236艘。236艘中未逾舰龄的又只有133艘。这就是说美国庞大的海军舰队,有2/3已经老朽。再以主力舰来说,美国共有15艘。按战舰有用生命26年计,其中已有三艘逾龄,1942年又有4艘逾龄,适龄舰八艘,占53%。三艘逾龄主力舰纽约号、得萨斯号、阿肯多沙斯号,编入大西洋舰队。太平洋上共有主力舰12艘。12月7日后的战斗中,奥马克拉哈马号、西弗吉尼亚号被击沉,总数便只有10艘了。

诚然美国是经济力、军事力、综合国力雄厚的大国,它必将转化为优势。但这需要熬过痛苦的历程。这里重要的是争取战略上的转机,即把潜在的军事力(综合国力)转化为生动的战斗力——海军的更新和扩充,陆军的充实与加强,战时工业体制建立。而这一切需要时间。战争中这种时间的得与失,决定着胜与败,乃至关乎着整个战争的命运,12月7日后,美国人清醒了。主观条件改变了,客观条件又从哪里获得呢?历史的见证是:中国抗战给了美国以良机。

日本是在国力行将耗空的情势下冲进太平洋的,而它进攻南方又是为了夺取资源以充实国力,那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国力穷困到了什么地步呢?对此虽然尚无全面材料,但就日本侵华供应状况亦可窥见一斑。据日本官方史书记述:

“现在尽管中国事变并未解决,但却强烈要求日军尽量减少在中国战线的负担与消耗,为支援南方作战,除抽调上述兵力(66个基干步兵大队,共7个师团——引者注)以外,还要在战略物资方面进行全力支援,使中国战线担负起日军总兵站基地任务。

“美国冻结日本资产后,陆海军当局就急着从上海搞到外货。海军方面送到上海203.6万美元,陆军方面送到上海185.7万美元,要求上海租界购入第三国物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军票贬值造成资金短缺。为了确保用于购买当前军用米的资金,总军财务当局从日本弄来了金条、鸦片、砂糖及煤炭在租界出售。尽管采取了各种办法,现地军的财政状况仍然处于破产的境地。”(15)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胜利,不但没有改变日本的困境,反而加深了危机。

但这种情况在日本陆海军中的反响是不同的:海军在胜利刺激下神经兴奋,陆军则因中国战场的困境叫苦连天,形成了陆海军战略主张的对立。海军提出东取夏威夷,切断美国与澳洲的联系,西出印度洋,策应德意军出北非、南非占领澳大利亚,逼临美国本土。陆军则强烈要求加强中国战线,主张留置少量部队:步兵21个大队(想当一个甲种师团、一个乙种师团)于南方占领地,其余部队迅速撤回。

日军大本营深知日本已无力进行新的作战。故而否定了海军建议,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日军在太平洋的作战线限于北迄阿留申群岛,经中途岛至新几内亚,以东京为圆心,向东和东南扩展600至800公里。作战重点是攻占南太平洋和澳洲的一些岛屿,以切断美、澳之间的海、空交通线,孤立澳洲。在兵力使用上留置7个师团于南方,撤回5个师团,3个留本土,2个加强中国战线,并给中国派遣军增加7个师团。

这个计划表明:日军不但在太平洋战场进攻能力枯竭,而且中国战场亦难以支撑。为求巩固中国战线,其不得不在太平洋停下进攻的脚步。这里我们看到,制约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正是中国战场。冲向南方的日军在取得一定胜利后迅速收兵回营了。这对美国是多么有利的条件!5月的珊瑚海战、6月的中途岛海战,美军终于遏制了进攻。中国人民洒在神州大地的热血,保卫了自己的民族,也为美国创造了宝贵的战略时机。

1942年下半年,美军逐步掌握了战争主动权。1943年与日本展开逐岛争夺。在这一年半时间里,美、日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强大的生产力被迅速动员起来,仅在1942年就集中了军工厂家1.8万家,年产飞机6.8万架,坦克4.5万辆。而日本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形。迄1942年,日本国力业已枯竭。其人力、物力、财力都已用到了极限。

日本军费与国家岁支出总额之比例竟高达73.7%,每一天的军费消耗31,726,027日元,日本每人年平均负担1,061日元,通货较之前增加了3.6倍,物价上涨2.9倍。日本人民已经没有多少力量可以继续承受战争给他们的负担了。日本政府停止了对中国国派遣军的财政支付,要求就地取给,甚至连武器弹药也要求尽量自行筹措。此外还要担负大东亚战争“总兵站基地“任务。日本经济上的出路只有一条——对中国的掠夺。总方针是以对中国榨取来支持其进行世界战争。

日本这一方针遭到了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致命打击。迄1943年,日本在长江以北占领大约700余县,土地面积100余万平方公里(不含东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活跃在日本占领区70%的土地上,日本的巩固占领区仅占30%,210余个县。即使在这一地区日本完全统治的县也只占50%,大约100个县。这种情况说明,日本对其占领区的经营和掠夺在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打击下根本无法实现。日本掠夺的重点区域是华北。

日本经济,重工业发展程度及技术水平比轻工业低得多,而且原料缺乏,日本计划利用华北的资源、能源在华北建立重工业基地,并且准备把日本本土一些炼铁炉迁至华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2月22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视察华北,特嘱冈村宁次:“确保重要资源,为充实我国国防力做出贡献”(16)。

1941年至1943年,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展开了殊死搏斗,日本投入的兵力占其侵华总数的45%以上。日军的“囚笼“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加给抗日军民的困难是极其严重的,他们熬过了这世间难以忍受的痛苦。而日军不但没有达到开发掠夺华北资源、建立重工业基地的目的,反而耗干了华北经济,使自己走上了经济崩溃的绝地。日本国力在没有什么可充实了,日本经济动脉流动着的只有人本人民的鲜血了!

还有,美、日两军在太平洋上逐岛争夺的一年半时间里,日本海军强烈要求陆军的支援,日本大本营多次向中国派遣军抽兵但中国战场已经没有可供抽调的军队了。救死之计是挖肉补疮。1942年10月第51师团、11月第六师团、12月第4、第41师团调往太平洋;1943年6月第5师团、9月第17师团、10月第36师团调往太平洋。以上7个师团调出的同时,又不得不新建7个师团以补充调出后的缺额。日军向太平洋上这样的增兵,在实战中打成了“添油战术“,这是一种使自己陷入被人各个击破的拙劣作战方法。这不是由于日本军阀的愚蠢,而是日本军力不敷。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所以步步得手,无疑是得助于中国抗战。

假如中国战场不能拴住大批日军,中国抗战不能陷日本于无穷消耗,而使日本有充实的资源、足够的军队同美国抗战,那么美国将付出多大代价,战争要持续到何时,会以什么方式结束?中国抗战成为支援美国太平洋战线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华北游击战争,给予美国直接支援。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入战略进攻。1945年春,开始进攻日本本土。在这日美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国抗战又给予美国以重大支持。当美国海军冲向日本大门时,日本国内的军事力量是极端脆弱的,绝大部分是没有实战经验新编部队,共有60个师团(原有18师团,1945年新建42个师团,号称150万)。而其陆军主力仍抑留在中国。共有2个方面军9个军,辖27个师团、34个旅团、10个独立警备队,计104.9万人(另一支主力关东军70万人亦远在中国东北)。这就极大地便利了美军作战。而对日本统帅机关来说,由于主力远离本土,其抵抗意志必然会发生根本动摇,这自然亦是美军获胜的重要因素。总之,中国抗战给美国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中国抗战在打败日本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日本侵略的众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发动了抗日斗争,各自发挥了作用。但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国家是中国、苏联和美国。而这三个国家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中国抗战损伤日本军事力量(包括毙、伤、俘及最后投降)455万余人,对日本整个军事力量,尤其陆军力量是最大的打击。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消灭日本关东军约70余万人。美国方面据《马歇尔报告书》记载,美、英盟军在太平洋与东南亚战场使日军损失124.4万人(其中在印缅战场消灭日军16万人)。日本共计损失639万人,在中国战场的的损失约占其总损额70%。

至于中国抗战给予日本国力消耗前面已经作了分析。日本军阀原以为少许出点力便可迅速打垮中国,继而以中国为基地,利用中国资源,施行其北攻苏联,南打英美的既定国策,结果是打错了算盘,事实上,当日本同美国开战时,中国抗战已经损伤了日本的元气,可以说中国抗战从根本上破坏了日本的国策。

中国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承受了极大地民族牺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整个第二次时间大战中,军队与平民伤亡总数在9,000万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约占40%。勤劳勇敢、酷爱和平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英勇卓绝的斗争,做到了能够做到的一切,贡献了可以贡献的一切,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将彪炳史册!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21 17:47: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

下一篇:张宏志: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