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七十九年回家路——记平江冬塔籍中国远征军战士曾存禄
2014-10-28 11:44:29  来源:岳阳人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岳阳晚报 》2011年10月14日讯 记者 曾敏学

  97岁的曾存禄终于回到了平江县冬塔乡上塔市的老家。

  他的回家之路真的走得太久太久——整整七十九年啊!

  79年,还是要回家看看。这里有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这里有刻骨铭心的思乡情怀。正如美籍华人歌唱家费翔所放心声:归来哟,那故乡的路,故乡的云;归来哟,那远在天边的游子……

  19岁离家参军

  2011年8月14日,当曾存禄老先生在众人的期盼中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他就成了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人物。这是因为,将近八十年后,谁也没有想到,他又能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更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激动的是,曾存禄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远征军勇士,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曾经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是永远值得父老乡亲们自豪、后人纪念的上塔市之子。

  曾存禄就出生在上塔市小街上,有兄弟3人,还有两个妹妹。在兄弟姊妹中,他是唯一念过多年私塾的,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仁义礼信讲得出子丑寅卯,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高祖父担任过清王朝时驻河南地方的一个武官,后辞官回乡造屋安居。所建造的大屋场叫新屋,位于冬塔乡界头洞,规模大,气势恢宏。抗战时期,先是国民军驻扎,后被南下的日本鬼子占领,成了日军师团部指挥所,强占了两年多,周围几里之内碉堡林立。日军溃败时,放了一把火,新屋被烧得精光。这是日本小鬼子在中华大地留下的罪证之一,也是曾家祖祖辈辈不能忘记的耻辱。

  也许是崇文尚武的湖湘文化影响,也许是家族基因的作用,断文识字的曾存禄,从懂事起,就向往从军入伍。19岁那年,当国家征召的时候,在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他,挺身而出要去当兵。当时,他已结婚生子,考虑到可能在战乱频繁、枪林弹雨中难免有个三长两短,为了不让年纪轻轻的妻子永受独守空房之痛,入伍之前,他毅然决然地离了婚。夫妻二人签订离婚协议后,曾存禄将笔、墨、砚抛入荒野,以示男子汉一去不回头的决绝。两岁多的儿子则交给父亲抚养。可赞的是,若干年后,儿子也是他当年那样大时,步父后尘,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参加远征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曾存禄去当兵时,国内各种势力拉锯混战,行军打仗可谓家常便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国民军的主力部队,担任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曾存禄历经大小战斗几十次,如滇西反攻、老东坡、杨梅田、松山战役等。最艰苦的1943年,日军控制中缅交界的广大地区,切断交通线,使世界友邦援助中国的武器、物资不能及时运进国内。美国派遣飞虎队用飞机空运物资,耗资多,越过喜马拉雅山,危险大,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山的各类物资滞留在海外。后来,美国牵头,组织中国、英国、印度、缅甸等国的联军,下决心开辟中缅公路运输线。于是,几十万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远征军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兵强将,全副美式新装备。曾存禄就是赫赫有名的远征军的一员,并且编入战功卓著、已写入中国抗战史的新三十八师,师长是杰出的抗日将领孙立人。新三十八师经过三年多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中缅边境的运输通道完全打通,为抗日战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外援物资,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永垂青史的贡献。

  79年后踏上回乡路

  战争结束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曾存禄没有回到家乡,于是在当时退役的地点——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定居,并在当地结婚生子。

  芒市位于中缅两国边境。解放后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管理很严格,外人不得进入。79年间,曾存禄有30年与上塔市的亲人没有一点联系。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通过种种途径与儿子曾松柏互通音讯,儿子还远赴云南,希望能见到父亲一面,可因为没有边境通行证,这个从小就与父亲分开的儿子,连见一面的愿望也落空了。九十年代,相关政策放宽,年过花甲的曾松柏又一次奔赴云南,去拜望几十年没见面的父亲。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

  虽然跟老家的亲人有了联系,但已97岁高寿的曾存禄还是有一个回乡看亲人、看变化的强烈愿望,他希望自己能亲自踏上家乡的那一片故土。在民间组织“老兵之家”的帮助下,多年埋在心底的夙愿,得以实现。

  回家的那天下午,曾存禄坐的车还没有到,乡亲们就在进上塔市的必经路上挂上了显眼的横幅:“欢迎抗日战争英雄曾存禄回家”,村里的腰鼓队也早在村口迎接他。车子一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整条街。乡亲们带着孩子,扶着老人,跟着车子走了一路,一直把曾存禄老人送到了家门口。上塔市儿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抗日救国有功之臣的尊敬之情。

  安置好老人后,亲人们都围了上来。曾存禄见到亲人,显得很激动。尤其是看到91岁的妹妹时,两人虽然互相不能听懂对方的语言,但两双紧紧握住不放的手,兄妹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交谈中,曾存禄很少提及自己光荣的战史和艰难的人生,说得最多的话是对不起亲人,对不起乡邻,这么久了,没有回家看望大家,而父老乡亲还没有忘记他,他很感动,“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寿趋百龄,千万里回乡探亲拜祖,曾存禄老先生又在故乡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关链接

  中国远征军两次出征缅甸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当时为英国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两国于1941年12月23日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遂告成立。

  中英双方在防卫缅甸问题上原则一致,但英方出于利己主义考虑,起初对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并不积极。1942年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这时,英方才吁请中国军队入缅援救。2月16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滞留于滇缅边境待命的第5、第6军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

  自日军进攻缅甸后,英国虽然已将远东的战略重点由新加坡转向缅甸,但其着眼点却是印度。为此,英军遇到日军攻击就轻易撤退,始终未能进行有效的抵抗。而中国远征军则不断向南推进,孤军深入,始终未能得到英军的有力配合。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因战局失利而开始撤退。撤退所经之地,都是高山密林,时值雨季,泥泞难行,加之给养不足,部队饥疲交困,疫病流行,撤退途中伤亡甚重。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时仅剩4万人。

  中国远征军虽经苦战而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他们入缅抗击日军,使得驻缅英军免除了危机,平安撤往印度,并为尔后组织印度防务赢得宝贵时间。

  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历时17个月,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俘获日军647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新华网

  资讯来源:岳阳晚报 04 综合

  记者:曾敏学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0-28 11:45: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余程万的手杖

下一篇:听岳阳县唯一健在入台抗战老兵讲述自己的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