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高迎喜:从“抗战先锋”到“电力铁军”
2015-09-08 11:30:11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回忆起抗战的铁血岁月,90岁高龄的高迎喜老人侃侃而谈,脸上少有倦容。闪亮的军功章,发黄的旧书信,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历史窗口,跟随着老人的低沉叙述,一段14岁参加儿童团,15岁参加红军,七次荣立战功,从“虎子兵”到解放战争中的“抗击战能手”,直至建国后转业进入电力系统,成为企业负责人的传奇画卷,在笔者眼前逐渐清晰。

  小小虎子兵

  高迎喜的老家在陕西省北部的神木县,是刘志丹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根据地,高迎喜自幼开始接触革命队伍,在抗日救国的大义感召下,15岁就参加了红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战斗,由于作战勇敢,作风顽强,刚入伍的娃娃兵已经成长为赫赫有名的虎子兵,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注和培养,1936年7月7日,刚参加红军半年的虎子兵高迎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誓师驱敌寇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的对华扩张野心愈加暴露,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却一直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我中华民族大片国土一步步沦丧。1936年底,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与共产党联合抗日,并最终于1937年7月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时的共产党军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迎喜所在的神府独立师整编为警备六团,隶属贺龙领导的120师。接着,高迎喜随警备六团渡过黄河,来到山西晋北一带,参加抗日活动。

  1937年冬天,120师的誓师整编大会在晋北临县召开,全师8000余名官兵列队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之中,聆听贺龙师长讲话。“日本鬼子三个月要灭我中国,我们怎么办?我们要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去!”时至今日,高迎喜仍然清楚地记得贺龙师长在誓师大会上铿锵有力的声音和斗志昂扬的讲话,他那坚毅的表情和振臂高呼的雄姿,鼓舞着广大官兵和战士们。“贺龙师长一手捏着烟袋,另一只手打着手势,那时候没有麦克风,我们却能清楚地听见他的讲话。那讲话,那声音,像冲锋号一样激励战士们上前线打鬼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解放宁武城

  誓师大会开完不久,120师抗战的第一仗打响了。日军一个大队占据了山西北部的宁武县,时常袭扰我抗日根据地,据此,贺龙师长下令挺进晋北,解放宁武县。

  虎子排的战士们被即将到来的战斗激励着,个个精神饱满,整装待发。任务下达后,他们随部队一路急行军,来到宁武县外围。根据战略部署,攻打宁武县采取“攻击战”的战略打法,战士们在夜色的掩护下,于黎明前赶到宁武县城外,趁着夜色,登上云梯摸上城楼。枪声一响,日军没料到遭到了突然袭击,顿时慌了手脚,赶忙架起机关枪疯狂扫射。冲在前面的虎子兵连忙卧倒隐蔽,伺机反攻。

  敌人的机枪火力很猛,直打得虎子排的战士无法抬头,高迎喜观察了一会儿,给身边的神枪手使了个眼色,神枪手扣动扳机,接连射中了对方几个机枪手。虎子排趁势奋起反攻,配合已经冲进县城的兄弟连队,像扎口袋一样把日军困在了县城,经过一天鏖战,警备六团消灭了大部分驻守在宁武县城的日军。

  战斗结束后,部队进驻宁武县城,高迎喜和战友们看到所经之处一片惨象:原来,野蛮的日本鬼子在逃跑时对宁武县城百姓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此时的宁武县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有的妇女在光天化日之下遭日军凌辱后被残忍杀害。目睹眼前的惨象,让这群娃娃兵震惊、愤怒的同时流下了眼泪,也在虎子排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

  激战马寨堡

  打下宁武县后,警备六团又在当地数次击溃日军,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而在此期间,虎子排这群十几岁的小战士们,表现得尤为英勇。

  1938年,警备六团奉命移驻山西省偏关县后,积极进行抗日游击活动,在羊豁口一带破坏铁路,阻断日军物资运输。一天,侦察兵报告,日军要来袭击,团长便决定在马寨堡展开伏击。马寨堡有一片开阔的山野地,周围山峻路险,我军占据了两边地形颇为有利的山头,等待日军进入埋伏圈。

  不一会儿,日军列着四路纵队,端着机枪走进了埋伏圈,“打!”一声令下,我军的重机枪开始向日军集中扫射,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看着日军方寸大乱,虎子排的小战士们一个个十分兴奋,高迎喜激动地拿起一颗手榴弹便要冲下山去,跑到半路,被团长发现:“高迎喜!你跑下去干什么?快回来!”听见团长的呼唤声,高迎喜马上意识到自己身为排长,竟然在战场上丢下战士们不管,便赶紧转身回来。高迎喜耷拉着脑袋,正等着挨批评,又听见团长远远地问:“你身上的血哪来的?”高迎喜低头一看,胸前一滩血迹,可他还没有跟敌人正面肉搏呀!高迎喜摇了摇头:“不知道。”这时战士们也都围了上来:“看你的脸上,下巴中弹了!还说不知道!”高迎喜用手一摸,才发现下巴右边已经被打穿,嘴里的门牙也被打掉了一颗。好险啊,原来就在他转身返回的瞬间,被日军的子弹射中,而处在战斗兴奋中的他,竟然都没感觉到疼痛!

  战斗还在进行,卫生员简单的给高迎喜包扎了一下伤口,他便又奋不顾身地重新投入战斗。只顾着冲锋杀敌的高迎喜,竟然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都没有意识到伤口的疼痛。

  马寨堡战斗结束,虎子排牺牲了两名战士,从小的玩伴、一起参军的战友死在了战场上,令高迎喜痛心不已。痛失战友和身上的伤疤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军民情义深

  部队马上要转移,首长决定将高迎喜和其他二十几名伤员送到离偏关城一百多里外的村子里,在当地的老百姓家中养伤。痛失战友和身上的伤疤给高迎喜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收留高迎喜的郭大娘,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当时,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郭大娘家的日子一样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护理伤员没有医生,没有药,更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日本鬼子还时常进村骚扰,令村民们苦不堪言。

  尽管如此,郭大娘依然每天坚持用盐水给高迎喜清洗伤口,防止发炎,还要想尽办法给这个小伤员做好吃的调养身体;邻居们听说郭大娘家里住了八路军的伤员,便纷纷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白面送过来,让郭大娘给他炸油饼。尽管当时医药极度缺乏,但是,由于郭大娘的精心照料,高迎喜的伤口不但没有发炎,而且恢复很快。

  其他伤员也渐渐在村民们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战士们在养伤期间力所能及地帮老乡拾柴、碾米、打扫院子;还时常和乡亲们拉家常,说到日本鬼子的胡作非为,老乡们气愤不已,战士们便向他们宣传抗日,讲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爱民政策。一个多月的共同生活,乡亲们把八路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战士们也把乡亲们视为父母、兄弟姐妹,真是军民鱼水一家亲。

  罪恶记心头

  有一天,老乡匆忙赶来报信:村里出了奸细,日本鬼子知道村里有八路军伤员,已经来扫荡了!因为情报及时,高迎喜和战友们被郭大娘的儿子领到村外的深山里隐蔽,躲过了敌人的搜捕。等敌人走后,伤员们回到村里,眼前的惨象让他们怒火中烧:原来,当鬼子进村后没有找到八路军伤员,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都及时逃了出去,村子里只有老弱妇孺,鬼子恼羞成怒,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村里到处是躺着被鬼子杀害的老乡的尸体,偌大的村庄被鬼子洗劫一空。高迎喜来到郭大娘家,只见郭大娘倒在血泊里——郭大娘为了保护伤员,让儿子、儿媳带他们及时离开村子,自己却被汉奸出卖,被鬼子残忍地杀害了!16岁的高迎喜扑到郭大娘的身上,放声大哭。

  “那时候日本鬼子还没有明着叫‘三光政策’,其实他们干的就是这样的勾当!他们进村扫荡,见一个杀一个,遇到妇女就先奸后杀——连老太太都不放过,畜生不如!”高迎喜的下巴至今还有当年留下的疤痕,每当回忆起自己在郭大娘家养伤的日子,眼里总是洋溢着温情,在他眼里,军民关系真如鱼水,相互依存;可是每当记忆转到郭大娘被害的画面,高迎喜眼里的温情立刻转成了愤怒——抗战期间日军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高迎喜和战友们永远镌刻在心里。国恨、家仇,永远也不会忘记。

  边区大生产

  这次扫荡以后,高迎喜便和战友们告别了村里的乡亲们,去寻找大部队会合。他们过了黄河,来到120师的后方——陕甘宁边区黄河司令部,见到司令员黄罗斌。黄司令员对虎子排的故事早有耳闻,看到他们重新归队,很高兴,高迎喜和战友们又回到了革命队伍。

  转而到了1940年,高迎喜所在的保安四团到了延安附近,编入三边分区(即宁夏盐池、陕北定边、靖边三地)警备三旅。此时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各根据地相继出现了粮食、药品、棉布、子弹、咸盐以及其它日用品极度短缺的状况。于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产自救,毛主席指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根据地军民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大生产运动。高迎喜随部队驻扎到宁夏盐池县,夏天带领战士们在军事训练之余从事生产劳动,而到了冬天,没有生产活动,战士们便抓紧训练军事技能。

  军事训练难不倒高迎喜和战友们,刺杀、射击、战术,战士们个个完成的很出色;劳动生产中也个个争先恐后。陕北有句俗语说:“三边有三宝:食盐、皮毛和甘草。”食盐是三边整个边区三大特产之一,警备三旅当时主要的生产任务便是打咸盐和挖甘草。

  春天是挖甘草的旺季,高迎喜和战友们天不亮就出发,赶到十几里外的沙梁子挖甘草。挖回来的甘草要经过团部验收站的严格验收,根据质量从优到劣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并在战士们中间开展劳动竞赛,要求每位战士一天至少挖12斤甘草。每天傍晚,验收站的同志便把战士们挖到的甘草分级过秤。

  战士们大多不是本地人,对挖甘草并没有经验,起初,战士们专选长势良好的甘草来挖,结果挖出来的甘草质量总不尽如人意。一天,高迎喜和战士们正在挖甘草,当地的一位老乡经过,笑他们不会挖。高迎喜一阵纳闷,继而追问,老乡乐呵呵地道破“天机”:挖甘草要专挑枝叶半死不活的,因为那样的甘草根茎粗壮,才是上等的药材;而那些枝叶繁茂的,往往是刚被人挖过不久,自然根茎细小,也就没什么药用价值。老乡还告诉他们什么样土质下甘草长势好,高迎喜和战士们茅塞顿开,并将老乡的经验传播开去。就这样,战士们从刚开始每天完不成生产任务,到后来一人每天能挖20多斤,且质量上乘。

  到了七、八月份,天气变热,正是三边地区产咸盐最好的时候。于是在军事训练之余,团首长又下达了打咸盐的任务。盐池地里天然结晶的盐玲珑剔透,在太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诱人的光彩。大的盐池常常有一亩来地,水深约一尺多。战士们赤着脚在盐池里用铁锨铲起十几公分厚的咸盐,时间一长,脚被盐水泡得裂开了口子,疼痛难忍。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战士们从没有发过牢骚,个个干劲十足,生怕自己落到后面,每天鼓足劲儿,多打咸盐,在支援边区建设的同时,把部分咸盐让团部同志拿到敌占区换其他生活用品,实现了自给自足。

  另外,边区政府组织组织当地妇女给八路军做鞋,并定期送到各个连队,让战士们在冬天的训练场上不至于光着脚;鞋的问题解决了,可袜子怎么办?于是战士们就上山打柴,把打了的柴拿到老乡家里换些羊毛,自己纺线织袜,高迎喜就在这时候学会了纺羊毛线。鞋袜都解决了,衣服就成了战士们最头疼的难题:虽然咸盐和甘草都可以拿到延安的被服厂换军装,可是在困难时期,被服厂的生产能力有限,往往供不应求,根本满足不了边区广大部队的需求。令高迎喜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战士们常常到了冬天还穿着夏天的单衣,等到棉衣发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了炎热的夏天。战士们身上的单衣早已经穿破了,于是只好套上厚厚的棉衣,过着冬夏颠倒的生活。“1941年冬天,我们一个连队就只有一件棉大衣,可大家互相谦让,谁都不肯穿,最后好不容易才商定,轮到谁站岗,就穿上这件唯一的破棉大衣。”

  胜利终到来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日本鬼子投降了!消息传来,边区军民奔走相告,高迎喜和战友们同当地的老百姓欢欣鼓舞,纷纷涌向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胜利。(郭颂霞)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9-08 11:31: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南炮台重创"箬竹"舰 寻访78年前厦门湾畔抗战记忆

下一篇:李焕朗和王秀珍:从硝烟中走来的抗日伴侣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