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汉寿县二中前身——私立弘毅中学(1942-1949)
2014-12-20 15:00:25  来源:汉寿县第二中学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一)在抗日烽火中诞生

  汉寿二中的前身私立弘毅中学,创办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一批在外地求学、从教的有志青年因抗战爆发回家,与本县教育界人士谋划集资办校,以图教育兴国。1941年暑期,刘国龙、毛瑞、曹国伟三人组设暑假补习班,命名“三友”。同时高晓岚、陈克钧、陈畴、罗谊兹等四人也设补习班,命名“四教”。“三友”“四教”这批人每于月夜小聚,常谈及我县教育,认为抗战时期我县青少年学生出外求学诸多不便,再感当时全县仅一所县中,因学生求学人数大量增加,一所县中学无法全部收录,于是拟建一所私立中学,并将这种想法承商我县教育老前辈傅蔚丞(又名傅叶凤)先生,(傅叶凤,字蔚丞,汉寿县文蔚乡人,生于1889年,1979年去世,享年90岁。傅7岁发蒙,从常德塾师熊越珊学习,1904年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校。傅在西路师范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小学教员,为求深造,后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习。1916年秋结业,先后应桃源省立二女师,常德省立二中之聘,担任国文讲席,也授过理化、教育学,为时达20年。1936年任汉寿县教育局长。)傅当即热情赞助,决定筹办私立弘毅中学。

  按当时创办私立中学要求,首先要组织校董会。大家推举傅叶凤为董事长,主持建校全面工作。刘国龙为校长,毛瑞为教务主任,陈畴为事务主任,李自荣为训育主任。

  1941年9月,弘毅中学租用合荆乡陈家湾郭庭础私宅作为临时校舍(此地现属坡头镇红星村),1942年8月中旬在县城招收新生及插班生约400名,于当年9月初开学。至此弘毅中学正式开办。

  (二)在艰苦奋斗中创业

  弘毅中学一创办,就以“注重道德教育,以美德教育完善其道德”为办学宗旨,教育学生爱国、尚武、重自治、读孔孟,戒贪争、戒躁进。提出了“行以正德为本,学以弘毅为先”的校训。学校开设了国语、算术、英文、历史、地理、自然、音乐、美术、劳作等十科文化课。当时学杂费每期仅40元,教员每月工薪为俸米6市斗。抗战期间,物价猛涨,教员难以糊口,但办学人员不问报酬,不辞劳累,在艰苦中创业,以办好学校为荣。

  筹募校产。根据当时私立中学办学规定:须具有适当校址、校舍,更必备一应俱全的校教具,可供教学之用的理化仪器,能给师生参考阅读的图书,特别是需要有山、湖、田二百亩以上作为校产,经省级教育部门派员检验核实,才能准予立案办学,否则学生的毕业证书,省教育部门不予验印。为此,在开学后,高晓岚协同校长刘国龙遍历全县各乡寻找得力绅士,财东筹募校产。当时刘国龙才从高校初入社会,虽欠经验,但人最机敏,善揣摩心理。高、刘二人商量,晓以当时大义,必动以情,因此所到之处,筹募稍如人意。同时学校还广为宣传,并请托亲友四外游说,寻找筹募线索,经过两三个月努力,即承蔡仲炎、朱寿嵩、陈文山等十多户捐集湖田130多亩。到弘毅中学呈请备案时,校产筹措已超过两百市亩。

  觅定校址。汉寿县中原设县城西郊西竺山。弘毅中学董事会集议,拟在县城东郊镇龙阁庙宇之地,觅得校址,兴建校舍。

  镇龙阁是汉寿县历史文化胜地,原为西华寺,位处西洞庭。据清同治年间纂修,光绪元年印行的《龙阳县志》载:镇龙阁,为邑人曾寿贵(做过明朝廷刑部员外郎,司官)在明万历年所建,李维桢有记。阁的“四周皆水,控五溪(沅水上游的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其北长江,一泻千里”。只有阁址为“迤逦高坡”。曾寿贵在乡人支持下,修建镇龙阁,阁的“前厅三楹,参佛者于焉行礼,阁右厅树大堤碑,阁外垣种木千章(株)”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县伊灵阿建“沧浪书院”。该书院旧址在我县龙池东。初建时,“沧浪书院”有“正屋五间,头门三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知县李之栻“因邑人捐赈金银,改移镇龙阁,鼎建讲堂三间,额曰‘萃升’;中厅、头门、东西斋房,围墙俱备,仍颜曰:‘沧浪书院’”。在此求学者甚多。因时代更替,战乱频仍,所存资料失传。

  当时选址就考虑了三点:一是此处文化底蕴足,有久远的办学历史,二是邂市嚣(离城较远),三是与县中东西对峙(形成两端办学格局)。但镇龙阁庙宇只占此地一角,大部分地方是旅汉福建人的墓地,号称“建义堂”,仪门横额大书这三字,百步可见,并建有享堂和停柩暗室。此地树木荫翳,环境优雅。当时办学者认为此处既不会卖,也不会出租。后来探知“建义堂”管事(即现时经理)伍焕兰与高晓岚熟悉,高与伍多方联系,并宴请在汉福建籍人士,最后订立租赁契约:每年由学校交足“建义堂”地租20市担,并由校董会出具证明,每年优先录取福建籍报考学生两名,赢得永久租赁权。后来学校感到基址太窄,又购置吴姓私人田一大丘,交地价谷200多担,学校为百年大计,不惜重赀。私立弘毅中学就在沧浪书院旧址上办学,一直延至今日。

  修建校舍。办学时抗战紧张,交通阻绝。沅水上游沿河下放木材很多,一般留滞在我县县城北门河中。那时人心惶惶,木商焦急,索价较低,学校低资购进了一批。学校还向每名学生收建筑谷五市斗,从第二年秋季起,每年又收校产田租100多担。自1942年冬开始备料动工,一举建成木结构两层楼房两大栋,合计上下楼有教室12间,教员住房8间,并对部分庙屋,进行改造维修。1943年春季,弘毅中学由合荆乡陈家湾迁至镇龙阁开学。同时续修办公室和校长教职员住室平房一栋,计前后9间,学生寝室平房一大栋计12间,事务处、储藏室及图书仪器室一栋计6间。再在庙屋与教学楼相距约三百米之间的一处隙地上修建礼堂一座,可容纳千余人,开连以长廊和楼房、办公室、寝室相通,使之雨雪无阻。当时家长和参观的人都说弘毅有新兴气象。

  购办图书仪器。1942年,傅叶凤校长继任时,除学校以往陆续订购图书外,又购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生丛书一整部,添置中华、世界书局所出可供学生阅读用书、社会科学书籍、古代诗文总集、选集,唐、宋、元、明、清各诗文大家的专集与选编读本,特别是学生喜读的新文艺书籍随时添置。弘毅中学各类藏书,据当时图书管理人员统计,共有12000多册(本)。

  学校还大量备置校教具。当时感到给学生讲授自然科学,无仪器标本,空口宣讲,等于痴人说梦,真贻误青年。于是傅校长与老友赵东樵、黄心培联系,将他们所配制的整套初中理化仪器购来,还陆续选购生物、地理、历史挂图一大批,从此,教学有所辅助,师生均感惬意。我县理化教学用仪器作试验,是弘毅中学开先。

  学校建制。弘毅中学依据当时规定,设校长一人,下有教务、训育、事务三处,设主任各一人,三处中各有一人协助主任办理各处应办事项。又用录事一人,缮写公文、表、报、册、籍等件。当时管理人员人数虽少,但工效颇高。

  初办时,曾一次招收初一新生6个班,借读生3个班,计400多名,学制三年。嗣后全校共计12个班办学规模。每年春秋季始业前各招收新生一班,放寒暑假前各送出毕业学生一班。学校办到12个班规模时,全校有教职员38名,工人6名。

  弘毅中学时期,总计招生16个班,学生900余名,毕业10个班,毕业生500余名。

  校风纯正。弘毅中学自开办以来,由于前后刘、傅二位校长立身行事都正大稳健,既能身教,又能言传,他们平时对学生讲话,简明扼要中肯,能做到以少许胜多许。他们对教职员不矜苛细,不求全责备,使教职员受到无形感染,因而大家各司其事,不敢怠忽。学生们在这样的祥和氛围中,觉得学校校风严谨而不束缚,温暖而不放任。那时只要是学校号召事宜,师生均积极响应,全校勤奋好学者占优势,那些怠缓的相形见绌,不久也逐步地不扶自正,同上正轨。

  弘毅中学有一支才德兼备的教师队伍。当时有一批声名远播的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到校任教,先后有杨宪章(国师大)梁迹迈、熊哲直、傅左殷(国立师院)许化龙(湖大)等任教务主任并教员,专任英语教员有李士杰(上海圣约翰大学)徐顺之(国立中山大学)等,数学教员有李华(国立中山大学,解放后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生物教员有全诗珊(金陵大学农学院)等。这批学识富赡的人士,多所延聘于弘毅。至于我县忠于教育事业,专心苦干的刘国龙、刘绍昂、高晓岚等人始终为该校作出了默默奉献,为外人所罕知。

  特别是教员梁迹迈自国立师院来弘毅后,订阅《新华日报》,并购多种社会科学书籍,气概较人有异,在师生中传播进步思想。教职员工在他进步思想的影响下,爱国思想在学校生根发芽。至1949年4月汉寿临近解放,弘毅中学体育教师杨伯连等和其他在校的一些较年轻的教员,与当时县中罗祥生、李华(均系中共地下党员)李文斌联系,率领弘毅中学师生与县立简师、辰阳镇中心国民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了中共地下县委领导的反内战、反迫害、反独裁的示威游行,声援南京“四?一”、岳阳“四?一三”惨案受害者。这次示威游行声势浩大,很有宣传、鼓动力量,震响了汉寿民主爱国运动的第一声春雷,为汉寿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在二中校史上记下了光辉一页。

  在艰难的日子里,弘毅中学以“教书为本”,努力为民族培育了一批有用人才。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2-20 15:24: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立八中在花垣

下一篇:汉寿一中大事记(1940-1945)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