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集中制的发展
2018-03-11 10:32:18  来源:论文网,作者 芦穗斌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止,经历了两起两落。在这两起两落中,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经过了从最初的党纲确立到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形成的发展过程,并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党的早期反腐败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党的早期建设中,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最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大发展。

  民主集中制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党不仅从理论上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并且本着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原则开展自上而下的各项组织工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下确立了正确的组织和领导制度,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理论层面上,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会上通过的《扩大的中央第六次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第十九条规定:“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体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成为一切党员与干部的模范。”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上的党章把“全党服从中央”改为“党员个人必须服从所属党的组织”“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对于“四个服从”的完善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民主集中制在纪律和规范方面的重大发展,为规范和统一党员思想和行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实际工作的层面上,民主集中制渗透于党从上而下的各项组织政策之中,在发展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一 抗日民主政权方面,其基本原则是“三三制”

  邓小平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中对“三三制”的具体内容与实质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在组织方面,“三三制”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在实质方面,邓小平指出:“三三制的实质是民主问题。党在领导政权工作时,必须贯彻民主的精神。”并且在此基础上倡导要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充分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三三制”在体现民主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集中性。共产党在“三三制”政权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用民主的政策和作风来树立威信,达到领导的集中。在此,民主集中制思想渗透于“三三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党员素质

  陈云同志曾提出“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也就是说在“三三制”中占1/3的共产党员,要在行动上体现出自己的先锋队气质,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党的正确的政策去说服和教育他人,以达到对方接受党的建议,使党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目的。用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来加强党员的革命素质,从而达到党内思想上和组织行动上的统一,在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生产建设中充分体现出了党员的先锋队素质。这种素质又带动了党外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样在民主的同时又确保了党在政策上的集中下达,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坚持政策方针的正确、民主

  党员模范素质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分权性质的“三三制”政权下要保持党的集中领导权,更重要的是确保各项政策的正确性和民主性。政策的指定过于集权和独裁,或者不利于战争和群众的利益的话,其本身就不可能为党外人士所接受,甚至导致党的政治地位的下降。邓小平指出:党的优势“主要从依靠于我党主张的正确,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拥护、所信赖的政治声望中去取得”。民主政治斗争使得党在民主政权中取得领导地位,充分体现了群众拥护的民主性和党的领导的集中性的统一。

  二 领导体制方面,党在组织方面采取了“一元化”领导体制

  194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并指出:“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中央代表机关及区党委地党委的决议、决定和指示,下一级党委及同级政府党团军队军政委员会,军队政治部及民众团体党团及党员,均须无条件地执行”。“一元化”领导体制包括任何组织,政府、军队和民众组织都必须服从党组织的领导;下级党组织必须服从上级党组织和党中央的领导,以做到领导的集中、统一、灵活和高效,尤其是强调了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思想,下级服从上级对应当时日军的“总力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实行中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容易产生党对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过分集权化弊病。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这种领导模式有利于统一行动,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当时的特殊阶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在“一元化”领导体系中也融入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在集中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做到民主。这主要通过:

  1.保持正确的领导方式,即间接领导

  党对于政权和群众的领导不是直接命令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民意吸收制定民主政策,为民乐于执行。不对路的政策群众也不会支持的。我党间接的领导民意,实际上是一种民主的表现。民心所向正是民主的重要体现,我党在集中领导的同时,始终也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扬了民主的基本原则。

  2.提高党内民主,完善集体领导制度

  党内民主是党内行动集中的基础。“一元化”领导方式在集中性上拥有较大优势,但集中性的实际体现环节是靠党内民主的氛围作为基础实现的。发扬党内民主,尤其是完善我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多方人员共同讨论,避免政策的制定陷于个人集权的不利境地,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得以更好的体现。

  三 基层组织方面,抗日战争时期集中在对党团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对党团同志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八点要求,其中:“要民主、要团结人、党团没有超越政权的权力,没有单独下命令下指示的权力,它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政府通过才生效力。要反对把党团变成第二政权的错误。”等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中民主的原则,来适应“三三制”的民主政权。而“为了保证党的行为一致,党团内部必须有严格的纪律、一切政府中的共产党员,特别是负责干部,必须成为工作中的模范。”行动的一致性和思想的带头作用则反映了“一元化”领导的集中原则。

  四 在民主监督方面,建立民主集中制指导下的权力制约机制

  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各级民主政府的委员制、代表会议制,实行普遍的选举,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当的权力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根据地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边区参议会,各县有同级参议会,村一级有村民代表大会。参议员由群众选举产生。参议会对同级政府领导人和司法部门负责人有选举、罢免、质询、弹劾的权力。二是政府执行同级参议会决议并对其负责。参议会对政府有监督权,政府对参议会决议有执行的义务。三是司法部门由同级参议会监督、政府领导,同时保持审判独立。

  综上可见,民主集中制思想原则被很好地蕴涵于各项实际的组织工作之中,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各项组织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七大,民主集中制在理论上获得创新,并经由实践检验了其理论创新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3-11 10:35: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深入发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