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大陆和台湾: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2017-01-14 09:49:12  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  复制链接

这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镜头。 1945年10月25日,在台湾台北公会堂(今台北中山堂),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隆重举行。日本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神色恭敬地用毛笔在投降书上签上名字,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自此宣告终结。

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皆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富历史意义之事实,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之后,中国政府发布通令:台湾人民原系我国国民,由于敌人侵略致丧失国籍,兹国土重光,其原有中国国籍之人民,自1945年10月25日起,应即一律恢复中国国籍。

为永久纪念宝岛从日寇统治下重回祖国怀抱,10月25日被确定为台湾光复节。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70年岁月沧桑,但历史的记忆无法抹去,两岸同胞的手足之情无法割裂。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团结奋斗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强化了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民族纽带,更加展现了中华民族始终无法分割、永远不能分离的血肉联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透过近代历史风云,两岸同胞深刻体会到,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使得台湾与祖国大陆咫尺天涯。

当《马关条约》签署消息传来,台湾同胞“四百万人同一哭”,群情激愤。来自台湾的举人汪春源等人联名上书清廷:“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台湾名士丘逢甲等人组织义军,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慨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悲愤壮烈之情溢于言表。

台湾同胞热血卫故土,抵抗之激烈,出乎日本侵略者预料。从1895年5月日军登陆开始,台湾各路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同仇敌忾。战火持续5个月,燃遍台湾岛。日军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才得以占领全岛。

此后,台湾同胞的反日斗争“史不绝书”,涌现出简大狮、柯铁、林少猫、莫那鲁道等抗日义士,北埔事件、苗栗事件、西来庵事件、雾社事件等抗日起义此起彼伏。义军手持弓箭、猎枪等简陋武器,迎击装备了飞机、山炮的日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宁可战死、不愿偷生的凛然正气,天地可鉴。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台湾同胞认识到,“覆巢无完卵”“唇亡齿必寒”,只有祖国抗战胜利了,台湾才可能光复,遂积极参加和支援大陆人民抗战。台湾史学家连横对子孙们说:“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他嘱咐儿子要回大陆效力。

两岸同胞居于同一个国家,面临同样命运,共同拿起武器,抗击同一个敌人。仅抗战初期,就有5万多台湾热血青年内渡大陆抗日,有的直接奔赴一线杀敌,有的投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在福建、浙江一带开展对日斗争。

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纳入了中华民族的抗战行列。台湾同胞不论在哪里从事抗战,都是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而战,也是为自身解放而斗争。1941年9月成立的台湾革命同盟会,在宣言中指出:“祖国的命运,亦即台湾的命运。祖国存,则台湾亦存;祖国战胜,则台湾光复,否则沉沦。”

台湾同胞与日寇斗争五十载,付出了牺牲数十万人的巨大代价。历史无言,历史铭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册上,台湾同胞没有缺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台湾同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祖国大陆是台湾同胞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没有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就没有台湾的光复。台湾回归祖国,是全体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换来的。台湾光复史,是两岸同胞共同用鲜血写就的。
 

台湾光复历史,生动诠释了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份尘封的文档,还原了70年前台湾光复时的景象——

“台北40余万市民……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彩灯,相逢道贺,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家家户户,无比欢欣,祭祖谢神,向先民冥中告知台湾已回归祖国。”

触摸泛黄的文档,有时光流转之感,似乎能切身感受到70年前台湾同胞的兴奋之情。离散50年的弃儿,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怎能不激动万分,怎能不欣喜若狂。被压抑了50年的民族情感,在一夜之间爆发出来。

台湾爱国人士杨肇嘉曾感言:“在日本人强暴的统治下,度过了艰辛苦难的50年后,我们全体台湾人民终以纯洁的中华血统归还给祖国,以纯洁的爱国心奉献给祖国。”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这种依恋感、归属感,无以复加。

为了这一天,为了重回祖国母亲怀抱,台湾同胞整整斗争了50年。在被奴役的苦难岁月里,无数台湾同胞前赴后继,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证明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成员。

台湾同胞血管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们对祖国的深切眷恋,未曾中断。日本在占领台湾期间,曾竭力推行“皇民化”运动。然而,台湾同胞把对祖国的感情深埋心底,顶住压力,暗中学习汉语、抵制更换日式姓名、抵制拜祭日本的神,坚持做中国人,坚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那些散落在岛内的一个个民间故事,生动诠释了台湾同胞强烈的爱国情愫。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南人庄梦侯为四个女儿分别取名兴华、振华、安华和强华,寓意盼望中国兴盛、安乐和强盛。台湾著名作家赖和,一生坚持穿汉服、写汉字,宣扬抗日思想,曾两度遭日本殖民当局逮捕入狱,他虽未看到台湾光复,但在临终前写下诗句:“天道还形自有时,留此双睛一看之。”表达了抗日必胜的信心。

就连日本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台湾人虽已受日本统治40余年,至今风俗习惯、言语、信仰等方面仍袭旧貌,不轻易抛除汉民族意识,且视福建、广东为其父祖之地,深具思念之情,难于拂拭对祖国的感情。”
 

回顾台湾光复历程,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无可辩驳

甲午战败,乙未割台;游子弃外,母心难安。虽然沦为日本殖民地,但宝岛台湾始终烙在祖国母亲心中,一刻也未曾被遗忘。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各阶层就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复失地。1918年,孙中山提出,“要恢复我国家以前一切之丧失土地和主权”。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指出,中国目前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日本手中收复包括东北和台湾在内的所有失地。

宝岛归家的路,磕磕绊绊,在走了40余年后,终于迎来峰回路转的历史时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对日宣战,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据此,《马关条约》随即宣告废止。从法理上来说,中国已可以收回台湾领土及主权。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份关乎二战之后国际格局的重要文献,使用了“日本所窃取”这个词语,充分表明国际社会有一个基本共识:日本占领台湾是强盗行为,是非法的、非正义的、无效的,中国人民当然有权收回自己被夺走的领土。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宣告“《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日本必须接受台湾回归中国的规定。

世界各国包括西方主要国家,都以多种方式对《开罗宣言》等文件的法律效力及台湾回归中国,予以确认。中国拥有台湾主权的国际法程序和内容,都是完备的,并成为战后国际秩序及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后来美国政客炮制的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及“台独”势力所制造的各种分裂谬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是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变,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任何否定中国对台湾的主权,都是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的否定,是对现有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否定,是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否定。
 

弘扬抗战精神,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两岸同胞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团结一心、维护胜利成果,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习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号召两岸同胞携手实现民族复兴、开创美好未来。

历史是折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面镜子。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正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获得启迪。

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我们,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从清政府被迫割台到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同胞以自己的不幸折射了民族的苦难,以自己的不屈折射了民族的抗争,以自己的回归祖国折射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两岸同胞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两岸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缅怀。遗憾的是,在台湾光复70周年的今天,岛内仍有人歪曲历史,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图谋以“台独史观”切割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处心积虑要把“台独”思想灌输给青年一代。史实昭昭,岂容抹灭!

历史赋予了两岸同胞新的期望,向两岸同胞发出了新的呼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同胞要弘扬抗战精神,珍爱和平,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1-14 09:52: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台当局要渔船主动避让日舰 被批"遇日必软"

下一篇:国民党主席选举争打“经国牌” 台媒:醒醒吧 年轻人无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