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71年前《大公报》见证“黔南事变”
2016-07-01 14:24:22  来源:通讯员 文隽永  点击:  复制链接


文隽永 摄影报道

5月14日至16日,记者“重走抗战路、寻找最后抗战老兵”辗转桂林采访时,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很荣幸地从一位九旬华侨抗战老兵手里看到了一份71年前世界著名的《大公报》刊登有通讯报道《黔桂劳军纪行之六-----黑石关大战记》,文中详细记录了中国军民携手在独山黑石关英勇抗击日军的经过。这份珍贵的报纸对于进一步研究抗战中的“黔南事变”,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有力佐证。

珍藏这份《大公报》的主人是一位充满传奇故事的海外华人抗战老兵,名叫吴公治。记者慕名登门拜访他时,他和老伴分别坐在轮椅上,由于年岁已高,身体状况差,行动不便,记忆减退,对自己的人生经历难以叙述清楚,还在吴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航空工程师,年轻时候注意收集整理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资料,从他珍藏众多的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不平凡人生。

桂籍海外华人科学家与黔结缘

1919年4月17日,吴公治出生于广西宾阳县沙井村一个大户人家。1939年7月高中毕业,考入西迁至广西宜山的浙江大学。

1939年10月,日军北上进攻南宁昆仑关,吴公治和同学一起参加广西学生军,前往昆仑关帮助国军往前线调配运送弹药补给,从前线往后方运送抢救伤员,协助开展后勤工作等。

1939年12月,吴公治前往已经迁往贵州的浙江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航空专业就读,立志将来学成以抗击侵略者,报效国家。大学一年级在贵阳青岩就读,二年级转到贵州湄潭,三年级进入航空组攻读,并以航空发动机学为主修课程,飞机结构学为副科,1943年6月毕业回到桂林工作。

1944年,豫湘桂战役深入,长沙失守,桂林危在旦夕。当时在桂林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工作的吴公治和当护士的长沙籍女友屈利庄一起,随难民潮挤火车经柳州到金城江时,他与女友被人流挤散,他只好先爬火车入黔独山,再挤汽车经都匀,到达贵阳,由于生活困难,在贵阳幸好遇到在贵阳资源委员会运务处工作的浙大同学周廷规相助,在贵阳停留了20多天,终于与失散的女友团聚,最后到达重庆。

1945年1月14日,吴公治和屈利在重庆举办婚礼。同年他进入成都空军机械学校高级班受训,不久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执教。1948年,他随空军军官学校迁入台湾。

1961年,吴公治和家人经巴西辗转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1967年,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曾参与美国军工巨头格鲁曼公司试验的阿波罗月球模拟器模块制造,并成功使其在月球着陆。

1985年,吴公治回到阔别30多年的祖国,先后在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任名誉教授。

如今,现年97岁的吴公治患中风、半身偏瘫后遗症,整个左边身体不能动,只能进行简单交流。记者请他签名,他视力减弱,全凭感觉写下“吴公治”三个字,嘴里不时念着:“谢谢记者,欢迎你大老远来看我”。

其家人说,从吴公老人的表情来看,他对从贵州来的客人表示欢迎,心里高兴,想表达说话,就是说不出更多的话。抗战时期,他在贵阳、遵义、湄潭度过了大学时光,又是从桂林流亡经过贵州到重庆、成都的,他对贵州也有很深感情,至今他还珍藏着24岁时在贵州读书时的国立浙江大学工程学院毕业证(校长竺可桢,院长王国松)。目前,他是华侨身份居住在桂林,他的后代都在美国工作,他怀念祖国家乡,对桂林有特殊深厚的感情,坚持要回桂林安度晚年。

《大公报》同时报道吴老兵婚庆与黔南抗战

5月16日,记者在吴公治家里采访时,发现一份发黄的《大公报》(1945年1月15日),从报眉上看这份报纸是在重庆出版发行的。

吴公治老兵家人说,这份报纸为什么伴随吴老,辗转大陆、台湾、巴西、美国又回到桂林,走了71年,保存至今,,不但是抗战时期出版物,属于文物资料,很有历史研究收藏价值。

但是,作为家庭来说,尤为重要的是,这份报纸一版刊登有当年吴老兵的大学同学赠他的“结婚贺信”,贺信内容为:“吴公治同学、屈利庄小姐订于三十四年一月十四日下午二时假座重庆临江路留德同学会举行结婚典礼,谨告诸亲友,浙江大学民卅二级机械系同学贺。”

记者看到,这报纸由于年代久远,翻阅次数多,保存不善,加之当时印刷质量不高,纸张比较薄,部分字迹穿透,看似比较模糊。不过,其中第三版一篇标题为《黔桂劳军纪行之六-----黑石关大战记》通讯报道引起记者注意,由本报记者公诚采写,于1945年1月8日从马场坪寄出的稿子,其文章共计2000字左右,详细记录了孙元良、王铁麟、曹玉珩、张雪中、张智能等中国军将士从四川、重庆乃至中原疾驰赶赴黔桂边境,与地方群众携手英勇抗击日军的经过,其中黑石关阻击战是重要一仗。

记者公诚在该报道导语:“梓黔桂撤守之后,各城连陷,国土日蹙,敌骑长驱直入,很轻易的一直到了贵州境,黑石关一场恶战,竟遭遇着我军的强烈抵抗,敌人不禁深感惊异,认为一种奇迹!”

他还在报道中写到:“黑石关位于独山与南丹之间,与独山相距仅数十公里。车河一战,孙元良将军脱险到独山,适逢他的直属部队开到黑石关,乃再离独山县城转到甲劳河畔指挥作战。12月3日日军侵占独山,于是一方面围攻黑石关,一方面向都匀侵犯。如今我们已经在黔桂线上布满了重兵,有当年上海之战争的名将孙元良将军在最前线,大西南已经固若金汤了。但在距今1月之前的黑石关之战,则是扭转大局的关键。孙元良,吴求剑、王铁麟诸将军回忆此一战役,充满了胜利的微笑。据记者调查,独山的克复黑石关大战固然重要,而民力的发挥也收了特别的功效。”

5月17日至20日,记者走访了黔南州、都匀、独山有关部门,查阅了关于抗战时期“黔南事变”中的报刊,均未发现这份《大公报》。据了解,《大公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 抗战时期,《大公报》不仅是冲在一线的记录者,也是中国抗战不遗余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大公报》率先报道“九一八事变”、独家采访张学良;最早向外界介绍陕甘宁根据地、客观报道中共抗战;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战地记者全程报道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重大战事;最早和全程派记者采访二战欧洲战场、缅北战场和太平洋战场。1945年9月,在登上密苏里舰见证日本投降的3名中国记者中,有2人是大公报记者。

据长期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州作家协会主席葛明义介绍,吴公治老兵手中珍藏的这份珍贵的《大公报》为我们研究进一步研究抗战中的“黔南事变”,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有力佐证。目前,都匀市正在修建抗战历史文化陈列馆,可以影印收藏于该陈列馆供后人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7-01 15:48: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志愿者为抗战老兵送去纪念章--- 并慰问抗战老兵107岁的遗孀

下一篇:绥化市《重走抗联路》大型图片巡回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