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致敬邵阳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十一——感动!民间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
2016-05-19 15:40:51  来源:李志明  点击:  复制链接

5月24日,星期天,上午,初夏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邵阳县岩口铺镇中心幼儿园操场上。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早早地来到这里,静静地等候着曾经在这里和日寇浴血奋战过、今年90岁的抗战老兵向本全(户口上为向本金)老人的到来。他们要陪同老人圆一个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看看、祭奠一下在这里牺牲并埋葬在这里的战友的心愿。
 

志愿者中有来自广西桂林的年近六十的“曾姐”曾夏萍,有来自娄底的最热心关注抗战老兵的爱心人士易小君,更多是来自市区、武冈、隆回、洞口、新宁、邵阳县的志愿者。这次“圆老兵重回战场梦”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组织者,武冈市和邵阳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无限甘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抗战老兵,至今健在的,至少也有近九十高龄了。随着岁月无情流逝,他们的身体日益衰弱多病。老兵,如同深秋枯叶,随时可能飘零。老兵在风中,寻找老兵,发现老兵,关爱老兵,让这些为抗击日寇疯狂烧杀抢掠、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民族尊严作出最大牺牲的老人们,让他们带着一丝安慰一丝慰藉、和一脸幸福的满足与微笑,静静地隐退。这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我们全民族的责任和义务。虽然,这一切来得有点迟,但是,我们毕竟做了一些,也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一丝安宁。
 

在邵阳民间,就有这样一大群爱心人士。
 

他们不计报酬,不辞劳苦,不避任何不理解甚至于误解。他们几乎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年复一年默默地走在大街小巷,走在乡村僻壤。他们走村串户,绝不漏掉哪怕一丝信息,不放弃一丝哪怕明知可能有误的线索。在大街,在小巷,在村口,在地头,在深山,在老林。凡是发现有老兵任何线索的地方,就一定有他们停不住的脚步和不知疲倦的身影。
 

曾宪军,网名蚂蚁上树,洞口县黄桥镇中学教师。其祖父曾广相,出生于1917年6月,原中国国民革命军抗战老兵,曾经在湘西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和日本鬼子拼命过。老人解放后因种种原因回到农村老家务农,文革中受到种种不公平待遇,直到逝世一直贫病交加。目睹了爷爷的困苦遭遇,曾宪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寻找、发现、关爱流落民间的抗战老兵的工作,作为自己的另一番事业进行到底。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听他们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听他们讲社会变革人生坎坷,用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尽自己所能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老兵以安慰。自从2007年8月开始,曾宪军远赴广东、广西以及本省的湘潭、娄底、怀化、益阳,当然更多的是本市洞口、隆回、武冈、新宁、城步、绥宁、邵阳县等地,先后寻找发现了70多名抗战老兵。曾宪军用自己无悔的坚持和长期的奔走呼号,在邵阳乃至全省全国引起了一股关爱抗战老兵的热潮。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亲自邀请他参加抗战老兵关爱活动专题采访。曾宪军,他的事业,是和关爱抗战老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爱抗战老兵,已经成为他的标签,他的名片。他也已经成为邵阳关爱抗战老兵第一人和代言人,一点也不虚夸,乃实至名归。
 

李盛甲,今年70岁,中国银行邵阳支行退休干部,本土著名书法家、筷书书法创始人。自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问抗战老兵最看重的是什么,老兵回答出人意料,不是钱物,而是志愿者送来的“抗战英雄”的书法作品。老兵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就怕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李盛甲深受启发,从此决定把一腔创作热情,全副身心投入到抗战老兵身上。市区抗战老兵104岁的李建群对李盛甲的“抗战功臣”书法爱不释手,当即叫儿子装裱后挂在客厅正面最显眼的位置,每天都要站在前面细细端详,久久不愿离开。武冈抗战老兵龚亲龙、洞口抗战老兵肖堂保百岁生日,李盛甲不顾自己年事已高,长途跋涉,亲自为老兵送去巨幅“寿”字祝寿,令老兵本人及其家属感动万分。李盛甲先后送给抗战老兵“抗战英雄”、“民族脊梁”、“精忠报国”、“弘扬抗战精神,构建和谐邵阳”等书法作品以及书法书签,具体数字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统计过。他说,只要老兵喜欢,我就有无穷的创作动力。
 

“曾姐”曾夏萍,来自广西桂林叠彩区。说起她跟抗战老兵的不解之缘,不能不提到她的父亲。曾父1917年8月13日出生在老邵阳县太一乡今邵东县团山镇松山村,早年随广西桂系李宗仁抗战,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四次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重大战役。解放后经改造释放后一直居住在桂林,其长女曾夏萍即“曾姐”就出生于此。老人不愿意谈及过去,还是在老人逝世后,曾夏萍才得知自己的根在邵阳。曾夏萍通过不懈的查找访问,终于找到了父亲的一些直系血亲,以后长期保持亲密来往。曾夏萍有一个解不开的抗战老兵情结,虽然她远在广西桂林,但只要邵阳这边有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她一定会从桂林不远千里赶回来参加。邵阳的志愿者们深受曾夏萍这种精神的感染,都亲切地称她为“曾姐”。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5-19 15:41: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树:关于抢救性发掘岳麓山细塘坡第十军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墓碑刻的建议

下一篇: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捐献者之友萍乡分会为抗战老兵送爱心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