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献身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一生 ——怀念我们的父亲姚永安
2018-04-06 11:03:54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点击:  复制链接

  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深切怀念敬爱的父亲姚永安,他离开我们已有半个世纪了。这么多年来,父亲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献身的一生,常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他的音容笑貌和挺拔身躯,时常在我们脑海中萦绕。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为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凛然,扬善忌恶。他早年投身军旅,一生戎马,出生入死,忍辱负重,无怨无悔。他早年参加光复会,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及抗日战争,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作为子女,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骄傲,为中国人民有这样一个儿子而自豪。父亲不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自由,抗击外敌的侵略而付出了一生,他的身教言传,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做人。在这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际,就我们的记忆所及和查找相关资料书成此文,献上心香一瓣,聊作我们的思念。

  出身名门望族 一生戎马倥偬

  姚永安,字绥之,1886年出生于浙江永康县(市)黄棠村的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因太平天国战乱,富甲一方的姚家惨遭天灾人祸与兵燹,家道中落致贫。父亲六龄丧父,虽家贫而勤奋读书。青年时期曾在相邻的胡村设帐教书。1907年冬考入浙江陆军炮工学堂炮兵科,毕业后,在南京陆军第九镇(相当师)见习半年后,回浙江在新军第二十一镇新建立的炮兵第一营任排长、执事官、队官(连长)等职。(1)(3)当时新军中下层军官及士兵中革命氛围极盛,父亲也于此时加入了光复会。

  辛亥革命时,他参加光复杭州、南京及宿州等战役。嗣后在浙军中历任炮兵连、营、团长等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父亲均参加讨伐。尔后军阀纷争,国内形势依然动荡不宁。1927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浙江省起而响应,父亲所在的省防军炮兵团先后改称为第一路总指挥部炮兵团、总司令部炮兵第一团及陆军独立炮兵第一团,随北伐军转战浙、苏、皖、鲁、豫及平汉线等地,出生入死,未尝稍歇。因战功获嘉禾勋章一枚,记功三次,《龙潭第一功》奖状一件。1931年2月晋升为少将团长。(1)(5)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起,父亲奉调率本团一个炮兵营参战,抗击日本侵略军,被授予云麾勋章。此后父亲被调任军政部少将服务员兼江宁、镇江两区炮台委员会委员长。七七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父亲负责组建军政部(国防部)荣誉军人第二休养院,长期驻处江西,直至抗战胜利。1947年退役回乡。1948年陈仪任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①父亲作为他的旧属,于是年7月被委以永康县长,与当时的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形成对峙。在职仅半年时间,终以不愿面对这种家乡子弟自相争斗的局面,而于1949年1月辞职。解放初,镇反运动时,父亲于1954年被永康县人民法院判处15年徒刑,在临平劳动改造,在有关领导关心下,1956年获释回家,1961年3月病故杭州家中,距今整50周年。好在如今乌云散去,天朗气清,历史又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功过自有漫长的时间来作证,沉冤终于获得昭雪,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父亲在九泉之下也可得到安息。

  身经百战勇当先 智取敌顽屡建功

  父亲所处的时代,正值清末民国,战乱不断,强邻压境之时。作为军人,他得常年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历经险危。作为炮兵,他以沉着果敢的指挥及精湛的炮术,为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决战作出积极贡献。现仅就几个主要时段作简要回顾。

  (一)辛亥革命光复杭州之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后,浙江也于11月4日夜发动起义。二十一镇驻杭州新军全部参战,还有王金发等率领的地方武装及尹锐志、尹维峻等率领的女子敢死队,临时公推宪兵队督队童保暄为总指挥。父亲时为炮营队官,随张国威营长进驻吴山(城隍山)待命。

  是夜,起义号炮响过,起义军包围了旗营,冲进抚署衙门,抓获巡抚增韫,攻下了督练公所、军械局、盐运司、藩司、大清银行等重要部门,官巷口至湖滨一带的清军旗营仍负隅顽抗。次日,起义军加强了对旗营的包围,父亲指挥炮兵从城南的吴山上以精准的射击向位于闹市区的旗营开炮数发而未殃及民居,走投无路的旗兵顿时惊恐万状,当天便在旗营迎紫门上插出白旗,数千八旗兵终于缴械投降,杭州全城宣告光复。

  杭州光复后,不出一个月,浙江各府属都先后光复,成立军政分府,至此全省光复。(1)(3)(4)(6)(7)

  (二)辛亥革命攻克南京之役

  浙江光复时,江苏省南京、镇江、苏州的革命党人也已发动起义,但北洋军阀、时为清政府江南提督的张勋率巡防营固守南京,屠杀数千人,顽抗革命军。江苏的革命军急电浙江,要求派军支援。浙江都督府认为攻宁成败有关革命大局,必须尽力援助,以求必胜。于是在新军二十一镇中抽调原步兵第八十一标全部,八十二标一个营,巡防营三营,炮兵、工兵、辎重营各一队,另宪兵一队及将南京第二十一镇溃散骑兵收编的两个队编组成浙军援宁支队,派朱瑞任支队长,吕公望任参谋长。②炮兵队由营管带张国威、队官姚永安率官兵一百人,炮四尊参战。

  援宁支队于1911年11月12日出发,到达南京外围。经与联军会商,浙军承担朝阳门、太平门方面的正面攻击。这一带是张勋守城部队的主力所在,战斗十分激烈。敌人凭借有利的地形、坚固的城墙,负隅顽抗,且数次出城骚扰反扑,浙军阵势几濒于危。经现场侦察,认为紫金山的天堡城是这场战事中必须抢占的制高点,占据此点,即可箝制敌人。支队司令部于是下令征召志愿人员,编组成两个敢死队,乘黑夜分路进袭,攻克了天堡城。父亲随即率炮兵队登占天堡城,炮火威力大显,径向城内总督署等要地轰击,极大地震撼了敌人,动摇了敌方军心斗志,又摧毁了几处城墙,步骑兵得以乘虚冲锋入城。其他各部联军也陆续进城。此时,敌军斗志全失,纷纷溃散。张勋不得不带着残军逃往徐州。12月2日,南京光复。

  南京光复后,革命形势大为好转。至此各地独立省份都纷纷派代表至南京集议,组建临时政府于南京,定国号为中华民国,迎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纪元。

  临时政府陆军部长黄兴随即命令浙军支队扩编为陆军第六师,将步兵补足两旅四团,骑兵、炮兵扩编为团,工、辎两营照旧。因为这次联军攻克南京之役,得力于浙军的炮兵,故陆军部对六师炮兵团的装备换发了沪造德式75管退山炮及日造三八式野炮各一营,这在当时应是比较先进的武器了。

  陆军第六师编组告成后,即依照黄兴命令,向北进军。二月间进驻宿州(宿县)。时南北和议告成,清帝逊位,六师于四月间班师回浙(1918年,第六师改称浙江第一师)。(1)(4)(6)(7)(8)(9)

  1948年春,乡梓耆宿吕公望先生来我家访旧,与父亲论及往事,吕老对当年革命军光复南京时,父亲所率炮队的功绩犹称道不已。

  (三)1927年初的宁海战役

  1926年9月,浙江陆军第一师由徐州开回浙江,师长陈仪响应国民革命,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驻扎杭州、绍兴到上虞县五夫一带。同年冬,直系军阀,号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司令”的孙传芳所属周荫人部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压迫下,从福建退到浙江,经长途行军,其先头部队已逼近宁海,宁波人心惶惶,要求十九军出兵抵制。1927年1月,十九军经宁波向宁海进发,由于多种原因,出战不利,不断地向后溃退。第二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余宪文及参谋长殷祖绳守在通道路边,想加以收容组织,也毫无成效。在此混乱时刻,父亲(时任军部直辖炮兵团附)受命率卫兵坐镇奉化县方门村军部前,指挥溃散官兵向指定地点集中,重新组织整顿,军队得以稳住,地方赖以安定。(1)(10)(11)(12)同年3月父亲升任炮兵团团长。

  (四)北伐战争的龙潭战役

  1927年8月,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宣告下野。北伐军总司令部改组为军事委员会,由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李烈钧等九个委员集体负责。已被赶出长江中下游的大军阀孙传芳在直鲁军阀张宗昌及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卷土重来,向南京反扑,与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指挥的国民革命军会战于南京外围要地龙潭,是为著名的“龙潭战役”。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双方集结了大量兵力,形成相互包围的错综局面,双方人员伤亡均以万计,战斗十分惨烈,形势极为严峻。孙传芳又从长江北岸调来增援部队,企图孤注一掷。在这关键时刻,时任总指挥部炮兵团长的父亲,指挥所属炮兵,压制了敌方疯狂的炮火,并向江心轰击,弹无虚发,将敌增援的运兵船一一击沉,绝孙军后援,奋北伐军心,取得了龙潭战役的胜利。(1)(13)

  父亲在这场战役中获《龙潭第一功》奖状一件。

  (五)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二八淞沪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后,胃口越来越大,又妄图侵占我南方经济重镇上海。于是在上海杀人放火,滋事生非,浪人四出,制造事端,借故向我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与此同时,日本海军30余艘战舰纷纷驰入黄浦江,数千名陆战队员在上海登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终于1932年1月28日夜11时在上海闸北公然向我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防线发动进攻,遭到十九路军将士坚决抗击,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序幕,由此揭开。

  在十九路军将士们英勇抗击下,日本侵略者损失惨重,却未能越雷池半步,不得不多次撤换主帅,一再大量增兵。在此情况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③主动请缨前往上海支援。当局便将京沪(今沪宁)、沪杭铁路沿线的陆军第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陆军独立炮兵第一团山炮营等合编为第五军,由张治中任军长,于2月6日开赴上海作战。为加强协作领导,全军仍归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统一指挥,由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防守右翼,张治中防守左翼。父亲作为独立炮兵第一团团长,至时也便带着一个炮营,从镇江驻地开往上海,参与了这场抗御外国侵略者的战争。

  这场战争,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我方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十分壮烈,大长了中国人民志气,全世界为之刮目相看。从1月28日战斗打响到2月末,终因我军兵力不足,敌人乘虚从浏河大举登陆,我方侧背均受威胁,不得不将全军撤至第二道防线。3月3日,在当时国际联盟干预下,双方停止了战斗。在这短短一个多月作战行动中,敌人竟临阵四易主帅,从海军舰队司令到陆军中将师团长,最后搬出了前日本陆军大臣白川大将,其狼狈焦虑之情,可想而知。由于父亲指挥的炮火精确射击,在战斗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日本各大报章也惊呼:“敌之野炮队之射击,意外精确”,“最可惊者,我陆战队本部指挥官室内屋顶,突然落下敌人八磅炮弹,侥幸万分,弹竟不炸。否则……”。说明我方炮兵在这次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14)(15)父亲在这次战役中获授云麾勋章一枚。

  这场战争,仅从浙江开拔的陆军第八十八师,便有1421名将士为国捐躯。英烈的全部姓名至今在杭州西溪路南侧的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的碑石上熠熠闪光,供后人凭吊缅怀。

  (六)八年抗日战争中的荣军休养院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受任为军政部中央伤兵管理处(后改为国防部荣誉军人总管理处)第二休养院少将院长兼总队长,筹建于浙江省上虞县五夫村。这是根据抗日战争形势需要而成立的机构,任务是接收非残疾的伤愈军人,经过休养整训,然后重返部队,增强抗战力量。休养院创建伊始,工作千头万绪;荣军来自各方,思想状况不一,任务极为棘手。父亲是时已年过半百,毅然轻装到任,共赴国难。杭州沦陷后,又带着全院官兵,过金华、衢县,先后转移到江西省上饶、樟树镇、吉安、永新、会昌、瑞金等地,十年如一,坚守岗位,不顾艰危,勇于负责。1937年底,休养院从金华循水道到衢县时,个别荣军对生活上提出一些过高要求。由于休养院是白手起家,匆匆草建而成,加以长途移动,居无定所,中队十分为难。父亲便亲自接待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条件适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矛盾得以化解。1938年初,休养院驻扎在江西樟树镇,突遭日机袭击。硝烟未散,警报未除,父亲便踩着瓦砾,逐一巡查分处各地的中队驻地,发现中队长董世杰被炸伤,立即安排救治,使董得以较快康复。1945年抗战胜利,休养院完成了历史任务,他坚持善始善终,处理好结束事宜,然后于1947年夏退役回乡。但是我家在杭州、南京的住所,除留破损空屋外,所有家具、器物、书籍、字画等均已被盘踞八年的敌伪搜劫一空了。

  素性儒家勤传承 一生酷爱诗画文

  父亲虽一生戎马,却酷爱书画诗文。在杭州家的书房曾收藏有《四库全书(珍本)》、《四部丛刊》等影印本,以及字画、砚墨、印石等文物。他常与姻亲沈维翰、同乡吕东萌等亲友寄诗酬和。并在行军作战之余,将历年军旅生活实录编撰成《行军笔记》手稿二卷,书稿成于1929年北伐完成之后,海月纸毛笔工整誊写,十六开线装本。书稿内空白处补缀有父亲精心绘制的各种花鸟插图,具见其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艺术的雅好。书稿具一定的军事史料价值。惜经抗战以来的历次变动,这些家中存藏均已不知去向。仅从1934年修编的《黄棠姚氏宗谱》残卷中,尚可见到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的《行军笔记题词》,军政部次长陈仪的《行军笔记序》,父亲的《行军笔记自序》及他在行军作战期间偷闲所作《扬州游记》散文一篇,诗十首。文虽不长,古朴典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观察细致;诗则显示军旅豪迈之气,却又透露出对和平的企求。(1)而《行军笔记》之主体部分,则已无从觅踪,至深扼腕。

  父亲平素家居时,常谆谆教诲我们,琴棋书画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应当传承与弘扬。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兄弟姐妹长期以来一直把诗、书、画、琴作为主要的业余爱好;继勋二哥更是一心一意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院),研习绘画、雕塑,兼及书法、篆刻、摄影、围棋、象棋以及舞台灯光、布景等相关艺术,成为雕塑大师刘开渠教授回国后最早的授业门生、助手,维系着毕生挚谊。

  父亲生性谦和坦诚,豪迈爽朗,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凡遇亲友有困难,社团有所需,他都会慷慨相助。同乡吕仁甫,在杭州经营“仁圃桃园”,生活阔绰,却曾向父亲借贷不赀(此前父亲从未向我等谈及)。吕病故后,父亲于1948年春当着其子吕云生(杭州笕桥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起义)之面,烧毁借据,不使债务累及后人。父亲表兄弟徐文卿于1927年病故徐州军次,父亲将徐遗体专程运回家乡。文卿妻因悲恸过度,未几也逝。父亲遵从他姨母之托,将文卿年幼之子收为寄子,取名寿彭,多方给予照顾,其后又安排在父亲创建的姚山小学就读,使幼失怙恃的小寿彭感到了无比温暖。寿彭于1949年考入解放军军政大学,先后在军事及地方部门工作,曾趁出差杭州之时机,多次寻访父亲未果,直到他离休后,于1985年回永康探亲,才获知笔者下落,立即给我寄来长信,深情地追叙父亲对他的种种眷顾,及对父亲无限感激怀念之情,从此书信不断,直至他于上世纪90年代病故于内蒙古包头市。

  父亲十分重视知识,热心扶掖后辈。侄辈姚华雄(宁海县中学校长,离休)、焕良(曾任荣军第二休养院司药)、徐寿彭(包头市糖业烟酒公司离休干部)以及吕春来(台湾基隆基地司令)、曹新民(杭州笕桥航空学校通讯教官)等,都曾在父亲的帮助教导下逐步成长。1948年,父亲担任国民党永康县长期间,还甘冒风险,释放了不少“共产党嫌疑分子”,如大学生申屠萌(浙江东阳人,解放后曾任永康县中学教师)。(16)

  官高不忘乡情厚 业绩风范永长留

  父亲一生戎马倥偬,长期浪迹他方,但他对生身的故乡始终怀着深挚的赤子之情。

  有感于教育之重要及少时读书的艰难,父亲于1934年把在永康黄棠陆续购置的良田百余亩以及全部房宅场地悉数用以兴办姚山小学。学校设备、教师待遇均较好,学生的学、杂、书费全免,附近河南村、高镇村、溪心村、江瑶村、里溪村、池宅村儿童都来本校读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黄棠小学,成为公立学校。1997年,黄棠村斥资新建了教学楼及教师宿舍,使历经70多年的老校面貌然一新。(17)1936年又向永康县图书馆捐赠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及《四部丛刊》各一套,为永康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尽一份心力。

  为促进家乡的建设发展,父亲投资金、武、永长途汽车公司,开创现代公路交通,使千百年来长期靠乌篷船、独轮车的运输面貌从此改观。1934年独资建造黄棠姚山湖水库,可灌溉农田800多亩,后曾被洪水冲塌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作为本县第一个水利工程,组织力量修复。

  为便利家乡人民,寄托思亲之情,1934年自己出资在胡村北溪建“慈恩桥”。桥长4.5米,宽1米,有石桥墩7座,粗厚条石桥面,坚实稳固,经70余年岁月,为北溪两岸的百姓带来实质性的方便,当地百姓无不欢呼感激这利民之举。同年又在黄棠村南溪建“思兄桥”,为木架桥。(1)随着生产建设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日趋频繁,黄棠村父老又集资在其旁新建黄棠沙田大桥,已于1985年12月竣工。

  父亲非常注重公益事业,他在家乡修建凉亭多座,供行人休息避雨。他每到一处,总是关注孤老贫病遗孤等弱者,或收容或接济,均是自己出资。但对我们子女却一贯教导我们要清白正直做人,节俭淡泊生活。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很严格,但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们,我们做错事,父亲最重的一句骂就是“呆徒”。父亲在任职期间,身边有警卫员、副官,家中有管家、仆人、保姆、伙夫、马夫等佣人,父亲自己厚待下属,从没有用老爷的态度对他们,也不允许子女有少爷、小姐的派头,对姚家的所有佣人,都当作自家人对待。以致到1950年我们家还有一个保姆、一个丫环不肯离开我们。我们家中的老管家荣祥,解放后无奈离开我们家后,经常来看望我们,直至他80岁去世。迄今,永康家乡父老乡亲们中老的一辈虽已过世,他们的儿孙辈还在传颂着关于我父亲所做的一系列善事。(16)

  父亲对家乡环境也很关心。除修建姚山湖水库外,曾于黄棠村九甲埠头、石塔塘里、戽车潭以及毛狸洞口等处镌刻他亲笔题书的“虎符”、“石印”、“中流砥柱”等笆斗大字,为增益景观添砖加瓦。1934年专程到杭州笕桥采购树苗,栽植在姚山小学院墙四周,至今犹存数株,挺拔合抱,浓荫蔽地。又于1947年退役回乡后在黄棠村南溪边滩地营造马尾松林,期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家园出一份力。

  父亲还与本族姚瑞芝共同主持重修了民国二十三年《黄棠姚氏宗谱》,为寻祖溯源,延续未来,团结族辈,更创辉煌有其积极意义,是于国于族有益之举。

  1948年冬,我们继崇大哥从盟军驻日代表团回南京国防部,将随该部去台湾,特专程返永康家乡拜见老父亲,劝请同往。父以退休之人,不愿背井离乡辞之。从此云海遥隔,生离死别……1987年冬,台湾当局终于撤消了回大陆探亲之禁。我们继岷五弟(兄)立即第一时间从台北转道香港赶回杭州,已只能俯伏在双亲墓前,锥心泣血痛归迟矣。

  允文允武,爱国爱乡爱谊亲,应是父亲毕生服膺的准则。

  2011年清明节

  作者:子,姚继衡,1950年1月入盟,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浙江省政协第五届常务委员;

  女,姚贞慧,会计师,民盟浙江省直联一总支二支部支部委员,杭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综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拱墅区三胞亲属联谊会副秘书长,米市巷街道分会会长。

  参 考 文 献

  (1)《黄棠姚氏宗谱》,2005年。

  (2)陈觉民,光复会党人名录,《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3)项雄霄,浙江军事纪要,《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4)项雄霄,辛亥革命在浙江,《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198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5)应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P.580,1993年,中华工商业联合出版社。

  (6)来伟良、朱源,辛亥革命亲历记,《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7)吕师煜、应军,《吕公望传》,200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8)吕公望,辛亥革命浙军攻克南京纪实,《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9)王心白,光复南京之役的敢死队队长叶仰高,《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10)朱其穰,宁海战争回忆录,《浙江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1)蒋授谦,陈仪与浙江陆军第一师,《浙江文史资料选集》第七辑,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2)蒋授谦(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原陈仪秘书),宁海战争有关情况的回忆(亲笔资料),1985年。

  (13)吕钦璜(杭州市政协委员,龙潭战役参与者,永康人),龙潭战役回忆(口述),1985年。

  (14)《张治中回忆录》P.97,1985年,文史资料出版社。

  (15)佟明忠、周翔、果立,《御寇悲歌——淞沪会战》P.53、69,2001年,军事科学出版社。

  (16)姚福田(黄棠村族弟)、姚志远(黄棠村堂侄),书信(各一件),1986年。

  (17)陈璟(黄棠村党支部书记),黄棠小学教学楼简介(黄棠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庆典上发言稿)1997年。

  ① 陈仪于1949年初策划全省起义,事泄,当年2月被捕,并被解往台湾。1950年6月18日被台湾当局处决。后经中共中央批准,陈仪被追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

  ② 吕公望,浙江永康人。早年参加光复会,投身推翻满清的民主革命。民国早期曾任浙江省督军兼省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第一届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等。

  ③ 建国后,张治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4-06 11:06: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下一篇:我的二爷戴之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