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位老黄埔的本色人生——回忆父亲李善勋
2020-05-28 15:36:40  来源:李文锦  点击:  复制链接

  我的父亲李善勋,1914年出生,黄埔军校第十五期毕业。原任傅作义第十六军少将副参谋长,1949年1月随军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任军后勤部副部长。2010年11月1日去世,享年96岁。

  至死不渝的黄埔情结

  父亲生长在苏北农村,祖辈种地,无人识字。因是长子长孙,到十四岁时家里咬牙卖粮供他上了私塾。他是家族里第一个读书的,也因此学得格外刻苦,成绩很好。1938年初,日本鬼子占领了县城,书念不成了,他和几个同学结伴逃往西安。那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设在香来街8号。黄埔军官学校七分校则在西安王曲。在西安广场,父亲和很多青年学生听过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讲话。朱总司令说,从沿海流亡到西安的学生,愿意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我派人送到延安抗大。愿意在西安投考黄埔军官学校七分校的,全由同学们自己选择,两党组织绝不干涉。在这种政治氛围下,有的学生去了延安抗大学习,父亲投考了西安王曲黄埔七分校步兵科学习。当时七分校的教育长周嘉彬是抗日名将张治中将军的女婿。我曾天真地问父亲:您为什么不考延安抗大?上了延安抗大你就不是反革命而是老革命了。父亲苦笑作答:你太小,不了解历史。我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学生,啥都不清楚,只想着能打跑日本鬼子回家乡,不当亡国奴。我从黄埔军校毕业就上了战场和日本鬼子打仗。仗打的苦着呢,死了好多人,我能活到今天不容易。

  1981年9月,叶帅阐明对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父亲积极响应,利用自己是黄埔生的优势,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他在黄埔十五期时的班长是蒋纬国,1986年,蒋纬国调任台湾“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父亲给他写信宣传党的和平统一政策。

  父亲有个结拜兄弟邵长顺,是当年结伴逃出家乡投考黄埔的同乡和同学,1948年随部队调防到台湾,夫人留在了苏州,40年不能相见。父亲辗转和他取得联系,并保持了通信。终于在1988年秋,父亲在家接待了这位黄埔兄弟。两人彻夜长谈,两天没走出家门。他向父亲倾诉40年的思乡之痛:这次返乡探亲,先到丰县父母坟前谒陵扫墓,后去苏州看望结发之妻,然后直下西安沿着当年的抗战一线,从潼关到风陵渡再到壶口。当年抗战的惨烈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如今回到家乡,看到变化之大,真是扬眉吐气,表示回去一定为统一出力。此后,每年夏天邵伯伯去美国女儿家,秋天到苏州(他的大儿子留在了苏州),冬天再回台湾,传播着和平发展与统一的信息。

  2005年秋,石家庄市黄埔同学会组织23名省会的黄埔同学到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他们在纪念馆大厅英雄浮雕前敬献花篮,并向忠勇将士们三鞠躬。参观时,父亲不由自主地向人们叙说起自己当年与日军殊死搏斗的情景,令在场观众深受教育,肃然起敬,纷纷与他们这些黄埔老军人合影留念。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竟在纪念馆内与台湾黄埔同学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访京团意外相遇。当看到父亲胸前红上衣印有“黄埔”二字时,访京成员沈瑞兴快步走上前去问道:“老大哥,您是第几期?”老爸指着自己的鼻子笑答:“我是十五期。”“您可是老前辈了,我是二十二期的。”谈笑间两位黄埔校友的手已经紧紧握在一起了。访京团团长台湾退役陆军中将齐其森先生见到父亲九十高龄身体如此健壮,连称敬佩,非常高兴。父亲回石后向我们讲述此遇,连说:“缘份、缘份、真是缘份,大陆台湾同根生,两岸黄埔一家人,搞‘台独’行不通、行不通的。”

  2010年10月31日,我接到父亲突然发病的电话,赶到医院时,只见他挂着吊瓶,光光的身上只穿着那件市黄埔同学会赠送的印有“黄埔”纪念文字的马夹。护士告诉我:老爷子说什么也不肯脱下这件马夹换上病号服。弥留之际的老父亲,嘴里反复念叨着“黄埔、黄埔、黄埔精神万岁!”这是他临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

  此前一周,父亲还让孙媳妇开车拉他到市黄埔同学会去转转,到了门口腿没劲上楼了,就拄着拐棍站到市黄埔同学会的门牌前,凝视着石家庄市黄埔同学会的牌子。他的目光是那样的眷恋,那么的不舍,站了好一会儿才说:“走,回吧。”可惜我们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在向市黄埔同学会作最后的告别。七天以后的11月1日清晨,父亲离开了我们。父亲走了,但他对黄埔那份浓浓的情义,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日常生活中的严父

  也许是当年黄埔军校的锤炼,也许是多年军事教官的经历,父亲的军人作风、军人气质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子女留下很多的记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和弟弟站军姿:背靠墙壁,目视正前方,两臂贴腿外侧,收腹挺胸,一动不动看谁坚持时间长。他说人要有个精气神,就得坐有坐样,站有站相,坐如钟,站如松,不能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样。从上学起,父亲就要求我:起床自己叠被成方,课本不乱放,作业不乱扔,学过用过的教材、作业本、课外书分门别类一摞一摞摆放整齐保存好,随用随拿,用过拿过放归原处再用再拿;上学、放学、吃饭、睡觉都看表,按点作息,延误10分钟都要问原因。父亲常说:战场上时间就是人命,几分之差能决定战斗胜负。和平年代,时间也是生命,不遵守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就是不守信用。毫不夸张地说,老爸工作一辈子,直到离休以后参加各种会议、社会活动,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与别人相约办事,不管年长者还是学生娃娃,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从来都是他等人,没让别人等过他。遵守时间就是遵守承诺,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1964年我12岁,学校放暑假,父亲带我去赵县搞四清。住在农村小学的课堂里,用课桌拼在一起当床铺,我嫌硌,睡不着觉。父亲教育我当兵都要睡硬床板,练练筋骨长出息,吃苦才能锻炼人。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工作以后受益匪浅。

  我清楚地记得参加工作以后,我第一次为工人培训讲课,父亲比自己上讲台还要认真。手把手教我讲课的方法与技巧。从课程内容、主次的安排,到讲课重点、语气的掌握;从黑板板书的分配,到讲课时间的把握……不厌其烦,还拿着手表掐表听我试讲。以后我多次在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上为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农民工讲课,受聘给交通学院的大学生上专业课,都很受欢迎。大家反映我的课重点突出、清楚,有逻辑性,板书层次分明,好记笔记,时间掐的准。我把这些话告诉老爸,他很得意:“当年上黄埔,教官就是这样讲课,我当步校教员也是这样讲课,教给你管用吧。”

  我们兄妹四个相继参加工作以后,父亲时常嘱咐我们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特别是我们担任一些职务以后,更是叮嘱一不要犯政治错误,二不要犯经济错误,三不要犯作风错误。他给我们总结说:人变坏都有个规律,懒——馋——贪——沾——变,先从懒开始。你们只要不懒不馋,没有贪欲,不沾小便宜,就不会栽大跟头,犯大错误。

  父亲一生穿戴正统,讲究军容军纪。春夏秋冬穿西服必打领带,穿中山装从领口到衣边一排扣系得整整齐齐,一扣不拉。九十多岁的人了,三伏天不肯穿背心,一件白衬衣扣子一直系到脖口,我们笑他,您傻呀,不知道热啊?他说当兵的习惯,一辈子就这样了。老父亲活到96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身板挺直,思维清晰,说话声音洪亮,走路不让人扶。

  苦苦求索的人生目标

  当年,为了不当亡国奴,为了救国救民,父亲考军校,打鬼子。但听父亲讲述抗战历史,还是在全国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以后。潼关战斗是他讲述比较详细的战例。

  1942年农历四月初。郑州洛阳相继失守,日军企图攻打潼关,夺取中国的西北。潼关在河南省灵宝县最西部,与陕西省交界,自古就是军事要地,西安门户。潼关失守则西安不保。父亲当时任十六军预备第三师九团三营营长。全营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迫击炮排,一个通信班,500多人满额编制不缺员。日军攻打潼关时,父亲接到命令,从黄河的防地上调到灵宝西,阻击日军进攻。是年父亲28岁,血气方刚,全营上下,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仗打得很残酷,特别是在村落争夺战和巷战的时候,重武器用不上,就投手榴弹,近身肉搏和鬼子拼刺刀。全营官兵都很勇敢,不怕死、不怕伤,没有一个孬种,终于守住了阵地。战斗结束后清点人员,500多人牺牲了三分之一。讲到这里,父亲掉了泪,那都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弟兄啊!让他更心痛不已的是在这一场战斗中牺牲了两位连长、六位排长。

  时隔一年,1943年农历四月中旬,日军侵略野心不死,再次西进攻打潼关。父亲率三营官兵再赴潼关打阻击。这次是在灵宝县的东营子村和日军短兵相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为给死去的战友报仇,为了保卫苦难的祖国,三营的官兵杀红了眼,一寸土地也不让,又打了一次胜仗。这次战斗,父亲的学弟八连连长张清太(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以及三位排长牺牲。回忆起这些牺牲的官兵们,父亲非常心酸难受。

  再次战胜日本侵略者,奖励全营官兵每人一块“现大洋”,父亲还被提升为副团长。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打内战,打破了父亲对国民政府搞和平的幻想,他厌倦了连年战火,生灵涂炭。特别是在和平解放前夕,父亲受命领兵守卫保护北平市长何思源先生的府邸,还曾跟车护送何市长秘密出城谈判。军统特务策划暗杀,深夜投放炸弹,炸死炸伤何市长家人,这件事情更让父亲看清国民党的真面目。正是这些事实,坚定了父亲的立场:他非常赞同傅作义将军的义举,坚决支持起义,他积极执行参与了部队起义整编的诸多具体事务,成为有功人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有幸成为起义军官代表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亲历开国大典的父亲,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场面的热烈,群众的欢欣鼓舞,走在阅兵队伍中的自豪感,都深深刻入他的生命之中。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父亲总是两眼放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部队整编之后,父亲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任军后勤部副部长,随即奔赴战场,参加攻打太原的战斗。太原解放后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父亲努力学习,认真改造思想,很快就调入高级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员。他用自己从黄埔军校步科学到的知识,结合战场实例向学员授课,受到欢迎。特别是组织实战战术演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父亲在军校授正连级上尉军衔。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父亲经历了从旧军人到人民战士的蜕变,接受了新生的洗礼。

  父亲戎马半生苦苦求索人生目标,亲身经历使他认定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虽然经历多次政治运动,受过冲击,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本色没有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追求没有变。父亲25年中坚持每年向所属党支部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凭着坚定的政治信仰,终于在1984年,父亲被破格批准成为中共党员,70岁实现了一生的夙愿。父亲在世时,四个子女全部是共产党员,加上女婿、孙子和他,一共七名党员,他常说咱们家可以成立一个党小组了。

  参政议政 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改革开放后,父亲连续五届当选石家庄市政协委员,同时两届当选为石家庄市人大代表,粗略算来27年之久。每次开会,他都敢于谏言,他的提案仅在市政协立案的就500多件。《人民政协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先后发表整版文章报道他的事迹,并赞誉他为“提案大王”。我记忆较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九十年代初,石家庄商品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许多外地商家在市内和郊区租了大量房屋,由此而产生的税收问题因涉及范围广、人员杂,一时难以解决,国家每年都要蒙受很大的损失。1995年,父亲从税务部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骑上自行车,开始对外地人聚集的街道和10多个村庄进行调查摸底,并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传税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出门,下午两点多钟回来,饿了,就在路旁的小摊上吃点东西,渴了,就喝上几口自己随身带的白开水,终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又到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了解临时户口的情况,提出了由当地政府、公安、税务部门三家协调联合收税的提案,此提案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桥西、新华等几个区采纳后收到明显效果。在采取“三结合”税收方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市增加税收500万元。

  忙完了税收提案,父亲又盯上了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的植树成活率。当时,我在园林局工作,市区中心有段旧铁路拆建改造种民心林,是项重点工程。工程结束后我参加验收得出成活率为92.7%。父亲得知后,怕虚报,竟然骑上自行车到现场,步行十几里,一株一株地数。立秋后的末伏,暑热逼人,父亲硬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十多万棵树数了个遍,得出93%的成活率,这才满意地写入提案。

  在市政协会上,父亲还针对反腐败作过大会发言,直言不讳、切中时弊。记者报道,父亲短短15分钟的发言,会场响起17次掌声。事后我说他:想想自己的身份,少谈些敏感问题,忘记“文革”挨斗的滋味了?父亲不以为然地反驳我:参政就要议政,我才不当耳朵代表、举手委员呢?光听不说话,举手不干事,选我们做什么?当年国民党就是腐败完蛋的,我可不希望共产党毁在腐败上。

  父亲就是这样,以他一颗赤诚之心捍卫着他的人生信仰——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为人民服务到老”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父亲曾和其他起义军人一起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对他们说,你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这一切,都给父亲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几十年来,父亲始终身体力行,践行着周总理的谆谆教诲。

  1962年7月发大水,我家住的平房进了水,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盆一盆往外舀,可水没舀完,房顶又开始漏雨。母亲无奈之下带上我去找父亲。路上走到齐腰深的水里,我吓得哇哇大哭。但到了父亲单位,父亲一句“顾不上,你们先自个想想办法”,就忙着防洪去了,忙了整整七天七夜才回家。气得母亲对我和弟弟说:你爸眼里就没有这个家,回来谁也不许搭理他!

  1973年,父亲调到汽车发动机厂任生活科副科长。这是一个1500人的中型企业。重新恢复工作的父亲,就好像厂里的发动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安顿好因病瘫痪的母亲就来到工厂。打扫卫生,检查锅炉房、车棚、仓库等后勤点,然后到食堂帮厨,摘菜做饭,变换花样地做好一日三餐,让全厂职工吃饱吃好。他还瞒着母亲,偷偷把家里的铜火锅拿到工厂食堂用,直到烧漏了铜皮,才又拿回家。在计划经济年代,食品物资匮乏紧缺,父亲主管食堂却不肯在食堂吃饭,总是自己带饭吃。工厂联系业务需要请客吃饭,父亲精心安排,却从没有陪过一次。他领导的后勤部门,在市工业局组织的专项评比中,年年拿第一。就这样,父亲一直干到75岁才办理离休手续。

  离休了,父亲不但没有闲过,反而越来越忙。父亲是农历腊月初五的生日,78岁生日那天,我们全家十七口人聚到一起为他庆寿。一家人里里外外地忙着,饭菜都端上桌了,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原来他上街买醋时看到运河桥粮店门口聚了许多居民,马上就要过年了,许多人排队没有买到政府供应的年货,又怕粮店再也不供应了,情绪失控,吵吵嚷嚷要冲粮店,场面有些混乱,还有些人鼓动着要一起去政府告状。父亲思量着这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粮店处理不好,会引起居民对政府的不满,眼下已近年根,居民这样兴师动众,去政府告状,影响不好。为了避免事端,他上前阻止说:“你们甭去了,信得过我,我马上去给你们反映。”当即风尘仆仆赶到市政府办公厅,找到当时的沈志峰市长。听了父亲的汇报,沈市长当场给粮食局打了电话,使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等他赶回家时,长寿面早就糊在锅里了。

  小区里,父亲热心肠也是有名的。在他居住的运河桥小区里,有一块父亲搭建的两平方米水泥台,台上摆满各种书籍报刊,除了原单位给老干部订阅的一份报纸外,他还自费订了《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等十几份报纸。每天早晨8点准时从家中搬出这些书报,晚上6点再收回来,第二天换成新报再搬出去,中秋节、春节也不耽误。小区的居民们把这里誉为“文明一号”,经常在此聚精会神地阅读。父亲还动手剪报编辑了“十五大精神”、“学习徐虎”等8个简报本提供给大家学习。有人粗略统计,这些年来,这个小小的露天阅览室接待前来阅读的居民1.7万人次。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父亲不但自己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还把文件摘要、每次全会主要精神以及名人名言、爱国励志警句等抄录在自己购买的二十多块小黑板上,挂在小区的墙上。2009年国庆,父亲买来6米红布,手书“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八个大字(字使用防雨胶布剪贴的)悬挂在书报阅览的水泥台子上方,并自购35盆鲜花,布置在周围,形成一个花坛景观,以他自己的形式,祝福祖国的生日。

  看到小区环境差,为了改变面貌,父亲买了几十棵杨树苗栽在道路两旁,又动手开辟出三个小花坛,播下花籽,同时在花坛周围放上石桌刻上棋盘。每天早晨5点起床后,父亲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宿舍门前的地面,从单元门口一直扫到小区门外的市政主路上,然后从家里提水浇花坛。他还从家具市场买来二十多把小椅子,固定在小区道路两旁,供退休老人们下棋、打扑克、聊天用。冬天到了,他穿针引线,亲手缝制坐垫放在椅子上面;夏天来了,他买来大蒲扇供大家使用。小区里蚊蝇滋生,他倡议创建“无蚊蝇社区”,终日在社区里大搞环境卫生,清除污秽死角。还掏钱买了500把苍蝇拍,挂在社区里的每一棵树上,动员社区居民见了苍蝇就打。社区没有物业,主下水管道堵塞,直接影响到好几栋楼房居民的日常生活,居委会协调没有资金来源,居民们纷纷找到父亲,父亲二话不说,就去联系管道维修队,听说父亲是自己出钱为大家办好事,维修队领导很受感动,只收了七千元的工本费。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早把自己的小家和社区融成了一个大家。小区居民见了他,年长的称他李老,年轻的喊他爷爷,父亲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有位老邻居在他九十岁生日时赠送一首藏头诗:“善举不断,勋功不灭,长者风范,寿比南山。”连起来就是“善勋长寿”。

  严己宽人 刚正不阿

  父亲的生活非常节俭,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从不讲究。他从不舍得买反季节蔬菜,每年冬天都存储一堆大白菜、白萝卜,一直吃到开春。每次吃完饭,他还用开水涮涮菜盆倒在自己碗里当汤喝,生活富裕了,也没改掉老习惯。父亲从不抽烟、打牌,唯一的嗜好喝点白酒,但最多2两。累了、馋了就吃点红烧肉,喝两小盅“石家庄大曲”解解乏,改善生活。平时还不舍得喝瓶装酒,让我二哥拿个小塑料桶上石家庄酒厂买散装酒。一个部队发的军用水壶和装酒用的小扁口玻璃瓶,就是陪伴父亲身边的两个老物件。父亲从不逛商场,没为自己买过一件衣服一双鞋,身上穿的戴的都是我们给买的,买多了还被批评不知道节俭。他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一年”的老理。九十多岁还戴着老花镜补袜子。他不穿羽绒服,一件老羊皮大衣陪他度过严冬,家里摆放的家具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电器也是老电视、老冰箱,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父亲吝啬得近乎抠门。

  父亲在生活中对自己几近苛求,但他对社会对群众却慷慨大方。政府办实事改造旧小区道路,施工一开始他就跑前跑后给工人烧开水、送茶水;中秋节施工不放假,他把酒和炖肉送到工地和工人一起吃。用洗衣机洗衣服他不高兴,说太浪费水,可用自家水管给小区浇树浇花不心疼;清运垃圾的农民工租住居民楼前的小房子无处接水,他让天天到自家打水用,过年还给送饺子吃。逢年过节,各级领导上门送的慰问品,孩子们回家给他拿的好吃的,他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用,全部都转送给别人。从电视新闻中得知长江洪灾、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时,更是在第一时间积极捐款捐物……去世时,父亲存折内只留下他当月的工资。

  父亲既是民革成员,又是共产党员。记得父亲当了市政协委员后,市里的税务、公安、公交、卫生、城管等15个部门都聘请他担任义务监督员。每次出门,父亲都把15个监督证书带在身上,遇到不正之风或不守公德的行为,就挺身而出,非管个水落石出不可。一次,有人在长安集贸市场聚众行骗,被父亲碰上,他上前出示监督证劝阻他们散伙,对方不服,并声称再管闲事就给他“放血”。父亲毫不退让,他马上找到公安局,警察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及时制止了这伙人的劣行。

  父亲晚年曾光荣出席民革中央在北京召开的“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接见。此外,“石家庄市十大健康老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各种各样的奖励证书一大摞,这些都是父亲的宝贝。

  父亲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钱财,却留下了宝贵的黄埔精神,爱国、爱人民的黄埔精神。“少年立志报国家,黄埔军校习兵法。潼关刺刀血刃战,打得鬼子喊爹妈。解放太原立新功,北京检阅戴红花。总理教诲甘奉献,九旬青松亦挺拔。” 这是父亲对自己的人生总结,也是他这位老黄埔本色人生的真实写照。

  (本文参考了赵富山同志的《一位“老黄埔”的本色人生》和记者李建君的《活到老奉献到老—记民革党员李善勋》,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5-28 15:38: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父亲史庆元的抗战经历

下一篇:毁家纾难 捐躯报国——追怀父亲、抗日英雄鲁雨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