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红色”小楼里的抗日烽火
2023-01-02 08:46:40  来源:桂林发布  点击:  复制链接

办事处电台工作人员在实习工作(翻拍)。

位于市区中山北路14号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展厅入口处,红色的火炬格外引人瞩目。

纪念馆内的二层小木楼。

市民正在馆内参观拍照。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单位或个人来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这是武警桂林支队在馆内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在桂林市区中山北路14号,有一栋具有桂北民居建筑风格的两层砖木楼房,气质笃厚,安静。左侧门额上题有“万祥醩坊”四个字,这里曾经是老房东黄旷达卖酒的铺面;一块白底竖匾上书写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这是它现今的“身份”。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以下简称“八办”),是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见证了80多年前桂林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也留下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革命家运筹帷幄、抗日救国的身影。

  小楼藏着动人心魄的烽火岁月

  2021年3月14日,连日的阴雨让桂林笼罩在一片水汽氤氲中,记者再次造访这座小楼。这座两层的小楼经数次改建扩建,已成为一座综合性纪念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级抗战遗址遗迹;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在新建的展出大厅展柜内,陈列着当年“八办”工作人员使用过的发报机、手枪、毛巾等实物,一张张日军入侵桂林时屠戮百姓、遍地焦土的图片让人静默沉思,展示墙上一个个革命烈士的身影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这天是周末,展厅里有不少单位组织和个人前来观展。闭上眼,那些曾经的历史呼啸而来,硝烟炮火、摇旗呐喊、抗日歌声一一穿透岁月,直抵耳畔。时间在这里一下子回溯到了84年前。

  “1938年11月,桂北路138号(今中山北路14号)一家名为‘万祥醩坊’的酒坊歇业了,然后挂出了‘第十八集团军桂林办事处’的牌子,一些穿灰布军装、打绑腿、戴八路袖章的中青年人进驻这里。一张张朴实而诚恳的脸孔,一个个昂首挺胸、充满自信的身影,给乱象纷呈的桂林城带来一种全新的气息。”记者在《漓水烽烟——纪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五十周年革命回忆录专辑》一书中读到了关于“八办”成立时情形的描述。

  办事处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有着周详的考虑:北面一街之隔,是国民党桂林行营,南面不远则是省政府所在地,这样既与当局打交道方便,又使国民党特务不敢轻举妄动。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对于那段历史烂熟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逃难的人大批流入广西。而中共南方局早在1938年8月9日蒋介石决定放弃武汉时,就已打算在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

  很快,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刘恕奉命来到桂林“打前站”。刘恕与党外友好人士熊子民为了找到合适的房子展开了勘察。有一天,刘恕想起在上海时认识的吴淞铁路工厂钳工老张。听说他已随工厂迁到桂林,刘恕就跑到工厂门口等老张。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等到了。刘恕说想在桂林租用几间房子,老张赶紧推荐:“我的一个朋友在广西银行当经理,通过他或许可以找到。”

  在广西银行经理黄昌炎的引荐下,刘恕等人找到了桂北路138号的“万祥醩坊”。不过因为遭了火灾,醩坊正在重建。房东黄旷达建议,等完工后再来租。刘恕赶紧说:“我们急需房子,让我们住下后再慢慢完工。”双方当即签订了租房契约。

  担任过“八办”电台台长的刘澄清在《红色电波传四方——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的回忆》中写道:“醩坊分为前院和后院,刘恕花了两担谷子租了前院。双方还商量好,前院留下一小块地方卖酒,其他的供八路军办事处用,后院则留给黄旷达一家生活。”之所以对这栋两层楼的砖木房屋“情有独钟”,其实是看中它能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

  租下“万祥醩坊”后,刘恕又到阳朔租了8间房,作为仓库。在离城7公里的路莫村,他又租了几间房作为招待所和家属住地。至此,桂林“八办”终于具备了成立的基础条件。

  1938年11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李克农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及《新华日报》部分人员一路艰辛抵达桂林,住进了“万祥醩坊”。不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

  老照片见证“八办”抗战功绩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以后,抗日战争逐渐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桂林成为西南一带主要的后方城市之一。各地转移与迁徙人员大量汇聚桂林,一时间,桂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后方“文化中心”。刚成立的桂林“八办”,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担负起直接领导广西地方党组织工作的任务。

  记者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研究文集》中读到相关的描述:1938年12月至1939年5月,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曾3次来到桂林,主要是做桂系的统战工作,同时会见进步文化团体和民主人士,并指导办事处的工作。在南方局领导的积极努力下,办事处与桂系地方实力派、国民党民主人士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营造了一个曾一度相对宽松的环境。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来到桂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使桂林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战文化名城。

  由此可见,当年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不仅充分利用桂林的特殊地理优势和特殊政治环境,积极领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而且还利用领导南方各省及海外南洋一带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有利条件,抓住桂林抗战文化能够向海外辐射的作用,直接促进了中国抗战文化与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有机联系。

  同时,桂林“八办”又通过中共地下党活动,直接影响着华侨所在国的反侵略斗争,直接支援了东南亚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政部下令停发八路军、新四军十分有限的军饷。面对严峻的形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还为前线筹集和转运各种急需的军用物资。

  记者在展出的大量图片和史料中看到,当时我党我军的抗战物资十分紧缺,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利用我党与桂系的统战关系,以及广西到越南这条中国内陆通往海外唯一国际通道的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为延安党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前线筹集和转运各种急需的抗战物资。这些物资有汽车、汽油、枪支、弹药、棉衣、棉被、通信器材、医疗器具、药品等,多达数百种。短期内为延安和我党领导的抗日前线筹集和转运了几百个车次的军需物资,及时解了我党我军的燃眉之急。

  桂林城北的路莫村作为军需物资转运站、仓库、接待过往人员的招待所和抗日救亡工作室,还增设了机要电台。办事处工作人员有100多人。从这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护送了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进步人士以及爱国华侨到抗日前线,到延安。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就向我党领导的抗日前线输送各类干部和特殊青年人才达千余人次。

  从墙壁里发出的红色电波

  在“八办”二楼有一间不起眼的房间,一部老式的木质外壳电台静静摆放在简易的竹木桌子上,锈迹已经爬满了一旁的电键,另一边的电线胶皮也已经开始剥落。解说员告诉记者,如今展出的是一部完整的电台,有电台、电线、电键、手摇发电机等设备。而在当年,这些都是看不到的,天线隐蔽在墙壁里,电台和电键暗藏在房间衣柜的隔层里。从表面上看,这个房间就只是个摆放着床铺、桌子、衣柜的普通房间。

  “为了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和检查,在‘八办’设有公开和秘密的两套电台。”解说员告诉记者。在《桂林抗战文化城奇闻异事》中对此也有印证:“当时桂林‘八办’的电台主要与延安的党中央、重庆的南方局、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我党设在各地通讯处,以及南方各省委、香港、海外南洋一带地下党组织的电台直接联络。当年博古(秦邦宪)、张文彬、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胡志明等重要人物都曾得到办事处派出秘密交通员的护送。”

  令人痛心的是,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桂林政治形势急剧恶化。1月20日,桂林“八办”被迫撤销,工作人员撤离桂林,后顺利抵达延安。

  桂林“八办”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出色地履行了使命,成为西南大后方抗日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为其后桂林地区抗日进步势力的继续发展以及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在桂林的再度兴起,准备了条件和力量。

  1944年,桂林沦陷,“万祥醩坊”毁于战火。

  “八办”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桂林“八办”依原样恢复。如今,新建陈列馆3820平方米,集展览、研究、文物保管为一体,馆内陈列的“抗日烽火映桂林”展,展示历史照片逾1300张、文物实物达200余件。还通过仿真场景、电子沙盘、电子地图、多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多层次、多视角地展示桂林军民的英勇抗战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城这一独特现象。

  近几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开始频繁前往全国各地举办交流展览,目的是推介桂林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和青少年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纪念馆还先后举办了“国旗颂”“不能忘却的历史:‘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图片展”“隐蔽战线的传奇——抗战时期的中共隐蔽战线”等50多个专题展览。2019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还加入了全国“八办”纪念馆发展联盟,整合“八办”资源,深化历史研究,树立红色教育品牌。

  为了让观众直接参与、亲身感受,新陈列馆还增设模拟电台发报、桂林保卫战防线等项目,参观者还可以向英雄烈士墙敬献电子映山红等。此外,纪念馆每年还送展上门,深入各县(区)学校、社区作巡回展,让更多人熟知那段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成为网红打卡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馆长时建红说,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许多党员干部、学生、市民群众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84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不时走进这座古朴的酒坊,为它所承载的一段中华民族革命史而沉思。那些历经风雨的木栏,漆皮斑驳的桌椅,泛着雪花的黑白照片,等等,都让这段历史永远融入桂林这片热土。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3-01-02 08:53: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光华铺阻击战战场遗址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