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台湾:异域西门町(下篇)
2016-02-29 10:20:36  来源:台湾私人订制微信公众号 文/台湾 谭端  点击:  复制链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中华商场(左侧)为中心,西门町一度成为全台最大的商业娱乐中心。

  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至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结束的6年之间,蒋介石凭一己之力调派残余的国民党军跨海移往台湾。

  跟随国民党军来台的,还有一百多万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军眷跟着军队分散在全台湾各地,而那些散兵游勇、落难的下层平民,则依附在台湾本地社会周边寻找生存的机会。这些军民同胞们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从蒙古到川云贵,从两湖到两广,从舟山到海南,他们离开祖国的中原,来到台湾这个地理边陲和文化边陲的小岛。原本台湾人像是被清国及日本遗弃的孤儿,现在连祖国来的中国人也像是弃儿似的,在台湾岛上含泪眺望中原的家人。

  他们之中一些机伶的人后来来到台北,来到原本日本平民住的西门町。不像台北其他汉人居住区,日本人撤走之后西门町大部份人都是新移民。大陆来的人晚到,找不到适当栖身,有些聪明人就在被日本人拆除的台北府城西城墙的位置自行架设棚户租给他们,这些棚户紧邻台北主要铁道干线,居住条件很恶劣,火车来来去去轰隆隆,后来涌入此地的人愈来愈多,有些房客就把棚屋切割或加盖再分租出去,毫无限制下形成有如难民营的违建群。

  违章建筑群成了西门町一道除了戏院外的特殊的风景。在台湾本省人的眼里,台湾原本被驯服成工整、自制、内敛、以静制动的日本社会秩序,被眼前躲避战争的难民破坏了。被日本人统治了半世纪,此时的台湾本省人产生了认同上的疑惑。日本人征召他们去打大东亚战争,让他们获得日本治下社会的尊严,祖国光复了他们,却让他们感到被羞辱:因为言语上的日化痕迹,他们被文化水平不足的外省人,那些饱受日本侵华战争长达八年之苦的中国同胞当作敌人,甚至当作汉奸。但是日本给他们教育质量和文化训练,远超过战乱的祖国可以给中国人的……

  年轻一代的本省人根本没有学过汉语,他们倒是都有个日本名字,能讲流利的日语。当本省同乡聚在一起用熟悉的日语聊天时,外省人的心里觉得很不舒服。而外省人聚在一起用家乡话说着本省人听不懂的语言,本省人也觉得不是滋味。

  然而在这个超大违章建筑下,却有本省人与外省人想不到的发展。这个违章建筑群的文化本身是混杂与融合的,中国南北方各地的移民最后聚集到这里,在这个破烂的棚屋下苟延,他们从原来广袤的神州大地一下来到台湾,虽然仅能在这个狭窄黑暗的空间里生存,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却出乎意料的顽强。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人,在这里开设地方口味的饮食店,像徐州啥锅、真北平饭馆、点心世界、清真馆、老陆馅饼、老夏水饺、炸麻花、山西小吃、水煎包,这些都是被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鲜有尝过的中华饮馔。西门町在这个时期比任何一个海外唐人街有更丰富的、层次更饱满的中国影子。

  中国大陆的地域文化,透过饮食、婚姻、日常生活,重新输入跟中国断绝半世纪的台湾,和台湾本土文化彼此相互碰撞,互相影响,丰富了台湾的多元移民文化,为台湾社会创造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想象。其中,中原文化与边陲文化最集中的交汇地点就是西门町。就像人们到了杭州会去钱塘大潮一样,人们到台北,应去西门町看看中国文化、日本文化、本土文化、新浪潮文化交汇碰撞的痕迹,或许还能找到什么。

  纪州庵曾是日据时期日本人的高级餐厅和社交场所,到2000年,只留下一个衰老的身影

  1949年来台的状况紧急,千金难得一张船票,许多人赴台时已是孤身一人,亲人失散,断了联系。繁华若梦,他们一身清寂,他们窘迫,有些人来台时没有被褥,没有换洗衣物,除了一条裤子,就是一双破旧的皮鞋,和一张照片,有些连照片都没有,生活也没有着落。当夜幕降临,他们夜夜只能拥枕入眠,做的都是祖国河山和亲人相聚的梦。年复一年,每到佳节,人在异乡的他们有家归不得,他们思念大陆的家人,思念在中国大陆的年轻岁月,感到特别寂寞。在西门町,这些饱经战火的中国人,看到了一个他们未曾见过的升平世界。对一个过去四十年来一直过着战乱岁月的中国人来说,没有战火的地方,就是天堂。

  针对这些人的需求,一种模仿上海歌厅形式的红包场歌厅于焉形成。

  一开始,这种歌厅就叫歌厅,后来孤身的人们去捧那些他们喜爱的歌手时,形成塞红包的风气,这种莺莺燕燕的歌厅才渐渐形成红包场的称呼。1950至1960年间,西门町的歌厅里传唱不衰的是1920-1950年代的上海老歌,如天涯歌女、舞衣、苏州夜曲、秋水伊人等,一些歌手也取艺名为小周旋、小白光等。这些歌厅与延平北路模仿日本乐队唱着日本小曲的酒楼异曲同工,都是缅怀一个逝去的时代。

  桂系将领白崇禧的公子、台湾小说家白先勇,曾写过一部描绘那个时代的小说《台北人》。在他笔下,台北人是割断或是留恋中国的落难公子、将军、教授、商人、官夫人、工人、名媛、低级舞女、女仆,他们行业各异,贫富悬殊,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往事。

  国民政府迁台之后的三十年内,也就是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前,西门町成了台北市民的娱乐休闲活动中心,同时也是台北市核心区往周郊地区万华、三重、北投的交通节点,几乎所有大众交通工具的轨迹都会延伸至此。从一开始狭窄巷弄的三轮车,到后来的公共汽车,乃至于今天的台北火车与台北地铁捷运站,交通新旧交迭,人潮往来,每天这里都是人山人海。1960年初的违章建筑群,被改建为稍具现代意义的建筑——中华商场,它与其他新起的百货公司、电影街、歌厅酒厅和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形成一个热闹非凡的娱乐休闲聚落,而这个聚落不再分有日本人、台湾人、外省人,他们全都混杂在一起。

  年轻的一代像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在西门町流连忘返,与父辈喜欢上红包场缅怀旧时代的精神追求不一样的是,此时台湾经济已经成长,社会风气渐开,新一代的青年人在这里溜冰,看电影、看MTV、谈恋爱、跳Disco,年轻的一代在这里跌入物质追求和成长的迷宫,就像他们的上一代迷失在歌舞厅一样痴迷。

  上世纪80年代,西门町戏院挂出的电影海报

  大城市在七彩炫目的糖衣下,总是隐藏着黑暗与光明、罪恶与救赎的世界。在欢乐的背后,西门町是冷酷的异境,是弱肉强食的竞技场,是抢匪幽暗的巷弄,是雏妓变卖灵肉的温床。嗑药的人、自杀的人、流浪的人,带罪的人、逃难的人窝藏在这个地方。他们在这里沉迷刺激与快感,他们在这里失去青春与童贞,他们在这个龙蛇出没的社会陷阱中爬不出来。乞丐、舞女、小混混、地头蛇、怪老头、女学生,他们在此好像找到一个失去地心引力的世界,在这里他们修长的双脚似乎能踢踏起舞,飞跃起来,就像每一个下一代都会逃离上一代给他们设下的桎棝,他们飞到一个新的宇宙,而这个宇宙没有给过去的历史留下丁点空间。

  1980年中华商场拆除前后,商圈渐渐往东区发展,人潮也随之迁移,这里逐渐没落了。尤其是1990年后的十年,台湾电影进入衰败期,西门町的电影街更显得沧桑。

  2000年之后,人们再来到西门町,它已经被整建过多次,人们看见的那个各种文化参差交错的西门町,已经被更新一个世代的“新人种”占领。那些店面变得更小、更琐碎,名片、传单、简讯到处乱窜,新兴的商业势力霸占了所有光明的地方,黑暗肮脏的一面退缩到更深的巷弄。那个由大东亚娱乐殖民地衍生出的声色浮华世界,死死生生,电影街曾经几度奄奄一息如今又再回春,那个日本时代的“西门町食料品小卖市场”,已经变成文创商品展销中心“红楼”,西门町还是夜夜人潮不散,似乎又聚拢了那逝去已久的繁华岁月。

  翻过西门町几条主要街道,人们会发现周遭逐渐暗黯下来,扩散出去的商圈,不再有这么多的霓虹,也不再那么吵闹。举头望月,月光皎洁。在暗夜陋巷回头望向声色犬马的西门町,心头总不禁想要长叹一声。历史是一缕炊烟,风一吹就云散风清。一座城市的容颜在岁月中的改变也是必然的,随着时间流逝,没有几个人会记得纪州庵的平松德松,不会记得场喜兵卫,也没有人记得陈肇家,更鲜有人记得那传承中原文化来台的芸芸众生。

  《台北人》中的著名篇章《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是这样开头的:“当台北市的闹区西门町一带华灯四起的时分,夜巴黎舞厅的楼梯上便响起了一阵杂沓的高跟鞋声,由金大班领队,身后跟着十来个打扮得衣着入时的舞娘,绰绰约约的登上舞厅二楼来……”

  西门町就像位舞小姐,出身低微,打扮俗丽妖冶,三教九流的寻欢客总能在她身上得到身心灵的慰藉。离开西门町的时候,人们都长大了,想起西门町,他们的印象却不是低级的香水味,而是自己淡淡哀伤的青春。

  西门町掠影 昔麦/摄

  作者简介:

  谭端,1971年生于台湾,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新闻硕士,流浪于两岸三地,身兼记者、文史工作者、纪录片工作者数个角色。

  他曾拍摄过国共战争纪录片《最后岛屿》(获台湾金钟奖最佳文化教育类节目),写过一本口述历史书《烽火、离乱、老士官》,以及战争文学《跌入战争裂缝的人》(Readmoo电子书店),翻译过侦探小说《石猴子》、魔幻小说《王者之眼》。

  目前,在台北市大稻埕保安街84号开了一家古货商行——杯杯杂货铺,是一家结合当地社区历史建设与二手杂货买卖的新型态企业。

  注:本文由作者授权抗日战争纪念网发表,严禁转载。感谢台湾私人定制微信公众号的主人桃子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赵艳阳 最后更新:2016-02-29 15:42: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台湾:异域西门町(中篇)

下一篇:【举手做公益,注册即关爱!】——我为老兵来注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