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来不及见新生儿 捐躯淞沪会战
2018-08-16 13:55:50  来源:抗战纪念网综合  点击:  复制链接

若被“大材小用”于地方警备司令,黄梅兴或许便能与父母、妻儿团聚于故乡,不会死于1937年那场“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淞沪会战,成为该战役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黄埔生。

黄梅兴

黄梅兴战死后,赖伴梅抱养了黄海平。图为黄海平与妻子及儿媳。

何帆燕 摄

黄梅兴与赖伴梅新婚时用过的椅子和洗脸架还保存在平远家中。

何帆燕 摄

黄梅兴的黄埔军校入学登记表。

  第十三期

  若被“大材小用”于地方警备司令,黄梅兴或许便能与父母、妻儿团聚于故乡,不会死于1937年那场“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淞沪会战,成为该战役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黄埔生。

  在那个历史关头,“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这位黄埔一期生陷阵于战火,在率旅进攻日军堡垒———爱国女子大学时,战死八字桥,时年4 1岁,和出生才27天的儿子还来不及见面。

  激战

  八字桥身中炸弹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时,上海西北郊区战场上的阵地争夺战激烈异常。

  前一天,日军在淞沪启衅,从虹口用大炮发起进攻,一批批陆战队从天通庵、横浜桥跨越淞沪铁路冲到宝山路,中国军队奋起抗敌,淞沪会战由此爆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主战场在上海西北的郊区展开,其中的阵地争夺战非常激烈,“整个战场的方圆半径,不过几十公里左右,但是中日两军在此血战长达两个多月,死伤的人数超过30万人以上,几乎达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地步。”

  此时,黄梅兴正率其旅部进攻日军在爱国女子大学的据点。他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少将旅长。这天的战事从拂晓起已持续超过10个小时,日军密集炮火轰击未停,所使用烧夷弹致使许多民房起火。黄梅兴旅和日军几年前就有交手,淞沪会战爆发后,他表现沉着,已连续攻破过敌人的10多个碉堡。

  面对新一轮猛烈的炮火,参谋长请黄梅兴赶快转移到掩体部暂时躲避,但他坚持要在前线指挥战斗,以激励士气。就在这个时候,他观察到敌人一个薄弱的据点———爱国女子大学,迅速带领部下30多人冲锋。岂料此时日军从航空母舰起飞上百架战机,轮番俯冲向中国军队扫射轰炸,黄梅兴在率部冲到八字桥时不幸身中炸弹,成为淞沪会战中我方第一位阵亡的高级将领。

  “马革裹尸还,是男儿得意收场;可怜母殁半年,瞑目尚多身后事。鹃声啼血尽,痛夫子抬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伤心犹剩未亡人。”这幅挽联,写于1937年8月15日,是妻子赖伴梅对阵亡丈夫黄梅兴的泣血诉说。

  赖伴梅曾回忆说,七七事变后,黄梅兴参加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8月11日才返回南京,12日即到上海视察防御工事,回到南京仅吃了一顿午饭,和刚出生二十多天的儿子月生还来不及见上一面,又立即返回前线。

  编撰《平远名人传略》的冯华德说,同乡黄梅兴本有可能被“大材小用”于地方警备司令,与父母、妻儿团聚于故乡。这位69岁的老县长曾任平远县委新闻秘书,《平远名人传略》是他在2005年主编完成的著作。

  据冯华德说,大战前数月,黄梅兴本已被调回梅州当地做警备司令,但熟悉他的88师师长孙元良在蒋介石前力荐,说他是一名战将,放到地方有大材小用之嫌,蒋遂下令将他调回上海。就是这个间隙,他在平远家中小住数月。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粉碎了日军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台湾学者郑浪平曾撰写《从大政略的角度看惊天动地的淞沪会战》一文,认为当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视为对这场战役过程与意义的最好注解:“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黄梅兴这位黄埔一期生陷阵于战火,最终“马革裹尸还”,也是彼时历史大潮中心怀家国的文人志士不二之举。

  弃笔从戎

  从教书匠到“黄老虎”

  究其出身,黄梅兴的英勇被认为有其根据。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已是清朝末年,外强入侵,内乱纷起,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这一年的7月21日,黄梅兴出生于广东梅州平远东石镇一个名叫坳上的小村落里。

  这是个尚武之地,东石当地有黄氏头部拳传世,相传是军营中流传出来的一个拳种,不花哨、讲求实战,拳拳打的都是要害。地处广东、江西和福建三省交会点的平远县,进出只有两途———要么走水路,经过梅江、韩江至汕头出海口;要么行陆路,绕行江西赣南。再因丘陵地连绵,在朝代更迭时期多有落难将领隐世,平远当地人被传虽对功名淡薄,却有忠义之名。

  据冯华德的《平远名人传略》,黄梅兴自幼家贫。父母育有三子,黄梅兴排行第二,有兄桂兴、弟柏兴。全家住在几间破旧房子里,靠着租种土地和挑担度日,黄梅兴从小就跟着父亲种地。他天资聪慧,但因家贫,10岁才上学,断断续续读完小学后,考入平远县立中学,两年后辍学,被族人推荐到东石富有小学任教。

  当了两年教书匠,1921年,他辞去小学教职赴广州,入宪兵学校,一年后,投奔粤军第一师,开始戎马生涯。1925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黄梅兴由原粤军一师团长、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介绍考入该军校,编入学校第四队。

  历史学者曾庆榴手上的两份影印资料透露了黄梅兴在这段时间于广州的更多行迹。一份是民国十一年春季刊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同学录》,上有黄梅兴的名字,登记着他的年纪、机关和住址。民国十一年是公元1922年,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是陈独秀创办的。

  一份是《陆军军官学校详细调查表》,这份相当于入学登记的表格,内容是黄梅兴亲手填写的,有妻“赖氏”,家庭主要职业“田产为主”,他的入校介绍人是“邓演达”,入校原因一栏写的是“务期造深学识为国效劳”,一手有力的小楷书法,含蓄雅致。

  入读军校次年2月,黄梅兴便参加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骨干的广东国民革命军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冯华德在《平远名人传略》中详细描述了其东征路上一场战役,显示了这位黄埔一期生的用兵技艺。

  当时黄梅兴在学生军教导第一团任见习排长,在揭西棉湖战役中,他作战勇敢,擢升为连长,后转战兴梅地区。3月24日傍晚,抵达平远县大柘乡,虽经一天急行军,黄梅兴却不顾疲劳,主动请战,追袭驻在东石乡的陈军,他率领三个连兵力追至东石。半夜过后,兵分东、西、中三路进行包抄袭击,亲率一个连打中路,在东石圩附近的一个黄机塘展开了战斗。

  据《平远名人传略》中描述,黄梅兴在前头高喊“冲啊!杀啊!”激励战士猛攻,东西两路配合中路同时冲杀,事先布置好的群众也点燃鞭炮令声势更猛以迷惑陈军,顿时杀声震天,陈军不知虚实,乱作一团,此战只持续到天亮前,便把陈军一万余人逐出平远县境。

  一年后,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黄梅兴再次转战兴梅地区,在兴宁合水战役中立功,即提拔为第十四师第四十团第三营营长。东征结束后他驻防梅州,同年与家中童养媳赖伴梅完婚。

  梅州东石镇坳上村旧居,房子已有好些年月了,据冯华德说,房子建好后,黄梅兴曾回来小住了两个晚上,后随大部队走了。房子在黄梅兴牺牲后翻修过一次,原来是土坯房,后来刷了墙做了些简单的花纹装饰,用的是政府发放的抚恤金。

  一个红漆为底的镜框被挂在客厅墙上显眼处,是一张由梅州人民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奖给赖伴梅同志拥军优属先进工作者”几个漆金大字已模糊,证书的落款是1989年9月。

  这一年距离赖伴梅嫁给黄梅兴已过去64个年头。据冯华德说,赖伴梅本名“赖八妹”,当时黄梅兴所在的第十四师第四十团团长薛岳听说他结婚,说“八妹”的名字不好听,建议改成“伴梅”,取“陪伴梅兴”之意。

  但这番祝福好意终被战争的烽火吹散。黄梅兴婚后便回广州,任黄埔军校第六期一个大队的大队长。婚后12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才出生。

  行军的记录文书记载了12年中这位丈夫的行迹———曾参与国民革命军北伐,率部在江西与军阀孙传芳部孟昭月部队激战,也曾负责黄埔军校新生训练,“九一八”事变后的上海“一·二八”之役中与日军交战,因勇猛异常而被日军称作“黄老虎”。后被升为二六四旅少将旅长,驻防鄂西,1936年调驻南京。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他奉命率部移驻上海,次月战死于八字桥。

  妻子赖伴梅所写的挽联道尽了家庭承受的牺牲与痛苦。黄梅兴的母亲张氏当年2月6日辞世,在家停丧半年,择定安葬日期为8月24日(农历)。黄梅兴一直挂念着奔丧,但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回家已不可能,而母亲安葬的日期未到,他却已为国捐躯———这就是“暝目尚多身后事”所指。而“孤生匝月”,“孤”即赖伴梅所生之子月生,黄梅兴牺牲时,月生才出世27天。

  在南京治丧完毕后,赖伴梅于当年年底抱月生回到家乡平远,因舟车劳顿,孩子在路上染疾。回到家里,虽延请名医李实充医治,但因病势太重,月生在大年初二即不幸夭亡。

  连环的打击到底对这位女子造成过怎样的伤害,已无人可以探问。黄海平与母亲赖伴梅平日甚少交流,他说母亲种地营生,照料家庭,沉默少言。家里除留下父亲用过的椅子和洗脸架外,连相片都没有。

  今年78岁的黄海平头发早已花白,常年的耕作令他皮肤黝黑。他说,月生夭折后,赖伴梅抱养了自己,把自己当做亲生儿子来抚养。而在冯华德的讲述里,这在当时的平远实属平常,战乱时男人们都出走从军,女人们留在家里料理,她们需要有个孩子作依靠。

  后人

  上海平远传家书

  在黄梅兴的孩子中,最为人熟知的是黄崇武。据冯华德说,他是黄梅兴随军夫人赖伴松所生。虽非一母所出,但三封落款时间分别是2004年和2005年的家书印证了上海和平远两地的兄弟情义,在信中,黄崇武的妻子敬称赖伴梅为“母亲”。

  落款时间2004年8月25日的信是黄崇武亲手写的。那一年,是淞沪会战67周年。“上海各界隆重举行了纪念会,并为先父黄梅兴将军铜像举办了揭幕仪式,愚兄与统战部领导共同揭幕。现将铜像照片寄给你们,以资留念。”黄崇武称海平为“弟弟”,黄梅兴战死那一年,黄崇武刚满12岁。

  黄崇武曾回平远故乡两次。解放后,他在上海一所中学任教导主任,后出任虹口区政协副主席。1986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英烈黄梅兴、姚子青,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将城镇中学改名梅青中学,黄崇武受邀作名誉校长回家乡剪彩。

  冯华德说,自己正是在当时第一次见到了独自回乡的黄崇武。在他记忆中,黄崇武个子很高性格开朗,是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员,曾参加远征军,在缅甸开过坦克车。

  黄海平与这个哥哥只见过两面,但他的儿媳林美说两地的联系并未因此而中断。在林美展示的信件中,黄海平的幼子小军与上海的伯父伯母一家联系最多。黄崇武在2005年1月病逝,因弥漫性肺炎并发肾功能衰竭,最终转为尿毒症。他的妻子蔡维勤给平远家中去信,详细讲述了病情经过,说1月14日上午丈夫所任教的复兴中学、民革组织和上海市黄埔同学会联合举办了悼念仪式,“小军也过来参加了,他代表你们家乡亲人们亲情。”

  黄海平说,生活在上海的兄嫂并无子女,但在信中,蔡维勤让他们放心,说黄崇武患病过程中,姨外孙女贝贝与自己日夜轮流照料,“慧南和她丈夫也先后请假从北京来上海照顾伺候,”自己身体虽差,但已挺了过去,并答应小军,下次来沪定陪他去看看他爷爷的铜像。

  而信中的“慧南”,便是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员黄维的小女儿黄慧南。在媒体人周海滨所著的《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一书中,黄慧南曾讲述与姨夫黄崇武一家的交集:黄梅兴与黄维、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的同窗,黄梅兴战死殉国后,黄崇武得到他们的照顾,后与黄维的妻妹相识相恋,黄维作为战犯被“改造”的27年里,黄慧南从姨夫黄崇武处得到了父爱。

  把信收好,2014年9月上旬的这天已近中午,林美到猪舍查看了一下,说要去屋旁的饲料加工作坊去忙活了。随年月去,两地书信往来渐少,儿辈都老了,但生活仍在继续。

  黄梅兴

  1897年7月21日出生于广东梅州平远东石镇坳上村

  1921年辞去教职入读宪兵学校,后投奔粤军第一师,开始戎马生涯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6年率部参加北伐负伤,伤愈后一度负责军校新生训练

  1932年率部在上海“一·二八”之役中与日军作战,后被升为二六四旅少将旅长,驻防鄂西

  1936年调驻南京

  1937年奉命率部移驻上海,8月14日在淞沪会战中牺牲,时年41岁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08-16 14:02: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曾庆敏

下一篇: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