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莆阳英烈陈文杞的生前身后事
2018-08-24 20:54:44  来源:莆田文化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率部奔赴抗日前线,转战各地,屡立战功。 1941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壮烈殉国。魂归故里,家乡为他修建忠烈祠供奉纪念。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湄洲日报记者深度探访,还原这位牺牲时年仅37岁、祖籍我市常太镇英烈可歌可泣的历程———

  陈文杞遗像

  陈文杞的孙子陈海华展示遗属纪念证

  2014年9 月 25 日, 本报刊发 《抗日英雄张元豹传奇》 一文, 首次全景还原了这名莆田籍英烈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许多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 希望本报能够寻访报道另一位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 300 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的莆田人陈文杞事迹。 恰在此时, 一封来自上海的书信为寻找陈文杞的亲属故旧, 提供了重要信息。

  写这封信的是上海一名 84 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吴鸿荣,他祖籍城厢区常太镇。他在信中说,看到同乡陈文杞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 300 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感到十分高兴。他记得自己在常太读小学的时候,陈文杞为抗战牺牲后,当时许多群众以列队的形式,高举陈文杞遗像,回到枫叶塘乡岐尾村,他也跟在队伍中,至今难以忘怀。

  吴鸿荣所说的“枫叶塘乡岐尾村”今在何处钥 记者走访了市民政局、市移民局、常太镇政府,多方消息证实枫叶塘乡就是现在的常太镇,而岐尾村在 1958 年建设东圳水库时,全村村民都移民了,相当一部分人移到现在的常太镇东青村。

  2014年9 月 25 日, 记者一大早赶往东青村, 几经找寻, 终于找到陈文杞的后人、 现年 64 岁的陈海华, 他正在看有关抗日战争的电视剧。 得知来意, 他说, 自己就是陈文杞的长孙。 父亲叫陈世龙, 是陈文杞投身革命前与妻子陈阿三所生的, 现已过世 18 年。 为证明自己所言属实, 陈海华请来现年 76 岁的东青村原党支部书记陈玉楷作证。

  陈玉楷翻出一本在 1958 年由原莆田县公安局修订的枫叶塘乡岐尾村户口簿, 上面记载了陈文杞的生卒年月及相关信息。 他说, 他从父辈那得知, 陈阿三和陈文杞婚后生有一子, 便是陈海华的父亲陈世龙, 陈文杞参加革命后, 陈阿三就留在村中直到过世。

  陈海华说: “儿时听长辈讲, 爷爷陈文杞小时就读于城内培元小学 渊今荔城区梅峰小学冤, 后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 投笔从戎, 参加了南下的革命青年队伍, 在广州考入黄埔军校, 是第五期学员。 后来又参加了北伐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爷爷率部到前线作战, 在 1941年被任命为陆军第 27 师少将参谋长, 最终牺牲于中条山战役。 老一辈说, 当时日军为攻下中条山根据地, 动用了毒气弹, 使周边的水都不能饮用。 爷爷后来在日军的轰炸中中弹牺牲。 1945 年, 爷爷的遗像送回家乡。 当时政府在岐尾村修建了忠烈祠, 不过后来为支援建设东圳水库, 忠烈祠已淹没在水库中了。”

  修建忠烈祠一事得到该村村民的印证。 今年 81 岁的东青村村民、 原岐尾村移民王鸿恩说, 如今村里上了 80 岁的老人基本上都参加了 1945 年村里为陈文杞修建忠烈祠的活动。 他当时才 12 岁, 记得非常清楚, 全村人列队迎接陈文杞的遗像归乡入忠烈祠。

  陈玉楷说, 时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亲笔为陈文杞题挽联:“陈文杞将军为国捐躯断吾右臂, 中条山血战牺牲军魂流传千古。”

  陈海华家中原来保存有爷爷的照片、 书信等, 在 “文革” 中全部毁坏。 如今, 家里只有一张在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时, 由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市海外联谊会和黄埔军校莆田同学会联合赠送的一张纪念证, 以及一本 《八年全面抗战》

  书籍和 1997 年制作的 《莆田市黄埔同学通讯录》。 这张红色纪念证上面写有 “精诚团结, 陈文杞遗属留念” 等字样。

  陈海华说, 爷爷的遗骨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他希望村里能为他爷爷立碑, 以纪念其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 让后人记住莆田历史上这位英雄。

  东青村党支部书记林世训表示, 村里愿意为给这位民族英雄修建纪念馆, 并将它建设成一个爱国教育基地。

  在荔城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记者获悉, 在上世纪 90年代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莆田县志》 里, 有着关于陈文杞的介绍。 书中记载, 陈文杞生于 1904 年, 牺牲于 1941 年。

  1925 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 进工兵科学习受训。 但由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次年他就中断学业, 在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先生率领下加入北伐军, 被分配到陆军第 22 师, 编进工兵营第三连。 北伐军攻占武昌后, 陈文杞就地继续军校学习。 1927 年, 陈文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后, 又返回北伐军, 在南京任第二十二师少尉排长。 不久, 便参加龙潭战役, 一举击溃北洋军阀孙传芳之部, 因英勇奋战而立功。

  1929 年, 其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陆军第一师第一旅, 他先后任该师第一旅第一团连长、 营长、 大队长、 团长和中校参谋主任等职。 1937 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 陈文杞随第一师参加抗日战争, 转战各地, 屡立战功。 1941 年, 陈文杞被上级选拔派送到陆军大学深造。 当时, 日军大举向豫、 晋、 陕边界的中条山进犯, 他毅然要求重返前线, 领兵奔赴黄河防线, 守卫中条山, 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不久晋升为少将。 1941 年 5 月, 日军又大举向中条山进犯, 陈文杞率部在闻喜、 夏县地区奋勇抵抗, 终因寡不敌众, 中弹阵亡, 终年 37 岁。 陈文杞捐躯后, 当时的国民政府颁令褒扬, 并在其家乡城厢忠烈祠内立木主牌以示纪念。

  9 月 26 日上午, 记者在荔城区拱辰街道西洙村, 找到了黄埔军校莆田同学会会长吴维华。 现年 86 岁的吴维华是黄埔军校第 23 期学员,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篇原载于 《莆田文史资料窑第一辑》 的文章——《陈文杞传略》, 该文由陈文杞黄埔军校五期的莆田籍同学黄铁雄撰写。 文中, 作者回顾了他与陈文杞从集美师范到黄埔五期, 再到参加北伐、 抗战的往事, 所述往事均和 《莆田县志》 所载相符。 传略最后写道: “抗战胜利后, 我听他的副官说, 陈文杞阵亡后, 他的尸首由勤务兵就地埋葬。”

  吴维华家中的墙上至今挂着黄埔军校校友的照片, 他说, 陈文杞抗日的英雄事迹得到国家的承认。 对这一英雄抗战事迹的追寻, 更让后人勿忘国耻, 正视历史!

  得知陈文杞的后人已经找到, 在上海的吴鸿荣昨日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9 月 30 日就是中国首次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此刻展现抗日英烈的革命事迹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就是对英烈们的最好纪念!吴伟锋 郑已东 文/图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08-24 20:57: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训泳

下一篇:陈百弓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