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下)
2017-09-06 10:26:58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抗战爆发后, 各少数民族积极投身于抗战,谱写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并肩战斗、共同抗战的壮丽篇章。少数民族对于抗日战争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全民抗战

  抗战期间,少数民族抗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抗日武装斗争的有40 个少数民族,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少数民族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远离战火的新疆少数民族同胞也纷纷捐钱捐物,一些无钱无物可捐者竟减食三日,献出自己的口粮。尤为感人的是,新疆一位名叫艾沙的维吾尔族贫民因无钱无物可捐, 执意要送子上前线, 称“倘不忠实抗战, 宁可不见子面”。

  第二, 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力量, 打乱日本帝国主义的计划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欲利用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用所谓“帮助蒙古族独立自治”和“在西北建立大回回国”等阴谋诡计来分裂破坏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达到把我国变成其殖民地的险恶目的。

  少数民族起来参加抗战, 首先意味着日本帝国主义分裂肢解我国的罪恶阴谋被粉碎,他们灭亡我国的步骤和计划被打乱。其次, 少数民族一方面为抗日军队提供情报和当向导, 有力地配合了抗日军队的作战,另一方面, 少数民族还直接展开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其对抗战的作用与意义正如毛泽东谈东三省游击队时所指出的:“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 多消耗一个敌弹, 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份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 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支援全国抗战

  在人力方面, 数百万少数民族青年应征入伍, 奔赴抗日前线。以贵州省为例,当时全省人口为1050 万,仅1938 年到1942 年,贵州征兵达45.7万多人, 其中很多是少数民族。除应征入伍外, 许多少数民族青年还自愿从军。如1944 年冬,在甘肃拉卜楞藏区,一周内就有110 多名藏族和蒙古族青年自愿报名参加抗日队伍。

  在物力和财力方面,少数民族为抗日竭尽所能,慷慨解囊。例如在藏族聚居区,西藏僧俗民众一次就捐赠国币500万元,青海藏族同胞一次捐献羊皮衣10 万件。在新疆, 各族人民捐款购买了10架战斗机献给国家, 还开展了募集寒衣、三日献金、防毒募捐等活动。仅1937 年9 月至1940 年5 月, 新疆各族人民共捐款折合现大洋322万余元。

  此外, 云南的铁、锡, 四川的煤、桐油、猪鬃、蚕丝, 甘肃和新疆的石油等资源在抗战期间得到开发, 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第四, 维护抗战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抗战期间, 当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后, 云南和新疆成为我国打破其军事和经济封锁、从陆地到空中与国际社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联系与往来、 并获得国际援助的最重要的国际通道, 生活在那里的少数民族为国际抗日交通线的修建和畅通,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云南通往境外的滇缅公路多崇山峻岭、激流涌潭。自1937 年12 月开工后,20万各族民工自带干粮和工具,风餐露宿、挖土劈石,为此献出生命的就达2000 多人。滇缅公路通车后,每月由此路运入抗战急需物资达5万吨。在四川,修建川滇公路时,筑路民工一半是彝族,出工不计报酬,自带干粮。同时,各族民工先后在川、滇、湘等地修建了几十处可供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及伞兵部队使用的机场,确保了昆明至仰光、重庆至河内、重庆至仰光、中印驼峰等空中航线的开辟。

  第五, 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抗战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

  1937 年末至1940 年末, 为了争取国际社会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由回、维吾尔、藏、蒙古等少数民族成员组成的访问团,出访了亚非两洲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1938 年1 月,达浦生教长抵埃及, 时逢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举行婚礼, 他借此向前往庆贺的各国贵宾宣传中国抗战真相, 获得法鲁克国王及各国贵宾的深切同情。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访问了中东和南亚的8个穆斯林国家,拜访了各国政界要人和名流,接触了11个重要的党派团体,发表公开演讲43次,参加16 处清真寺聚礼并作演讲,还将阿拉伯、土耳其、英3 种文字的.《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敬告世界回教教友书》 广为散发,并在所到各国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

  抗日战争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一场进步与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得到了少数民族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少数民族走向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 加强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抗战爆发前,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我国各少数民族内部有不团结现象, 而且在一些地方的各少数民族之间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也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

  抗战爆发后,我国各民族即整个中华民族, 除投降派、亲日派之外, 都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欺凌、压迫、掠夺、残杀的对象。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各民族必须团结起来并获得其他民族人民的支援, 如果孤军奋战,则势单力薄,难以取胜。由于面临着被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和奴役的共同命运,各少数民族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懂得了必须加强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第二, 坚定了少数民族紧跟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抗战爆发前, 由于各方面原因, 许多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及真实情况并不了解, 甚至有着许多误解。抗战爆发后, 由于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以平等和团结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以及推行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实行的大汉族主义的错误的民族政策以及推行的片面抗战路线有着根本区别。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政廉洁、 政治民主、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景象,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独裁、经济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官员大发国难财的黑暗腐败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也就改变了少数民族对国共两党的印象,进一步认清了谁是中国各族人民真正利益的代表者,并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从而坚定了少数民族紧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

  第三, 激发了少数民族继续斗争的勇气

  抗战爆发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 少数民族积极投身于抗战。抗日斗争的实践, 锤炼和教育了少数民族人民, 使他们逐步懂得了少数民族的解放斗争是整个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全国革命的胜利, 也就没有少数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在抗战的影响下, 少数民族为求得自身彻底解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除直接参加解放战争外, 还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争取和平民主自治运动。

  第四, 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抗战爆发后, 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抗战大后方, 出于抗战的需要, 一批机场、公路和铁路在这里兴建, 还兴建了甘肃玉门油田、新疆独山子油田、西康毛革公司、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钢铁厂、云南锡业公司、中国粮食工业公司、云南橡胶厂、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桐油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以开发当地资源为主的工商企业。

  第五, 锻炼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抗战期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在抗战中参加了军事、政治、行政、经济、文教等各项工作, 学会了本领, 增长了才干, 与汉族干部一道成为革命队伍的骨干,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改革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蒙古族的乌兰夫, 秘密组织百灵庙暴动, 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七七事变后, 乌兰夫率蒙古族独立旅立即开赴抗日前线。后来, 乌兰夫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等职务。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9-06 10:28: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上)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