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回忆·桃李芬芳〗无私奉献的铁路隧道专家刘大椿
2019-08-16 15:30:55  来源:谭均平  点击:  复制链接

  刘大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国著名的铁路隧道工程技术专家。湖南岳阳人。1946年7月毕业于十一中高22班。在校期间,由于战乱频繁,学校几经迁址,他和师生一道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并自己动手种菜、养猪,自给自足。艰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铸就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性格。他涉猎广泛,对历史尤其是古典诗词有浓厚兴趣,一生中结交了不少诗友。1946年秋,刘大椿考入湖南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成为我国工程界前辈,著名公路工程专家周凤九的学生,凭着孜孜的追求,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的钻劲完成大学学业。

  1950年7月大学毕业,便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辗转于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山峡谷,大漠戈壁,高原平川。几十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参加了宝成青藏、兰青、宝兰、成昆、川黔、湘黔、枝柳、衡广等铁路数十座隧道的新建改建和病害整治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管理经验。是著名大瑶山隧道施工和技术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参与领导和组织了衡广复线的建设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发展做出富有开拓性的重要贡献。

  1953年12月以前,他先后供职于东北铁路工程总队、锦州铁路局工务处等处,相继参加了鸭绿江大桥的抢修,锦州局管内钢梁的鉴定、区域测量和林区铁路支线的修建。1954年初至1957年底,在铁道部隧道工程公司推先科任职,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而后主持宝兰线部分隧道的改建。1958至1962年任第六工程局西宁铁路局主任工程师期间,主持了兰青铁路(后改为青藏铁路)关角隧道施工。1962至1964年任东北铁路工程局五处副总工程师。1964年8月任西南铁路工程局(现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七处副总工程师,次年8月任局副总工程师,负责川黔、成昆、湘黔、枝柳等新建铁路的施工和技术管理。1978年8月任铁道部隧道工程局总工程师,主持了大瑶山隧道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等重大技术原则的制定。1983年8月任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局长。1986年2月出任铁道部衡广铁路复线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参与领导和组织了衡广复线的建设。

  由于他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并注重推广应用隧道施工新技术屡获各级组织的奖励。1956年7月,被评为隧道工程公司劳动模范。1959年,获铁道部和青海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获国家“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12月衡广复线提前全线开通,铁道部向他颁发了开路先锋奖章。1965年10月和1975年8月,先后以专家身份随中国铁路代表团赴法国和日本进行隧道工程、地下工程、海底隧道技术考察。1979至1987年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铁道学会理事、第一届中国隧道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铁道学会理事长。

  主持修建我国当时第一座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

  1958年新春伊始,他奉命主持当时我国海拔最高(约3700米),长度居当时全国第二的兰青铁路(后改为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出口的施工技术工作。该隧道设计总长度为4010单线米,采用平行导坑通风和运输。西域高原,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交通落后,运输受到严重制约,零下30度没有采暖燃料,洞内的水流为生活用水,且用于铁路建设的主要材料和机具设备极度匮乏,给各工序的衔接带来严重困难。“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刘大椿被迫改变原设计方案,果断停建平行导坑,以满足主导坑的正常施工。平行导坑的停建意味着切断了通风回路,这对长隧道施工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他经过反复琢磨,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发动工人紧靠边墙砌筑了一道风墙以代替通风管道;把多个小功率通风机放在一起并用,以代替大功率通风机,经试验,解决洞内所需物资和机具设备的供给;一面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猛攻正洞,使隧道施工保持稳产高产。28个月时间完成隧道2511米,并创下最高月成洞150米的纪录。铁道部领导到兰青线检查工作,对他们在物资和自然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土法上马的首创精神和隧道施工稳产高产的纪录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瑶山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的主要制定者

  1978年8月,铁路部组建隧道工程局,他出任该局总工程师,主持大瑶山隧道施工技术工作。该隧道全长14.295公里,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衡广复线的控制工程。

  走上新的岗位,面对新的工程,他感到能在有生之年参加全国第一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施工既是一种自豪,同时也是一种挑战。然而事在人为,从几十年铁路建设风风雨雨闯过来的刘大椿,决心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再续新篇。

  在他主持下,分别编制了整座道的指导性实施性阶段性工组识设计使其真正成为组织、指导、指挥、协调各工序环节和生产环节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在施工方法上,坚持长隧短作的指导思想,设三斜井一竖井,视其需要设平行导坑,将全隧分割为2-4公里的五段6个工区,可开10个工作面,以利加快施工进度。体现在施工管理上,围绕隧道长、断面大、技术新、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在全局协调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工程的各个关键工序和进度进行统筹规划,建立有效的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故障处理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体现在技术手段上,按照新奥法原理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以用好引进大型现代机械为主体,用国产先进机械补充配套,形成挖装运、喷锚、衬砌三大作业线,积极试用软岩全断面深孔钻爆、加大爆孔直径、电气引爆、大直径管道独头通风等先进施工技术。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他领导成立了有设计、建设、施工、科研、高校等7个单位50余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攻关组,先后组织对钻爆、支护衬砌、防排水、通风、机械配套、工程地质轨下基础、控制测量等10个技术领域的55项技术专题展开研究。其中大瑶山隧道全面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高效、低耗、安全、优质的要求,为我国隧道施工开创了新路。

  大瑶山隧道是我国掌握长、大隧道现代化设计技术和现代化施工技术的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实践,是我国铁路隧道史上一项标志性工程,其综合施工技术获铁道部1989年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1992年科技进步特等奖。

  参与主持衡广复线建设工作

  1986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衡广复线建设的决定,铁道部成立了衡广复线建设总指挥部,刘大椿任副指挥长,协助主持全面工作。

  入路几十年,因祖国铁路建设的需要,他的岗位和职务频繁变动,但其工作方法和作风依然如初。实际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直面困难,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他经常深入现场,分段研究重点,形成各个时期的指挥轮廓,并通过计划落实责任和措施。与此同时,他按照国务院和铁道部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拿”的指示精神,狠抓了6项事关衡广复线建设全局的工作。切实抓好全线的技术创新,重点做好首次采用64米双线铁路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工程;注意吸收、消化新奥法施工技术,并使破岩、装运、注浆、支护等机械化作业线不断完善;加速宽孔距多排微差深孔爆破和预裂爆破的实施;保证宽轨枕和整体道床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日本、意大利、英国、瑞典等国家择优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工作。

  1988年12月16日,衡广复线建设胜利完工,提前投产。

  衡广复线建设中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成绩骄人,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其它部级和国家级二、三等奖多项。

  发挥余热工作不止

  年过70的刘大椿完成衡广复线全线技术总结编辑出版工作不久,1997年又被领导邀请参加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牵头组织的有工程、运输、设计、科研、高校等单位专家参加的编纂组,负责《中国铁路隧道史》的编写工作。在他看来,编写《中国铁路隧道史》不仅具有“资政”、“存史”的作用,而且也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世的大事,自己身为多年从事隧道工程的技术人员,义不容辞。他除了担任全书编写工作的顾问外,还直接参加完成该书第二篇的编写工作。他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特别是铁路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本文摘选自《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铁道卷Ⅰ《刘大椿》篇)

  2003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16 15:35: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桃李芬芳〗陈恭敏事略

下一篇:〖回忆·桃李芬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彭祥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