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回忆·恩师难忘〗我心目中的李颖生老师
2019-08-06 09:57:45  来源:蒋斐  点击:  复制链接

  从少年时代开始,李颖生老师就是我的崇拜对象,学习榜样。

李颖生先生

  女生部的主任导师

  李老师是女生部的主任导师,管理着几百个远离家乡、父母的女生。在这群从十一、二岁的不懂事的小女孩到二十岁的大姑娘的面前,她兼着老师、妈妈、姐姐的多重角色。在晚间点名后,李老师常有简短的讲话,就一些生活纪律问题。进行批评表扬,讲点做人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比我们高一班的小姐姐彭蕙芗的事。彭蕙芗因肩膀上长了个毒瘤,高烧不退而住进校医院。在她住院期间,各班同学纷纷去医院探望,女生部的歌声也少了。李老师在表扬同学间的相互关心爱护的同时,劝说大家要安心学习,相信医生会尽力医治的。几天以后,在晚点名时还通报了彭的情况。由于病毒入侵脑部,医治无效,彭还是去世了。李老师抑制悲痛,组织同学们准备追悼会和送葬的具体事务。隆重的追悼会,寄托了大家的哀思,也给了我们发泄悲伤的机会。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双手捧着小小的灵牌的女生也姓彭,是彭蕙芗生前最好的朋友。在她的后面是举着挽联、白幡的全体女生。队伍越走越长,因为半路遇到的一些男生也参加进来了。我想:如果小姐姐的在天之灵看到有这么多的人爱她,送她,一定会很高兴。沉重的心,似乎变的轻松了一点。通过这一事件,李老师引导同学们正确面对人生的不幸和死亡。对于处在战争时期的流亡学生,这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我们的化学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的化学任课老师。她组织了节日庆祝会上的、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表演。对于学过化学的同学,这是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对于没有学过化学的同学则因好奇而引发学习的积极性。上化学课了,李老师说:化学并不神秘,它不可能无中生有。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化学有关,就连我们自己也是个复杂的小型的化学工厂。她用示教实验告诉我们:各种化学反映都有一定的条件、正确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能加以控制,或制造出新的物质,她用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事迹教导我们: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不但要有认真细致,坚韧不拔的精神;还必须善于分析,找准方向,少走弯路。一些拯救生命的新药就是科学家们辛勤劳动,经过无数次的筛选,实验,失败、总结、再试验,才成功的。讲元素周期表时,她介绍了它的产生、发展和指导意义。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施放毒气弹的实例教导我们有良心的科学家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不能成为危害人类的罪犯……

  李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氧气助燃’,她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说明原因,得出结论。为了方便记忆,她教我们用歌谣的方式记住元素周期表、电化次序表。至今我还能用湖南口音背出来。

  是李老师引导和培养了我们对化学课的兴趣,对科学救国’的热情。高32班有八位女生,后来有三位学了化工。

  浓浓的十一中情结

  解放后才知道李老师是共产党员,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而是更加敬佩,倒是在《山高水长》中发现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记》(1939.7-1944元旦)使我十分震撼。1944年秋、日寇侵犯衡阳,湘西告急。国立十一中师生从竹篙塘撤退,翻越雪峰山到溆浦龙潭;1945年5月又被迫远迁辰溪。两次都是在炮声中,仓促逃离。长途跋涉,全靠步行,能带的东西很有限,大家都是选择自认为最重要、最珍贵的物品。李老师随身携带的竟有这本工作日记。

  1995年,李老师80岁的那一年,她将这本珍藏的、经历过风风雨雨五十六年,记录了她在竹篙塘4年半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日记,交给了《母校情思》的创办人杨高石学长,被全文刊登在《母校情思》第二辑上。1999年收入《邵阳文史丛书》之四一《山高水长》。这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

  《日记》的内容,和它在战乱中被珍藏的奇迹,充分显示了李老师的浓浓的“国立十一中情结”。一位年轻的独生女,在抗战烽火中,远离父母,到偏僻的农村,和几百个无家可归的流亡儿童一起生活,担负着照顾、教育的重任。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没有难倒她。她待学生如姐妹,关心她们的思想、生活;带领她们做操劳动、唱歌陪她们散步,和她们谈心;组织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在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她将全部的爱给了学生。她爱学生,学生也爱她。从表面上看,《日记》只是记事,其中却充满活力、信心,包含着李老师深深的爱校、爱生之情。

  1997年,82岁高龄的李老师,从大连到长沙参加校友联谊会活动。她在回复位同学的信中写道:“你的信把我带回了竹篙塘。我好象正在撑着雨伞,踩着泥泞的山路,由下阳祠赶到上阳祠去上课一样,精神极为振奋。那时我才二十四五岁,和大家一样,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对未来充满信心,总想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多尽一份职责。……可喜的是我们的晚年欣逢盛世,我们又有国十一中的优良传统,师生情谊,地久天长。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呵!

  这就是我们的李老师!这就是《日记》的灵魂!也是国立十一中的老师们的精神!是李老师在为《母校情思》题词中‘竹篙塘火永薪传’的‘火’。当年‘八方子弟萃集一堂’,今天,人格教育”的理念已得到广泛共识。国立十一中在竹篙塘点燃的火种,已经传送四面八方,光芒万丈!

中央文献出版社:《雪峰山下谱春秋》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09 15:00: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恩师难忘〗痛悼诲人不倦的地理名师龚耀南先生

下一篇:〖回忆·恩师难忘〗此情长留人间——怀念老师汤铮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