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洋县境内的国立七中大事记
2018-04-30 15:08:33  来源:陕西政协汉中市政府网站 作者:张谦 尚恒元  点击:  复制链接

  民国二十年(1931)

  7月29日,北平沦陷,至本年底,天津,保定、上海、南京、杭州、太原等城市相继被日军攻占。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初春.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诸省难民大量涌入西安。山西爱国师生,为了寻求抗日救亡或继续求学上进,纷纷来到西安。在西安迎祥观小学执教的晋籍教师胡三秀、王德新、陈立等人商议后,在大街小巷广贴告示,邀集山西流亡人士200余人开会。公推胡、王、陈等五人为代表,向有关方面呼吁求援。阎锡山派专人前来西安洽谈,邀五代表回山西工作,而置广大晋籍难民于不顾,被五代表拒绝。其后,大家又派代表请来当时在河南兼职的山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怀明出面,与陕西方面协商,由陕西省教育厅登记山西流亡师生。有1000余名学生和400多名教师登记,并报请教育部允准,成立山西中学、战区中小学教师山西服务团。

  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国立山西中学”,收容由晋退陕学生。5月,委派王怀明、张国瑞、赵一峰、赵煊、杨仁康、赵希复、温伯涵、刘钧、李汾、王钟文、贾业修、朱銮佐、李敏、王建业14人为校务委员;张国瑞为校长,主持招生事宜。从登记在册的人员中招收学生800余人,遴选教师150余人,分级、分班,分工。同时,委派专人前往洋县选觅校址,勘定陕西洋县城内五云宫为校本部,分设初中部于洋县智果寺、良马寺(今属湑水镇)两处。

  6月底,国立山西中学师生近千人,分三批由西安启程南下。先乘火车到宝鸡,然后徒步翻越秦岭,长途跋涉,先后于7月中、下旬抵达洋县城。五云宫校本部住高中六个班,共214人;智果寺为一分校,住初中一年级;良马寺为二分校,住初中二、三年级,陆续开学上课。

  12月,校长张国瑞三次致电教育部请求辞职获准,改派李汾接任校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

  2月,筹设职业班。

  5月17日,国立山西中学奉命改称“国立第七中学”(以下简称“七中”),定此日为校庆日。

  下半年,高中部学生集中到汉中“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事训练,高中三年级两个月,高二,高一年级三个月。

  民国二十九年 (1940)

  春夏之交.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到校视察。校本部与一、二分校全体师生,集中到良马寺听其讲话!

  本年,学校步入正轨,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类球队纷纷涌现,各班墙报异彩纷呈,京剧社、话剧社继续成立,演出。此后,每逢校庆及年节热闹非凡,远近群众乡亲络绎不绝前来观看。

  民国三十年(1941)

  1月,洋县中学学生剧团新年演出,七中校本部部分同学前往观看受阻,双方发生冲突。地方势力介入,要求七中开除7名学生。七中校方不同意开除无家可归的流亡学生,最后七中校长李汾引咎辞职。

  3月,教育部改派杨德荣接任校长,常知非任二分校校长。同时,取消校务委员会。

  8月,将师范、职业班移交陕西省教育厅接办,原一、二两校合并为第一分校,设于智果寺。

  9月,接收第八服务团中山中学,迁设于良马寺,称第二分校。21日,出现日全食。二分校停课半日,引导学生进行天文观察。为了开阔视野,大部份观察小组都蹚过湑水,登上汉王城观看。

  民国三十一年(1942)

  抗日战争中,国土日蹙,物资日乏,民生日艰。七中师生的生活益加困难。10月,参加陕南体育运动会。

  民国三十二年(1943)

  春,洛阳进修班部分高中学生并入七中,编为高14班。智果寺一分校设置师范部,招收两个班,学生来自汉中、洋县、城固、西乡诸县。

  3月,良马寺二分校初中19班学生长江垒球队赴城固等地,与西北师范附中垒球队进行友谊赛,大获全胜。此后又与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和以师大体育系为主力的大学联队比赛,取得二胜一平战绩,颇获好评。赛事断断续续延至7月。

  9月,秋季开学后,高中二年级进行文理分班,高16、17班为理科班;高18班为文科班,原编为高14班的洛阳进修班改编为高15班,并招收部分插班生。

  秋,七中师生900余人,自发组织前往汉中国民党党部请愿,敦促汉中行辕主任李宗仁积极抗战、洗雪国耻,民间传为佳话。

  民国三十三年(1944)

  2月,添招师范班。

  春夏之交,洋县地方恶霸王敬南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凌辱妇女,种植鸦片,为害地方,人称“王大王”,其家一婢女被打伤致残。七中学生闻讯后,义愤填膺,全校数百名学生前往王宅兴师问罪,王见大事不好,逃之夭夭。后汉中当局为平息民愤,经过查实,王确系罪恶累累,将王枪决。

  8月,第一分校改为师范部。 .

  10月14日,国民政府蒋介石委员长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张贴标语口号。七中高中、初中同学出于爱国热忱,报名从军者300余人,约占在校学生的1/3。经过选拔体检,合格入伍者共137人。就在学生从军之际,在从军学生的带领下,掀起驱逐校长杨德荣风潮。杨闻讯离校,校务公推暂由教务主任王江(字子长)代理。

  12月,教育部派丁绍光为校长。

  民国三十四年(1945)

  1月1日,从军学生离校,经城固、汉中、宝鸡到西安。29日乘机飞抵云南,入曲靖营房。30日,七中从军学生全部编入青年远征军第207师。

  1月,丁绍光来到汉中,并未立即到校上任,而下榻在汉中城内。首先以校长的名义,从银行提走当月的办学经费50万元。在汉中城内大摆宴席,请当地高官和豪绅。同时网络亲信,组织新的班底。而此时学校因无经费,教师面临断薪、学生面临断炊危险,人心惶惶。当丁绍光一伙十几人坐着十几辆洋车,浩浩荡荡从汉中来洋县五云宫七中校本部上任时,遭到学生代表的质询。丁非但不予解释,反而扬言要处理闹事的学生和背后支持的教师。广大师生群情激愤,把丁绍光一伙驱出校门。教育部却将此事说成是“山西人排斥河南人”的地域之争,是“蓄意闹事”,扣发了学校正常办学经费,致使学校陷入严重困境。

  当137位从军同学离校时,准予提前毕业,发给临时毕业证书,将来如欲继续学习,复员后仍可返校复学。2月8日,从军的学生被编入207师,有125位学生乘飞机,到达印度汀江,后抵达拉姆加,编入暂编汽车第一团和第二团,受训70天。7月29日,驾车押送军需物资返回昆明。

  由于发生驱丁风潮,教育部扣发了七中的办学经费,到6月中旬,教师断薪、学生断炊已4个月之久,生活十分困难。同学们听说美国特使马歇尔要到汉中视察,于是决定全体同学徒步赴汉中西北行辕请愿。西北行辕主任李宗仁闻讯,派人将学生阻拦在十八里铺的一所学校里,与学生代表谈判,行辕答应学生要求:首先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其次立即向教育部反映,尽快恢复给七中拨付经费。教育部迫于形势,很快给七中拨来所欠经费,并派来两名督学,来校组织复课事宜。

  7月,教育部派来张国瑞再次到七中,担任校长。

  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民国三十五年(1946)

  2月2日(正月初一),校话剧团演出《风雪夜归人》、京剧社演出折子戏,并请军队电影队到校放映黑白喜剧短片。

  4月,国立中学复员。部令七中迁晋改省立,非晋籍学生各回原籍就业就学。因山西交通未全部恢复,准暂缓至来年暑假复员,交山西省办理。

  9月,接收陕西风翔二战区进修班初中学生,进入二分校初中二年级,编为初34班。同时,原在甘肃天水的国立五中和在汉中的洛阳进修班两校奉命解散,两校内的晋省籍学生同时奉命进入七中初中、高中各自相应年级继续学习。

  本年,1944年从军的学生陆续复员返校,插入相关年级学习。

  民国三十六年(1947)

  3月27日下午五时许,七中高三篮球队与省立洋县中学球队在洋县中学球场进行比赛。比赛中双方队员发生冲突,洋中学生打伤并扣留了七中篮球队员。七中在校学生闻讯后,迅速集合,奔赴洋中救援。洋中紧闭校门不得进入,部份七中学生绕到洋中后门,一冲而入。在寻觅被扣队员过程中,砸毁洋中一些教室的门窗、桌凳和实验室,救回七中队员。29日上午8时许,洋中学生齐集洋县三青团团部,借在唐塔广场纪念黄花岗72烈士殉难36周年之机,煽动部分群众,包围七中校本部五云宫,部份人在校门口呐喊,有人在校围墙外纵火焚烧学生宿舍(茅草房)。此时,部分身强力壮的七中学生手持棍棒向校门外突围。经过力拼,冲出一条出路,占领南门后,立派部份同学返回学校,接应被困同学向南门撤退。此时洋中学生尾追不舍,东城楼上的警察向校内鸣枪射击。七中从军归来的一位学生向后面甩出一枚手榴弹,强烈的爆炸声,吓退尾追的人群。大队七中师生才得奔出南门,过汉江,沿江南岸,到达一分校智果寺。

  发生此次事件后,5月,高中三年级21、22、23、24班,二年级25班,一年级26、27、28班,迁入汉中十八里铺杨家庵。最后,对此事处理结果是:①校长张国瑞引咎辞职,教育部临时派出两名督学主持校政;②七中高三学生柳树功、杨坚智、董子众、李林绪、樊伟韬、杨承禧等人被关押到汉中警备司令部(翌年高考时,汉中行政当局保送全部升入大学);③洋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文昭、学生王永祥被关押,拟捕的学生李恒等2人潜逃,开除为首闹事学生3名,开枪警察受到处分。

  7月,教育部任命李德和为校长。

  8月,由于内战而滞留的晋南学生,在山西同乡会的帮助下,选派学生代表赴南京教育部请愿。经批准,学生在西安进行考试,共录取学生400余人。10月,除部分学生插入高二、初二外,还新开高一32班,初三35、36班。

  9月,由二分校升入高中的29、30、31班“暖流”、“滴火”壁报社等联合组成“野火壁报社”。其后逐渐成为全校性的文学组织与进步同学的核心力量。

  10月,一分校高中一年级三个班(高29、30、31班)100余名学生发动罢课、罢饭学潮。其主要原因是这三个班已入学一个多月,英语、数学、国文三门主课无教师上课;学生伙食严重下降。各班分别推选代表数人,与校方交涉。分校领导对同学的要求拒不接受并施以威胁。七中校长李德和招来汉中警方及一名山西籍女国大代表,进行干预。学潮拖延近月时间。最后经调解才得以平息。校方答应了学生的要求,伙食有所改善。学生代表陈志兴、张兴仁、张树庭、高秋潮等人被开除,景生泽、常秉钤、庞琰、张汝苑、任俊才等同学被记大小过各两次,留校察看。

  民国三十七年(1948)

  由于物价飞涨,七中师生生活愈加艰难。为缓解困境,在智果寺一分校,经批准招收当地自费生初中一个班,命名为“晋阳初级中学”,实行一校两制。在伙食方面实行分灶制,即高中四个班为公费灶,初中一个班为自费灶。

  1949年

  5月20日,西安解放。

  6月,国民军胡宗南部败退到汉中。时局混乱,七中学生寻求生路,到巴山砍柴,背到汉中街上叫卖。学生自治会与城固的国立一中、二十二中的学生联系,向当局请愿。又在城固山西同乡会的干旋下,借到稻谷60担,聊解燃眉之急。

  8月,李德和从广州汇来一笔经费,给老师发放一些薪金,给同学办伙食。此时校本部留有学生六七十人。

  9月12日,洋县湑水境内汉江北堤决口,洪水倒灌,由湑水河涌入二分校良马寺,校内除大殿及几间瓦房外,房舍荡然无存。留校的三十多名师生发扬互助友爱精神,与洪水整整搏斗了一昼夜.终于脱险,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被洪水洗劫一空的母校——良马寺。先是借宿于校西北的马畅镇,最后搬到城固城内的山陕会馆。

  本月,根据指令,国立七中、一中、二十二中合并,成立“汉中临时中学”,交给陕西省教育厅管理,校址设在城固原国立一中旧址,校长由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副书记长翟文凤担任。流散到各地的七中学生闻讯,陆续向临中报到。

  至此,国立七中宣告结束。

  11月中旬,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汉中尚未解放。国民政府所属的西安绥靖公署派员来临中传达胁迫学生入川的命令。这时在临中的原国立七中学生会推举代表向来员提出三条条件:①发给每位入川同学一套棉衣御寒;②发给每位学生银元20元做为路费;③保证学生入川后继续上课学习。当局未答应,改以自愿登记方式,诱迫近200名学生被迫入川。

  12月7日城固解放,暂避各处的临中同学579人返校。其中原七中的学生252人。不久,汉中专署接管学校,恢复上课,清算临中校长翟文凤。翟系中共叛党分子、陕西省特务头目之一,并在临解放前根据西安绥署的反动命令,胁迫学生入川。经报批,被撤掉校长职务。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至汉中解放,七中共有77个班、约有3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张谦 尚恒元 原国立七中学生)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4-30 15:14: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立第七中学老照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