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内的国民伤兵医院
2018-08-16 17:42:24  来源:上海市教委新闻办   点击:  复制链接

  建国民伤兵医院护卫抗战伤兵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闸北一带,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驻守闸北的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激于爱国义愤,奋起反抗,淞沪抗战由此打响。尽管寡不敌众,器械装备远远落后,但十九路军官兵不顾一切,“以血肉为中国争一线之生计”。

  淞沪抗战的第三天,1月30日严冬,宋庆龄与老友何香凝冒着纷飞的战火,满载物资,前往上海西郊真如十九路军前线指挥部进行慰问,一再勉力将士们奋勇杀敌,并允诺军长蔡廷锴设法为众多伤员提供有效的急救服务。2月12日,宋庆龄又亲赴战斗正酣的吴淞前线慰问守土官兵。

  宋庆龄目睹十九路军伤兵的医疗和护理无法保障,认为“似应有持久集中之组织”,遂与何香凝、杨杏佛等积极奔走,筹划建立一个新的能给予伤兵较高水平治疗的伤兵医院,取名“国民伤兵医院”。

  取“国民”两字,即表明它不是政府办的,是“站在民众一分子之地位,对此空前之革命战士表示敬仰感谢,自应各尽绵薄”。

  为什么是上海交通大学

  为何选择交通大学?一方面,由于交大濒临沪西战区,且有华界与法租界毗邻之地利,方便出入往来。交大的前门开在法租界海格路(今华山路),后门则在华界虹桥路。伤兵可以从华界送进医院,医师、护士、设备器材以及各界人士捐献的慰劳品均能从租界进入医院。

  另一方面,当时的交大校长黎照寰早年留学美国时,就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他与孙中山既是广东同乡,又是革命战友,还曾一度充任孙的秘书,与宋庆龄私交甚好。

  再者,交大学生内心充满炽烈的爱国之情。日寇入侵之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亡运动的洪流之中。“九•一八”事变之后,成立交通大学抗日特种委员会,专职领导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同时,连续三次集体赴南京请愿,请求出兵抗日,成为当时沪上各高校抗日救亡运动的排头兵。

  1932年2月底,上海红十字会先出面致函交大,请予酌拨校舍为伤兵医院。交大原本决定将南院小学堂及校内空闲房屋暂作院址。宋庆龄来校察看后,认为小学房屋不适合作疗养场所,她看中的是落成不久的学生宿舍——执信西斋。执信西斋落成于1930年3月,为纪念1920年在反桂系军阀战争中英勇就义的朱执信而命名。对此,校长黎照寰欣然应允,同时划出校内的调养室、西宿舍为男女医生看护用房。

  申报和四大公司慷慨解囊

  宋庆龄对国民伤兵医院开办经费的筹集,采取的是社会劝募的方式。当时,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的主要是《申报》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以及南京路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百货公司。

  掌控1930年代的《申报》与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是以史量才、黄炎培等为代表的上海地方实力派与城市文化精英。据时人回忆,宋庆龄每次跟史量才见面,一般都由杨杏佛陪同前往。整个淞沪抗战期间,《申报》不仅大量报道十九路军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而且还捐献巨款,组织难民收容所,协助筹建伤兵医院。

  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办者马应彪、郭乐郭泉兄弟、李敏周、蔡昌,祖籍都是广东香山,是孙中山先生的同乡,都曾在澳大利亚做过华侨。此外,十九路军多为广东人,四大公司伸以援手,也出于浓厚的桑梓之情。

  医务人员的配备,同样得益于宋庆龄的社会声望与人脉。据杨杏佛之子杨小佛回忆,“当时上海红十字会等各大医院的著名内外科医师均自愿前来伤兵医院服务。其中包括布美、米勒、任廷桂、吴旭丹、富文寿等医师和许多我不熟悉的名医”。护士则由香港同胞组成的圣约翰救护队。“院中全体职员均尽义务,不支任何薪给。”

  经过紧张的筹备,1932年3月5日,国民伤兵医院在徐家汇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医院设施相当齐全,仅床位就有300张,可容五六百人。加之中西名医云集,伤病员得到妥善医治。

  宋庆龄给伤兵喂药喂水喂饭

  伤兵医院建成后,宋庆龄经常去医院去处理事务,慰问伤兵。十九路军伤兵大都是广东人,她就特地选购了《小桃红》、《祭鳄鱼文》等家乡粤曲唱片送去。

  有一次,宋庆龄请一位外交官夫人帮助物色一些妇女来志愿担任医院杂务工作。那位夫人大声说:“这不可能……我们的姑娘都出身高贵,她们不能去医院照顾那些粗人!”宋庆龄答道:“我懂了……你们是要让他们为你们去死,而不愿意他们和你们一起去死。”宋庆龄以身垂范,身着缁衣缁裙,外罩白色护士服,亲自为伤员服务。

  整个淞沪抗战期间,伤兵医院中的新旧伤员经常交替进出,300多张床位几乎没有一天不满员。宋庆龄为此“几乎每天都在外面奔走,常忙得连午餐都顾不上吃。”1932年3月13日,宋庆龄在伤兵医院接受记者采访,高度赞扬十九路军“民族之魂”。“今十九路军苦战一月以后,犹能继续抵抗中国不特未因抗战而亡,反而因抵抗而益坚国民牺牲奋斗之志。人皆以中国此次战争为失败,实则中国在精神上完全胜利。”

  1932年3月,随着日军在浏河登陆,战事急转直下,十九路军撤离上海,国民伤兵医院于4月中旬完成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

  国民伤兵医院虽然只存续了短短一个半月,但在宋庆龄爱国义举的感召下,上海各界人士开办了70多所伤兵医院,各种慰问品源源不断送到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淞沪抗战。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8-16 17:45: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进入法租界

下一篇: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成立经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