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落地生根!抗战时期西北联合大学服务西北
2018-08-04 15:42:59  来源:旧城旧巷旧回忆百家号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11月1日,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组建的西安临时大学,在古都西安正式开学。百余位教授和千余名学子聚集在简陋零散的校舍中,开始了在大后方的大学教育和学习生活。这所于国难之时组建临时大学,一经落脚西北,竟似一株蓬勃的枝芽,扎入到这广袤厚重土地中,慢慢生根、开花。

  抗战初期的西安城内,络绎不绝地涌入来自战区的人口,一时间车水马龙、嘈杂纷繁,不复往日的宁静,愈发显得城市的落后和陈旧。西安临时大学的教师们,不得不分散居住在市内民房、饭店和招待所,学生们则分别集中居住在三个校区的临时大通间宿舍中。

  不过,临大师生既没有过多纠结、苦恼于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也没有因临时而存“五日京兆之心”,在正常课堂学习之外,纷纷走出书斋,走进西北开发建设的现场,结合地方资源,开展学习考察,是为学术研究融入地方社会之始。

  1938年4月,西安临大迁至汉中城固,更名为西北联大。次年8月,西北联大分立出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本校则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随后又吸纳了陕西省立师范、商业、医学等专科学校,初步搭建起了日后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框架体系。分立后的西北联大,虽不同处,而风度依旧,学术服务地方建设的传统被承继和延续。

  国立西北大学如同司令台,学术专注于西北文化的振兴和发展,考古、地质调查不辍,学子富有责任感,更具吃苦耐劳之精神;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师生能坐冷板凳,学习研究用功甚勤,以“三多”(老鼠多、跳蚤多、破鞋多)、“三少”(警报少、女生少、西装少)著称各校之间;西北师范学院注重教师素质培养,体育活动频繁;医学院师生专心细致,细声慢做,学习、生活中均亲如一家;联大之农学院与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农学院虽远在武功,校园力求先进时尚,而研究实验始终奉行科学实干、为改良农业而服务的宗旨。

  与省会西安相比,陕南经济的不发达,更推动了师生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研究活动。不仅自己解决一些教学上的需求,还帮当地百姓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本为当地一大财源的桐树,因为抗战交通断阻,无法出口多被废弃。师生感于资源的缺失与浪费,着手实验研究,以裂化桐油制造汽油,既发掘利用地方资源,又贡献抗战。西北联大的师生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播迁流离中,始终与这块土地密切联系、结合着。

  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北大学回迁西安,更担负起了西北学术重地的责任。地理系、地质系的师生们,率先将考察视野拓宽至关中地区。经济学系和边政学系的师生则开始将西北作为考察研究的范围。1947年11月,国立西北大学经济系与陇海铁路局商定共同进行西北经济考察,对西北区域经济进行了广泛调查。

  边政学系早在1944年秋,即由杨兆钧副教授率领边疆考察团去青海进行历时两个月的调查。1948年暑期,在谢再善、阎锐及朱懿绳的带领下,边政学系21名大四学生赴新疆见习四个月,行程两万里,对民族、宗教、社会、经济、习俗制度、文化等等做了综合的考察。

  这种落地即扎根的态度,也促成了西北联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西北的行动。至抗战后,在国立西北大学学报复刊统计的不完全数据中,第7届、第8届毕业生中,已有近73%的学生留在西北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剔除战乱导致个人选择趋向安全考虑的影响,这种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做法则多来自于时代给予个人的责任感。

  由于西北长期远离政治文化中心,高等教育发展一直缺乏先进的外来资源,而随着西北联大的到来,师生们一方面将地方社会纳入学科研究视野,一方面又将文化风与创新力散播于地方社会。若不论对大学自身建制和发展的消极影响,整个西北联大整合播迁的过程,更多的是传播现代科学力量、造福地方社会的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8-04 15:45: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西北联大”的传奇

下一篇: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历史分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