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除了西南联大,你知道还有个西北联大吗?
2018-08-04 14:45:39  来源:金雨非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铁皮教室下仍有静坐听雨的心境,山沟里仍有因陋就简的课堂,这画面可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与此同时诞生的西北联合大学,同样学术名家辈出,人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但却与西南联大一样命运却大不相同,相当长时期以来鲜为人知。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9月10日,设立临时大学的教育部令正式颁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6696号令》)除北平研究院迁往昆明外,平津地区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三所国立高等院校奉命迁往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

  1937年9月8日,中英庚款委员会应教育部之请,决定拨款50万元作为两所临时大学的开办费用。

  当时,人们对日寇的猖狂程度估计不足。就在此两所临时大学在长沙、西安设立开课不过数月,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次年3月,山西临汾失陷,日寇窜抵风陵渡。陕西门户潼关告急,两所大学不得不进一步迁移。长沙临时大学南迁至云南昆明地区;西安临时大学则翻越秦岭山脉来到陕南汉中城固一带。抵达后不久,它们就分别改为后来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

  1938年3月,日本军的铁蹄已逼近潼关,西安开始不断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面临这样的情景,西安临时大学已很难在西安长期办下去。陕西汉中地处秦岭山下,汉江横贯东西,地理位置相对安全,教育部为了学校的安全起见,决定将西安临时大学向南迁往汉中。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环境相对艰苦,然而西北联大的师生们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学生和年轻的教职员工大多数徒步出发,行军250多公里,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1938年3月,日寇兵临风陵渡。陕西门户潼关告急,西安不断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临时大学已很难在西安长期办下去。于是,教育部决定临时大学向南迁往汉中。为了做好千余名师生的南迁工作,西安临大常务委员会决定成立以徐诵明等17人为首的“准备迁移事务委员会”,下设布置、运输及膳食3个委员会。在迁校前,全校进行编队,按军训队原有大队编制,下分3个中队,再分为若干区队、若干分队。

  当时,体坛名宿王耀东率领着20名师生,作为全校的先遣队,从宝鸡沿川陕公路进发,渡过渭河,进人秦岭山区,一路上翻山越岭,晓行夜宿。出发前,学校按人配发干粮,乃陕西特产“大锅盔”(似饼的面食)和咸菜:每人必须随身携带的衣物行李由学校雇大车装运随行,其余文具书籍等则交给学校派专人直接运到目的地。学生和年轻的教职员工大多数徒步出发,迁移所经地区大多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秦岭更是峭壁陡立,高耸入云。师生们历尽艰难困苦,行军250多公里,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目的地。由于在汉中找房设校很困难,经校常务委员会决定,将全校分置在3县6处。即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校本部和文理学院设在城固县城内考院,教育学院设在文庙,法商学院设在小西关外,工学院设在距城固县城南20公里的古路坝,医学院设在南郑县,农学院设在勉县。

  1938年4月3日,学校师生南迁后刚刚安顿下来,教育部即下发了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的《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5月2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正式开学。西北联大仍按西安临大旧制,为临时性的联合大学“联而不合”。联大本部设在城固县城内的考院和文庙,在考院的大影壁上白底黑字书有“国立西北联合大学”8个大字,在考院人门的门楼里高悬着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国立北洋工学院3校校牌。西北联大仍不设校长,领导体制为校务委员会制,由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修等组成校常务委员会,负责管理校政。

  西北联大云集了全国大批著名的学者教授他们中有黎锦熙(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许寿裳(文学家、教育家)、李达(哲学家、教育家)、侯外庐(历史学家)、王耀东(体坛名宿)、徐诵明(病理学家、教育家)、李季谷(历史学家)等人。当时,一些沦陷区的中等学校也迁来汉中,有师生余人,这些中等学校教师多为西北联大毕业生担任,汉中地区一时学校林立,名师云集,一跃而成为抗日大后方三大教育重地(昆明、重庆、汉中)之一。

  由于当时正值抗战最艰难的时期,西北联大师生“位卑未敢忘优国”。曾积极参加社会各界抗日群众大会,举行抗日形势报告会、专题座谈会,宣传全民抗战的重要性,反对“亡国论”等妥协投降倾向。

  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工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为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农学院则迁往陕西武功,与当地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改组成立西北农学院;教育学院改称为师范学院。

  1939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改称为西北大学,共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4个学院。不久,师范学院和医学院又相继分别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文理、法商学院组成西北大学。1940年,西北师范学院开始逐渐迁往兰州,成为现今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1946年,西北大学迁往西安。西北工学院则在抗战胜利后迁至咸阳,即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这样一来,在西北联大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等5个独立的、由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国立院校,并由此奠定了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西北联大云集了大批的优秀学者、名师,成为当时的教育重地之一。抗战胜利后,原平津地区的部分师生东返。重建了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但北平大学并未复校。西北联大的形成和发展虽然短暂,但是它与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大遥相呼应。为举步维艰的中国高等教育保存了珍贵的火种,对西北地区文教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8-04 14:47: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西北联大影响力为何不如西南联大

下一篇:西北联大:被湮没的高校传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