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大学:颠沛流离中的艰难办学
2018-04-13 16:11:42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辽宁日报  记者:王岩頔  点击:  复制链接

北平复课后,学生夜间苦读。

  □记者/王岩頔

  核心提示

  1931年9月27日,古老的北平城(今北京市)迎来数百名东北大学师生。没有人会想到,4年后的那个冬日,他们手挽手,肩并肩,高喊抗日救国的口号,大步走在“一二·九”游行队伍中;没有人会想到,北平,只是他们15载颠沛流离的第一站;没有人会想到,一所流亡大学经历了中国抗战史上的那么多大事……

  宿舍就是教室

  初到北平,东北大学师生们面临的处境是:无处住宿,无处上课,流浪街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

  窘迫之中,东北大学以全体教员、学生的名义向国民党政府表明没有经费、学生面临辍学的困境,但是得到的回电仅仅是让北平、天津各个高校收容流亡到北平的东北大学学生,准予学生到各个大学借读。

  关于借读生活,一位到南开大学借读的东北大学化学系学生,在1932年《东北大学校刊》上发表了一段文字,笔触虽然轻松幽默,却难掩借读生活的苦涩和对母校的眷恋:“已有九岁的东北大学,已经由沈阳被迫迁到北平。他(东北大学)的孩子太多,因为自己有些照顾不周,所以把一部分送到他的伙伴(南开大学)那里寄养。这些孩子们固然感谢他的伙伴能代为抚养的好意,同时还是想念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校史专家王国钧说:“当时,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与北平当局多方协商东北大学复课一事。10月18日,学校终于借到北平南兵马司前税务监督公署旧址为校舍。 ”

  王国钧说:“那个地方只有80多间房舍,住进了300余名男女学生,但是宿舍之中没有床铺,学生只能席地而睡,枕砖而眠。食堂也没有桌椅,用餐时只能站着,这样的生活师生们经历了长达十几个月。 ”

  “上课时,教授要到学生的宿舍去,教授坐着讲课,学生们围在旁边,站立听讲,直到记笔记时才趴下来在铺位上记录。 ”王国钧说。

  军训课十分严格

  1933年9月,在东北大学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军事教育处主任高仁绂讲道:本校处在特殊地位,实行军事训练的原因之一,是为收复东北失地。因为东北失亡是我们亲眼所见,不能收回无论将来我们怎样都算不上成功。

  当时的军训十分艰苦,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学校规定:“凡未经请假而竟旷操一次者记大过一次,在一学期内旷操三次者开除学籍。 ”

  王国钧介绍,当时学生军训分为学、术两科。学科有战术、兵器、交通、筑城等;术科就是野外实战演习。

  1934年7月,受到种种条件影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对东北大学各个院系进行了一次调整:东北大学从下一学期开始只有文、法、工三个学院可以继续招生办学。

  1934年9月1日,东北大学迎来新学期的开学,因为一些院系的停办,东北大学在北平的校址进行了重新划定。文、法两个学院和教育学院四年级在西直门大街上课,第一分校设在彰仪门大街,第二分校设在南兵马司校址,俄文专修馆和补习班在总部胡同10号上课。

  走在“一二·九”的队伍中

  在北平,东北大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成立了;抗日救亡的校刊《东北》诞生了……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李正鸿表示,东北大学早在1934年8月就成立了中共东北大学临时党支部,主要成员是东北大学学生关梦觉、郑洪轩和王兴让3位共产党员,接受中共北平临时市委的领导。此后,东北大学爱国学生在临时党支部领导下,开展了积极的反帝爱国宣传活动。

  1935年12月8日夜,他们接到来自北平学联的通知:12月9日上午,到新华门向国民党政府代表何应钦进行爱国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要求一致抗日。

  12月9日清晨,在军警包围学校的情况下,东北大学300多名爱国学生集聚到总校大餐厅开会,推选学生会主席宋黎为请愿队伍总指挥。

  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学生被军警阻隔的情况下,东北大学学生作为游行队伍西路的主力,高举大旗,冲出被军警包围的校门,走上西直门大街,准时到达新华门,与兄弟院校学生队伍胜利会合。

  12月10日开始,北平各校学生实行全市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联再次发动游行示威,东北大学成为第一路游行队伍8所学校中的领队学校。

  经历“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1935年7月,华北局势危急,北平各大学纷纷准备外迁。

  1936年2月,东北大学工学院及补习班从北平迁到西安,定名为东北大学西安分校。与此同时,东北大学其他各学院仍在北平上课。

  由于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原校舍不敷使用,张学良在附近购买了数百亩土地,修建教室、宿舍和大礼堂。

  兴建大礼堂时,张学良在奠基石上题下32个字:“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

  东北大学校史专家、文法学院退休教授王国钧说:“那时,东北大学的校长是主张积极抗日救亡的周鲸文。

  ”1936年9月初,在北平的东北大学新学年开学典礼大会上,面对2000多名师生,周鲸文(辽宁凌海人,1936年任东北大学代校长,1937年被迫卸任)说:“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办东北大学,我们的家乡被日本鬼子强占了,我们流亡到这个地方,过的是难民的生活;我们的亲友留在关外,过的是恐怖生活,过的是亡国奴生活。我们是东北人流亡的学校,我们不能单纯学习课本,我们要担负起‘抗日’、‘回家’的任务。我要办的是抗日的大学,为国家培养抗日骨干! ”

  这番话赢得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1936年12月9日,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万余名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请愿游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再次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

  王国钧在自己写的 《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中,详细写了学生游行时的情形——一直关注学生游行动向的张学良得到消息,担心发生流血事件,立刻追赶学生队伍。站在路边的小土坡上,他挥动双手高喊:“各位同学,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佩服的。但今天时已不早,到临潼路途尚远,请大家回去吧!你们的请愿书交给我由我向委员长陈述。你们执意要去,必然触怒当局,那就会发生流血事件! ”张学良以东北大学校长的身份承诺:“请大家相信我,在一个星期内,我一定用事实来回答你们,请相信我张学良! ”3天之后,“西安事变”爆发。

  1937年1月7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命令臧启芳(辽宁盖州人,1937年至1947年任东北大学校长)到北平“接收”东北大学,并于“接收”后任代理校长职务。随后,又命令东北大学迁到开封。

  1937年2月,臧启芳借用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校舍设立了 “东北大学办事处”,之后,臧启芳又到西安接收东北大学西安分校,但遭到学生拒绝。

  因为东北大学的很多教授没去开封,所以在开封的几百名东北大学学生只能与河南大学学生一起合班上课。1937年6月,在开封存在不到4个月的“东北大学办事处”撤销,所有师生迁往西安。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致北平沦陷,东北大学在北平的一切化为乌有,留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师生迁往西安。

  由于东北大学西安校区距离西安飞机场很近,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几个月之后,东北大学再次迁校。

  (本文图片由东北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4-13 16:12: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西南联大:战火中的南渡岁月

下一篇: 回忆抗战时期在城固的西北联大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