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张学良发展,比西南联大更传奇的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下)
2017-08-05 10:58:28  来源:搜狐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1931年9月18日这天晚上,主持校务的校秘书长宁恩承从外面返回北陵校园时,路经工业区接近日本附属地,看见有日本巡捕三三两两,拿着灯笼,沿街巡察。汽车经过时,他们提起灯笼看着,但并未阻车。日警巡查街道是常有的事,没有引起宁恩承留意。到家后,宁恩承按平时一样10点就寝。刚进入睡梦,忽然一个极大的爆炸声,震动屋宇,把宁恩承惊醒了。他以为东北大学工厂锅炉爆炸,立即打电话询问工厂看守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工厂平安无事。他大为惊异,于是披衣出门,在门口大道上西望,只见新月当空,寂静如常,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再打电话问学校各部门,也没什么消息。宁恩承沿着大中路走向校长办公楼的灰楼,心思起伏。后来,他在回忆录《百年回首》中写道:“我方走到办公楼门前十码,忽然一个大炮弹经我头上飞过,一道火光,索索作响,由西向东如流星一般飞去。夜深人静,大炮弹由头上掠过,声音特别清晰。我不禁大吃一惊,知道大事不好了,日本人开始攻打我方驻军北大营。”

  宁恩承

  宁恩承进入办公室,接连打电话给大帅府、省政府、教育厅,得到都是日军正在进攻北大营的确切消息。东北大学邻近北大营,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付危局。宁恩承立即召集事务人员,吩咐把所有的马灯、孔明灯集中起来,排在体育场附近,把体育场的更衣室全部打开。计划是一旦学校电源被日军破坏,全校昏黑,就把孔明灯点起来,由女生宿舍沿路设灯,把200个女生领到体育场的更衣室暂避。体育场是钢筋水泥建筑物,可以防枪防弹。宁恩承想:“女生宿舍中200名女生是最大的危险品,日本军人如果攻入我校,后果不堪设想。”

  11时后,夜色渐渐阴沉。日军炮弹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次,每次都经东北大学上空飞过。假如炮弹落下校园,必定引燃房屋,伤及人员。宁恩承找到东大校医,请他留守家里,听候电话,预备救急。11时半以后,宁恩承巡察了女生宿舍。事实上,大多数女生已沉入梦乡,因为炮声在十里以外,门窗紧闭,已酣睡的年轻姑娘这时还不知道外边发生了大事。

  12時,宁恩承再打电话给各级部门,都没有人接听。12时半,宁恩承走出办公楼返回校长宿舍,途中遇见几个学生问长问短,只好故作平静的告诉他们,日本人攻打北大营与我们无关,一切处置已有办法,不必害怕。凌晨以后,炮声停息,只听见远方的机关枪声。校园里万籁无声,宁恩承独坐房中,心绪万端。

  9月19日清晨,许多教授来到校长宿舍打听消息,有些惊惶失措。5点后,宁恩承客厅已挤满了惊慌的师生。万幸的是校园中没有落炮弹,也没有抢劫,表面上一切平安,好像处于台风眼中的一小块安静之地,但四周狂风暴雨冲杀之力正在施虐。

  宁恩承决定6时召开全校大会,报告时局消息。不到6点,理工大楼已挤满了人,学生、教职员、工人、巡警全都到来。宁恩承开始郑重讲话:“昨晚10点半日军攻打北大营。半夜12时以后,大帅府、省政府已没有人接电话。现在北大营火光冲天,正在燃烧之中,你们全可看见。我的消息,只是这一点点。日本在沈阳驻军只3000人,攻打北大营、兵工厂,占领省府、大帅府,尚感人手不足,大概不会派兵攻占我们大学文化机关。我们目前的安全不成问题,将来如何发展,会发生什么危险,那就不可知了。”宁恩承许诺尽一切能力维护学校和师生安全,安抚了众人,并且说:“中国向有国家养士的传统。古人说‘士报国恩’,今天国难当头,我们全是一国的善士,应有‘士报国恩’的准备。如果暴风暴雨不久就过去了,大家平安无事岂不好。反之,如果发生任何危险,应该恪守‘士报国恩’的信条,就一切无恐无惧了。”全场听众寂静无声。60年后,还有学生记得“士报国恩”的讲话。

  散会后,宁恩承让会计主任把伙食费发还给学生。东北大学规定开学之初学生须把学费膳费交给会计处保管,每月伙食费由会计领取应用。9月是开学的第一个月,膳费全在学校铁柜之中。膳费发还以后,铁柜空空如也。宁恩承又令会计主任把铁柜永久打开,以示存款已空,校内之人不能求借,校外强徒也会放弃抢劫的意图。

  一夜之后,沈阳全市已陷入敌手,人们四处奔逃。北边陶然里有两三家的女孩被奸污,财产抢夺一空;一见青年男子,硬说是匪,强行绑走;南边浪树通日本人居住区附近更危险,日本浪人拿着刀枪杀抢。宁恩承最放心不下200名女生,传谕女生部主任,凡家在沈阳或市内有亲友可投奔者,任其自由回家或投靠亲友,其余人全部送入小河沿的英国人医学院躲避。黄昏降临,一些学生说流氓可能乘夜入校抢劫。宁恩承召集部分学生组成三支义勇队,称为棒子队,预备抗击土匪。队员多数是体育系学生,包括刘长春等。棒子队共30人,分在各处守夜防贼,但并没发生任何事故。

  到了23日上午,东大校园才真的来了日本人,不过不是军人,而是文人。他是南满中学堂校长中岛守人。中岛说本庄繁司令官请他前来慰问,如有可帮忙的地方一定尽力云云。宁恩承说:“我是中国官方人员,虽然我们是教育界中人,我仍然站在中国的立场。在现在环境之下我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援助,而且我们大学之中的教授学生多已离校了,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外援,谢谢你的好意。”中岛听罢很是失望,留下名片就悻悻地走了。

  9月24日,东大校园已人去楼空,学生们四方星散了。同一天,宁恩承家的老小随同教授大队去了北平,学校里只有事务处几个职员了。第二天,宁恩承令工友们把各处门窗全部关闭锁上,然后独自离校,步行入城。

  “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大学造成的有形损失约8亿美元之巨。然而,最大损失莫过于对师资队伍的严重破坏。东北大学在事变前的300名教授中,9成以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名牌大学,其中有一大批各学科的学术泰斗、鼻祖和大师级的学者。但是,日寇的炮火使他们被迫离开,分散各地。

  中文系教授刘永济带着妻女搭乘难民车撤入关内时,火车走走停停,沿途满目所见都是逃难的群众和一簇簇士兵。火车摇晃了三天三夜,他们口渴难耐,只能吞咽一点点干粮。在一次停车时,正好有一批士兵烧了大锅洗澡水,车上的人一拥而下,将这锅未开的水抢得干干净净。在火车上,刘永济一句句地教给6岁女儿唱他写的军歌《满江红》:“禹域尧封,是谁使,金瓯破缺……”

  东北大学逃难学生先后到北平的不下六七百人,约为原在校生的1/3。师生抵达北平后,张学良在顺成王府召见了逃难而来的教授,安慰了他们,每人发临时补助费现大洋200元。为了复校,校方借到东城南兵马司前税务监督署旧址,乃于11月18日在此勉强复课,后来成为东大第二分校校址。在这里,80余间房舍收容了男女学生300余人,开始时宿舍中没有床铺,学生们就席地而睡,用砖头做枕头。食堂里没有桌椅,学生们打了饭就站着吃。因为没有专门的教室,教师就在学生的宿舍里上课,学生们在教师四周围成一圈听讲,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所有师生从来没有懈怠过。

  后来,东北大学校部迁入西直门里崇元观五号原陆军大学旧址,以此为总校,以彰仪门大街原国货陈馆为第一分校,校址于是分散三处。宁恩承在1931年10月初到北平,他写道:“由极辉煌大学变成流亡难民,处处辛酸,步步艰苦……好在国难当头学生们义愤填膺,许多人讲杀敌救国,对于饥寒交迫他们全可忍受,他们的热血可抵抗饥寒。”1932年、1933年,东北大学分别收容了东北交通大学和冯庸大学逃难而来的师生,合并两所大学后,办起了北平东北大学。

  东大在流亡之中,支离破碎,设备奇缺,图书不全,教授不齐,宁恩承为了让学生继续求学,唯有采用“借读”方法,向北大、清华、南开等校借读,请求三校收容一部分学生,仍由东北大学发给毕业证书。关于借读生活,到南开借读的一位东大化学系学生,在1932年《东北大学校刊》上撰文,难掩借读生活的苦涩和对母校的眷念:“他(东北大学)的孩子太多,因为自己有些照顾不周,所以把一部分送到他的伙伴那里寄养。这些孩子们固然感谢他的伙伴能代为抚养的好意,同时还是想念东北大学。因为只有东北大学一切都如意,一切都舒适……”

  东北大学农学院学生逃到北平的有20人,起初在彰仪门上课,但没有地方实习。当时中国有农学专业的大学很少,南京金陵大学有农学院,但那是教会学校,不接受东大的学生。开封有河南大学农学院,多次洽商后终于把东大这批学生收容了。学生行前来向宁恩承辞行,宁恩承给他们每人10元钱作为火车費,对他们说:“现在国难当头,我们丢了家乡,丢了学校,离开父母远去河南,我很伤感,《别赋》中有两句‘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生离死别一向是伤心的事。现在你们无依无靠,继续流亡,一切要靠你们自己了。到河南后,务须努力用功,学成专业,将来报效国家……”学生们听后热泪盈眶。

  还有一部分学生被送到南京军校和浙江笕桥空军学校,这两所学校都不需要学费,非常适合困难窘迫的流亡学生。去南京投笔从戎的学生,其中有抗战时中国空军第一个驾机飞临日本东京,进行“人道远征”空袭,投下100多万张传单佟彦博,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东北行辕情报首脑的章大光等。其他入关的学生大多自寻出路,设法转入他校。另有一些进步分子愤于国家危亡,组织民族先锋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东北大学在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始于1929年。当年,张学良决定把“军事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热烈回应。连女同学亦不肯示弱,愿作秦良玉第二,踊跃加入。东大流亡北平后不久,又重新开展軍事训练。恢复东北失地是这一时期军训的主题,使流落异乡的东北大学学生,时刻不忘国难家仇之痛。1934年4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军训总监部国民军训教育处,对在北平的国立、私立各院校军训进行了总检阅,结果东北大学夺魁。

  东大迁入北平后,张学良多方努力,为办学筹备经费。尽管南京国民政府给予一点补贴,也难以满足需要。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东大依然对在校学生全部实行公费,除供给吃住费用外,教材也由学校免费提供,没衣服的发给军衣。张学良还亲自安置毕业生的工作分配,为学生安心在校学习,免去失业之忧。

  东大选派留学生之事,在事变之后戛然而止。大学经费来源中断,留学生不得不回国。宁恩承把回国旅费汇给留学生,他们不久就回到北平。宁恩承请他们帮助教学,留学生纷纷表示不拿一分薪水也要全力帮助母校,最后拿每月生活费100元,在北平复校时期的头两年维持残局。

  “九一八”事变之后不到3个月,东北全部沦陷。张学良在当年12月16日解除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后,于第二年1月5日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1932年1月,兼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委。同年11月改任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

  1933年春,日军攻陷山海关,热河失守,威胁平津。天津各界救国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追究热河失守之主将。3月7日,监察委员邵鸿基等向监察院弹劾张学良。同日,张学良致电国民政府,“准免各职,以示惩儆”。3月11日,张学良通电辞职,接着飞抵上海,准备赴欧考察。临行前于3月10日下午在北平召集部下集会,指示“武要保全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他慨叹“当初的目的为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成国家现代化,消弭邻邦的野心。谁知变起仓卒,尽失所有,师生来平复学”,指示必须保存东北大学,“在国家可借此以维系东北人心,在东北人民可借此知道国家不忘东北,在国内同胞可借此睹物伤情”。

  就在张学良准备出国前夕,宁恩承辞去秘书长之职。此后,北平政务委员会委任王卓然为东北大学秘书长,代行校长职权。

  “九一八”的炮声,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从此,东北大学师生背井离乡,流亡北平,转移西安,借住开封,南渡潼川,及至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复员沈阳,辽沈会战打响之际再迁北平。18年的流亡路,让东北大学成为中国流亡时间最长的大学,堪称中国最苦难的大学。东北大学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东北沦陷、华北危局、西安事变,直到迎接北平解放,都有东大的身影。东北大学的命运,就是东三省的命运。东北大学的流亡史,其实就是一部国难史。

  《同舟共进》《文史春秋》张在军 李星建 李敏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8-05 10:59: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作霖建立,比西南联大更传奇的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上)

下一篇: 抗大一分校在平邑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