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北京辅仁大学: 天主教大学的“精神性抗日”
2016-07-16 11:27:11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  复制链接


辅仁大学旧址。

抗战期间,日本人的侵略也是文化上的侵略,他们希望中国人和韩国人多用日本语、日本文字和日本人编写的教材。因此,当日本人占领北京后,本地的学校能保持自己的(中文)教材,不受日本文化侵略影响谈何容易。

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杨靖筠这样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沦陷,中国形势发生剧烈的动荡。许多名校纷纷迁址。同年,有着天主教背景的北京辅仁大学由德国圣言会接管,雷冕任校务长。由于雷冕是德国人,德、意、日在二战中是轴心国,因而辅仁大学得以在北京继续开办,并且争取到文史各科仍用原有的课本。当然,这也与校长陈垣的努力密不可分。北京沦陷期间,陈垣曾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学生、也是辅仁大学的教师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没听说民族文化不消亡,民族可以消亡的。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它继承下去。你我要坚守教书阵地,只管备好课,教书也是抗战!’当时,被日伪接管的北京其他高校都被强迫实行奴化教育,把日语作为必修课,改用日文课本,校门悬挂日本国旗。唯有辅仁大学,由校长陈垣及雷冕出面,与日伪政府周旋,提出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文课本,日语不作为必修课。辅仁大学可以在抗战八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这‘三不’原则,是与当时陈垣校长的努力分不开的。也正因为辅仁大学在抗战期间对‘三不’原则的坚持,才使得抗战后,辅仁大学成为国民政府承认的唯一一所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鉴于辅仁大学在抗战期间的艰苦奋斗,予以肯定和嘉奖。北京媒体赞誉辅仁大学为古都的‘抗日大本营’。”

1937年夏天,日本军队占领北京,许多学校被迫关闭。北京师范大学遭到解散,其他的国立大学在新学期开始时也无法开课。北京15所大学中,只有3所能在1937年9月开课,即燕京大学、法属的中法大学和辅仁大学。

1937和1938年,日军逐渐占领华北和中原地区,而北京当局却要求或强迫各中学参与亲日游行等活动。1937年9月25日,日军庆祝保定府被占据,但辅仁中学那天让学生全部回家,避免参与这个活动。11月8日,因为太原府落入日本人手里,又有类似的庆祝活动,辅仁中学又拒绝参与。1937年12月11日,辅仁大学被通知举办一场占领南京的庆祝会,但辅仁大学能回避这种事。其中起很大作用的人是德国圣言会会士丰浮露,他曾在日本留学,是日本文学专家,也是汉学专家。他在辅仁大学教授日文,经常与日本当局沟通谈判,成为校方与日军之间的周旋者。

因为辅仁中学的校长伏开鹏神父和校务长宋德刚神父没有让学生参与1938年春天庆祝徐州被占领的活动,他们遭到教育当局的讯问,而学校也因公然违反命令,遭到教育当局下令关闭。通过商榷,半年后,辅仁中学得以继续开课。为了说明辅仁大学在北京的地位,雷冕和丰浮露于1938年8月专们去日本,与当局商谈相关事宜。结果,辅仁大学也可以继续开课。

1938年以来,无论是辅仁大学或辅仁中学,都被要求抵制任何赞成共产主义或反日本人和临时政府的活动,又被要求接受日本学生和教授。日本人的统治使部分中国人开始积极地反对他们,伏开鹏神父便是其中之一:“伏神父之爱国精神,日趋坚强,对赴后方参战之青年予以接济,对从事地下工作之人员予以掩护。” 这些活动被日本人发现后,伏开鹏神父于1939年8月2日被逮捕,扣押在宪宾队。“每日从晨七时至晚间七时,用长达十二小时之疲劳侦讯,并施以酷刑。受打十二次,其间曾死而复苏者三次。虽经十三次之审讯,伏神父忍受痛苦,坚不吐实,日冠无奈遂为释放,仍予严密监视……释出后,辅大当局为缓和情势,避免伏神父再受迫害,遂解除其兼附中主任之职务,专任辅大训导主任。”

辅仁大学秘书长英千里和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教育学院院长张怀等则“发起知识分子抗日之秘密团体,取名‘炎武学社’。成立后,联络华北各大学师生,以思想及行动反抗日伪政权,并与我中央政府时通声气,深蒙政府嘉许,予以支持。[英]先生爰将炎武学社扩大,改组为华北教育协会,自任总干事,主持全局,对于团结爱国青年,刺探日伪消息及协助华北大专及高中毕业青年前往大后方就业升学,颇著成织……而日人对辅大之监视日严,且对[英]先生和沈兼士先生所领导的地下组织已经注意,但[英]先生处此险恶时期,不为所惧,更一面加强华北文教协会之活动,一面辅佐辅大当局维持校务,故辅大在强敌统治下之北京,巍然屹立,使四千学子安心攻读,仍能接受祖国教育,人才辈出,且毕业后多赴后方参加抗战。”由于英千里的种种反日活动,他于1942年12月被捕,3个多月后获释。1943年2月20日再次被逮捕,1945年夏天才被释放。1943年2月,有300多名参与抗日活动的知识分子入狱,包括辅仁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董洗凡和张怀。

辅仁大学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可谓“精神性的抗日”,不仅保持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还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的价值,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7-16 11:28: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弦歌不辍 精神不死——陈平原谈抗战烽火里的中国大学

下一篇:兰州大学校歌与甘肃的抗日救亡运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