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流亡新蔡的外地学生
2018-03-18 16:26:12  来源:薛焕民  点击:  复制链接

  民国时期,汝南是河南省第八分区专员公署所在地,是八分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1年6月,日军在信阳集结十余万兵力,沿平汉线北犯,妄图打通平汉线。正阳、确山相继沦陷。接着日军又从驻马店、官庄兵分两路直逼汝南。27日(正月初一)汝南沦陷。占领汝南之日军,在驻沈丘的十五集团军何柱国部和驻临泉的三十集团军汤恩伯部计八个军兵力的压力下,于正月初十仓惶弃城而逃。自汝南沦陷后,日军虽已逃走,而附近几县尚有日军盘踞。飞机轰炸、陆军骚扰,社会动荡不安,学校无法正常上课。经分区领导与校方商量后,决定把汝南城内中学以上学校全部迁入日军铁蹄未踏入的新蔡境内。

  泉 师

  河南省百泉乡村师范简称泉师,抗战前,校址在河南辉县的百泉,抗战时迁入汝南的龙王庙,抗战末期,1944年夏迁入新蔡东南边陲的麻里店。该校历史悠久,师生荟萃,为河南省八大师范之一。麻里店位于新蔡县东南27公里,为河南、安徽两省,临泉、息县、新蔡三县交界地。泉师迁入后,师生共计12班628名。当时,男生班设在集上东北角一座庙里,女生班设在集东北距集较近的贾楼村一个祠堂内。

  抗战前,该校是在全省范围内招生,迁入汝南与新蔡后,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黄河以南的。当时,学生们为了相互有个照应,各县学生都组织了“同乡会”。学校迁入麻里店后,新生都在麻里录取。当时在泉师上学的新蔡人只有4人,外加一个留级生共5人。社会混乱,学生化装到校。学生分“社教班”和“普通班”,功课有国文、数学、教法、历史、地理。学生的宿舍,有校方派校警跟着地方乡长、保长号房子,被号的房子令其腾出给学生住。集体宿舍、吃大伙。师范生是公费,伙食由各县供给,因为他们是为各县培养的师资力量。

  泉师属省立。省府下令:学校东迁时,各地党政、军民要全力支持,不得有误,否则依法处置。加之学校有校警,所到之处谁也不敢惹。校长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把各县送交学生的伙食粮装到船上到外地去卖,想赚些钱给学生添置些日常用品。当时,看起来赚了很多钱,却因战争频繁,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结果连老本也赔了进去,后来只给每人发一根皮带和一副绑腿。校长无奈,只有让学生生活自理。

  校长李崇武,汝南城内二龙里人,其叔父系地政部长,又有省长张珍(字逸山)的支持,谁敢怎的。

  1945年秋,“泉师”又迁回汝南城内东北隅灶爷庙。1947年,“泉师”又迁入鸡公山,后来解放了,校长跑了,停办。

  省立八区联师、联高

  省八区联立师范、联立高中共11个班620余名学生,同是1944年迁入新蔡东北18公里化庄邹大庙的。汝南学生没来之前,该庙供奉的东岳王黄飞虎,香火很旺,每年古之大会邻省安徽很多人都来赶会。学生到来后,该校吴教官率领校警把庙内神像全部推倒作教室。

  民国时期,八区联师联高学生大部分是来自本区各县,在学生未迁新蔡之前,招收本届初中毕业生时,把考场设在汝南东北的杨埠镇(今属平舆县)。据83岁的教育局退休干部金政益回忆:他毕业于新蔡“县中”报考八区联高,与本县同学汪国彦、高凯、杨公望、李相荣、李石民一行6人日夜兼程赶赴杨埠考场。考场设在一个空场子里,一个上午考试完毕,到下半日就列榜公布。可喜的是,我们一行6人全部被录取了。

  庙小学生多,每个学生抄一份功课表带着,轮流到庙里上课,没课时回宿舍做作业或自学。作业由学生班长收集送老师住室批改。宿舍由校警配合地方乡、镇官员号群众房子,被号的房子腾出来给学生住。宿舍里,有土坯凳箔的,舖麦秸睡大舖的,睡床的学生百不抽一,因为当时农民非常穷,别说给学生床睡,连他自己睡的都是土坯床。生活方面可以说是多元化,有大伙、小伙、包伙。大伙,每月每人交一定的伙食费,没有专职司务长,由在大伙的同学选出几个学生轮流管伙负责柴、米、油、盐等事务;炊事员是请的本地农民按学期付给工钱。小伙,有几个同学对伙请人做饭,每月付给炊事员工钱;也有几个人合伙自己动手轮流做饭的;也有个人自做的;也有农民包伙的等等。

  学费,一学期每名学生要交100多斤小麦或者交钱,不足部分有地方筹资。

  校长陶朗德,住在镇长家,老师住在群众家,各自起伙。他们都是外地人,假期间,学生卷着被子走了,校长、老师都得留校,因为他们家乡都沦陷了,出来都带着家属。抗战胜利后,1945年秋,联师联高从邹大庙都迁回汝南。

  汝 高

  汝高的全称是河南省立第六中学。1944年秋汝南沦陷后,汝高6个班650名学生迁入新蔡东南18公里练村镇西1华里黄楼村;初中部5个班300名学生迁入练村集南头天爷庙里上课。

  教桌是土坯垒的,据86岁的本集人闫秉灿老人回忆,他曾随大人往学校送过土坯。初中部外地学生较少,大部分是新蔡人,学校原则上是不招收女生的,由于本地人的迫切要求,校长无奈就招收了一些。据81岁曾在该校上学的女生闫翠兰回忆,同她入校的女生有王素勤、闫景荣、谢轼芳、闫素秀等人。由于老师少,课程开不全,仅国语、数学、英语。学费每人交100多斤小麦或钱。生活方面:学生住宿由校警配合地方乡、镇长,保长号群众的房子腾出来给学生住。床是土坯舖箔或麦秸大舖,个别人睡床;吃饭有大伙、小伙、包伙、个人做饭多元化,个人起伙者,星期回去带粮,这些都是本地离家不远的学生。

  校长王某,住在集上比较富裕的闫鸿道家,老师和家属们分别住在集上群众家起伙。假期间,家在沦陷区的师生们只能望乡兴叹!

  中日空战之祸根

  1944年秋,在练村西,几架日军飞机被我国飞机拦截并迫其降落投降,日军飞机丢弃物资炸弹仓惶逃窜。星期天,城里学生回家带伙食,走在路上,有不少同学发现路边日军丢弃的炸弹,有的同学害怕躲着走,唯有一个听说是南大街老中医郭子谦的亲戚胆大,他到地里拔几根红薯秧拴着一颗炸弹背在肩上,摇摇晃晃地走着,伙伴们害怕极了,快步地朝前赶路,就他一人在后边玩。稍顷,“轰”的一声,伙伴们都吓倒在地上,慢慢抬头看去,人和炸弹都不见了;观察一会,没有声响了,走近看看,人已面目全非。十几岁的孩子,有啥法呢?只有跑回城告诉他家人。这又是一起日军侵华之罪证。

  1945年8月15日,日军向全世界宣布投降,东北人民戏称“八一五光复”。同年秋,汝高又迁回汝南县城内。陶朗德校长在练村的房东闫鸿道的妹妹闫素秀也随汝高到汝南上学,因为汝高不收女生,她仅上一学期就回来了。

  后 记

  新蔡地处豫东南,东有津浦,北有陇海,西有京汉三条铁路,中间呈簸箕形。日军为快速进兵,三线相继失守。新蔡交通闭塞,日军铁蹄从未踏入,一时成了避风港。许多外地学生、艺人纷纷迁入。大量学生涌入各校,一时间新蔡县城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特别是南大街,两厢商号晚上都点上汽灯,人民商场内徐宝庆的京戏班场场爆满,中国四大名猴的金丝猴、妻、金丝狸猫、须生九岁红、名旦赵美艳等人相继进入新蔡并连袂演出。他们连台上演《西游记》、《金鞭记》、《三国》、《粉妆楼》等节目。其精彩表演,让新蔡人大饱眼福。城内,每天午夜12点仍然灯火通明,为防敌机夜袭;警察局每晚12点就敲静街钟,违者,一抓二罚。

  但是,新蔡虽然闭塞,日军都没忘记这个角落,经常派敌机进行狂轰滥炸,扰乱民心。当局为及时给市民报警,从金粟禅林寺运来一口大铜钟,悬挂在大十字街一个一、二十米高的大木架上,并派人专门看守报警。发现敌情,就紧急敲钟报警;敌机走了就一下一下地敲钟解除警报。当时,当局为让人有所躲藏,要求市民在各家院子里挖防空洞、到城外挖防空洞,邻近的春秋故城城墙上挖的像蜜蜂窝。由于敌机频繁骚扰,报警次数也增多,每逢听到警报,市民扶老携幼潮水般的涌向四门,因城门少、小,人多,踏伤者不计其数。一次,敌机真的投弹了,一颗炸弹正巧落到南关一家炸油条的油锅里,“轰”的一声,烈火四起,人的身体炸飞在附近的树枝上,惨不忍睹。南大街有一家几个人正在玩麻将,一颗炸弹穿房而过落到麻将桌上没响,几个人都受了伤。市民们吓的个个提心吊胆,社会秩序十分混乱,为了人民安全,当局下令调集四乡民夫扒城墙,除留下四个城门外,城墙一律扒掉便于民众迅速疏散。眼下防空人口疏散快了,一座元明六七百年的故城却毁于一旦。后来,农民进城挖塘泥作肥料,在城河里挖出不少哑炸弹。东关一个叫老虎的捡了一颗炸弹,他拿到花台子南一个石磨盘上(群众叫:程咬金分金炉遗址)拆卸,几个孩子围着看,他嚷着孩子:快走快走,不要命啦!孩子们被赶走了,他自己鼓捣到半晌,“轰”的一声山响,老虎躺在血泊中面目全非,邻人立刻把他送到南大街路西邹大夫私人医院里抢救,他呻吟了几天就死了。这些都是日军侵华罪恶的铁证。

  当时,新蔡虽受敌机骚扰,但日军从未踏入半步。因此,各地大量流亡学生涌进新蔡,各校学生爆满包括汝南迁入的学校。在当时,新蔡给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就练村集而言就有几十人,有的是高级干部,有的是科技人才,其中闫秉治曾任湖南衡阳空军某部政治部主任,闫之初任洛阳拖拉机厂厂长等。

  作者简介:薛焕民,男,1933年生,新蔡县文管所离休干部,政协新蔡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受访人简介:韩永修,男,88岁,离休教师,1944年毕业于本县大吕中学,后在麻里店考入“泉师”。

  金政益,男,83岁,教育局退休干部。

  崔端吾,82岁,退休教师。

  孙希舜,86岁,西郊小学离休教师。

  闫炳灿,84岁,新华书店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3-18 16:27: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首抗战时期的材料名校、名家

下一篇:抗战时期内迁高校与西南边疆教育的发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