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安徽池州师范学校抗战时期的后勤管理
2017-11-06 09:00:03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晨如 林积婉 刘易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 安徽省立池州师范学校在抗战时期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一套有效的战时后勤管理措施,其中组建学生“伙食团”参与食堂民主管理、在敌机轰炸下坚持美化校园、“跑反”特殊情势下的教学和安全为先等后勤管理和育人相结合的做法,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安徽池州师范学校 抗战时期 后勤管理

  安徽省立陵阳简易师范学校成立于1936年,校址设于青阳县陵阳镇。1941年更名为安徽省立池州师范学校。该校创建之初即遇抗日战争爆发,在校长林启骥和总务长李仁溥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一套有效的战时后勤保障措施。其中的一些管理做法,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一、面对战时的危急状况,提高后勤应变能力,保障教学生活。

  (一)战时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后勤保障任务艰巨。

  学校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建校之初设简易师范班,开班有短期小学师资训练班24人、简易师范科班41人,学制四年。至民国27年,学校发展到4个班。民国30年提升办学规格,招有简师科4个班(学生282人),在校本部道士观教学点授课;高师科2个班(学生70人),在宁家祠堂教学分部授课。1942年,安徽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的普通科和师范科,并入池州师范统筹办学,学生规模逾500人,教职员逾40人。其中有很多学生和教师来自沦陷区。战时维持办学殊非易事,由于一度面临日军逼近、飞机轰炸、自然灾害,学校被迫跑反迁校,物资供应断绝,后勤伙食、宿管和教具供应困难重重压力巨大。

  (二)积极筹措粮食物资,为教学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保障。

  1940年,日军封锁加上皖南山区旱灾严重,政府正常供给几乎中断,学校数百人的伙食及物资供应陷入困境。为维持办学,林、李二人不断拜访东堡、杨田、朱备等地乡绅,寻求经济支援。经过艰苦协商,乡绅们同意按族氏实力大小摊派粮食供给配额。李仁溥则结合各地军粮负担和运输状况,就近调度解决粮荒。周边学生家长也慷慨解囊,以稻米、锅巴等帮助学校渡过难关。老百姓在承担了国民党苛捐杂税外,自愿支持当地唯一的师范教育,令师生们万分感动。学校还与当地政府紧急协商,求得从军需马料内拨出一批大麦。在菜蔬方面,后勤开垦出一片菜地,并发动学生上山采撷野笋、石耳、蕨蕨头等带回学校,补充膳食。早餐一般是锅巴稀饭和焖黄豆加辣椒。为让学生吃上“犒”加强营养,厨房采用向山民和猎户预订、零购、自养等方法组织肉食,有时一个月能供应二次。

  为防止炊烟招来敌机轰炸,后勤改白天烧饭为夜间烧饭。学校也不得不组织学生凌晨4点起床上课。由于既要避开敌机骚扰,又要配合教学时间的变化,供饭时间就显得很迟也很仓促,有学生笑称:我们吃饭像打冲锋。

  (三)有序组织跑反转移,保证教学和生活的顺利进行

  1942年仲春,日寇沿青阳、东堡,进犯陵阳。学校决定跑反,校长总负责,行政、教务和后勤三部门协调,后勤具体落实,派出专人到目的地打前站联系,提前准备锅巴干粮分发师生,家属和学生分为两队,将教学用品和统一配备的白铁皮饭碗等餐具灶具打包装担,师生肩挑手提,连夜步行经深山中的杨梅村向石埭县乌石垄跑反转移。途中,师生在村落墙壁上书写了很多抗日标语。到乌石垄后,学校借用族氏大祠堂做临时主校址,学生以稻草打地铺休息,后勤则忙于将宗祠分祠堂各进隔间布置,并搭建临时灶台,次日各班便分头复学上课。其间,乡绅问:“你们准备‘东司’了吗?”学生以为是问个人的东西,就回答“都准备了”,结果早晨全校几百人都在抢厕所,后来才明白“东司”是当地古语,意指厕所。后勤立即组织师生搭建公厕,维持了村里的卫生状况。

  二、面对战时的恶劣环境,紧贴国民品格和职业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后勤管理。

  (一)适时组织师生参与建校维修劳动,培养爱国爱校情结。

  日军淫虐下的办学,破坏和建设维修一直伴随在一起。建校伊始,后勤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山平地、运沙抬石,挖沙坑铺运动场;从山林溪涧采集种苗栽花种树,美化校园环境。一些班级在自种的地头插上标明班级或个人姓名的牌子,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分外珍惜爱护。

  后总部校园门窗玻璃被日军轰炸震坏,分部校园被炸,学生跑反前集中堆放在一间教室内的个人物品,遭日军破门而入刀戳枪砸,图书资料更是被毁坏殆尽。两个月后日军退去,师生返校,曾在天主教上海震旦大学就读的李仁溥见状愤怒声讨日军暴行,根据校务会指示,要求“快速修缮,简便利用,保证开课”。学校后勤便以教师宿舍的好玻璃换下学生宿舍及教室门窗的破损玻璃,教师宿舍的窗户则蒙上刷过桐油的皮纸;黑板被砸烂了,就先用半边板书教学。

  连接学校与陵阳镇之间有一座必经的小木桥,每逢雨季山洪暴发即被冲垮,加上敌机轰炸桥基难以负载,学校后勤便自己设计,组织学生伐木料、抬石头,重修小桥,保证了联系外界的生活通道。

  经受了艰苦磨炼的学生徜徉在充满自豪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格外阳光上进,意志更加坚强,爱国爱校情结也油然而生。

  (二)采取防空措施,保证学生安全,培养师范生的职业道德。

  由于是战争期间,日机一度每天飞临当地狂轰滥炸,学校无法正常开课,学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后勤要求指导学生分散挖掘小防空洞,并在山岭高处瞭望执勤,发现日机立即敲响铃声报警,同学们迅速撤出教室,藏入防空洞。林、李二人每次都冒着危险到小防空洞前抽查学生躲藏情况,发现问题,他们会在全校大会上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头进了防空洞,屁股还在外面,像只鸵鸟”,同时要求老师教育师范生懂得今后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以后每遇空袭,教师纷纷效仿,首先查看学生的安全。

  (三)设立学生“伙食团”参与食堂管理,培养学生民主管理意识。

  战时物资紧缺,吃饭是师生最关心的大事。为了把地方调拨来的有限物资利用好,李仁溥提出食堂的工作原则是,首先国难当头,要克服困难让学生吃得饱;其次,要确保饮食安全卫生;三是账目公开;四是号召学生自己事自己做主,参与食堂管理。其本人严于自律,从不在食堂就餐。他指导成立“伙食团”,各班每日轮流派两名代表帮厨,他们与后勤工作人员一同外出按计划买菜,按每天就餐人数量米秤油记账,按吃饭餐桌分配熟食份数,每晚向事务长报账结算,结清后转交次日帮厨同学。总务科每月公布一次伙食账目,年终公布总账。   三、针对战时的困难生活,后勤提供应对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一)因陋就简加强卫生工作,积极实施防病治病。

  由于经常躲避日机轰炸,加上跑反迁移,生活十分艰难,不少学生体弱染病。学校设立了校医室,特别聘请当地名医曹佐庭和曹锦江随时听诊。山区西药奇缺,校医们自己采药煎药,教师生辨识常用中草药材,救治了很多生病的学生。一段时期有不少学生突发疟疾,灰灰菜等草药一时难以奏效,李仁溥通过安庆胞兄搞到特效药奎宁,辗转带到学校,控制了病情。学校严禁学生饮用生水,每天保证开水供应,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用水系用毛竹连接,从山泉引水至厨房蓄水池。为了确保不被污染,后勤制定了对用水源头的安全监护措施,安排人员轮流察看,清除竹管中的落叶杂物。李仁溥遇有家属来校参访,常携同上山巡查水源状况。

  (二)统筹兼顾挖掘潜力,关心照顾困难学生。

  师范教育不收学生学费,免费供应伙食,统一穿着四个口袋黑平布校服。尽管学校面临战时的极大困境,仍然对沦陷区来的学生特别照顾,考虑到他们家庭生活接济中断,学校给每人发10元生活费。对政府拨付伙食款的年终结余,学校规定只能用于困难生放假回乡路费补贴和学期末联欢聚餐,如还有余额则作伙食补贴发还学生。

  抗战时期,池州师范学校坚持办学,加强后勤应变能力,服务教学中心地位,因势利导地将后勤管理和育人相结合。在日寇的肆虐下,学校不忘美化校园,及时维修教学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给学生营造家一样温暖的感觉,从而让他们产生归宿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努力实践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22-12-21 16:33: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安徽省池州师范学校抗战时期的教育管理

下一篇:抗战时期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探析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