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中的南岳】七七事变 抗日烽火遍衡岳(一)
2018-03-30 09:22:28  来源:南岳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7月7日,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刻骨铭心的悲壮日子。早已对华夏大地虎视眈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蓄意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这天傍晚,日军驻北京丰台地区的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带领下,秘密进行一场以卢沟桥为假设目标的军事演习。深夜11时许,日军诡称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强行要求进入附近的宛平县城进行搜查。当遭到驻城的国民党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严词拒绝后日军即向卢沟桥发起猛烈进攻,并炮轰宛平县城。吉星文团忍无可忍,当即奋起抗击日军,揭开了中国人民8 年全面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在延安通电全国,发出全民抗战宣言。严正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强调“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随后,日军大举增兵华北,向平当地区进行武力威胁。7月15日,周恩来等受中共中央委托,将《中共中央为公布中共合作宣言》面交蒋介石,提出了发动全民族抗日,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并重申了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在社会各界舆论敦促下,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表明中国政府决心抗战。强调“如果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他仍未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

  7月28日,侵华日军向北平四郊的守军发起全面进攻,驻守宛平地区的中国守军在国民党29军军长宋哲元指挥下,与日军浴血奋战,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30日,北平沦入敌手,接着天津失陷,血雨腥风笼罩华北大地。

  8 月 13日,战火又烧到上海,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首府南京。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击日寇侵略的呼声中,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天14日发表声明,宣称:“中国为日本的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华民族在震撼,华夏大地在怒吼。三湘四水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南岳衡山燃起了抵御外侮的熊熊烈火。

一、北方三校驻足南岳燃烽火

  七七事变,抗战军兴。作为大后方的湖南,三湘四水掀起了抗日救国,支援前线的热潮。

  7月24日,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成立。接着,衡山人民抗敌后援会诞生。

  9月3日,驻防南岳的湖南保安2团扩编为旅,招募壮士上阵杀敌,由旅长成铁侠率队开赴抗日前线。

  9月5日,衡阳人民义愤填膺成立敢死挺进队,队长蒋兴和率爱国志士130人(其中女生40人),毅然奔赴沙场杀敌。

  平津地区无情的战火近使北平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了处天抗战大后方的湖南。9月8日,3所大学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安排是,合并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张伯苓、蒋梦龄、杨贻琦、杨振声、胡适、何廉、朱经农等为筹备委员会。

  该校本部设在长沙小吴门外的韭菜园,因校舍紧张,其文学院则迁到了南岳白龙潭上方的圣经学校。

  其时文学院由胡适任院长,朱自清任中文系主任,叶公超任外文系主任,冯友兰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刘崇任历史社会系主任。闻一多、浦江清、金岳霖、汤用彤、吴宓、叶公超、郑昕等著名教授,以及外国专家和诗人威廉.易卜生等,陆续抵达南岳办校讲学。他们和血气方刚的学生从炮火连天的华北前线而来,内心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愤怒。一到南岳,师生们便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偏僻宁静的小山村一时学者云集,人才荟萃,抗日救亡的呼声响彻衡岳大地。

  南岳圣经学校位于集贤峰侧的白龙潭之上,创建于二十世纪初期。这里层峦叠嶂,峡谷幽深,流泉飞瀑,风景优美。从天柱峰盘亘延绵而下的掷钵峰壁立北面,高耸入云,那里有佛教南禅的祖源福严寺、磨镜台;东面瑞应峰上是著名的南禅曹洞宗祖庭南台寺;而白龙潭侧的黄庭观,则是东晋著名道姑魏华存白日飞升成仙的道场。圣经学校就环抱在这人文历史厚重的衡山山谷中。亲历战火之乱而转徒千里的师生们,能在这样一处风光秀丽且僻静安宁的地方生活和学习,大家又有何感受?

  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全集》自序中回忆道“这座校舍正在南岳衡山脚下,背后背靠衡山,大门前有一条从衡山流下的小河,大雨之后小河还会变成一个瀑布,地主很清幽,在兵荒马乱之中,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读书,师生们都很满意。”他还在其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中,深情地描述了当年的忧国忧民情感:“其时正处在我们民族的严重灾难时刻。这里有佛祖怀让磨镜和南宁理学家朱熹、张拭讲学论道的遗迹。而我们也正遭遇着与晋室东迁和宋朝南渡的同样历史命运。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环境。这么多哲学家、文学家都住在一栋房子里,遭逢世变,投止名山,荟萃斯文,如此‘天地人'三合,使这一段生活格外地激动人心,令人神往。”他在《怀念朱佩弦先生与闻一多先生》一文中还写道:“虽不过三个月,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短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有了最新的表现。那个文学院的不学术空气,我敢说比三校在任何时期都浓厚。教授学生,真是打成一片。有个北大同学说,在南岳一个月所学的比在北平一个学期还多。我现在还想,那一段的生活,是严肃、又活泼。”

  闻一多先生在《八年的回忆与感想》一文中,也认为“在南岳的生活,现在想起来真有‘恍如隔世’之感。......南岳是个偏僻的地方,报纸要两三天后才能看到。.......在有规则性的上课与逛山的日程中,大家的生活又慢慢安定下来”。教授们各自钻研学问,开展学术研究,汤用彤先生写他的《中国佛教史》,闻一多先生则考订《周易》,朱自清先生研究古代文学,还经常到山下的南岳图书馆查阅古籍。

  南岳圣经学校虽然远离炮火纷飞的战场,但时值国难当头之际,饱受兵荒马乱之苦的师生们感受更深的则是忧国忧民的义愤,呼声更高的则是抗日救亡的呐喊。

  有一次假日,文学院的师生们沿着学校通往南岳后山的石板古道拾级而上,翻越西岭,到了莲花峰下的方广寺。方广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是南岳衡山最古老的寺庙。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奇丽的山水、幽深的环境,令师生们神驰已久。在寻幽揽胜中,他们又来到寺右的二贤祠。这是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府台尹洞山为经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而倡修的。祠有楹联曰:“数朵莲花从地起,二贤风雨自南来”。祠的正厅为“嘉会堂”,堂内悬有“一会千秋”横匾。题咏的是宋乾道三年(公元1176年)朱熹、张拭、林用中等人踏雪游岳、吟诗唱酬的一段文人轶事。大家在二贤祠联想到金兵入侵,宋人南渡的千古悲剧,愤懑之情不禁由然而生。

  冯友兰先生回校后激情赋诗数首,其中一首是:“二贤祠里拜朱张,一会千秋嘉会堂。公所可游南岳耳,半壁江山太凄凉。”另一首是:“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纷又草莱。非只怀公伤往事,亲知南渡事堪哀。”朱自清先生看后非常赞赏这两首诗,便带到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上引吭诵读,激起了大家一阵阵悲壮的抗日救亡呼声。

  文学院的表年学生一个个血气方刚,壮志满怀。他们在南岳虽有安身之所,却无安心之日。国难当头怎么办?课余假日大家便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纷纷深入南岳街头。学校、农村去演讲、演剧或教抗日歌。他们将耳闻目睹的日寇侵华暴行向广大民众进行宣传,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当地表年学生的抗日怒潮,座落在紫云峰下的岳云中学南岳分校的爱国师生尤其受到极其强烈的感染。

  一天,文学院的师生们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来到紫云峰下的岳云分校操坪宣传演出,安静的校园里响起了接二连三的口号声和慷慨激昂的抗日歌声。正在全神贯注听课的岳云学生再也无法按捺住好奇的心情,纷纷把目光投向窗外。这时,初中46班一位叫穰澄浦的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喊道:“同学们,我们出去看看去!”这位在班上成绩最好而且又又有组织号召能力的学生一喊,大家跟着一窝蜂似的走上了操坪。不一会儿,操坪上的学生越来越多。宣传队一位大学生站在土墩上,义正词严地演说着:“同学们,日本鬼子侵略了我们的东北,现在又占领了我们的华北,......再不抵抗,全中国人就要当亡国奴了!我们再也不要坐在教室里读死书了,大家一定要到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去和敌人拼命!”顿时,全场响起了一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接着,队员们又唱起了《流亡三部曲》、《救亡进行曲》等歌曲,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

  岳云的学生正看得出神,训育主任向用奇却跑过来一个劲地催他们回去上课。这时有个学生暗暗告诉宣传队的大学生,说这个训育主任上学期横蛮地开除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这个学生曾向地理老师提出过“东三省那么好的地方,为什么在日本鬼子进犯时,中央却下令不抵抗”。这一下子犹如火上浇油,义愤填膺的大学生们蜂拥而上,把向用奇团团围住,纷纷指着他道:“谁不准抗日,谁就是汉奸!”“谁不准抗日,就是甘当亡国奴!”面对怒火中烧的大学生们,向用奇只好灰溜溜地缩到一旁去了。

  1938年2月20日,随着战事趋紧,长沙临时大学准备迁往云南蒙自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的师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岳。闻一多先生往长沙,参加学生组织的湘黔滇徒步旅行团步行去云南。朱自清、冯友兰等 10多位教授,则坐汽车到桂林。经南宁出镇南关,再到越南河内转抵昆明。在途经广西时,朱自清先生回忆南岳这段短期的教学生涯,还深情地赋诗云:“抬携南渡乱峰催,碌碌湘衡小住才。”由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罗庸作词的《西南联大校歌》,歌词首句就书写了南岳圣经学校这段难忘的历史:“万里长征,辞却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30 09:26: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揭秘抗战时期“文夕大火”

下一篇:【抗战中的南岳】七七事变 抗日烽火遍衡岳(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