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在夹缝中办学的共产党人——李木庵和桂阳战时中学
2014-09-06 16:04:12  来源:《湘潮》作者:王大成  点击:  复制链接

  “夹缝”者,空气污浊,左右碰壁,环境艰难之处所也。在此间能有所作为,实为天下难事。然而,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而前,在夹缝中干出一番伟业者比比皆是。李木庵克服极大的自然困难,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在夹缝中办学,就是其中一例。

  李木庵,湖南桂阳县人。早年投奔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四十年代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检察长,建国后任中央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37年10月,李木庵由党组织派遣,返回桂阳故城。当时桂阳吏治腐败,教育落后,中学寥寥无几,失学青少年遍及城乡;另一方面,抗战爆发后,各方急需抗日人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鲜明的对比,使李木庵禁不住心如焚烧。

  李木庵先与湘南特委取得了联系,于1938年冬在家乡正和圩开办了一期抗日自卫干部训练班,对四十多个青年进行为期四个多月的抗日军政教育,结业时发展党员数名。训练班刚结束,就有三五成群的青少年来到李木庵面前,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深深地感动了李木庵。显然,训练班形式己不能满足萃萃学子的要求了。李木庵心潮翻滚:抗日教育,是唤醒民众共同御侮的重要工作,也是人民的需要,国民党政府坐视不管,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管起来。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未来,李木庵决心豁出去,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和代价,都要办一所中学。

  闯三关励志兴学

  李木庵既无万贯家财,又无靠山,要办一所中学,谈何容易!一无经费,二无校舍,三缺师资。怎么办?这时,李木庵想起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想起了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心胸豁然开朗起来。于是,他决定,动员各方力量,把这三关闯过去。

  首先面临的是经费关。李木庵学有成就,在家乡人民中很有威望。于是他先找本族名绅商量,提出自己办学的想法,阐述抗战教育的意义,请求献计出力,筹措办学经费。当时李族有大量公田,年收租谷甚多,而且历来有助学兴贤的族规。因此在木庵的争取下,全族议定,每年提取公堂积谷五百担,作兴办中学之需。二是校舍关。限于财力,新建校舍不可能,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借”和“租”。恰好,李木庵回乡后被推为李氏私立元善小学校长,该校校舍尚有余地,他即以校长身份,在校董会提出借房问题。校董们为木庵关心家乡教育的至诚所感动,欣然同意无偿借给多余校舍,从而解决了新办中学的落脚之地。三是师资关。李木庵资历深、交游广,同乡同学同事遍及省内外,这些人对他可说是众望所归,当木庵发出一封封邀请信之后,许多共产党员和有识之士纷纷弃职来归,李木庵在盛情接待之余,把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党支部,直属湘南特委领导,并随即物色各方代表,成立了校董委员会,会上将学校正式定名为“桂阳县战时中学”,公推李木庵为校长,李次晶为董事长,通过了李木庵提议的办学宗旨:“招收有志青年,进行文化、政治、军事教育,培养有中等文化,有较高政治觉悟,有初步军事知识的人才,为国家和地方输送抗日骨干,共赴国难。”

  1939年春,桂阳县战时中学(以下简称“战中”)正式招生开学,初招两个班,计一百多人。由于学校收费低,教学质量高,独具恃色,求学者纷至沓来。支部决定克服一切困难,扩大办学规模,到当年下期,发展到二十个班,学生近千人。为解决校舍,李木庵又商得户老同意,先将元善小学搬至农村,腾出全部校舍,并在城内借用城隍庙和李、何、雷氏三个宗祠作为扩班之需。

  随着学校的扩大,原已紧张的经费问题更加紧张了。国民党政府那里依然一毛不拔。战中决计走自力更生之路,在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学校号召全体师生种菜养猪,增收节支,共渡难关。李木庵时年56岁,也带头参如生产劳动,使全校勤工俭学活动搞得热气腾腾。一畦畦的蔬莱绿油油,一头头生猪肥胖胖。除了满足师生伙食费需要外,还用生产节余补助困难学生。生活上,全校节衣缩食,师生同吃糙米饭,同睡硬板床,校长也不例外。有日中餐,事务员怕校长吃不下,偷偷从厨房舀一汤匙猪油加入桌上的豆芽碗内,李木庵趁其回厨房送汤匙时,把加油豆芽斟入学生席。战中教师拿着比同类学校低20%左右的工薪,可是大家安心本职,以苦为荣。

  战中按照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作了冒险的改革:自然学科类采用国民党政府的统编教材。社会学科类大胆增删;国文课砍掉反动文章,补讲抗日英模事迹的作品;取消公民课,开设社会发展史等马列基础知识课和毛泽东有关抗日论著;军事课不搞童子军那一套,讲授八路军的游击战术;音乐图画课一律以抗日为内容,唱抗日歌曲,画抗日漫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节假日组织小分队分赴县内集镇演讲、演剧、散发抗日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我党抗日主张,颂扬抗日英模事迹。还请从沦陷区来的学生现身说法,揭露和控诉日寇实行“三光”政策的滔天罪行。

  巧斗争岿然独存

  战中的蓬勃发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恐慌,他们想方设法,阴谋置战中于死地。战中既要克服物质条件方面的严重困难,又要对付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从背后射来的毒箭,其处境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不久,战中有“‘共党’嫌疑”,“图谋不轨”的流言迅速蔓延开来。紧接着,县政府有些反共头目便公开跳出来,对战中招生年龄偏大的情况大喊大叫,宣称“乱收壮丁,干扰抗日”。对此李木庵早有安排。原来,在学校成立时,他就把县团管区少校部员李亚明吸收为校董会成员,学校招生等事,都请他到场研究表态。县府提出上述栽陷后,经他一说,也就缓解了。第一个回合的斗争战时中学取得了胜利。

   同年冬,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形势对战中越来越不利。当时,团管区司令黄德仪与县长万某闹矛盾,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黄想笼络地方人士,以巩固其地位,与万某相抗衡。另一突然情况是南京新生中学(系黄埔生主办)部分教师流亡来县,想尽量复学。李木庵审时度势,与新生中学合作,忍痛把战时中学改名为“南京新生中学”。并托人请黄德仪出任校长,黄欣然同意。学校换汤未换药,李木庵改任董事长,战中师生校舍一起转入新校,实权仍在我党掌握之中。1940年春,形势急转直下,黄德仪调走,县政府又以学校未办妥立案手续为由,节外生枝,迫使学校又两度改名。李木庵为了保住战中这块阵地,与反共顽固派巧妙周旋争取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战时中学尽管处境艰难,但革命本色不改。学校党支部在李木庵和支书朱文的指导下,随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湘南特委委员谷子元派任桂阳县工委书记,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导,因此学校党支部不仅发挥了在办学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对敌斗争中也是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天,县教育科长何某侵吞办孤儿院公款为其母大办七十寿筵。百姓敢怒不敢言,战中国文教师周某巧作一联:“孤儿不幸,被盗名以撞骗;科长无耻,借母寿而敛财。”写后复制多份,遍贴街市通衢,给了贪官污吏以沉重打击。

  1938年冬,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南北交通梗塞,民众食盐来源困难。桂阳县政府打着“为民办盐”的幌子,成立“利民盐业公司”,借赴郴州调盐之机,在中途华塘铺高价私售,从中牟取暴利,大发国难之财。一天寄居桂阳的同盟会员李国柱到战中与李木庵闲谈,提及此事,要求战中查询。李木庵派出得力教师,携带照相机前往郴州等地实地调查,并将食盐出库凭单拍成照片,回县后通过内线核对,果然有其事。学校党支部作出周密部署,安排部分教师并串连几位社会开明人士,联名告状。县长万某闻讯,深感大事不妙,亲自登门央求李国柱为其说情,并声称战中是“赤化学校”,李木庵是“共党首恶,以办学为名,行破坏抗战之实。”国柱先生为人正直,同情和支持国共联合抗日,因而对县官所请,不仅未予帮忙,反严词训斥:“现在国共合作抗日,你们不去办学,就是共产党办学,有什么不好?我有钱的话,象这样的学校还要支持多办几个!”万讨了一顿没趣,只得沮丧而回。最后,贪官被免职查办。消息传出,人心大快。

  遭毒手东山挥泪

  1940年下期,桂阳县政府的反共顽固派对自己的失败死不甘心,乘着全国性的反共逆流,指使一帮无耻政客,联名向国民党中央指控李木庵办的学校是“异党学校”,要求饬令封闭学校,密捕密诛李木庵。蒋介石准其所请,密令省、县执行。此事当即为我党组织探悉。李木庵只好忍痛离开自己辛苦创办的战时中学,在中共地下党员的护送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途。途经桂阳县境的东山时,仰望长天,李木庵不禁老泪纵横,并以“东山吟”为题,赋诗抒怀:

  闻道时危党锢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忍见河山成破碎,收泪一坐东山石。

  巉岩四顾觉身孤,俯瞰龙潭深千尺。

  引吭欲作九噫歌,下有毒龙歌不得。

  歌不得,心如结,

  铁骑踏破江南北,满目狼烟何日息。

  我欲飞上昆仑头,拔矢张弓射落日。

  李木庵走后,学校迅速被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查封。

  战时中学虽然被查封了,但李木庵和他的同志们用心血浇灌起来的革命花朵,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当年从战中及其改名后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参加抗日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也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李木庵等共产党人为了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惜牺牲,克服困难的献身精神和奋斗精神,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作者单位:桂阳县委党史办)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09-06 16:06: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沅陵发现抗战时期预防鼠疫宣传画

下一篇:抗日战争初期徐特立同志在长沙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