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杭州十四年抗战:浩气壮湖山
2018-01-31 11:30:33  来源:杭州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一

  我的河山我的国,我的家园我的城!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第一列火车驶过了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此时,距离“七七卢沟桥事变”方才两个月余。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场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在“血肉磨坊”中鏖战3个月后,中国军队撤退。12月13日,南京沦陷;10天后,日寇已逼近钱塘江大桥桥北;傍晚时分,“江天暮霭,黑暗降临”,在一声轰然巨响中,钱塘江大桥炸断,以阻日军南犯。次日,1937年12月24日,在平安夜到来之前,杭城沦陷。从此,杭州成为中国沦陷时间最早、战争创伤最深的城市之一。

  “越王欲雪稽山耻,越溪送女愁西子。一步一回头,酒旗楼外楼……”这是刚刚上任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在沦陷前撤离杭州时写下的悲愤心曲,多少留恋,跃然纸上。杭城沦陷前曾两度进行大疏散,沦陷后剩余不到10万人,多数为赤贫户。

  日寇的铁蹄,从此开始残酷践踏杭州这片美丽的土地。据后来的杭州市抗战课题调研小组报告:抗战期间,杭州全市伤亡近5.5万人,其中致死31859人。日军多次进行群体性屠杀,其中的“乔司大屠杀”,被杀害群众达1300余人;“午潮山惨案”,日寇一次集中屠杀了400多人。由于人杀得太多,在杭县乔司镇、打铁关夏氏庙、富阳宋殿村等6处出现了“千人坑”。

  日军在实行疯狂屠杀的同时,到处强奸妇女,丧心病狂。在余观巷,一名十二三岁的女孩遭轮奸后,被日军用板凳砸死。在大井巷,一名14岁幼女被强奸。在玉皇山难民营,4名妇女同时被4名日军强奸。在牛羊司巷,一名怀孕数月的妇女遭轮奸后杀害,墙门外一名老太也遭日军轮奸。在鸡笼山,一个妇女为躲避强奸跳进河里,被开枪打死……因强奸致死、致伤的妇女,共达2500人。日军还在市区共设了13个“慰安所”,残酷蹂躏妇女。这是不共戴天之仇!

  杭州全市各种财产的损失难以计数。房屋被毁累计达22万多间,其中城区毁损房屋为28018间。乔司镇被日军连续反复烧杀3天,全镇变成一片废墟,烧毁房屋2000余间;南星桥至闸口一带,民房连烧两天两夜,沿江一带全成焦土,造成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形。

  日军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作战”,无恶不作,罄竹难书。在当年所摄照片中,有一张是一群日本兵兴高采烈地抬着木杠,木杠上挂着一条条大鲤鱼,而这些鱼正是玉泉的著名观赏鱼,日本鬼子将它们统统捞走,变成了吃到肚子里的“战利品”。

  “战争,使某些人变得残忍,使另一些人变得高尚;使某些人嗜杀成性,而另一些人则奋勇忘我地救死扶伤。”在血雨腥风、苦难深重中,杭州有一批市民与国际友人,组成“红十字会”,冒着生命危险奋起救助,先后救护了2.5万名妇女儿童。是的,这些英勇的“杭铁头”,成为杭州的“辛德勒”,谱写了一段人道主义救助的伟岸历史。

  抗战初期,英、美、法等国尚未与日军交战,由这些国家来杭传教士们主办的广济医院、仁爱医院、蕙兰中学、弘道女中和基督教青年会,成为救助杭城百姓的“临时难民收容所”;另外还有灵隐寺等,同时救助、庇护了大批难民。美国传教士、时任蕙兰中学校长的克莱顿,真实记录了杭城被蹂躏的悲惨情形,他在1944年出版了《天堂之下》一书,被称为“杭州版的拉贝日记”。

  更为可贵的是,广济医院还奋不顾身地接收治疗抗战伤员,创立伤兵分院,由田浩征任总干事,先后医治过上千名抗战伤员。“杭铁头”田浩征是“红十字会”成员,时任广济医院的法律顾问,成为当时杭州“辛德勒”的核心成员。伤兵分院一直坚持到1939年9月才关张,但依然有伤兵留驻在广济。1937年8月15日,中国第一个击落日寇飞机的抗日英雄高志航,就曾因负伤入住广济医院,见证了杭州民间无畏无惧的“杭铁头”。

  二

  国破山河在,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次日,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机飞临杭州上空,向笕桥机场扔炸弹,“八一四”空战爆发。杭州笕桥是“中国空军的摇篮”,当时的中央航空学校就设在这里。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战机向日寇的机群冲去!飞行四大队的高志航大队长,这位曾在法国学习飞机驾驶、能驾机轻松地穿越凯旋门的中国空军杰出飞行员,当即率领机群起飞,给日军以迎头痛击。高志航驾驶当时最先进的霍克3型战斗机,在浓云密布中,第一个击落了日本飞机,史无前例。

  在“八一四”空战中,最后的结果是6比0——中国空军击落6架日本军机,而我们自己毫发无损!

  空战之后两小时,杭州街头就激动地响起了《号外》的叫卖声。冼星海、孙师毅等人创作了慷慨的战歌《永远的八一四》:“八一四,西湖滨,海风怒吼山岳倾。高志航,飞将军,怒目裂,血飞腾;振臂高呼鼓翼升,群英奋起如流星,掀天揭地鬼神惊。我何壮兮一挡十,彼何怯兮六比零……”

  “八一四”空战第二天,杭州空战又击落日机10多架,高志航自己也在空战中负了伤,入住广济医院,得到悉心呵护。3个月后,高志航奉命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不幸牺牲。“我有一事,生死与之。”在抗战史上,高志航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写下了一首悲壮的史诗,成为抗日空军心目中的“空军军魂”!

  自从杭嘉湖地区沦陷后,彼时共辖1市14县的杭州地区,面临的战略态势是:杭州市和杭县全部沦陷,抗日斗争转为地下;余杭大部分沦陷,余杭、富阳的一部分,成为半游击区;国民政府军队退守桐庐、建德、寿昌、淳安一带,主要据守钱塘江、富春江南岸一线,与日军隔江对峙;天目山南的临安、於潜、分水、新登接近战区,成为抗战前线。始终未曾陷于日寇入侵的县城,仅为最偏远的昌化、遂安两个。由此,天目山地区成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如同一个打进沦陷区的楔子。

  打开浙江地形图就可以看到:杭州之西的天目山和杭州之南的钱塘江(包括上游富春江),犹如左手和右手,构成山水两道屏障,托住杭嘉湖平原。以钱塘江为界,西北部分称为浙西,东南部分称为浙东。

  这是我们的河山,可以凭借御敌的河山!

  浙西行署,设在於潜西天目山禅源寺,借用寺院的108间房。这是国民政府在浙西前线的指挥机关,领导浙西23县市的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支持正面战场。天目山浙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国民政府少数坚持到抗战胜利的敌后抗日基地之一。

  在天目山,发生了著名的告岭之战,先后两次。告岭是重要关隘,被称为“天目山之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告岭不守,日军即可越过天目山,直下於潜、分水、桐庐,浙南半壁河山很快会陷于敌手。告岭之得失,关系极为重大。

  1937年岁末,天寒地冻,衣裳单薄的176师守军,在告岭与日军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当地百姓把木炭送到战壕里,给战士烤火取暖。这场阻击战,中国军队经过一昼两夜的战斗,挡住了日军一个旅团的轮番进攻,以牺牲139名官兵、8名民夫的代价,成功阻敌,而日军的伤亡在我一倍以上。

  第二次告岭之战,则更为激烈和持久,从1943年10月1日开始,长达1个多月战斗才结束。当时日寇集结3万余兵力“扫荡”浙西,攻击的最终目的是要干掉浙西行署,摧毁这个抗战指挥枢纽。以告岭为中心,各种争夺战发生了无数次。最危险的一次攻击,是伪装成山民的小股日寇,从我方防线间隙中穿插过岭,夺取了山南的太子庙,离禅源寺浙西行署不足十里。行署主任贺扬灵,当地《民族日报》的编辑和记者,还有禅源寺方丈等僧人,都手执步兵武器,同仇敌忾,誓死坚守。后经守军分头包围,消灭了这股日军,转危为安。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天目山地区的老百姓,给予中国抗战军队强有力的支持,日寇“扫荡”浙西以失败而告终。

  巍巍天目山,成为抗日的丰碑。

  三

  1939年,那是一个春天。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从陪都重庆来到浙江前哨视察。3月17日,周恩来抵达浙江金华,随后途经建德、淳安、分水、於潜等地,抵达西天目山浙西行署,与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会晤洽谈,共商抗日大计。

  在禅源寺浙西临时中学,周恩来以极大的感召力发表演讲,称赞浙江是东南战场的先锋,号召全体人员团结抗战,收复杭嘉湖,保卫大浙江。之后离开天目山,前往桐庐、富阳一带,视察钱塘江南岸防务。

  浙西之行,周恩来广泛地接触各阶层人士,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以坚定的意志、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渊博的知识,赢得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对巩固和发展浙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战的出路在于团结统一,抗战的胜利在于坚韧持久。抗战爆发后,作为政治犯的共产党人纷纷获得释放,走出监狱。共产党员朱镜我、张三扬、张崇文、邢子陶、徐洁身等人获释后,先后来到杭州,担负起重建浙江党组织、指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任务。1937年11月,在杭州皮市巷,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徐洁身任书记。1938年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成立,刘英任书记。此后,杭州各县的党组织纷纷成立,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3月18日,日军进犯临安,沈子球领导的余临孝边区抗日游击大队,在泥山湾伏击日军,击毙9人,缴获战马10余匹及部分物资。此后,他的队伍不断扩大,队员增至200余人,拥有各类枪械100余支。建德的党员陈一文,组织起一支50余人的抗日“坚勇队”,开展游击活动。中共富阳县特派员蒋忠回乡,建立亲贤乡抗日自卫队。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谭启龙任书记;之后浙东抗日武装正式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谭启龙担任政委。1943年12月,杨思一、蔡群帆率浙东抗日武装主力一部,与金义八大队等部会合,成立中共金萧地委,同时成立金萧支队,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5年1月,由粟裕任司令员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成功控制了东西天目山,建立起方圆300余里、有100余万人口的浙西抗日根据地。余杭、临安、富阳先后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鼎力支援新四军。

  1945年4月至8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为打通浙西、浙东两大抗日根据地,四纵队两渡富春江,十一支队进抵萧山县境,与大批日军遭遇,击退了日军的猖狂进攻,6名新四军战士光荣牺牲;在二纵队及其所属金萧支队的配合下,新四军有效地控制了富春江南岸的广大地区,为夺取浙江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

  “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这是当年一个响亮的战斗口号。

  钱塘江、富春江南岸,属于浙东地区;地处萧绍平原的萧山县,当时属绍兴管辖,是保卫浙东的门户。沿着两江,发生了多次极为惨烈的战斗。

  日军侵占杭州后的第10天,驻萧山守军为侦探日军兵力部署,组成了一支40人的敢死队,由排长马国星率领,乘夜色偷渡钱塘江,冲上杭州南星桥一带,与数千日军发生激战。前迎强敌,后临大江,寡众悬殊,弹药告罄,他们亮出刺刀,分头猛冲,其中18人壮烈牺牲,被日军剖腹弃于钱塘江。一生壮烈融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十八壮士”如今安葬于萧山北干山脚下。

  驻守萧山的中国军队和萧山人民,为保卫家乡、保卫钱塘江南岸,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抢修工事;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击退了日军的渡江南侵。正是他们的英雄壮举,使得萧山军民与盘踞杭州的日军隔江对峙达两年之久。

  “痛史铭英烈,悲章颂毅魂。”1939年3月,在富阳发生了气壮山河、威震浙江的“东洲沙保卫战”。日军侵占了江北一线后,企图进犯江南,扫荡浙东。东洲岛当时由浙江省抗敌自卫团第一支队守卫,面对偷渡上岸的千余日军,自卫团官兵临危不惧,奋勇抵抗。东洲几番易手。历经55小时苦战,最后在当地群众和友军支援下,夺回阵地,重创日寇。共有两百多位抗日军民为国捐躯。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杭州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们炸桥梁、毁公路、袭战车、拔据点、入虎穴、杀汉奸,大张民族气节。军民合作抗日锄奸的典例,是锄掉大汉奸、杭州市首任伪市长何瓒。何瓒,福建人,早年曾在日本学医,杭州沦陷后,他认贼作父,当上伪市长,发布“一号通令”,对百姓横征暴敛。在聚丰园菜馆做杂工的沈国英等两位普通百姓,协助中统,伺机锄奸。两位行动组员,从浙东悄悄跨过钱塘江潜入杭州。因为沈国英曾被派去何瓒家送过几次烤鸭,他很方便摸清其情况。一日乘何瓒在家吃晚饭之机,行动组员将其击毙。成功后4人撤入附近一浴池,佯装洗澡,把枪塞进浴池通水洞里,机智地躲过了日本兵的搜查。无畏无惧的“杭铁头”沈国英,后来秘密进入富阳游击区,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多少“杭铁头”就是这样走上抗日之路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是清朝诗人袁枚的名句,留存在杭州青山绿水间的“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那悲壮的千古浩气,激励着后来的“杭铁头”们,不惧危险,前赴后继,为国家牺牲,为民族取义!

  五

  “甲午战争中,中国人只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悲惨,另一种是非常非常悲惨。抗日战争中,这两种情景改变了:一种是坚强,另一种是非常非常坚强。”这种非常非常坚强,也充分体现在抗战时期杭州文化人的身上。

  竺可桢在1936年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校长生涯,8年笼罩在战火硝烟中。“读书不忘抗日,抗日不忘读书。”他率领师生,踏上漫漫西迁路程,跋涉5000里、历经5省、5易校址,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1938年11月,浙大西迁广西宜山时,竺可桢通过校务会提出并确立了“求是”的校训。在颠沛流离的恶劣环境中,“求是”的竺可桢,奇迹般地把这所“流亡大学”办成了“东方剑桥”。

  当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弘一法师,则是“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他手书这一抗战志言,号召全国佛教徒奋起抗战。弘一法师早年曾留学日本,抗战爆发后有日本人找到他,请他循当年鉴真之例,东渡弘扬佛法,弘一法师愤怒而坚定地说:“当年鉴真法师去日本,海水是蓝的,现在已被你们染红了!日本,我是万万不会去的!”

  杭州沦陷后,大批进步文化人士转移至周边县市,重新组建起形式多样的抗日文化团体,坚持开展群众性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组织戏剧队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汉奸下场》、《打鬼子去》等新剧;着力普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歌曲;各地纷纷举办抗战画展,萧山、淳安等地还发售了《列宁画传》等书籍。“一馆三团”——浙西民族文化馆、浙西民族剧团、最前线剧团、前哨剧团,成为抗日文化宣传的重点机构。

  在天目山地区,抗战新闻宣传机构和报刊社,接二连三成立,在艰难条件下顽强地存在下去,有的报纸还绕过日伪军哨卡、封锁线,悄悄发行到沦陷的杭州。《民族日报》《浙西日报》和《扫荡简报》,成为浙西新闻界的三面旗帜。《民族日报》的社长王闻识是中共党员,社址一度成为中共浙西特委的秘密住地;《民族日报》办得富有激情,发行量最高达到8000多份,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斗志和抗战信心。1941年,日本飞机对西天目山狂轰滥炸,《民族日报》社除电台外,其他设施设备全部被毁。“皖南事变”后,王闻识在金华被捕,1942年10月10日逝于上饶集中营,成为烈士,名垂青史。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31 11:32: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宁波 :浙东抗日的悲壮与辉煌

下一篇:抗战初期的余姚政工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