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九一八后部分学生的口号抗日
2014-11-20 09:12:24  来源:腾讯文化走刀口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九一八事变主谋石原莞尔曾评价中国说:官乃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中国的爱国学生更是世界上最乱的,他们起哄闹事把平民推上前线,自己转身就走掉了。

  

广西全省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示威巡行(资料图)

  殴打劝学生读书的蔡元培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从形式上宣告了中国统一,在此之前,担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便作了《关于青年运动的提案》,蔡元培认为中国已经大体统一,国民政府不再需要依靠学生运动来推进国家统一了,因此学生还是应该潜心学习,所谓“救国之道,非止一端,根本要图,还在学术。”

  秉承这种认识,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便不赞成学生通过罢课、示威的方式来抗日,“牺牲这么多的光阴与学业,岂不是很可惜、很可惜的么!”1931年12月13日,蔡元培向上海各大学校长发出一份劝阻学生来南京示威的电报,此举对学生运动不啻是泼了一瓢冷水。

  不过,蔡元培的劝阻并未能阻止学生前往南京示威,到12月15日便有数万学生前往南京示威,当日10时左右,两千余学生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示威,蔡元培作为北大老校长、大学院院长,自然要同示威学生对话,结果便被打了。

  据《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一书记载,当时蔡元培“甫发数语,该团学生即将蔡氏拖下殴打”,随后学生们将蔡元培绑架,“向门外冲出”。《蔡元培年谱》则记载,“由于年事已高,腿脚也有残疾,蔡老先生被强拉着拖行几百米,右臂红肿异常。”

  蔡元培事后接受采访时谈及自己伤势:“予头部受棍击,似无伤害,惟右膀被暴徒扭拉,颇伤及筋络……”不过蔡元培并未怪罪学生,而是认为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未能教育好学生。

  主动参军抗日的学生极少

  学生除了以罢课、示威的方式进行抗日请愿外,其实很少有人主动参军走向前线。据齐红深《流亡: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口述》一书对50名东北流亡学生的调查,不少学生并未直接参军:在日伪政权中任职的有13人,占26%,流亡到“国统区”后读书和工作的42人,占84%,到达共产党控制区域后工作、参军26人,占52%,流亡后返回伪满洲国上学或抗日的3人,占6%(不少人流亡到过日伪、国统区和共产党控制区,统计不互相排斥)。

  从这个调查看,直接参军抗日者并不是多数。同样的情形,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再度出现,据华彬清《1949年之前的南大党组织》一文记载,1932年1月29日,南京各界五万人欢送十九路军开赴前线,当时仅有4名中大学生报名参军,赴上海抗日,可见参军人数极其稀少。

  实际上,不但学生很少去参军,有些学生团体,虽然打着参军支援抗日的旗号,但毫无实际行动,比如著名的学生请愿团体“青年援马团”(支援马占山抗日之意),他们抬着棺材从上海出征,却选择走路到东北,鲁迅先生不无讽刺的写道:“中国现在总算有一点铁路了,他们偏要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如果走到东北,恐怕要三五载,这是哪门子救国抗日的办法呢?

  张学良痛斥学生说大话使小钱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选择不抵抗,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张学良本人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马君武先生便写了一首《哀沈阳》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不过马先生误会了张学良,当晚张学良是在为东北水灾募捐,并非跟胡蝶跳舞(参见《顾维钧回忆录》)。不过这一首诗传播甚广,也激发了当时的爱国热潮。但晚年张学良却不以为然,据《张学良口述历史》记载,张学良晚年曾反问:“可是抗日那事有什么好处?谁拿出力量?空话。谁干什么了?就老百姓拿出力量了吗?说大话、说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是做起来谁做?我问你,有什么帮助?”

  张学良还讲起了张伯苓给他的建议,即建议学生参军上前线,但学生们不答应,后来提议学生到后面挖战壕,但学生嫌“挺累的,我不去。”张学良直言“我真是看不起。”

  即便到了晚年,回忆这段历史,张学良还是忍不住痛斥学生:“说大话都会说,骂人都会骂,让你干,你也不干。那有个担子、挑子,你去拿去,那你怎么不拿?让你去拿,我也拿不动。哎呀!我已经九十一岁了,这个经验太大了,我就说啊,说大话使小钱。”

  结语:

  学生参军抗日,其实1943年后才发轫,到1944年才形成高潮,这与蒋介石所提“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密不可分,但若追溯到九一八后,中国的学生并无主动参军抗日的举动,甚至不少学生运动还是受各类派系主导。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1-20 09:30: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慰安妇”制度长达14年的罪行

下一篇:民族英雄吉鸿昌的故事:“恨不抗日死”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