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日本战争遗孤讲述中国恩情 日本国内鲜有提及这段历史
2015-08-28 10:23:1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刘秀玲 沈红辉  点击:  复制链接

  

  战争遗孤中岛幼八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时流下眼泪。新华社

  “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

  ;“中国养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这个侵略者的孩子。”——遗孤中岛幼八

  “何为家,何为国,这是一组让人深思的图片。我再次为中国人善良的心感动。”

  “以德报怨,将心比心。”

  7月8日,在日本东京市中心的一个展厅里,题为《大爱——日本遗孤的故事》的图片展落下帷幕,在观众留言里,有以上几句话。

  日本战争遗孤,是指1945年二战结束后,被遗弃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他们在战乱中沦为孤儿,由好心的中国人抚养成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遗孤在中国政府和人民帮助下回到日本。

  图片展从3日开始在东京举行。开展仪式上,十几名七十多岁的日本遗孤一齐深鞠躬,向曾经挽救他们生命、养育他们成人的中国养父母致谢。席间,多名遗孤难以抑制心中的情感,时不时伸手抹去脸上的两行泪水。

  “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70年前那个沦为孤儿的冷夜,中岛幼八一辈子也忘不了。

  1945年12月的一天傍晚,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王家屯一间破屋内,寒风凛冽,食物匮乏,虚弱的中岛母亲看着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中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在前几天,降生不久的妹妹已因营养不良夭折。日本战败几个月来,滞留当地的日本开拓团瘟疫肆虐,饿殍载道,中岛一家是开拓团成员之一,父亲已失去音讯。

  不顾中岛姐姐撕心裂肺的哭泣反对,母亲将亲生骨肉托付给一名叫老王的中国小贩。这天晚上,老王挑着熟睡的中岛来到镇中心,挨家挨户寻找好心人。“这个小生命多可怜。我来养。”一个叫孙振琴的中国农妇二话没说收留了他,尽管知道这孩子是侵略者的后代。

  抱回家后,孙振琴将食物嚼碎喂他,日夜悉心照料,救其一命。之后13年,孙振琴改嫁两次,和三个养父如接力赛一般,将中岛拉扯大,并最终送回日本。

  “中国养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这个侵略者的孩子。”一说起养父母,中岛便失声哽咽,“那时他们自己也很穷苦,但还是收留了我,没有私心,就是善良。”中岛说,“中国养母像透彻的水一样,没有一个污点”,养育他“什么也不图”“。中国养母1956年给我生母写了封信,答应把我拉扯大后一定送回日本。”中岛向记者展示这份泛黄的信件,一个字一个字念出养母的承诺时,眼角再次湿润。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日本遗孤范姝瑶几十年来与养母赵福清相依为命,养母几乎从来不提当初收养范姝瑶的事情,因为在收养范姝瑶后的第三天,养父就被日本兵残忍杀害。

  “我在出生102天时被生母抛弃,养父张富平将我捡回来抚养。3天后,养父因为去找日本人要回被抢走的马而被杀害,张家人因此认为是我招致了这场祸害,反对养母继续收养我。但是,养母非但没有把仇恨转嫁到我身上,反而像对亲生女儿一样喂我奶,给我饭吃,帮我恢复健康。后来养母带我改嫁范家,给我取名范姝瑶。”

  “养父救了我,自己却没命了,养母顶住巨大痛苦和家人的压力把我拉扯长大,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范姝瑶说。

  日本母亲留下宝贵证言

  跟中岛的生母一样,在撤退中无奈抛弃幼子的日本妇女也饱受内心煎熬。在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关亚新、张志坤共同编写的《大爱——中国日本战争遗孤的故事》一书中,有几位日本母亲留下的宝贵证言。

  水野百合子在《我的恩与怨》一文中说:“1945年8月下旬,那时我们正往方正撤逃(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大规模移民侵略政策,大量日本移民涌入东北,截至1945年累计移民东北的日本人达166万,其中32万为农民。成立所谓“开拓团”。日本战败后,大部分开拓团员被日本上层和关东军抛弃,在败退撤逃过程中,这些来自日本的普通平民或被逼集体自杀,或染病挨饿致死,数万日本妇女和儿童流落在东北各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的牺牲品)。团长说孩子多了是负担,让我们把孩子扔了。‘扔了的孩子中国人会捡起来养,带着他们只会是大家的负担。如果赶不上船,我们大家都得死。’团长说。没办法,我只能把4岁的女儿抛弃在路边。但我刚起身,女儿就伸出两只小手一个劲儿地叫着‘妈妈,妈妈’,我心如刀绞又回去把孩子抱起来,但团长没有允许。我担心团长让我把儿子也丢下,只能哭着把女儿放下。”

  岩崎某在《肉亲惨死的追忆》中说:“从出发开始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日本兵突然跟我们说:‘孩子的哭声要是让苏联红军听到了就完蛋了,把孩子全扔了。这是上面的命令。’在一个小山丘下,我们20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围坐一圈。我左手抱着实,右手抱着八重子。这时,一个士兵向我们这里扔来一个手榴弹。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我看到有人脸上四肢流着血。没死的人等着第二个手榴弹。随后,第二个手榴弹扔来,但这次没人受伤。我看到拿手榴弹的士兵也流下泪水。

  后来一个将校走过来,让士兵用刺刀把孩子杀死。我眼看着那些士兵把刺刀刺向实的胸口。我哭喊着‘杀了我吧!’想去救孩子,但被士兵按住无法靠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实断气。后来,他们也这样杀了八重子。我只能像发疯了一般哭喊。”

  痛苦抉择闪耀人性光辉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以德报怨,帮助百万日侨重返家园,把数千名日本战争遗孤抚养成人,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如是指出。

  曾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残暴侵略的中国人民去收养敌人的孩子,如今的我们想象不出当时的中国人父母内心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心理斗争,只是感动于70年前纠结痛苦后做出的决定里闪烁着的温暖的人性光辉。

  日本遗孤在返日定居后,在中国为自己的养父母们盖起了“中国养父母楼”,住在这里的李淑贤老人就是一名曾经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

  李淑贤老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说“:1943年我与丈夫徐凤山从山东北上来到长春,有一天我顶着五六个月的肚子上街买鸡蛋时被一个穿着大皮靴的日本宪兵拦下。他不断地踢我的篮子,趁我弯腰捡鸡蛋时猛踢了我肚子好几回。我当场昏过去,醒来回家才发现自己已经流产并且终生不孕。”

  “没曾想,日后我会与日本人结下不解之缘。1945年秋天的一天,赵大叔在垃圾山旁边捡到一个日本孤儿问我丈夫要不要,我一听是日本人的孩子马上想起当初踢我肚子的日本宪兵那穷凶极恶的脸和那双大皮靴,便跟丈夫说不要,不要。就在这时,小孩开始哭起来,看她那么可怜,我便把她抱在怀里。”

  “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天底下有哪个女人在听到那哭声后会无动于衷呢?这是女人的宿命吧,看着她可怜的样子,听见她的哭声,什么仇啊,恨啊,全都忘光了。于是我便收养了她,为她取名徐桂兰。”

  日本国内鲜有提及这段历史

  然而,这段应被铭记的中日友好佳话,如今日本国内却鲜有提及,甚至被歪曲。中国人的恩情逐渐被日本社会忘却,年轻人几乎不知道。

  提起共同社曾报道说战争遗孤在中国受过虐待一事,中岛就十分气愤:“这哪有的事,当时我们村里15个日本遗孤,村里人对我们都很好。有个孤儿一次被小学同学骂了句‘小日本’,当地政府还特意发通知让学校开展教育,不要歧视日侨。”中岛回忆说,中国政府一直区别对待军国主义和普通日本人,“把我们也当成军国主义受害者,在政策上予以特别关照”。

  “日本媒体总报道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如今90%的日本人对中国没好感,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正好相反。中岛担忧地说,“连很多日中友协的老朋友对中国的感情也有了变化,开始怀疑中国”。

  于是,他决定站出来说话“。历史应该留下来。像我这样的战争遗孤,不少已经离世。我都73岁了,再不写就来不及了。”今年年初,中岛自费出版了描述这段亲身经历的日文回忆录《何有此生》。中岛说,出书是为了报恩,也是为了让日本人重温这段历史,了解真正的中国人。

  书稿写成后,他联系了几家出版社,但都被回绝。经济并不宽裕的他,决定咬牙自费出版“。第一版只印了500本,再多我就负担不起了。”中岛说。

  书面世后,反响出乎意料的好。因为自费出版没法通过正常渠道销售,中岛就找了家附近的书店,店主看了后非常感动,给他挨家挨户塞传单推销,一下子卖出了170多本。店主说,他卖的不是书,是“感动”。

  其故事还引起日本主流媒体关注。日本《朝日新闻》6月10日刊登一篇题为《残留孤儿出书献给中国恩人》的报道,称“《何有此生》饱含深情,传递出中国人的温暖”。“中国人太善良了,很感动”“、重新认识了中国人”……中岛最近收到不少这样的读者来信。目前,第一版的500本已经脱销,第二版加印了1000本。

  中岛说,最近有日本导演联系他,希望把他的故事拍成纪录片。除了出书,他还将受邀去大学演讲,以亲身经历向日本年轻人讲述中国人的恩情。

  在中岛家中,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中国农村风景画。“那是黑龙江宁安县,我的故乡。”中岛指着画说,“日本是我的祖国,中国才是我的故乡。”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8-28 10:25: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专访地道战电影原型人物陈学文:当时的地道并不像电影里条件那么好

下一篇:光影激荡不屈的灵魂 秦怡忆如何成为文艺抗战的一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