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兵工百炼战狼烟
2015-06-19 10:12:28  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35年抗联使用的机床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中华儿女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自制土枪、土炮、大刀、长矛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依靠人民战争的威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日寇。

  伟大的抗日战争也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教科书。“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条件极端艰难匮乏的恶劣环境中,谱写的一曲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交相辉映的诗篇。但从敌人手中夺枪炮和吃穿,往往是以鲜血和生命作代价的。为了早日实现民族解放,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林海雪原的草棚中,人迹罕至的山谷间,亮着油灯的地道里,行色匆匆的军工的背包上,一个个“流动的兵工厂”、“地下兵工厂”在暗夜中英勇开工。广大军工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土法洋法齐上马,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硬是在一张白纸上谱写出了最绚丽的科技壮歌,造出了自己的枪炮和子弹,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奠定了新中国军事工业的雏形。这种愈挫愈坚、自强不息、用科技壮大人民武装的举措,是伟大抗战留给我们的又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当前,国际风云跌宕起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鼓角铮铮。要写好新时代“科技强军”这部宏篇巨著,同样需要我们汲取和运用人类文明与科学技术的一切成果,汇聚起一切可以汇聚的智慧,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只有这样,才是对我们民族遭受过的苦难的最好祭奠,也是对伟大抗战的最好纪念!

  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创建于1939年7月。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亲自勘察、指挥建设的一座制造枪炮的工厂。工厂起初生产“七九”式步枪,后来生产“八一”式步枪。从1940年8月至1941年11月共生产这种步枪3000多支。“百团大战”后,工厂遵照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示,开始研制和生产50毫米小臼炮和炮弹,仅1941年就生产小臼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有效地增强了我军作战火力。1941年冬,日军集中5000多人兵力,妄图摧毁这个兵工厂。左权等率领特务团奋勇还击,以敌伤亡1000余人,我伤亡166人的战绩,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模范战例。

  土法上马炼铁 多造枪炮杀敌

  ——陕甘宁边区的炼铁技术

  作为军工生产的基础,炼铁技术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30年代陕甘宁边区没有炼铁厂,兵工厂所用的钢铁,要么是从群众中收购的废铜烂铁,要么是游击区军民扒铁路运回来的铁轨。

  抗战初期,延安地区炼铁多采用鸡窝炉炼铁。一座鸡窝炉,每日用生铁300来斤。但仅仅能炒成熟铁150-180斤。鸡窝炉技术难度大,出铁不方便且容易报废;而且产的铁质量差,用途少。

  曾字炒炉是针对鸡窝炉缺点,加以改进的一种新式炼炉。曾字炒炉因分为上下两层,形状颇像“曾”字而得名。在炉子中间,有一炉差,上部像个罐头,负责装柴,在装柴口旁边有一小孔,用来通风;罐子底部是一个大约2寸厚的耐火砂石板炉盖,上边有一个直径2寸的火眼。炒炉的下部是一梯形炉坑,炉坑前部有一宽6寸,高7寸的炉门。在炼铁过程中,首先将生铁填在炉坑里面,用一块体积较大的柴挡在炉门,上部把柴填满燃烧,然后即可加紧拉风箱。待铁发红后,用火焊翻一遍,待铁发黄后,再翻一遍,待铁将要发白微亮,表面有锋刺现象时,则更加紧拉风箱,用火焊将其冲破变为糊状,再左右搅动,然后把它挑起来让火吹,到火把它完全烤成白色,铁的表面往下流釉子,即把它靠成数个重块子,最后取出的同时,用榔头打成圆形或方柱形,即成熟铁。

  曾字炒炉改进了炼铁工艺,它产铁量大,每百斤生铁可炒成熟铁80斤左右,如果掌握得当,可炒至85斤以上,大大提高了炼铁质量;技术难度小,耐用,翻铁、搅铁、出铁都比较容易;曾字炒炉炒出的铁,坚韧耐用,打薄刀都不易折断。

  关中炼铁厂建立于抗日战争初期,主要冶炼制造枪炮用的普通铁。抗日战争中期以后,根据地军工生产对铁的需求越来越大。炼铁厂加大生产力度,不断提高产量。在生产能力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厂领导要求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向技术要产量。一、二号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动脑筋想办法,多次进行实验,找出了炉内燃料与矿石的最佳比例。在燃料中,他们使用三分之二的木炭,三分之一的烟碳,并改造风箱和风口的位置。结果,一号炉开炉持续14.5天,炼铁7617斤;二号炉开炉21.5天,炼铁12900斤,创造了当时炼铁炉出铁量的最高记录。

  海风椰林中的“流动兵工厂”

  海南抗日根据地修械厂使用的工具及自造的手榴弹

  海南岛的美合,有一片高高的椰子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这里曾日夜响彻着铁锤声、风箱声和劳动的号子声。这就是琼崖纵队的兵工厂。

  兵工厂最初只有4个人、1个小风箱、1架手摇钻床、两把钳子和几把铁锤,后来才逐步壮大。那时为了适应部队的需要,兵工厂忽而在村里,忽而在山上,忽而在小船上,成为“流动的兵工厂”。

  那年8月,部队在大水围歼汉奸李春农时,琼崖纵队把厂子搬到前线。战士们打仗,子弹壳一退出枪膛,立刻由支前的群众拣回来,马上换上底火,装好药,安好弹头,日夜赶制子弹。

  为了配合太平洋战争,日本鬼子对海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扫荡”。我军主力挺进到外线去开辟新区。琼崖纵队兵工厂也随部队搬到南渡江西岸的儒万山。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制造地雷、子弹所需要的炸药、铜铁等原料非常缺乏。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捐献香炉、古钟,拣敌人的弹壳、破弹片;部队规定打一枪要交回一个弹壳。但是炸药仍没办法解决。琼崖纵队又想到从敌人的炸弹、水雷中拆卸炸药的办法。不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到海边去搬敌人的水雷。

  有了炸弹、水雷,由谁来拆卸呢?诨号叫“独脚公”的周汝松上门请战:“厂长,把试拆炸弹的任务交给我吧!”

  “独脚公”是游击队的技师,不管送来修理的枪支种类多么繁杂,他准能修好送出厂。可拆炸弹不是修机关枪啊!“独脚公”可从来没碰过炸弹,要拆它,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呀!

  他却说:“我是共产党员,艰险任务应该冲在前头。再说,总不能让前方的同志拿着空枪等子弹吧!”

  试拆时,大家在200米以外的地方焦急地等待着,心里暗暗地揣测:打开螺丝了吧!该拆下引信管了吧……“拆成了!”一阵欢呼声传来。只见“独脚公”腋下支着拐杖,一只手高高地举着炸弹引信管。揭开了炸弹、水雷的秘密后,他又培养了一批“拆卸手”。从此,炸药,不再是千金难买的东西了。

  第一支步枪:枪筒用手摇钻,枪膛用锉刀锉

  胶东根据地的“兵工之花”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武器弹药的来源成了突出问题。仅仅依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来补充已经无法满足部队作战需要。于是各抗日根据地纷纷筹建兵工厂。抗战第二年开始,各根据地依据自身条件,创建了各式各样、各有特点的兵工厂,胶东兵工厂是其中之一。

  1938年3月,胶东兵工厂的前身——修械所正式成立。当时只有6名工人,挑着炉担,随部队开进,负责保障修理枪支。随着部队的不断壮大,修械所发展到20多人。

  当时的兵工生产,一没技术,二没原料,三没设备,完全是白手起家。虽然基础薄弱,但从事兵工生产的同志们硬是凭借敢于吃苦的精神,创造了兵工史上的奇迹。制造手榴弹时没有雷管,就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买;没有炸药,就用木炭和硝等制造土炸药,仿照鞭炮引信造出导火索,经过反复实验造出了爆炸力强、杀伤力大、便于携带的手榴弹。1938年5月,修械所扩建成为胶东根据地第一个兵工厂——黄县圈兵工厂,共有职工50多人。兵工厂成立不久,工人们就制造出了步枪。第一支仿制步枪,整个生产过程完全手工操作,枪膛是用锉刀锉、钻子钻,一点点“啃”出来的,就连最复杂的来复线也是用铁板扭成螺旋型的胎具,装上铣刀,捅进枪筒里来回拉转才做成的。1938年下半年,兵工厂发展为两厂,人数达到300多人,成立了党支部和工会,设备上也有了很大发展,拥有各种大小机床、钻床20余部,柴油机1部,蒸汽机1部,每月可造出子弹、迫击炮弹1000多发,步枪60多支,手榴弹10000多枚,还制造出4门迫击炮。1941年,根据地军民缴获了部分投降派的兵工厂,将其改建为根据地的兵工厂,先后改建成数个兵工分厂。1943年,成立兵工总厂,统一领导各分厂的生产工作。在此期间,各兵工厂研制出“捷克式”轻机枪,“九二式”步兵炮和炮弹等。

  在研制武器过程中,工人们奉献了智慧和汗水,甚至奉献了生命。制造机枪枪筒的钢轨质量差,打出百十发子弹的枪筒就发热膨胀,工人们就造出双筒机枪,一个枪筒打热了再用另一个;敌人扔下的未爆炸的炸弹是兵工厂的宝贝,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出炸弹里的苦味酸,重新回炉使用。由于保护措施不好,有的工人因此中毒,但仍然继续工作,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武文滔 最后更新:2015-06-19 10:29: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科学家

下一篇:二战时中国已有伞兵 被日军评价为“一骑当千”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