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故事:卢作孚和“宜昌大撤退” 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
2015-05-19 09:52: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卢作孚的船只。

  

  1939年9月,卢作孚在汉口航政局改良木船试航典礼上发表演讲。

  前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写的《八年全面抗战之经过》一书记载:川军出川人数近300多万人,都充实抗战一线部队,占全国实证壮丁1405万的五分之一以上;而抗战中,四川无数富有爱国之心的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也在炮火中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行动,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其中,1937 年秋冬,卢作孚先生指挥的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入川大撤退,艰难而成功地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命脉,为国民政府发动反攻发挥了重要作用。

  命悬一线 大批战略物资困在宜昌

  卢作孚(1893—1952),合川县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曾作出贡献。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协商改组政府,卢作孚是国共双方一致赞同的实业部长唯一候选人。当时,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家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本人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卢作孚立即向全公司发出号召:“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民生公司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年底,平津败落、淞沪败退、南京失陷,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所有从武汉撤出的人员、物资都集中在宜昌,准备通过这里运往重庆和成都。

  这其中,有九万吨战略器材是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不及时入川,不仅大后方军事工业重建大费周折,如被日本人掠去,后果不堪设想。

  宜昌,这个只有11万人口的小城,被滚滚而来的人流、物流撑得爆满,所有建筑物几乎都住满了人,更多的人则是露宿街头,栖身屋檐。长江边上挤满了焦急的人群。

  当时在宜昌,可供运输的,只有民生公司20余艘轮船和几艘其他公司的轮船。按其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更大的问题是,还有40天长江枯水期就要到了,而且日本飞机不断飞来轰炸,形势十分危急,人心极度混乱。

  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铁路,运输大型工业设备唯一只有走长江水路。宜昌以上的长江三峡,航道狭窄,弯曲复杂,滩多浪急,有的地方仅容一船通过。这样的航道,根本无法使1500吨以上的轮船溯江而上,所有从上海、南京、武汉来的大船都不能直达四川。货物和乘客只能在宜昌“换载”,换成能行川江的大马力小船,才能入川。

  关键时刻,卢作孚先生挺身而出。

  炮火之下 “三段航行”抢运入川

  1937年10月23日,卢作孚从四川亲达宜昌,他马上召集几名公司高层商量,然后亲自果断指挥:民生轮船公司,全力重新组织抢运物资入川。

  卢作孚他们设想的抢运方案是:采用民生公司在长江枯水期实行的“三段航行法”,具体是将宜昌至重庆分为三段航行,宜昌至三斗坪,三斗坪至万县,万县至重庆。除大型设备、重要物资用专船直运重庆,再从重庆运送奔赴抗日前线的将士,其他的多数轮船则进行分段抢运。同时,增加码头搬运工3000人,征用木船850艘,增加三峡险滩段纤夫,昼夜不停地装卸运输。

  安排就绪,卢作孚撕下床单,手书一联:“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悬挂于船舱,叫各船照此办理,激励员工。他同时下令:将二等以上舱铺全改为坐票,让达官贵人与平民同舱,这样增加一倍以上的载客量;票价降低:公教人员半费、难童免费,货物设备只收十分之一。

  从10月24日到以后的30多天,滔滔长江上,各轮船多装快运、分秒必争,24艘轮船、850只木船不停地在峡江来回穿梭,码头搬运口号高昂激烈、峡江拉纤号子低沉回荡。

  一场抢运民族工业命脉的战役,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麻烦的是,那段时间,日军飞机也加紧了对宜昌和川江航线的轰炸,几乎每天都有轮船、木船被炸毁的消息传来,卢作孚怀着强烈的义愤心情,一边紧张地处理各种善后工作,一边指挥紧急抢运。

  到1937年12月初,江水低落,宜昌堆积如山的货物终于全部运走,大撤退在40天内胜利结束。

        千古壮举 为抗战大反攻奠定基础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撤退运输中,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向四川(主要是重庆)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仅抢运的军工设备就有兵工署的22厂、23厂、24厂、25厂、巩县分厂、汴厂和金陵兵工厂、南昌飞机厂等14个,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业设备和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国家文物的物资。

  卢作孚公司抢运的这些器材物资,很快组织起钢铁厂、兵工厂、纺织厂,每月生产手榴弹30万颗,迫击炮弹7万发,炸弹6000颗,子弹几百万发,军用十字镐20万把。从而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命脉,为抗战胜利和大后方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政府发动反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卢作孚的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冯玉祥将军称赞民生公司为“救国公司”,他说,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都是千古罕见的。1939年元旦,卢作孚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曾报道这段历史时评价道:“当年,那些抢运入川的物资,很快在西南、西北建立了一系列工业区,尤其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工业区,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为前线的将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宜昌大撤退”。

  1946年,民生公司在加拿大订购的虎门号轮船。新中国成立后,在卢作孚的指挥下,民生公司滞留在港的17艘船舶驶回内地。

  李仕伟 图片由重庆档案馆提供

  链接

  抗战时 兵工企业内迁入川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当时,中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为了防止工厂企业落入敌手,7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动员委会,负责领导工厂企业的  内迁工作。

  兵工企业的内迁从实施的时间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7年9月至11月,第二阶段为1937年12月至1938年11月,第三阶段为1939年至1940年。

  首批搬迁的兵工企业中,上海炼钢厂1937年9月迁汉阳,济南兵工厂1937年9月迁西安,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巩县兵工分厂1937年11月迁四川泸县,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备处1937年11月迁重庆(次年再迁昆明),巩县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长沙,中央修械所1937年11月迁湖南衡阳。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2日南京沦陷。日寇加紧侵略的步伐,中国的沦陷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日寇锋芒指向武汉、广东等地,更多的兵工企业面临威胁,必须内迁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此为第二阶段内迁开始。这批内迁的兵工企业最先从广东开始。

  武汉失守后,由于日寇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根据战局的情况,决定继续进行兵工企业的迁移。于是第三阶段搬迁开始实施。这次只搬迁了四家,即巩县兵工厂1939年12月从湖南长沙迁重庆;广东第一兵工厂1939年12月从广西融县迁贵州桐梓;汉阳兵工厂1940年春从湖南辰谿迁重庆;汉阳火药厂1940年10月从湖南辰谿迁重庆。这样,轰轰烈烈的兵工企业大内迁落下帷幕。李仕伟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5-19 17:26: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保卫芷江机场的碉堡旧址

下一篇:17名老兵在宁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