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文化宣传对山西抗战的影响
2017-10-12 10:36:31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张向东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西北战地服务团诞生在抗日战争前期的延安,是一支以宣传抗战为宗旨的文艺团体,该团在山西抗日前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活动,扩大对抗日救亡思想的宣传,号召广大人民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日战争的进行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国内已有研究西北战地服务团的相关文章,但立足于西战团对山西抗战的研究却无人涉及。本文通过对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山西的文化宣传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情况,使我们对西战团在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

  关键词:抗日战争;文化宣传;西北战地服务团

  一、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成立

  1937年7月7日,日寇公然挑起“卢沟桥事变”,凡有血性之中国人都为之愤慨,纷纷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的行动中。尤其在红色力量闪烁的延安,更是引起很大的波动:通讯员将号外分送到机关、学校救亡室、救国会和妇女会;大街小巷围满人,讨论着传来的前线消息;抗大的学生组织召开小组会;驻守在后方的警备团以及一些勤务班、特务班也都在讨论前线消息;后方政治部每天有几十个连一级的干部要求到前方去。

  为回应这些人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和指导下,成立一个半军事化的以宣传为主要任务的团体――“西北战地服务团”(以下简称西战团),著名女作家丁玲任主任,左联作家吴奚如任副主任。除负责人丁玲、吴奚如外,团员大都来自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员和延安的文化工作者,如王玉清、余建亭、高敏夫、袁勃、徐光霄、陈克寒、陈正清、陈明、李劫夫、吴坚、高玉林、朱焰、李唯、张可等,最早的女团员有王桂芳、苏力、李君裁、金明、夏革非、朱慧等。全团三十多位团员,加上勤杂人员,一共不到四十人。西战团队伍在山西前线的宣传进程中不断壮大。

  二、西战团在山西抗日前线的文化宣传

  “七七”事变以来,山西作为华北抗战的基石,因为其特殊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遏制日军侵略的防守地带。为了迅速抵挡日军的疯狂进攻,山西作为华北战场的抗日前线显得至关重要。西战团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把文艺与军事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扩大抗战文化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一致对外。

  (一)奔赴山西前线

  经过四十天的学习和准备,1937年9月22日,西战团奉中共中央命令,带着创作的节目踏上前往山西前线的征途。当天到达预定的宿营地四十里铺,团员身处当地窑洞调查民众情况,进行抗日政策宣传。23日,在甘谷驿宿营,西战团与乡长进行谈话,了解当地抗日情形。24日,西战团创作小调、杂技和教歌,举行音乐会。25日,到达东城宿营,宣传股张发组的成员在岩石和墓碑上涂写抗战标语。26日,到达黑家铺,团员们和民众聊天,教小学生唱抗日歌曲。下午,经黑家铺翻山到达延长,夜宿当地师范学校,受到徐特立热情接待。27日,在延长城隍庙演出《打到日本升平舞》和拉洋片。28日,离开延长,到张家滩宿营。29日,西战团刚到达石佛,得知此地正在召开村民大会,立刻在村民大会上进行抗日宣传演出。30日,到达黄河边小镇古渡店宿营。①

  10月1日,西战团从凉树岩东渡黄河,下午四时到达平渡关,在旧庙改成的兵营住宿。2日,离开平渡关,路经李家垛到达曲峨镇,作抗日宣传和剧目演出,直到夜晚十一点。3日,到达大宁县城。民众出城五里久候欢迎。晚上演出,有三千观众前来观看。4日,被挽留于大宁又公演一日。5日,离开大宁到达午城镇,为修筑公路的民工千余人演出三小时。连夜行军赶到蒲县城。6日,在蒲县演出。7日,走六十里到达黑龙关。8日,经大庙至土门。晚上演出。9日,过汾河,进入临汾。②10日,清晨就到菜市场演讲和说相声。上午丁玲应邀向各校学生讲演。晚上在关帝庙举行规模盛大公演,有观众五千人。当夜12点乘火车离开临汾赶赴太原。

  12日到达太原。中共中央华北局设在太原,西战团的工作直接由周恩来领导,丁玲代表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去拜会阎锡山,拥护这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发动群众,抗战到底。13日下午,丁玲代表西战团在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深切表达中共对山西军民抗日工作的支持,强烈批评某些人的张惶失措、退却逃跑,慰问牺盟会和决死队的全体同志。③10月25日,西战团遵照周恩来副主席的紧急指示离开太原,次日到达榆次,在危在旦夕的榆次、太谷展开抗日文艺宣传活动。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鉴于战局的急剧变化,西战团按周副主席的指示在山西太谷分为两组。其一由丁玲带领体力强健的向东走,奔和顺县、辽县找一二九师,到战斗激烈的前线开展工作;其二由吴奚如带领体质较弱者向汾阳西进,找总政治部。④

  1937年12月30日,西战团跟随八路军总部移驻洪洞县马牧村。

  1938年3月,奉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丁玲率领西战团,西渡黄河,前往西安,到西安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中共抗日宣传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二)西战团文艺宣传形式及内容

  在山西公演的时候,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剧本大都是很短的独幕剧,有先前排练的剧目,有临时编写的剧本,特点是具有强烈抗日煽动性的口号。在艰难困苦的抗战前线,由于时间的缺乏,西战团以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进行抗日文化宣传,积极服务于战地,服务于人民,受到战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圆满完成第一次奔赴前线的工作任务。

  1、剧本

  在延安准备期间,为演出需要,丁玲开始尝试编剧和导演,在两位正副主任丁玲和吴奚如带头创作的鼓舞下,才发展成为仅有三十多名成员的西战团,短短时日就写出和排演好六个优秀剧本:张天虚的《王老爷》,孙强的《东北之光》,黄竹君的《汉奸的末路》(街头剧),丁玲的《重逢》,孙强的《最后的微笑》,抗大十三队集体创作的《保卫卢沟桥》(独幕剧)。另外,排演由其他作者创作的剧本,例如《放下你的鞭子》,《林中口哨》⑤等。据统计,西战团总共上演大约十五六个独幕剧。在准备工作中,除一般戏剧宣传外,还夹杂一些杂耍在内。杂耍包括许多民众所喜欢的旧有形式,如大鼓《劝国民抗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大战平型关》和《拥护蒋委员长》等,快板《人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到底有钱没有钱》、《大家起来干》、《京浦线》和《慰劳伤兵》以及一些相声、双簧、四簧等曲艺节目⑥,这些形式在山西前线和延安试演期间,都以其新颖受到群众的好评。   2、音乐

  歌曲能够鼓舞斗志,坚定信心;歌曲能够抒发热情,表述心声;歌曲能够鼓励士兵,鼓舞士气;歌曲能够安慰伤兵,悼念烈士。在延安准备期间,西战团“把红军时代的歌,田汉、聂耳的歌,塞克、洗星海的歌,吕骥、孙师毅的歌,都拿来练唱;法国大革命中流行的《马赛曲》也被填上了新词。”⑦李劫夫、高敏夫把陕北高原上流行的民歌曲调填上新词并演唱。这些节目在当时演出后观众反映很好:“在形式方面他们看得惯,容易学习,情调也和他们相近,没有艰深和诘屈聱牙的语句,自然化,故事化,形象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单纯的概念和口号标语,是缺乏鼓励性与感染性的力量的。”⑧

  在山西前线期间,西战团成员四方搜罗小曲、歌谣,改编新作,把这些歌曲收集整理在《战地歌声》里,有《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劝夫从军》和《老百姓偷枪》等,都是一些很流行的,大众化听得懂,容易上口的歌曲,都有抗敌的内容,这本歌集不仅为士兵、工人、农民提供实际的唱歌材料,而且成为中小学的教材。

  三、西战团在山西抗战的历史地位

  西战团是中共领导下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宣传团体,为配合八路军在抗日前线的军事斗争,大量开展抗日文化宣传及战地采访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西战团前往山西前线进行抗日文化宣传,使前线的群众性抗战运动得以迅速发展。针对农民和士兵的文化水平较低,要求抗战文艺大众化、民族化,通俗易懂,能够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和抗战队伍的战士所喜闻乐见,西战团在与工农兵结合的过程中,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和斗争;深入部队,和战士交朋友,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吸收素材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斗争的作品,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和节目是通过对传统表演形式进行的改革,始终把整个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反映和表现抗日军民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人民的现实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宣传人民、感染人民、鼓舞人民、激励人民去同敌人斗争。

  (二)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

  在战事吃紧的前线,西战团成员们不怕劳苦地进行抗日宣传。在日军飞机频频轰炸的太原,西战团成员们依旧分组进行慰问演出和动员抗日,许多有志青年都羡慕尊敬西战团,有些青年从不错过西战团每一次演出的机会,每天跑来观看,有的主动帮助西战团的成员贴标语粉刷宣传画,后来就有很多青年学生向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提出申请,要求参加西战团。西战团劝导他们去参加山西省牺盟会和决死队,只吸收了几个从平津流亡出来的大学生。

  山西前线战事失利,娘子关、太原相继失守后,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及各种杂牌军大批地撤退到赵城、洪洞一带。社会秩序非常混乱,再加上日军还在不断向山西南部进攻,造成当地群众人心惶惶,有钱的人家南逃过黄河,没钱的人家就向本县的东西两面山区躲兵。这个时候,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西战团来到赵城县。西战团在村里进行演讲、唱歌等抗日宣传活动。这支队伍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老百姓非常兴奋,赵城人民增强了抗战的信心,不少青年走出家门参加八路军。

  (三)在抗日宣传中产生强大的号召力

  西战团诞生于抗日战争前期的延安,但它在山西抗日前线进行了广泛宣传。西战团之所以能够创作出群众喜爱的作品,表演节目获得认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西战团经常深入抗日前线和农村,战斗经历和群众真实生活成为西战团创作的素材。西战团刚到前线时,表演的节目基本都是在延安改编的作品,无法真实反映前线的现实生活,如此的宣传工作是很难在这里获得喜爱,得到认可。为了改变,西战团成员间进行了摸索,创作开始转向群众,从群众生活、战斗中寻找素材,创作出反映官兵、群众的生活与战斗的真实作品,受到军民的普遍欢迎。正因为如此,西战团的文化宣传才能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丁玲,一年[M].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

  [2] 朱星南,西北战地服务团名录[M].下一代杂志社,1995年.

  [3] 西北战地服务团集体创作,西线生活[M].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

  [4] 程中原,关于《长征记》的出版及“西战团”的行踪[J].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1期.

  [5] 陈明,西北战地服务团第一年纪实[J].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注解:

  ① 丁玲:《河西途中》,“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之九”《一年》,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第32页。

  ② 程中原:《关于<长征记>的出版及“西战团”的行踪》,《新文学史料》,1982年1期,第155页。

  ③ 赵荣声:《西北战地服务团散记》,《山西文史资料》第68辑,1990年版,第98页。

  ④ 丁玲:《冀村之夜》,“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之九”《一年》,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第53页。

  ⑤ 丁玲:《工作的准备》,“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之九”《一年》,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第17页。

  ⑥ 丁玲:《工作的准备》,“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之九”《一年》,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第18页。

  ⑦ 陈明:《西北战地服务团第一年纪实》,《新文学史料》,1982年2期,第66页。

  ⑧ 高敏夫:《我怎样写起小调的》,西北战地服务团集体创作《西线生活》,生活书店,1939年(复印版),第132页。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12 10:37: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薛庆超:“三女跳崖”等山西省黎城县人民的抗日事迹感人肺腑

下一篇:牺盟会的历史贡献回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