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实践价值
2018-04-19 15:07:21  来源:参考网 《桂海论丛》2015年6期 作者:管玄同 吴祖鲲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离不开后人的概括、凝练,但它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在继承人民革命的精神成果基础上,以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独特实践为依据,在无数抗联将士的艰苦斗争之中形成的,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东北抗联精神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是对爱国主义的生动表达,对中国革命精神和抗战精神的形成有特殊贡献,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东北抗联精神对于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必然在东北振兴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革命精神史;东北抗联精神;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6-01 10-04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20世纪30-40年代的白山黑水之间,广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奋起抗战、共御外辱,谱写了抗日战争可歌可泣的东北篇章。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这一革命精神是在东北抗日联军14年苦斗中孕育、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革命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植根于民族精神史的独特篇章

  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离不开后人的概括、凝练,但它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在继承人民革命斗争实践的精神成果的基础上,在无数抗联将士抗敌斗争之中形成的,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近代以来东北革命历史的精神产物

  东北地区,顾名思义,地处我国东北部。在不同历史时期,东北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一直变动不居。近代以来,逐步稳定为今天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范围内。东北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被称为白山黑水。正如歌曲《松花江上》所唱的那样:“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可谓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十分丰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由于东北的特殊地位,特别是从保护“龙兴之地”的目的出发,1644年清军入关后对东北采取封禁政策,达200余年。鸦片战争之前,“我国东北地区总面积为219万多平方公里。其东临日本海,北迄外兴安岭,南与朝鲜为邻,西北接俄罗斯,西部、西南部,与祖国内、外蒙古和直隶紧密相连。……有苍翠的群山、纵横的河流、肥沃的平原、丰富的矿藏。”

  封禁政策阻碍了东北与内地的交流和发展,却没能阻止列强的入侵。东北的富饶及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引起了沙俄、日本等帝国主义的垂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密约》等不平等条约,大肆侵吞和侵蚀我东北领土与主权。与此同时,日渐崛起的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觊觎中国东北,提出了“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新大陆政策”。由于帝国主义的本性使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在东北产生争夺。主要由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参与的这场争夺于1904年发生重要变化。当年2月,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取得大量原由俄国掌握的利权,从而获得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不可避免地引起东北的民族危机,东北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由反洋教斗争引发的热河东部人民起义,奉天、吉林、黑龙江的义和团反帝运动,瑷珲阻击战,忠义军、六合拳的抗俄斗争,等等。

  可以说,帝国主义在东北的侵略与扩张,始终与东北人民的反抗斗争相伴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大民众的家国情怀得到激发,爱国主义旗帜得到高扬。各地义勇军风起云涌,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纷纷出现,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联合起来,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担负起东北抗日的中坚。这些都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以来东北人民革命独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抗联精神得以形成的深厚历史基础。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反抗外部侵略的精神结晶

  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天朝上国的幻想一下子破灭。自那时起,中华民族开始了近代以来反抗外部侵略的悲壮历史。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兴起,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充斥每一个清醒国人的头脑。历史表明,在列强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中,以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凶狠、残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成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然要求。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独霸中国战略的严重举措,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了实现更加有效地奴役东北人民的罪恶目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成立了“伪满洲国”,统治地域涵盖东北全境,这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中前所未有的。事实证明,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大决战,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总决战,抗联的斗争也因此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从“九一八”到抗战胜利,抗联在14年时间里坚持斗争,虽孤悬敌后,仍斗争不息,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悲壮开始和胜利结束。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抗联发展到10个军、1个独立师,3万多人,有力打击了日伪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可以说,抗联的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没有抗联的斗争,就谈不上东北抗日战场的斗争,也就谈不上“十四年抗战”。1945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自治军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的彭真在听取了周保中、冯仲云等抗联领导人的汇报后深情地说道:“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二十余年的历史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有三,第一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是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彭真的说法道出了抗联斗争极其艰辛的一面,“苦斗”二字更是浓缩和反映了抗联将士百折不挠的意志。endprint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围追堵截,面临野营条件下的恶劣生存环境,抗联将士以崇高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坚持战斗直到抗战胜利那一刻,锤炼出伟大的抗联精神。这一精神,是抗联将士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充分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抗联将士用鲜血浇灌出的精神硕果

  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一特点反过来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历史经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抗联斗争的最后胜利、东北的解放,也是如此。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即刻作出反应,提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的口号,团结和组织东北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14年抗日的中坚力量。历史已经证明,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部队,抗联群体是英雄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涌现出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他们或光荣牺牲、为国捐躯,或九死一生、直到胜利。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用鲜血书写了东北抗日战场的历史。抗联传奇般的领导人、著名共产党员杨靖宇,在忍受了数日的饥饿和重病情况下,坚持与敌人作战直至牺牲。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之后发现这位钢铁般人物的胃里竟然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还有三次被开除党籍、忍辱负重,战死疆场的著名将领赵尚志,也深深震撼着后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表达了对抗战英雄的崇高敬意,在全社会唱响了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主旋律。这也有力说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可以称为脊梁的人物,为子孙后代撑起和平安宁的天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民族精神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决定者,杰出人物是民族的先进分子,是崇高精神的倡导者、培育者、践行者。抗联精神的孕育和形成,离不开像杨靖宇这样的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不屈品格的英雄人物,离不开无数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抗联先烈。

  二、东北抗联精神以独特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革命精神

  在漫长的中国革命中,“以弱对强”是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对比的常态,但依靠“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中国共产党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实现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其间所历练出的革命精神足以载入史册。抗联精神就是以东北地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的独特实践为依据形成的。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表达

  中国共产党人是共产主义者,也是爱国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坚持,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东北抗联,率先扛起抗日大旗,以艰苦卓绝的斗争生动诠释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抗联斗争的开始,就把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1933年“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的日子,杨靖宇领导的游击队在改编为人民革命军时立下誓言:“磐石赤色游击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为驱逐一切日本海陆空军出满洲,收复东北而战,为中国民族独立解放与国土完整而战,为推翻‘满洲国统治,建立民众自己的政权而战,为东北三千万民众的利益而战”。在斗争实践中,各地抗日武装意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于1936年2月发表了统一军队建制的宣言。《宣言》呼吁道:“现在全中国正走向‘组织国防政府,建立全国抗日联军,实行全国总动员,对日抗战……,这一抗日救国运动,实为我中华民族国家解放自由发展的关键。”反映抗联斗争真实图景的《露营之歌》,更是用革命文艺的方式唱响了抗联将士的爱国情怀:“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奋斗哟!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抗联是在孤悬敌后的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其间曾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但他们抱定一股信念,斗争到底、直至胜利。最为艰苦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进入深山,依托密营,继续作战。反映抗联野营生活的《露营之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在抗联的教导旅时期,将士们依然心系祖国,加强训练,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作出了最后的牺牲。

  爱国主义是抗联将士的本色,也是抗联精神的底色。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非但没有泯灭,而且得到有力激发。巨大的热情与白山黑水之间的特殊斗争紧密结合,使得抗联精神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也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特色。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特殊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取得的精神成果。

  中国革命精神源于革命斗争的宏大实践,但革命斗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发展中,也决定了革命精神具有多样历史形态。在党的历史上,我们曾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宝贵革命精神。抗联精神作为抗战时期东北抗联斗争的精神结晶,也与以上革命精神一道,共同串联成革命精神的璀璨“项链”。正是依托这些具体的历史形态,革命精神才得以发挥其感召人、教育人、引领人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有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筑牢精神支柱,汇聚起夺取最后胜利的强大物质力量。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以抗联为主体的东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抗联斗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全国人民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全面抗战爆发后,抗联的斗争与全国人民的抗战共同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抗战结束后,抗联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一样,共享胜利的荣光。东北抗联精神与抗战精神,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经受锤炼,得到升华。endprint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中,既有体现其灵魂的坚定信仰信念,也有表现其风貌的高尚爱国情操,还有展现其气概的伟大牺牲精神。这一崇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与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抗战精神共融共通、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除了少数叛徒,抗联的将士不但不缺“钙”,而且浑身是硬骨头,深入其中的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这一贯穿着崇高精神的必胜信念,决定了抗联将士忠诚于党、作风严明的精神风貌,赢得了“文明胡子”的美誉,并支撑他们斗争到底。

  三、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凝神聚力、推动发展的重要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必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东北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作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东北抗联精神的存在有助于实现社会整合与社会团结,起到凝聚社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重要作用。东北抗联精神,发端于抗联斗争的光辉历史,传承于当今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发掘党领导抗联坚持斗争、直至胜利的历史资源,弘扬抗联精神,筑牢中国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根基,彰显中国人民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坚定意志,表达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

  (二)东北抗联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深刻体现,是社会团结的思想道德基础。秉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离不开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遗产进行总结与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离不开革命传统的涵养。东北抗联精神是抗联将士高尚精神与崇高品格的深刻反映,是抗联将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追求,是抗联将士用血与肉的代价为丰富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作出的独特贡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竭思想和理论源泉。要充分利用抗联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推动抗联历史和抗联英雄人物的研究与宣传,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撑。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锻造民族复兴核心力量的宝贵教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为了锻造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执政党。广大抗联将士以抗联精神为武装,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斗争,迎来了东北的最后解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执政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标杆,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修身、用权、律己的要求和谋事、创业、做人的遵循。无论是当前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常态化的作风建设,融入抗联历史及其精神的教育,对于增强专题教育实效,对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东北抗联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东北振兴的动力源泉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艰苦创业,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东北地区发展曾一度陷入迷茫。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面临的体制机制落后、创新创业不足、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为支持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振兴,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考察东北,亲自加油鼓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抗联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把中央的特殊政策支持、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独特的区位优势使用好、保护好、发挥好,为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培育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作出更大贡献,谱写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东北篇章。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4-19 15:08: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北抗联的国际“红色交通线”

下一篇:略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