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在双鸭山林区战斗过的抗联英烈-----张镇华
2016-07-17 10:43:55  来源:双鸭山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张镇华 原名张德林,化名张学忠、张治中,祖籍河南省开封通许县。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其祖父张啟先,因老家连年遭灾荒,为了全家人的生存,被迫举家逃荒,来到了宁古塔(现在的宁安市),在东京城安家落户,从此以农为业,繁衍生息。张镇华父亲张峻林,母亲金氏,共生三子二女,他排老三,于1909年农历4月18日出生。

张镇华生来命苦,三岁丧母,四岁丧父,两位哥哥把他抚养成人。他自小聪明伶俐,很懂事,1916年7岁时到私学馆读书,10岁考入宁安县城官办小学。1922年13岁时高小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宁安吉林省第四中学,一直念到1927年高中毕业。他在宁安吉林省立四中读书时,不但学习成绩突出,而且积极参加一系列革命活动。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张镇华参加了反对“二十一条”的示威游行、集会、讲演等活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张镇华参加了介绍俄国革命、支持工人罢工的活动;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张镇华又和四中的进步学生们行动起来,他们呼号奔走,相继罢课,积极声援北京的“五?四”运动。在这期间,他不仅阅读了《华工醒时》、《工人宝鉴》、《民生丛刊》、《进化杂志》、《晨光报》、《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还亲自听了革命先驱――共产党人马骏同志的多次讲演。在这些活动的影响下,张镇华的思想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决心拿起枪杆子,报效祖国。1928年,他和6位同学一同到东北陆军十八旅第一连当了兵,不久升任军士班长。由于他文化程度较高,又勤学苦练,待士兵如亲兄弟,很受士兵们的尊重,也得到了旅长张焕相的赏识,不久送他到奉天(沈阳)讲武堂深造。1930年从讲武堂毕业回到哈尔滨,被分配到穆棱县下城子东北边防军步兵第十六团供职。在当时的军队中,张镇华被上下公认为文武双全的军事人才,不久就被提拔为少校团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见这支军队不抗日,一味地向后撤,就毅然离开了旧军队,开始走上了革命生涯。

1932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历次有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起草了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提纲。提纲明确提出我党必须发动群众,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将抗日救国斗争进行到底,并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中共满洲省委特派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同志,到吉东地区的自卫军、救国军中进行工作;东满特委派李延禄、胡泽民、张建东、王生柏、刘铁刚、金大伦、孟泾清等同志到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中去工作;宁安县委也派出于洪仁等几十名同志到各抗日队伍中进行工作。就在这个时候,张镇华同志,由绥宁中心县委派到穆棱县,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

1932年11月,张镇华和胡仁、宋一夫先后来到穆棱县,在八面通镇狍子沟屯(现为河西乡福兴村)的农民宋殿远、金贵和家住了下来。先是帮着宋家和金家割地、拉地、打场,只吃饭不要工钱,挺受欢迎。天长地久,处熟之后,他们就按党组织的要求,向农民讲解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道理,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拿起武器进行抗日。开始只有6人报名参加游击队。大多数人还三心二意,持观望态度。1933年1月,日军侵占了穆棱县城乡,到处烧杀抢夺,造成穆棱县工业停产、商店关门、学校停课,呈现了一片悲惨、凄凉的景象。同年2月,狍子沟屯就有10余人主动要求参加抗日游击队进行抗日救国,因为他们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认识到了只有拿起武器和小鬼子干才有出路。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就正式宣告成立了穆棱抗日游击队,宋一夫任队长,胡仁任政治指导员,张镇华任政治副指导员,有正式队员21名,队部设在宋殿远家里。游击队建立初期,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进行学习和军事训练,张镇华因在军队干过,有军事知识,这回充分发挥了作用,负责对游击队员们进行军事训练。游击队刚建立时,没有武器,他们就以铁锹、铁叉当武器。后来张镇华通过在旧军队时的关系搞到了12支步枪,其中有4支是坏的。为了修理枪支,张镇华到八面通镇与中共穆棱县委取得了联系,县委书记李范五同志派人在八面通西(今民主村)建立了张家枪炉,利用夜间修理枪支和锻造枪栓等。遇到困难时,张镇华就亲自跑到穆棱县委交通站(田家澡堂)与交通员田仲樵同志联系。田仲樵同志就搜集边铁、边钉等废钢铁,送到张家枪炉,为游击队修理武器用。

为了扩大游击队,解决游击队枪支弹药困难,张镇华亲自打入了八面通治安队,并当上了一名小队长。利用他取得的合法身份给游击队送弹药;还秘密组织了一次暴动,成功后有10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后来在城里给游击队购买军需物资往回运时暴露了身份,不得不离开治安队。张镇华同志非常机智,遇事肯动脑筋,在他撤出治安队往回走路过羊草沟屯时,又用伪装治安队的巧妙办法,孤身一人缴了伪自卫团12人的枪械,并把这些枪械巧妙地运回了游击队。

1933年6月,张镇华同志同穆棱县委书记李范五、反日会员孙长仁(穆棱县伪警务局文书)、王子术(警务局公安股长)对穆棱县公署警卫队进行了策反工作。这次策反工作成功后,使穆棱游击队一下子扩展到80多人,并得到了武器弹药的补充。

队伍发展壮大后,进行了整编。整编后胡仁仍任队长,宋一夫任政委,张镇华任参谋长,下属3个游击分队。游击队以狍子沟屯为根据地,分散进行活动。后来这个分队又分别编为3个连,每个连50—70人,全游击队已达190多人。

穆棱游击队在中共穆棱县委领导下,在爱国群众支援下,积极进行反日救国活动,进行了有影响的战斗十多次,如缴械三道崴子金矿伪矿警队;袭击伪森林警察小队;截击日军运输队;夜袭治安队等等,打击了日伪军的威风,长了中国人的志气,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绥宁反日同盟军组建成之后,穆棱游击队队长胡仁同志调到同盟军总政治部任主任,宋一夫调到地方工作,只剩下张镇华同志。他领导这支游击队,战斗在穆棱县各地,不断地打击敌人,使日伪军非常头痛,贴出布告用高价买张镇华的人头,布告说:有告之张镇华准确下落的赏现大洋500元,击毙者赏现大洋1000元,活捉者赏现大洋5000元。张镇华听了哈哈大笑说:“想不到我竟值这么多钱!”

1935年1月,中共吉东地区党组织接到中共满洲省委关于东北反日部队统一建制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吉东局和宁安县委、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共同决定: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党委书记,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张建东任参谋长,军部设在八道河子根据地(现东京城林业局红旗林场)。

在组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的过程中,张镇华同志领导的穆棱游击队作为骨干队伍,被编为军部直属警卫连,张镇华任连长。从这时起,张镇华同志就开始在周保中的直接领导下转战于吉东地区,从事艰苦抗战的工作,从警卫连长到警卫营长,从师参谋长到师政治部主任,从副师长又到师长、师党委书记,逐渐成为抗联五军和抗联第二路军的主要骨干力量,同时还兼作艰巨的军部教导队训练工作以及对伪军策反工作。

张镇华同志率领抗日健儿,在第五军东部派遣队的战斗历程中,勇敢机智,使每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三次攻打林口;夜袭日军守备队;参加了小穆棱河、大小杨木背战斗;在白石砬子、四合屯等地战斗中缴了伪军和地方武装队的械;袭击了日本兵营等。在这些战斗中,据不完全统计,打死打伤日伪军23人,俘虏伪军50多人,缴获步枪65支、手枪3支及弹药等多种物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马路沟战斗和亮子河战斗。到1936年初,抗联五军东部先遣队由于正确地执行了联合抗日的政策,与地方保甲、地方武装和山林队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将群众武装天龙队(30多人)改编为五军第八团,将“小金山”队编入了军部警卫连,使东部先遣队逐步壮大起来。

1936年2月,为了策应、掩护抗联五军的主力部队第一师和第二师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张镇华率领军部直属队和道南留守部队,在周保中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在宁安、东宁、穆棱等地展开了积极的活动,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既从正面对日伪军进行坚决的打击,又从侧面通过各种关系展开策反工作。3月,策反伪军一位连长带领12名弟兄携枪投诚;通过内线工作,争取内外结合的办法,将驻守宁安境内的伪警备27团第三连全部缴械,共获得三八式步枪65支,十一年式轻机枪2挺,手枪3支,子弹万余发,服装170多套;在三道河子缴伪军一个连,得步枪100余支,轻机枪2挺,子弹4万余发;在烟筒沟伏击了伪森林警察队,获步枪28支、手枪1支,轻机枪1挺,俘虏伪军31人。

张镇华同志随抗联五军军部转移到中东铁路道北之后,从1936年末到1937年1月以前,一直活动在穆棱、勃利、方正一带,多次打击日伪军,为军部和部队筹集了大批给养,使军部和部分部队渡过了严冬。1936年12月3日,在刁翎大通沟的战斗影响比较大,抗联部队200余人与日军和伪军二十九团70余人相遇,双方激战了一昼夜,各自撤出了战斗。这次战斗击毙日军8名、伪军2名,伤日军3名、伪军5名。缴获鞍马7匹和很多子弹、手榴弹。张镇华率领军部警卫营,在林口大盘道,配合柴世荣调集来的部队,伏击了从刁翎镇开来的300余名日军和运载给养的200多张马爬犁。30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灭,俘虏28名。缴获了全部辎重和500多匹战马,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武装了自己。这时五军军部决定:趁大盘道伏击战胜利的影响,利用敌人要过春节的麻痹机会,一举歼灭前刁翎的伪军。2月1日傍晚时分,张镇华配合柴世荣调来的军部警卫营、青年义勇军、妇女团和第二师的四、五团等兵力,急行军30多里路,于当天夜间包围了刁翎镇,驻刁翎镇的一个营的伪军全部被俘。日军进行抵抗,激战到2月3日晨结束,打死日军教官5名、宪兵16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37年2月,在洼洪河沟里抗联九军军部召开了抗日联军军领导会议,会议决定由周保中指挥攻打依兰县城。洼洪会议后,周保中于3月初日夜兼程返回了三道通,为了取得攻打依兰县城的胜利,必须派人进城侦察,摸清敌人在城里的情况。周保中和柴世荣考虑再三,决定派张镇华进城去侦察,因为张镇华同志机智勇敢,还有文化,完全能完成这一任务。找来张镇华向他说明情况后,张镇华向周保中表示:坚决完成侦察任务。

张镇华接受任务后,化装成一个普通群众混进了依兰县城。进城后,首先与在伪军22团中的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然后到在依兰县警察署当警察的朋友关振环家,向关振环借了一套警察服装穿上,在城里开始了侦察工作。张镇华同志通过各种关系和亲自观察,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依兰县城内的敌人情况摸清楚了,并根据摸到的情况画了一张依兰县城内敌人兵力布置图,标明了驻军、仓库等重要位置和兵力配备,然后回到22团,向地下党同志交待了攻城战斗打响后,应做好内应工作。

依兰城地处松花江、牡丹江下游的汇合处,素有“东北重镇,遐迩通衢”之称,是日伪军军事物资的集结地。城内驻有日军150人,伪军700余人,守备比较松懈,兵心普遍动摇,民众倾向抗日,因地形复杂,敌人增兵比较困难。张镇华一向工作细致,他把侦察到的详细情况一一向周保中做了汇报,周保中听了十分满意。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镇华同志,你为攻打依兰县城立了大功,我代表军党委感谢你。”

周保中根据张镇华侦察到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攻城战斗计划,调集了东北抗联第四、第五、第八、第九军组成联合攻城大军,于3月19日夜晚,在周保中的统一指挥下打响了攻城战斗,张镇华率领他的部队担任突击队,首先攻进了城里。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激战,迅速攻占了依兰县城,共歼灭敌人300余人,缴获了大批物资。这一战斗的胜利,打乱了敌人准备春季大讨伐的部署;打通了抗联部队通向图佳铁路以东桦川、富锦的交通封锁;扩大了抗联部队的政治影响,提高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积极性。

1937年3月,联军打完依兰县城后,大家都说:“张镇华是一名出色的‘虎将’,是一位‘孤胆英雄’,有文武双全的才能,有同敌人进行各种形式斗争的艺术才干。”周保中同志认为张镇华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因而把很多复杂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4月份又派他到穆棱县镇北街找地下党员冯淑艳、王杰忱夫妇,对宁安县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进行策反工作,因为冯淑艳和王杰忱夫妇是森林警察大队长李文彬的表哥表嫂。张镇华对策反工作很有经验,他和冯、王研究后,又派人打进了李文彬的警察大队进行卧底。经过一段工作,摸清了李文彬的底细后,张镇华又不畏艰险,亲自深入到警察大队和李文彬接触。经过他耐心的说服教育后,李文彬终于打消了顾虑,于1937年7月12日宣布起义,把在警察队伍中的8名日本人全部击毙,烧毁了日本军官的住宅和警察大队住的房屋,破坏了各种军事建筑,缴械了由五虎林(现为林口县五林镇)派来的50名官兵的枪支。李文彬在张镇华、冯淑艳、王杰忱的策应下,率领森林警察大队的150多人连同家属六、七百人,携带全部军需物资来到了五军驻地三道通,走上了彻底抗日的光荣道路。7月15日,起义队伍在三道通举行了誓师大会,正式宣告参加抗联五军,改编为抗联五军警卫旅,下编第一、第二两个团,李文彬任旅长,张镇华任旅政治部主任。当时又召开了群众大会,热烈欢迎李文彬起义,群众给起义官兵佩戴红花,送来猪肉、粉条、白面进行慰问。

张镇华同志策动李文彬率队起义,在吉东地区影响很大。不久驻扎在依兰县的伪军38团、在勃利县的伪军29团,带着3门火炮、4挺重机枪、16挺轻机枪,还有大批步枪、手榴弹等起义投诚,壮大了我抗日队伍,使敌人惶恐难安。

因长期过着艰苦的游击战争生活,使张镇华同志的健康受到了影响,加上缺医少药,脾脏受伤,又患上了慢性惊风症,时常发作,小发作时休息会儿就好,大发作时面白神萎,抽搐无力或吐或泻,四肢发冷,严重时睁眼昏睡、嘴唇发青,但他从没叫苦,从不休息,一直战斗在第一线。1938年3月,周保中调他到二师任副师长,虽然宋一夫兼二师师长,但因他是整个西征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二师的西征整顿训练全落在张镇华一个人肩上。1938年4月,开始从下江出发,向宝清集中,5月27日,又从宝清县大叶沟出发开始西征。西征是十分艰苦的,部队要穿行深山密林,要过红眼哈塘,要忍饥挨饿,要和野兽蚊蝇做斗争,还要和阻击拦截的敌人进行斗争。部队于7月8日,逼近了苇河县的楼山镇……

楼山镇是日本侵略者掠夺东北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木材砍伐场所,设有日本关东军经营的木材采伐所。镇内有伐木工人和商业市民600余户,是苇河县东部地区一个较大的集镇,森林铁路从此通向中东路亚布力车站。经侦察得知,这里驻有日本关东军木材采伐机关、伪军守备中队、守备森林铁路的白俄军队,还有部分伪警察、自卫团等武装,市区外围及伪军营房附近设有炮台、地堡、暗沟等防御工事。张镇华和陶净非等人商量决定攻打楼山镇,拔掉前进路上的钉子。于是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分别成立了奋勇队、没收队、收容队,充分地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于7月12日拂晓,张镇华和陶净非指挥西征部队突然向楼山镇发起了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很快就占领了楼山镇。这次战斗,取得了很大胜利,俘虏敌军中队长以下40余人,击毙敌人20多名,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100余支、子弹4万余发,还有粮食等多种物品。焚烧了敌人在楼山镇设的官署,破坏了附近的防御建筑物、铁道桥梁、通讯设备等。抗联西征部队在撤出楼山镇之前召开了群众大会,张镇华同志向人民群众进行了抗日救国的宣传。

抗联第二路军的西征部队在楼山镇战斗后继续西征,但斗争环境更加险恶,给养也更加困难,有时一连几天也吃不到一粒粮食,全靠杀战马来充饥,骑兵变成了步兵,后来战马杀光了,就吃野草、野菜、树皮、草根等。指战员们的鞋子破了,就光着脚坚持行军打仗。西征部队不仅生活极其艰苦,而且日伪军前堵后追,经常是边打边走,到了同年8月份之后,队伍受到了严重损失,人员也越来越少,一些优秀指战员们相继牺牲。1938年8月末,张镇华与陶净非率领西征部队,过牤牛河之后又和敌人相遇,与敌人进行激战后,不仅与第一师的部分人失掉了联系,第二师本身也被敌人冲散了,相互之间失去联系,与张镇华同志共同战斗了一年多的陶净非也失踪了,他率领剩余的部分同志在附近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陶净非他们。

张镇华在找陶净非的几天里,始终在敌人的包围追击之中,天天都要打仗,同志们一个个倒下去,最后只剩下7个人。但张镇华是个乐观主义者,面对着目前的严峻形势和艰苦环境,他笑着鼓励同志们:“我们已经到了苦难的极限,再往前发展,就会往好的方面转化了,大家一定要咬紧牙关,把眼前的困难渡过去。”他的乐观革命精神,鼓舞了同志们,终于渡过了难关,在宝清县找到了抗联四军在下江留守处的彭施鲁同志。他们在彭施鲁这儿休息了几天,恢复了体力后,又出发去找抗联五军队伍了……

1939年5月初,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从刁翎地区突围后来到宝清。得知周保中到宝清的消息后,张镇华于5月9日急来相见,倍感亲切,互致问候后,张镇华同志详细地向周保中汇报了西征情况,并根据自己所看到、遇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下步工作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周保中同志认为张镇华对形势的分析很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下步工作意见也很具体,就召集留守处同志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详细讨论。最后周保中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1)统一大家认识,增强内部团结,坚定胜利信心,坚决同敌人斗争到底;(2)分头巡视各部队,帮助基层领导解决具体问题;(3)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征收给养的办法,今后要通过“集团部落”、敌人的据点和交通建筑工地、林场、采金所等来解决给养问题。并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张镇华具体实施。会议后,他们于5月15日又分头出发巡视各部队去了。

由于张镇华同志率领小分队积极活动,不断地破坏敌人修筑的公路、袭击据点、伏击敌人运输队等,获得了很多粮食和牲畜,从而使总指挥部机关和警卫人员的给养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供应,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张镇华同志于7月22日回到总指挥部,开始参与总指挥部的领导工作,开会研究处理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讨论处理“叛徒宋一夫”事件、对“佳木斯宝清”事件、“密山宝清”事件的制造者,应给予重重打击等。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张镇华同志都出了不少好主意,深得周保中的赞赏。会议后,张镇华又率领小分队出发了,深入到各地积极进行抗日活动。

张镇华率领小分队来到挠力河五道岗子时,发现这儿有100多名伐木工人在做工,还有不少家属以及居民等。张镇华同志立即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张镇华和小分队战士们还在会上表演了歌舞等文艺节目,工人群众很受教育和感动,有不少人当场就献出粮食、衣物等物资支援抗联。

通过深入工人群众,张镇华了解到敌人在这儿驻扎着4名日本军官、20名日军士兵、30名采金护矿队员,同时还了解到在挠力河支流右岸的柳毛河沟里有200多名采金工人,这些人员亦负有监视抗联活动的任务。张镇华经过慎重思考,觉得有必要拔掉这个据点,这样既能解除对抗联部队活动的监视,又可以得到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张镇华又想:我小分队人员少,兵力不足,要想取胜,必须是突然袭击,巧妙运用兵力,速战速决。经过周密策划,对敌人进行了突然袭击……

战斗结束后,张镇华命令小分队急忙收拾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共缴获机枪4挺、步枪23支、手枪7支、其他各式枪12支、子弹2万余发,缴获粮食、衣服、胶鞋等大批军需物资,共击毙敌人10名、伤5名,我军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立即运走了武器弹药和粮食等军需物资,又为抗联解决了供应上的困难。

1939年10月2日,张镇华同志被任命为抗联二路军五军三师师长,黄玉清被任命为总指挥部政务处主任,组织还把领导富锦、宝清、桦川、依兰地区抗日救国的重担交给了他们二人。

1939年10月23日,张镇华同志率领三师师部和第九团50余人的小分队,远途奔袭宝清县凉水泉子“集团部落”和伪警察分驻所,活捉分驻所所长刘景学警尉、副所长宋竹明警尉等8人和自卫团25人,缴其全部武器,没收大量服装等物品,烧毁了警察驻所的房屋,散发了传单,筹集了50多匹马、牛驮运粮食、物品。这次袭击时间短、行动快,取得的胜利也比较大,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抗联第二路军在下江活动的部队经过1939年秋冬和1940年春这一段时间的积极活动和频繁的战斗,得到了很多枪支、弹药和粮食的补充。这些实际情况向敌人表明:抗联的主力部队仍然在完达山一带山区活动,这就引起了敌人的严重关注。为此,敌人的伪三江省和东安省指挥机关从密山调来了300多人的日军骑兵部队,从各地调来伪军2000多人,向抗联五军三师和第二路军总指挥部部队等活动的富锦、宝清、桦川、勃利、依兰地区各县进行严密的搜索、跟踪追击和反复扫荡。敌人经过多次的反复扫荡,把活动在这一地区的抗联密营、储存粮食的仓库全部破坏。吉东省委秘书处的图书、文件、印刷器材等也都遭到破坏,仅粮食就损失了300多石,抗日斗争的形势急转直下。

在这紧要关头,张镇华同志仍然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率领小分队频繁活动,今日夜袭日军守备队,明天端掉敌人的据点,搅得敌人日夜不得安宁。1939年12月初,张镇华、黄玉清、姜信太率领部队向西走去,打算突出图佳线,转移到牡丹江方面活动。敌人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出重兵对他们实施包围,企图全歼。在突围中,张镇华和黄玉清、姜信太等人失去了联系。张镇华于1940年1月10日突围出来后,身边就剩下20余人了,其中女同志居多。

严寒的冬天,刺骨的寒风、片片鹅毛大雪,使这20多人的抗联小分队就更加艰难了。张镇华鼓励大家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严冬过去就是春天,当春天来临时,我们离抗战胜利就不远了。

1940年2月7日,张镇华率领20多人的小分队,向部队贮存粮食的太阳窝棚方向走去。部队在茫茫雪海中艰苦地跋涉着,他们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一粒米面进肚了,全靠剥下来的树皮充饥,饥饿和寒冷无情地袭击着抗联战士,张镇华忍着病痛、饥饿和寒冷,向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找到粮食,否则我们就会被饿死、冻死在这茫茫大雪中。我们是党培养出来的抗日战士,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一定能够渡过眼前的难关!”

狂风搅着雪,大烟炮在野地里嗥叫着、盘旋着,扬起的满天雪雾茫茫一片,分不清天和地。就在要接近太阳窝棚时,突然从前边响起“砰!砰!砰!”的枪声。从太阳窝棚里伸出一支支乌黑的枪口,从草窝棚后面的榛柴棵子中冒出了一颗颗人头。一个瘦猴子脸抬起来,睁大血红的眼睛,向张镇华喊:“啊哈!你们被包围了,快投降吧!”

张镇华认识这个人,是伪军谍报队的,一看他那个得意样子,肺都要气炸了,顺手就是一枪,那个瘦猴子惨叫一声,倒了下去。张镇华指挥20多名战士,就地卧倒在雪地上和敌人对射起来。

张镇华师长环顾四周,对同志们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我们一定要和敌人拼到底,绝不能当叛徒!”

女战士朱新玉说:“师长,你就放心吧,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

日军、伪军、谍报人员,在日本鬼子军官的指挥下开始向卧在雪地里的抗联战士发起了冲锋,张镇华指挥20多名战士一齐向敌人开了火,冲在前面的日军、伪军中弹倒下,后边的敌人又冲了上来……

在激战中张镇华师长的腿部、肩部、手上都中弹负了伤,其他战士们也相继受伤、牺牲。张镇华见这样硬拼的办法不行,于是用命令的口气对身旁剩下的同志们说:“我来掩护,你们往洼地里撤!”

朱新玉说:“不,师长,你们撤,我一个人来掩护!”

张镇华严厉地说:“为了抗战胜利,我们要尽可能保存实力,你们撤,我来掩护,这是命令,必须执行!”他为了掩护同志们撤退,吸引敌人的火力,突然从雪地中站起来,举枪向敌人射击,没有负伤和负轻伤的同志迅速向旁边洼地撤去,张镇华又中了弹,身子重重地摔在地上……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子弹打光,敌人才把张镇华和6名负了重伤的女同志一同抓住,押到宝清县城敌人的监狱里。

张镇华及6名女战士被俘后,他就清楚:除了当叛徒背叛祖国外,就根本没有活着出去的可能,因此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向被俘的同志们说:“我们已经经受了战争的考验,这回又得经受监狱里的考验,我们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不论怎么残酷也不能动摇。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党不会忘记我们!”6位女同志一致表示:“请师长放心,我们宁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

敌人上上下下都知道,张镇华是抗联五军三师师长,打仗最勇敢,用兵最有计谋,抗战最坚定,劝他投降没有一点指望,用刑也无用,只好从精神上来折磨他。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最关心同志,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不让自己的同志受苦。敌人把女战士朱新玉等人拉来审问,要当着张镇华的面给她们动刑,让他心里难受。当朱新玉被提到审讯室审讯时,她昂首挺胸,当敌人摆出一股傲气,把烧红的烙铁拿起来要往朱新玉身上烙时,朱新玉突然伸手,从敌人手中抢过火红的烙铁向敌人身上、头上烫,把鬼子、汉奸、伪军全吓的东躲西藏,闹的不能再审下去。张镇华在一旁见了哈哈大笑,他为有这样的抗联战士而高兴、自豪,冲着朱新玉夸奖道:“干的好!干的好!这才像个抗联战士,一个人要是连死都不怕,任何人也奈何不了他!”

在以张镇华为首的7位钢铁铸成的抗联英雄面前,敌人束手无策,于是便露出了凶恶残忍的杀人本性。在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深夜,敌人把朱新玉、刘英、崔顺善、郭英等6名女战士拉出城外,她们冒着风雪,昂首挺胸,高唱着: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

收拾着战友的遗体。

遗体还没有僵硬,

鲜血已染透了旗帜……”

英雄们高唱着歌走上刑场英勇就义!

宝清县的日、伪机关头头脑脑们,都采用不同形式和张镇华打过交道,进行过交易,都知道他的厉害,知道他既不会投降也不会给他们做事,主张在宝清县就地把他杀了。但佳木斯伪三江省的特务机关不同意,还想利用他和周保中的关系进一步瓦解抗联。经请示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同意后,于1940年3月23日将张镇华押送到佳木斯,伪三江特务机关立即进行了审讯,软硬兼施,采用了各种手段,仍然一无所获。最后他们认为:张镇华在东北时间太长,“匪性”难变,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于1940年4月间将张镇华同志杀害于佳木斯敌人监狱中。

当张镇华师长和6位女战友被敌人杀害的消息传到抗联五军队伍时,战友们泣不成声,一致摩拳擦掌,坚决要化悲痛为力量,把抗战进行到底。 抗联五军三师长张镇华牺牲,赵尚志悲痛万分,于1940年5月30日挥泪写下了《悼五军三师师长张镇华暨诸烈士英灵千古》的挽联:锅盔山前皎洁雪地透红斑应知将军经鏖战;宝石河头凄凉月夜对清流岂料英雄殉节休。

抗日英雄张镇华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7-17 10:45: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巾帼英雄:八女投江最小女兵只有13岁

下一篇:民兵连指导员李德龙寻找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感人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