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最后一位抗联传令兵”黄殿军:凝固在战火中的百年深情
2015-06-30 10:58:08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黄殿军回忆往事。王鹏飞 摄

  “最后一位抗联传令兵”黄殿军:凝固在战火中的百年深情

  ——访东北抗联老兵黄殿军之子黄贵清

  新华网消息(王鹏飞)也许,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在世的最后一个传令兵了。

  当年,举起一把锈钝的柴刀,踉跄地跟在队伍最后,第一次向烧毁了家园的鬼子冲杀之时,他仅仅13岁,还被抗联战士们摸着脑袋喊“小黄孩”。

  如今,92岁的黄殿军,像一根细长的竹竿,静静躺在炕上,连翻身也成了难事。

  本来,我们不忍心打扰—— 可是,他的儿子黄贵清说“老人有时还能说上几句”。

  当他试探性地扒在父亲的耳畔,大声说,“新华社的记者来看你哩,还能给讲讲不?”

  老人竟一下睁开眼,他挣扎着起来,开口就断断续续地道出一段段往事。

  国仇家恨民族情,十三岁走上抗争之路

  1937年,日军在当时的蒙江县(现在的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龙泉镇)实行归屯并户政策,把山里的老百姓圈到“屯堡”里看管,企图隔绝人民与抗日武装的来往,并强迫村里百姓去修路,当时年仅13岁的黄殿军与同龄的二黑子被强行拉去抬筐,两个小孩抬着一个大筐,肩膀被磨破红肿,疼痛难忍也不敢出声。在两个人偷偷去河边喝水时,被日本人发现了,一脚把他们踢到河里,黄殿军咬着牙忍住仇恨和疼痛爬了上来继续抬筐。

  一天,黄殿军和父亲上山时巧遇一队军人,一名军人向黄殿军打听村内日军数量,没想到黄殿军能详细说出日军数量并提供其站哨信息,这让黄呢子大衣军人刮目相看并邀请他参军。

  就这样,13岁的黄殿军加入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跟他说话的就是军政委魏拯民。他被分到第二军第二师,做师长曹亚范的传令兵,自此正式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传令兵。

  

  回忆时,黄殿军经常会有十几秒的沉默。王鹏飞 摄

  炮火锤炼战友情,身上留下抹不掉的勋章

  黄贵清告诉记者,黄殿军老人现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一个人躺在炕上时总能从其呢喃中听到几个名字,赵一曼、曹亚范、赵尚志……其中杨靖宇出现的最多。

  1938年,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濛江县召开万人抗日大会,杨靖宇站在木头台子上讲话,黄殿军跟着战友坐在台下听。“台上上来个大个子,足有一米八九高,肩膀很宽、身体魁梧,说话声音也洪亮。”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杨靖宇。

  大会一结束,杨靖宇立即部署战斗任务,带着部队攻打下一处日军据点。这是黄殿军记忆中打得最“舒坦”的战斗,“一枪没放摸了进去,抱起机关枪,南头一梭子,北头一梭子,地上的血都淹没了脚面子。”

  在这次战斗中他们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包括部队亟需的枪支弹药。庆功晚会上,因为黄殿军表现出色,杨靖宇亲自教他唱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这首军歌正是由杨靖宇填词,一百九十八个字,字字有力,句句豪迈。黄贵清回忆,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黄殿军常常给他将这段故事。

  1939年,日军调集七万五千多兵力,疯狂“围剿”东北抗日联军。为进行有效突围,杨靖宇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实行分散游击。当时作为传令兵的黄殿军,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将杨靖宇的命令及时传达到各团队,黄殿军经常要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

  一日,曹亚范师长有紧急命令要传出去,之前去的4个传令兵都是一去不返,曹亚范最后将任务交到了黄殿军头上。

  在黄殿军传达军令过程中遇到了第二中队的三个人,一个指导员,一个机关枪射手,一个班长,全都受伤了。面对受伤的三个战友和他们身后的追兵,黄殿军将军令交给了受伤的战友,毅然决然地掩护他们向大部队所在的山顶撤退。

  这时有五六个日军发现了黄殿军,冲了上来,黄殿军跳到横木后面,等追兵离近了,露头就打,把离近的日军全给撂倒了。等他发现没有声音了,就准备撤退,结果觉得右腿抬不起来了,一看,腿两边在往外流血,趴在一个小土包下再也站不起来。

  他心想这回要死了,就把剩下的10发子弹都装好,把2颗手榴弹摆好,准备决一死战,多打死一个赚一个。等后面的追兵离他5米多时,他先扔手榴弹,接着就开枪。突然听见脑后枪声响成一片,黄殿军知道这是增援部队到了。

  猛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然后连开了3枪,黄殿军也回应打响了3枪,其实这是暗号,紧接着黄殿军就因为筋疲力尽而昏倒了,昏睡中感觉到被人背在背上,醒来时已经回到了师部。

  讲到这里,黄贵清小心地撸起老人的裤子,老人腿上的弹坑还清晰可见。算上老人后脑和额前的,共有8处鲜明伤疤,而这个每一条褶皱背后都有一段撕裂血肉的故事。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6-30 11:06: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左联”发起人枞阳童长荣在东北抗联

下一篇:王德林:一位“响马司令”的爱国人生 举起抗日大旗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