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卢佩章往事:抗战烽火中同济六迁 亲历者中22位成为两院院士
2017-08-30 14:12:55  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个科学家最大的幸福是能对社会、人类做出些贡献。科学家要有创新,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选准方向,坚持下去。”如此幸福了一生、创新了一辈子的”中国色谱之父“卢佩章走了。

图说:中国色谱分析的先驱者之一卢佩章院士逝世,享年92岁。来源/网络

  2017年8月23日13时25分,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色谱分析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杰出校友、名誉教授卢佩章先生在大连逝世,享年92岁。卢佩章院士设计出我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发展了腐蚀性气体色谱等一系列国防分析技术和仪器,他开创中国色谱科学从无到有,研究色谱分析半个多世纪。同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哀悼卢佩章校友。

  卢佩章,1925年10月生于杭州。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同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任教,直至次年9月赴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卢院士生前一直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多次回母校讲学,亲自指导化学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对化学学科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值得关注的是,卢佩章在同济学习期间,国家正经历抗战危难时期,同济六次迁校,但是同济师生密切关注时局,时刻准备为危难中的祖国效力。也正是在那段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中,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在同济工作和学习的师生中有22位成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佩章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同济大学是抗战过程中搬迁次数最多、行程最远、过程最曲折的大学之一。抗战期间,日军将吴淞同济大学校园炸毁。为了坚持办学,同济师生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跋涉,历经数年,先后迁至上海市区、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和吉安、广西八步、云南昆明,最后到达四川南溪县的李庄镇(今属宜宾市翠屏区),行程一万多公里,号称“同济长征”,谱写了同舟共济、科教报国的壮丽诗篇。

图说:同济大学在抗战岁月中多次迁校 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让我们一起回顾抗战烽火中那段曲折的”同济长征“——
 

  一、从吴淞迁到市区

  1937年,日军侵占平津之后,又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从8月13日开始,日军持续轰炸同济大学吴淞校园,特别是8月28、29两日,日本飞机接连投下重磅炸弹,同济大学大礼堂、办公室,工学院、理学院、电机馆、解剖馆、生理馆、材料试验室、实习工厂、图书馆、教授住宅及学生宿舍等建筑,均遭破坏。

  幸好当时正值放暑假,留校人员很少,学校吸取“一•二八”事变时的教训,在翁之龙校长的部署和秘书长郭德歆、总务长陆振邦的组织安排下,全校凡能拆装的仪器设备和图书等,都分批抢运到上海市区。

  8月12日下午,当郭惠申、纪增觉等最后一批人员搬运校产撤离吴淞时,在黄浦江中杀气腾腾的日本军舰已经脱去炮衣准备轰击,大战迫在眉睫。学校从吴淞首次迁到上海公共租界,借用地丰路(今乌鲁木齐路)121号房屋,作为临时校舍。不久,上海战事日益激烈,无法上课,学校当局决定第二次迁校,从上海迁往浙江金华。
 

  二、迁至浙江金华

  学校从上海迁往金华,一是受到“不久即可停战媾和”论的影响,认为这次抗日战争仍会像“一•二八”那样,地区不会蔓延很广,时间也不会拖得很长,因而不宜迁校过远;二是当时同济校友朱家骅担任浙江省主席,学校冀望得到他的帮助,且金华离上海较近,搬迁比较方便。

  1937年10月20日,同济在金华开学。25日正式上课。这天上午,翁之龙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中提出:“迁来内地以后,将益励员生研究之精神,养成良善纯朴之学风,以树立新教育之基础,其在海上所沾浮躁奢逸之习气,务须荡涤毋存,傅能切实苦读苦干。”他要求广大师生,适应战时内迁办学的新情况,发扬苦读苦干的精神。
 

  三、迁至江西赣州和吉安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入敌手,日军紧逼杭州,日机不断空袭金华。在频繁的警报声中,已不能正常上课。于是,学校决定第三次迁校,从金华迁到江西赣州,医学院后期则从上海迁到江西吉安。

师生几经辗转迁校 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从金华到赣州,迁校工作困难重重。由于当时军运频繁,火车从金华开出,需费时四五天,才到南昌。再从水路乘木船,溯赣江而上,一路滩多水急,部分师生员工押运校产历时20多天,方到达赣州。

  在赣州,1938年1月底正式上课。学校总办公室、图书馆和教室集中在镇台衙门旧址。学生宿舍在武圣庙。教职工宿舍则在城里分散租借住房。

  当时在赣州和吉安共有教师73人,其中本国教授24人,德国教授13人。德籍教师离开上海的家来到这里,既无煤气,又缺自来水设施,生活上不习惯,气候上不适应。没有条件组织学生实习,他们就认真进行口头讲授,耐心帮助学生理解。

  1938年下半年,德国大使馆在给同济大学的备忘录中指出,因战事关系,德政府原给予德教授的特种补助及旅费补助金,已不能再继续发给,为应付现时困难,德政府认为最好暂时减少德教授在华的人数。这样,大部分德国教授相继回沪。只有史图博(Stübel)、柯勒(Köller)等少数教授表示愿意留在同济继续工作。
 

  四、迁至广西八步

  在赣州上课半年,1938年7月,九江危急,局势突变,同济决定第四次迁校,从江西赣州、吉安迁到广西贺县的八步镇。

  这次迁校,学生组织了两支步行队。一路从赣州出发,翻越大庾岭,到达韶关后,改乘火车到广州,跨上拖驳小船沿西江到广西都城、梧州,再肩负行装,翻山越岭,徒步几百里,抵达八步镇。另一路从赣州步行到韶关后,搭车到衡阳,改乘还未竣工的湘桂线火车至全县,再步行到桂林,然后乘木船溯漓江而上到平乐,再步行至八步镇。艰苦的行程,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同学们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悲壮的救亡歌曲,沿途散发自己编印的宣传抗日救亡小册子。他们从早到晚,翻越荒无人烟的山岭,忍受饥饿和疲劳,终于胜利到达了八步镇。
 

  五、迁至云南昆明

  1938年冬,同济第五次迁校,从八步镇迁到云南昆明。这次迁移,分为两路:一路为毕业班女同学和患病学生乘汽车经柳州,停留约1个月,再乘汽车到南宁,大部分同学换乘小轮船(即电船),小部分同学仍乘汽车到龙州。另一路男同学组织的步行队,编为1个先锋队和6个大队。每个大队分设4至6个小队,每个小队二三十人不等。从八步分批出发,约半个月到达柳州,休息1个月光景,步行至南宁,再改乘小轮船到龙州。所有同学到龙州集中后,由学校派汽车送到凭祥,再从凭祥出镇南关(今友谊关),至越南同登,换乘火车,经潦山、河内,老街至河口,进入国境云南,于1939年春节前分批到达昆明。
 

  六、迁至四川李庄、宜宾

  1940年初夏,昆明物价飞涨。六七月份,日机不断侵扰,打乱教学秩序,威胁师生安全。秋后,日机加紧狂轰滥炸,上课受到极大影响,有学生不幸在小坝附近被日机炸死后,更使全校师生感到生命难以保障。同济领导层紧急商议,决定迁往四川。十月,大学部先停课(附中和高职仍在昆明上课,直到1942年方迁李庄),学校开始第六次迁校,从昆明迁到四川李庄、宜宾。

  这次迁校,经川滇公路和滇黔公路入川,山陡路险,汽车经常失事,旅运非常困难。1941年3月4日学校装运测量仪器的卡车,就曾在贵州威宁附近翻车。

  最终,同济师生到达四川李庄镇。这里,一无电灯,二无书店,三无影剧院。不过,同济经过6次流离颠沛的搬迁后,开始了没有敌机骚扰,比较安定的教学生活,才开始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光,直到1946年回迁上海。

  抗战烽火中的同济师生都是英雄,后来,有22人成为院士。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整理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8-30 14:14: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军进犯上海时曾把商务印书馆当做重点攻击目标

下一篇:抗战时蒋介石下令烧毁长沙:长沙大火举世震惊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