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揭密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集中营
2016-02-01 15:02:33  来源:《档案春秋》  点击:  复制链接

  这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恶名昭著。在同一时期的东方,侵华日军在中国也建立了许多集中关押战俘、劳工、抗日军民和外国侨民的集中营。其中,1942到1945年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设立的潍县集中营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集中营之一。这里曾囚禁过,500多名同盟国侨民,演绎过一幕幕正气浩然、斗智斗勇、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的同盟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压迫的感人故事。

  乐道院变集中营

  188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狄乐播(Rober·M·Matter)夫妇来到潍县(今山东潍坊儿在县城东关门东南三华里处的虞河南岸修建了潍县乐道院,包括教堂、学堂、诊所三部分,是北美基督教长老会的山东总部)。1900年6月,潍县乐道院被义和团焚毁,1902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又利用“庚子赔款”重建乐道院。重建后的乐道院为一座漂亮的欧式建筑,占地200多亩,设有大教堂、教会学校和医院,其中有广文大学(齐鲁大学的前身)、文华中学、文美女中,医院还附设了医护学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包帕漪(中文笔名赛珍珠)、美国文化出版界巨商、《时代》杂志的创办人亨利·鲁斯(Henry R.Luce)都曾随父母在此居住过。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以日本侨民窃取情报、为日军服务为由,将侨居旧金山等地的6万多日本侨民集中到洛杉矶附近的指定地区,限制其自由。为了对美国的行为实施报复,日本决定将中国沦陷区内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未来得及撤退的旅华侨民实行关押隔离。

  1942年3月,驻潍县的日本宪兵队长汤木宣典率日本宪兵和伪军开进乐道院,强行驱赶其中的居民,将所有的房屋和区域依次编号,,并抓来民夫突击施工,砍伐院中树木,拆掉内部院墙,用拆下的砖瓦做材料垒起碉堡,在四周围墙上架起一道道铁丝网,并在林立的岗楼上全部安装探照灯。于是,昔日幽静典雅的乐道院,变成了一座阴森恐怖的集中营,日本人称之为“敌国人民生活所”(简称C.A.C)。

  集中营建成后,日军撤走了宪兵队.改由高等警署日本警官担任看守。主要看守官员有: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副领事古贺、日本军方代表神保中佐、集中营主管伊佐、日本警官小谷野等人,分别负责集中营的外交、军事、行政和安全事务。

  此后,日军将长江以北地区及上海的美英等国侨民陆续掳来,先后有牧师、教师、医生、商人、学生等共2008人被关押在这个集中营里,后来因为交换战俘等原因释放了500人。被关押人员中,有曾任蒋介石顾问的美国人雷振远(又名基格),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Watson McMillen Hayes)博士,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LJ.Davies)博士,后来担任美国驻华大使、关押前在辅仁大学附中任教师的恒安石,英国著名短跑运动员、1924年奥运会400米冠军、当时在天津新学中学任教的埃里克·利迪尔(Eric Liddell),还有327名儿童。

  集中营里的抗争

  这些被日军强行关押在这里的难民们过着非人的囚禁生活。据幸存者回忆,集中营四周的高墙设有岗楼和通电的铁丝网一集中营里臭虫、苍蝇猖撅,监舍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每张床与床之间相隔不到一尺,夜间小便、打鼾的声音清晰可闻,这对一惯强调个人隐私的西方人来讲,简直苦不堪言。每天起床钟敲响后,难友们都要赶紧蛊洗、吃早饭,等饭后的钟声一响,要到操场指定的区域排队点名,用日语报数,然后参加劳动。入寝钟声敲响后,他们必须回到房间睡觉,不准在别处逗留。营里食品和药物都非常匾乏,食品是配给制,少得不足以维持最低的营养,大家在沉默中忍受着长期的饥饿。孩子们面黄肌瘦,刚发育的少女停止了月经。同时,经常会有许多谣言传来,这些谣言不断地变幻着花样,将脆弱与恐惧的情绪传染给被关押的难友。

  争取权利和自由。为了与日军看守抗争,集中营难友们自觉组织起来,共同选出由9人组成的“自治管理委员会”,一致推选北美长老会神学博士、曾在潍县乐道院做过广文大学校长、熟悉乐道院情况的德位思担任主任委员。经德位思博士等人多次谈判交涉,日军最终同意了犯7名孩子在集中营上学和允许教徒做礼拜。学校开学后,在原烟台芝果学校班级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木工班、会计班、汉语、日语、蒙语和俄语学习班。难友们还组织了一个讲习会,讲授航海知识、美术理论、中外历史等专业课程。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开展了“大战臭虫日”、“打苍蝇日”等活动,获胜者奖励一盒红十字会救济的肉罐头一时间,沉寂的囚禁生活开始有了活力。在此后三年多的囚禁生活中,9人组成的“自治管理委员会”凭借德高望重的影响和处变不惊的胆识,带领1500多名同盟国侨民同日本法西斯斗智斗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难民。

  “救世军”乐队。集中营里的高年级学生柯喜乐(Norman Cliff)和精通日语的艾曼生有一次在蜘蛛网遍布的教堂地下室玩耍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架落满灰尘的破旧不堪的钢琴,难友们如获至宝。他们组织集中营里的音乐人才成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管弦乐队,起名为“救世军”乐队,经过修理后的那架破钢琴成了乐队的主要乐器。乐队经常演奏一些令人振奋的乐曲,不断鼓舞大家顽强斗争、争取胜利的信心。

  难忘的生日礼物。集中营的老师们则十分珍惜争取来的这一机会,用心呵护着那些本该天真烂漫却蒙受灾难的孩子们。现任美国新译西州议员的戴爱美(Mary taylor Previte)女士9岁时就与哥哥、姐姐、弟弟一起被日军关押到潍县集中营,曾度过一段难忘的苦难时光:她至今仍然难忘当年过生日的动人一幕:午后的阳光里,她跟在女老师身后,悄悄来到医院后面的一个僻静处。老师让戴爱美闭上双眼,自己轻哼着《祝你生日快乐》,充满了母爱的真挚。当戴爱美睁开双眼,一个略微有点干瘪的苹果静静地躺在一个打开的铁罐头盒中,这是老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在集中营中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宝贝。随后,老师用两块砖头临时搭了个“小灶”,再给铁罐头盒里放上稀有的豆油,点燃“小灶”下早已准备好的枯枝,然后又飞快地将苹果削成一个个的小薄片,这些小苹果片雪花般地向架在火上的铁盒里飘

  去……戴爱美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

  特殊的牛津证书。集中营里的300多名儿童大部分来自山东烟台芝呆学校。该校是一所专为侨民子女创办的英语学校,以高标准的教学闻名于世,当时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学校”。在该校学习的学生一律要通过牛津考试,并可免试进人牛津、剑桥、爱丁堡等世界一流大学。烟台芝果学校的师生被关押到潍县集中营后,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坚持办学。无论酷暑寒冬,还是饥饿疾病,夏天在院子里上课,冬天在床上学习,条件虽然艰苦,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始终用牛津标准—英国最高教育评估标准组织教学和考试。结果,集中营解放后,所有毕业生的考卷送到英国牛津大学,全部合格并补发了证书。

  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还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应该永远镌刻在潍县集中营的历史上,他就是曾获奥运会400米短跑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英国人埃里克。利迪尔。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火的战车》就是以他为原型讲述其前半生荣获奥运金牌的故事。在集中营里,利迪尔为孩子们当英语教师,他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仍尽其所能为孩子们授课。他幽默乐观,充满激情和活力,被推选为营区康乐小组主席,经常组织孩子开展一些文体比赛等活动,鼓励大家增加生活的信心。因他是苏格兰人,孩子们亲切地送他绰号“苏格兰飞毛腿”。一天,集中营传来了同盟国要与日本交换战俘的消息。利迪尔被列人首批交换名单,据说是由英国首相邱吉尔亲点的。但他断然拒绝交换,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后来因饥寒交迫和操劳过度,利迪尔身患疾病,又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于集中营解放前6个月长眠在中国大地上,年仅43岁。1991年,他的难友为纪念他,在香港发起成立了“利迪尔体育基金会”,并在集中营原址为这位可敬的世界冠军竖起了纪念碑,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埃里克.利尔体现了友爱互助的美德,毕生鼓励年轻人为人类的福社尽其所能。”

  集中营外的救援

  在难民们遭受饥饿和蹂踊的日子里,集中营外的中国人民无私地伸出了和平与友谊之手。戴爱美女士后来回忆说:“我们十分感谢潍县的农民们,当年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暗中设法从高墙上给我们送粮食。”

  下水管道传鸡蛋。日军对被关押者的食物供应极差,难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一个被难友们称为江太太的中国基督徒,不顾生命危险,暗中为营内提供鸡蛋。她往营内运输鸡蛋的通道是连接大墙内外的一条下水管道,而这管道正好通到集中营中一位叫帕堤克。斯坎兰的澳大利亚神父的屋内。每到晚上,江太太就和她的小儿子一起把鸡蛋连成串,顺着这条下水管道送进神父的房间,然后斯坎兰神父与同伴小心翼翼地避过卫兵监视,把这些救命鸡蛋送到难友们那里。有一次,斯坎兰神父正坐在墙边小凳上,同往常一样,向墙外传达了可以开始传送鸡蛋的讯号。恰在这时,一名巡逻卫兵走过来,神父迅速用长袍将“输送管道口”盖住,同时通知对方停止送蛋。可是外面的人不明就里,仍然不停送蛋。谁知那卫兵这次还特地停下来与他交谈。几分钟后,管道内蛋壳破裂,神父长袍下流出了生蛋糊浆,泄漏了秘密。卫兵大怒,将斯坎兰神父单独监禁巧日,并堵塞了那条下水管道。

  挂在电网上的中国男孩。潍县上虞河村有一个叫韩祥的十几岁男孩,经常与大人们一起用在电网上搭木板的方式,翻越集中营带电网的围墙,给难友们送粮食,为缓解集中营内的窘境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一天晚上,韩祥与几个大人趁夜黑又一次把那块几米长的厚木板搭在了集中营两堵墙之间的电网上,韩祥踩着大人的肩膀跃上已搭好的木板,两手各提一包食物,像走平衡木一样小心地向前走着,在将要走到电网那头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狼狗的狂吠声和刺耳的枪栓声,韩祥猛地一惊,重心失衡,发出一声惨叫倒在了电网上,一个刚才还鲜活的生命瞬间被电击身亡。残暴的日军看守为了借以示众,让这个男孩的尸体在电网上挂了一整天!

  运粪工张兴泰父子。由于营内供给不足,加上缺医少药,难友们的生存状况日益恶劣:面对日本人严密的监控,被难友们推举为自治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德位思博士迫切希望能与营外取得联系,寻求帮助。于是,他想到了唯一能自由出人集中营的运粪工张兴泰和其儿子张锡武达。父子俩是集中营附近李家村的村民,受雇在集中营向外运输粪便,对营内侨民的遭遇非常同情。当德位思博士向张兴泰父子表明意向后,耿直忠厚的父子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难友的请托,毅然承担起了营内外联络的任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德位思博士写给曾任广文中学校长的中国牧师黄乐德的求援信件藏到拉粪便的桶底下,将信带出营外,转交给居住在潍县城西南角的黄乐德牧师。黄乐德在看完信件后,将集中营内难友的生活状况透露给了潍县人民,四周的民众在各自家景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踊跃捐赠善款。黄乐德还说服当地的一些军政头目们纷纷解囊,共募得捐款30万伪币,折合美金l0余万元。这批募集到的款项,由黄乐德的儿子黄安慰与女儿黄瑞云分三批秘密送往中立国瑞士驻青岛代办处外交官格的中,以国红十会的义购买了集中营内急需的药物与营养品,分批送往集中营中。正是这一批批的救命物资,才使得1500多名被关押的西方侨民能够幸运地支撑下来。

  抗日武装营救恒安石。17岁的美国青年恒安石和30多岁的英国退役军官狄兰计划出逃。他们委托张兴泰与附近的抗日游击队联系接应。张兴泰再次慨然应允,他千方百计与当地游击队取得了联系。1944年6月9日夜,在日本哨兵换岗的一瞬间,营内三个人影迅速跑到东北角的大墙下.被称为‘’营中巨人”身高两米的英国电气专家托米。魏德充当人梯,托起恒安石和狄兰敏捷地飞越高墙一在大墙外接应的游击队员迅即帮助他们成功逃离了现场,并将二人送到驻在平度县孙正村的抗日游击队十五纵队总部保护起来在这里.恒安石和狄兰分别给自己国家的驻华使馆写了密信,游击队又派人将信送往重庆,使美、英驻华使馆了解了日本在潍县设立集中营的真相至此,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潍县设立集中营的恶行才大白于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17岁的美国青年恒安石.在上世纪70年代初曾担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助手,为中美建交做出过贡献,他还于1981至1986年出任过美国驻华大使,其间的1982年8月,他会晤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双方以巧妙的外交方法解决了中美建交后出现的第一次危机。

  期待和平与胜利

  为法西斯敲响丧钟。集中营中的难友们没有一天不期待着和平和胜利的到来,当他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频频失利的消息后,己经预感到法西斯的末日快要到了。他们秘密约定,一旦谁最先得知德军放下武器的消息,就在夜间敲起巨钟.让难友们共同分享这一胜利的喜悦:1945年5月的一个深夜,劳累了一天的难友们都已进人了梦乡,突然23号营区哨所里的巨钟被敲响,激昂的钟声传遍整个营区这是为法西斯敲响的丧钟旧本看守被这一大胆举动彻底激怒了,他们连夜把集中营里的全体侨民召集到操场上,气势汹汹地逼问是谁敲的钟?而难友们个个心里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知道,苦难的日子快要结束。

  营救队员从天而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两天后的8月17日,同盟国以司泰格少校为组长的7人“鸭队”营救小组,从昆明驾驶B一24轰炸机实施营救行动。上午9时30分,镶有美国国旗图案的B一24轰炸机抵达潍县集中营上空,机上的营救队员看清地面情况后,决定实施空降突击。7名全副武装的美国空降兵跳伞降落在集中营北侧的玉米地里,并迅速向集中营扑去。自感末路的日伪军看守全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动都没敢动一下。顿时,整个集中营沸腾了,难友们狂喊着,潮水般涌向大门口,将前来营救的美军高高举起,他们跳着、叫着、哭着、笑着,不分国籍、不分男女老幼地拥抱在一起,庆祝这一胜利时刻的到来。

  奏响《同盟国进行曲》。还在难友们开始预感到日本人的末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救世军”乐队的骨干柯喜乐、艾曼生等人就抽时间聚在修鞋室里,把美、英、中、苏四国国歌串在一起,谱成《同盟国进行曲》进行秘密排练,等待着自由和胜利的那一天奏响。为了不让日本看守发现,他们在排练时有意识地插进一些教会颂曲。8月17日这天,在集中营里的人们疯狂地欢呼雀跃的时候,“救世军”乐队在大门口的土丘上奏起了僚亮的《同盟国进行曲》—这是团结与友谊、和平与胜利的乐曲。顿时,难友们全体肃立,营内气氛庄严肃穆。

  历史永远铭记

  60多年过去了,如今,坐落在潍坊市区虞河南岸的潍县集中营遗址上,乐道院等一些欧式风格的建筑依旧保存完好,一尊名为“胜利。友谊”的雕塑高高矗立,雕塑的基座上镌刻着100多个当年被囚禁者的名字—戴爱美,毕大卫,李爱锐,柯喜乐,孟义,戴存仁……这是一群蓝眼睛、黄头发、却拥有地道中文名字的外国人。战争让那些外国侨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至今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一些简单的汉语。他们心底永远都有一个难忘的中国情结。他们相互联络,组织潍县集中营营友会,建立网站,撰写回忆录。沙德拉。司马女士出生在潍县集中营,为表达对出生地的怀念,她用自己的积蓄在潍坊广文中学设立了奖学金,并被聘为学校名誉顾问。这些集中营的幸存者不光自己念念不忘,还把这一情结传给自己的儿孙,中国已成为他们精神上的第二故乡。戴爱美女士这样深情地讲述自己1983年第一次回到中国的感受:“我跪在北京国际机场的地上,亲吻这块土地。我出生于河南开封,中国是我的母亲,我是跪下来亲吻自己的母亲,我终于回到家了。”

  67名当年曾被囚禁在潍县集中营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士及其家人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在曾经关押过他们的潍县集中营旧址前聚首,纪念他们获得解放60周年。上午9时30分,在那个曾经最令难友们疯狂的时刻,60枚代表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礼炮响彻云霄,1500只代表1500名集中营难友的和平鸽振翅高飞,327个代表被囚禁的327名儿童的气球五彩缤纷,人们用这一方式纪念那段苦难的岁月和那些曾经被法西斯蹂躏的侨民。

  当年那些10岁左右的孩子,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目睹这里的一砖一瓦,老人们不禁相拥而泣……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童年时光的戴爱美女士在纪念会上动情地说:“我们这些曾经被关押在集中营的人,今天愿在这里以亲身的经历体会,告诉大家—战争、仇恨、暴力绝非引向和平之途!”78岁的史蒂芬。麦特卡夫先生站在埃里克。利迪尔的墓碑前,深情地告诉人们:“潍县曾是我被囚禁的地方,也是我在逆境中的学校。”的确,艰苦的集中营生活,对难友们的肉体是一种伤害,但也磨砺了他们不屈的精神。戴爱美女士说:‘’那也是英雄辈出、怀着希望、迎来胜利的一段岁月。这段岁月影响并塑造了我的一生。”

  这次纪念活动还为“潍县集中营陈列馆”举行了揭碑仪式。陈列馆展出的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它告诉人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6-02-01 15:05: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44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建立抗日民主联合政府

下一篇: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撒传单:尔再不驯 变万吨炸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