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纪实
2019-01-12 10:20:59  来源:抗战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侧,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即大举攻掠中南半岛。1941年末,日军重挫驻缅英军,直逼其首都仰光。日军大本营称:缅甸作战之目的,在于击破驻缅英军,加强对华封锁,彻底切断中国抗战唯一的外援通道――滇(中国云南)缅(缅甸)公路。

  在日军精锐师团15军的猛烈攻击下,英军节节败退。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出兵入缅作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1日向杜聿明的第5军、甘丽初的第6军下达动员令,编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为司令长官(卫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作战军事会议。中方由蒋介石主持,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及美国陆军航空队队长勃兰特参加。中方公开明确向英国表示:我国派8万人入缅作战,而韦维尔“死到临头”却说运输不便拒绝了。中方“请缨”未果,只好下令部队暂不入缅作战。1月29日,日军又攻陷要地,缅甸英军司令胡敦再次致电请韦维尔同意并派出运输工具速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韦维尔还是“老太太喝面汤――端着架子”。这回英国首相丘吉尔急了,亲自发电报质问韦维尔。韦维尔只好同意部分中国军队入缅,但远征主力尚在中国国内,直到2月26日,缅甸首都仰光告急,韦维尔才真正慌了手脚,数次请求中国军队迅速入缅作战。由于英国老牌殖民者的传统思想作祟,直接延误了远征军的作战布署,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远征军这次作战的失利。

  1942年3月1日,蒋介石飞赴腊戌(中缅边境城市名),3日召集杜、甘及一应前线将领,商讨作战事宜,至此,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才正式开始,这次作战行动,中国军队主要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战斗。

  东吁防御作战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的先头部队于3月8日到达东吁(当天仰光被日军攻取),随即按英将亚历山大的要求接替英军1师的防务。师长戴安澜将军的防御布署是以东吁为主阵地,前沿设在鄂克春,军骑兵团进至彪关河,占领掩护阵地,并以机踏车排(装备轻型装甲车)前出至大桥附近警戒。

  3月14日,战斗正式打响,日军15师团向良礼彬的英军发动进攻,但英军早已“开溜”,日军追击至大桥附近,遭中国军队阻击被迫后撤。但日军并不放弃,持续进攻,中国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由于装备差距和英军的未战先退,19日,日军占领彪关河。

  22日拂晓,日军第55军团第112联队开始向鄂克春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我军顽强防守,日军再次受挫。但由于日军在21日以102架战斗机和77架轰炸机,连续袭击了英军马圭空军基地,重创英军,所以中英联军痛失制空权。23日,日军在空军、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下,再次猛攻,我远征军浴血奋战,日军进攻失败。日军称这是入缅以来“第一次与强敌作战,使其进攻受挫,使指挥陷于混乱”。

  在此后的日子里,日军不顾伤亡惨重的代价,甚至丧失人性地使用糜烂性毒气,继续进攻东吁。戴安澜将军率部死战,虽伤亡甚重,仍坚持抵抗杀伤日军。但后来情况突变,杜聿明派出支援200师的第5军预备队96师在增援东吁的途中,在彬文那车站遭日军轰炸,火车出轨,96师受阻,无法前进,第5军决定放弃东吁,而200师主力则趁夜晚安全撤出东吁。

  东吁保卫战,是缅甸作战期间中英联军进行阵地防御作战中坚持时间最长,也是成功实施敌前撤退的一次战斗。进攻200师的日军第55师团在其记录中写道:“当面的军队是重庆军(日本称国民党军队)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虽说是敌人,但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赞扬。”

  斯瓦河沿岸阻击作战中国军队撤出东吁之后,新22师也撤至耶达谢东西之线。伊洛瓦底江两侧的英军也在日军33师团的攻击下,退至阿兰谬地区。

  日军15军移至东吁,采取切断我军退路,以其主力沿东吁北进,重点保持右翼,压缩中英联军主力于伊洛瓦底江地区,予以消灭。

  4月5日,蒋介石在眉谬召集5、6两军高级将领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在彬文那附近与日军决战。此战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英军务必坚守阿兰谬。蒋介石把这一决定告诉中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并让他转告英将亚历山大。同时蒋介石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司令。而新22师此次作战任务事关重大,作为阻击兵团扼守斯瓦河北岸,阻击日军,掩护主力集结部署,准备与日军决战。

  4月6日,日军15军143联队开始向新22师防地发动猛攻。战至7日中午,日军突破守军阵地,我守军采取运动防御作战,逐次撤退逐次抵抗,节节抗击敌人,迟滞敌人进攻,利用空间争取时间,掩护主力行动。4月16日,参加与日军决战的主力部队,已按既定计划到达指定位置,正积极做与日军一决胜负的准备。但右翼英军却在4月7日撤离阿兰谬,防守左翼的中国军队也只好同时撤离毛奇。牵一发而动全身,英军“老头拉胡琴自顾自”一溜,日军主力正从英军撤出的空档向我5军压来,杜聿明的5军陷入三面受敌的危境。彬文那会歼日军的计划彻底泡汤。于是史迪威和罗卓英要求“第5军主力应先向密铁拉、瓢背间逐次集结,并以一部在既设阵地持续抵抗,掩护军主力作战”。19-20日,我96师与日军激战三日两夜,予敌军以沉重打击,最后转移至央未丁地区。

  仁安羌解围作战 日军33师团由于英军不战自退,结果仅遇轻微抵抗就连续占领瑞当、卑谬、阿兰谬、新榜卫等地,逼近英军第一军团部所在地马圭。这时,大鼻子又想起了中国人,当日下午,英将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将军:仁安羌方面英军陷入日军包围,请求远征军出兵相助。15日下午,刚到曼德勒的66军(远征军预备队)38师师长孙立人接到罗卓英的命令,立即派兵驰援英军。

  孙立人将军派112和113两个头等主力团出发。开赴纳特曼和巧克巴东。113团在英军轻型坦克12辆、炮3门的配合下,于18日凌晨发起进攻,激战至当日16时,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阵地。为配合113团进攻,被围的英军部队也苦战一日,但毫无进展。英军将领认为自己的部队已经“虚脱”不能再战斗,所以强求中国远征军连夜进攻,为英军解围。这时,孙立人师长已经赶到113团,他认为远征军的行动已经暴露,仅以一团之力不可能解围,跟英将史林商量了半天,老外才同意次日拂晓天光大亮才攻击。

  19日拂晓,加强的113团展开全线进攻,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双方肉搏绞在一起,3营长张琦壮烈殉国,战士也死伤惨重,但终于在15时救出被围英军第1师7 000余人和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及被虏英军500多人,并从日军手中夺回英军汽车100多辆、骡马1000余匹,完整交还英军。这次作战,113团参战人员1121人,阵亡204人,伤318 人,损失惨重。但中国远征军的顽强战斗作风,震惊了那些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洋人。孙立人师长也在战后获得了英皇委托印度比哈尔省督颁发的英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政府也向他颁发了“丰功勋章”。

  还是英国人,在当年5月,孙立人率38师进入印度时,守卫缅印边境的英边防军竟要求38师以难民身份解除武装才能进入。孙立人怒不可遏亲往交涉,而驻在当地的英军恰是被孙立人解救出来的英军1师。38师官兵虽然后来顺利进入印度,但心中的愤懑却积聚了很多年。

  缅东地区战斗东吁失守,200师北撤,东吁经毛奇、垒固、雷列姆至腊戌的公路立即处在日军威胁之中,而当时防守这一公路的只有6军55师一个团。

  日军56师团派出先遣队于4月6日进攻毛奇。守军一个连撤守克马俾,日军随即追击占领克马俾。11日日军再次突破我军防线。12日暂55师急调2、3团占领预设阵地,14日6军指挥部与55师指并住垒固,又令149团在垒固以北设防,日军先遣队向我军发动进攻,遭有备我军痛击,日军投入预备队再战,我军失利。此后双方互有胜负,但日军渐占上风。当日军攻占孟瑙并向腊戌快速迂回时,蒋介石25日急电罗卓英严令派28师主力迅速增援腊戌,但罗卓英和史迪威却坚持必须全力展开曼德勒会战,没有增援腊戌,所以日军在29日轻易攻取腊戌,中国远征军唯一通往国内的退路被日军截断。而罗卓英和史迪威此时才放弃了所谓“曼德勒”决战的梦想。但日军并未停止进攻,4月30日,日军大本营确定向中国国内进攻的方针,首先在边境一线歼灭中国军队,然后越过边境向中国境内的龙陵、腾冲附近怒江一线追击。这就是电视剧里的那句台词,“本想到缅甸到日本,没想到让日本追到国内来了”的原型历史。日军15军接到命令,长驱直入云南境内,并于5月5日到达怒江惠通桥附近。刚刚增援到达的中国军队2个工兵连,炸掉了惠通桥,接着增援的36师赶到,中日军队隔怒江对峙。倘若让日军冲过怒江,从云南方向侧击重庆,那真不晓得当时的中国政府还到哪儿找首都了(南京失陷,重庆已经是陪都了)。

  形势急转直下,东路日军已经迂回到远征军主力的侧后,再不撤退,就有在缅甸被全歼的危险。开始,罗卓英要求杜聿明率5军向印度撤退,但杜坚持要退回国内,但过了几天,退路密支那、八莫已被日军攻占,杜聿明才感到形势严重,只好破坏重型装备,各师分散行动。第5军军部和22师徒步走在“野人山”区――毒蛇恶蝎、炎热的天气、不见天日的密林、热带瘟疫、断粮,衣不蔽体的官兵像原始人一样,茹毛饮血尝尽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于7月25日才到达印度的莱多,几千名中国远征军葬身在缅甸的莽莽热带丛林中。直到晚年,杜聿明将军每当提起那些自己的弟兄还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5军的96师也是人困马乏,损失惨重地回到云南剑川。5军200师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将军伤重不治,以身殉国,举国震惊。周恩来送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其他远征军部队66军、6军也分道撤回休整地。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以失败告一段落。长期以来,失败原因众说纷纭,但取得共识的有以下几点:一,由于英国人的横生枝节,致使远征军仓促参战;--,英国军队只求自保,损害友军,而且到时又不及时通报情况,每每陷中国军队于被动;三,指挥环节繁乱,入缅之初胡敦、亚历山大指挥,后来蒋介石、史迪威、罗卓英,“鸡一嘴鸭一嘴”,前方将士无所适从。四,忽视侧翼后方安全,致使远征军后退无门,损失惨重。

  中国远征军从1942年3月入缅作战到8月撤出,转战1 500多千米,多次重挫日军,并创造了东吁防御战、仁安羌解围等永彪反法西斯战争史册可歌可泣的战例,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的普遍称赞。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的斯大林在其国内抗击纳粹侵略最紧急的时刻,都曾号召本国人民“效法中国”。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通知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和其它不平等特权(香港九龙除外)。可以这样讲:正是这些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以身许国的远征军将士,用自己的眼泪汗水和鲜血,铸造了中国在世界上浴火重生的形象

  [附:第二次入缅作战]

  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失利后,缅甸即全部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被完全切断,中国外援中断。而对英美来讲,缅甸也是个心腹大患。于是史迪威在征得最高当局的同意后,决定在印度重建中国远征军。蒋介石同意了这一建议。根据中关英三国达成的协议,由美军负责装备和训练,英军负责后勤,中国出人,在印度兰姆伽和中国昆明等地,开始大规模培训远征军。到滇西反攻时,远征军系列共有步兵13个师、炮兵14个营、装甲兵2个营。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全师官兵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千余匹;拥有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57毫米战防炮(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战防炮24门、82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焰喷射器85具、反坦克火箭筒108具、冲锋枪和卡宾枪400余支。其它武器及通信联络设备也是美军的在役装备。总的讲,比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有了明显进步。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是所有远征军都这样齐装满员,事实上只有新I军、新6军等精锐部队才这样,其它部队差了不少。

  1943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重庆召集何应钦、蒙巴顿(英驻印度总督)、史迪威等人开会,商讨并决定了《中华民国驻印军缅北反攻计划》,由此开始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入缅作战。这次历时近两年的作战,在经过围攻密支那、松山、平戛、腾冲、龙陵、畹町等几次滇西反攻的浴血奋战后,以彻底胜利的完美结局而告终。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9-01-12 10:21: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

下一篇:苦战杰布山,胡康河谷最后一战(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