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访见证中国远征军功绩的四位耄耋老人
2017-03-23 09:21: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云飞  点击:  复制链接

新华网专稿:老人是故事,是历史。本文的主人公是四位老人,是旅缅华侨华人。他们的经历虽各不相同,但共同见证了那段历史,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
 

主人公一:杨伯方,83岁,中国远征军留缅老兵

我的祖籍是河南洛阳,1922年生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那年我15岁。看到日军蹂躏我河山,我的心情与全国人民一样悲愤。我选择了当兵,想报效国家。受训后,我们部队便开赴东北战场。1941年冬,我正式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同年12月奔赴缅甸战场。我和10万远征军战友一样,愿舍生忘死去保卫缅甸免遭日军占领,保护滇缅公路国际运输线畅通,保障中国西南大后方安全。

1942年1月初,日军从泰缅边境开始进攻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其实,我们在中缅边境地区待了两三个月,英国人出于私利,起初并不希望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但是到了顶不住的时候,才紧急要求我军入缅援救。可气的是,正当我们日夜兼程挺进缅甸的时候,英军却于3月8日轻易放弃仰光。英军不仅配合不利,还突然继续后撤,使中国远征军陷入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我参加的仁安羌解围战是远征军入缅第一阶段作战唯一的一次大捷。仁安羌在缅甸中部,是著名的石油城。1942年4月18日至19日,孙立人将军部下的2000兵力在仁安羌与日军血战,我当时就在其中。我们以少胜多,最终打垮了日军9000多人,迫使日军弃尸1000多具逃跑,解救出了准备要投降的英军官兵近8000人。

不过最为悲壮的还是东吁保卫战,当时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在1942年3月下旬与几倍于己的日军第55师团在缅甸古城东吁交战。苦战7天7夜,歼敌四五千人,我们自己也损失惨重。

战场形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日军师团从东线侧翼千里突袭缅北重镇腊戌得手,抄了我们后方,导致远征军第一阶段作战全面崩溃,驻缅英军和部分中国远征军被迫撤退到印度,远征军余部撤回国内。我随部队退到印度。撤退中穿原始森林过野人山,吃尽了苦头,热带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的生命。我也因受伤住院治疗3个多月。伤痊愈时,所在部队已回国。于是我只好留在印度加尔各答教书,之后漂泊到缅北,最后定居东吁,主要从事华文教育至今。

为了缅怀战友,我主编了一部《中国远征军纪念册》,其中相当部分是我写的,也收录了不少旅缅华侨的回忆文章、缅怀诗词和纪念照片。

主人公二:刘大江,87岁,中国驻印军老兵

我是1918年生人,祖籍安徽,出生在南京,我父亲是军人,但自小跟外祖父长大。我11岁时来到上海,后来先后经历了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

那时,我在上海南市区的民利中学上学。我和同学们看到日军那样残暴(说到这里老人眼泪夺眶而出),年轻人都想参军。我们学生到战场上送东西,送慰劳品。抵抗3个月后情况仍不好,队伍开始撤退。我跟着部队到了南京,后正式参军进入南京防空学校学习。

后来中国驻印军队需要知识分子从军,我便报名进入了教导第一团,训练1个月后便到了昆明。我们坐飞机到印度一个地方,又到雷多,最后来到莱珈。我们在那里遇到了第一批从缅甸东吁战场撤退回来的部队。

在莱珈,我遇到旧战友,经他推荐,我被分到76团工程连,学开车,运送军火到前线。我到过缅甸巴莫、密支那。密支那战斗非常激烈。

抗战胜利了,部队要回国了,但我们已经感到回国要打内战,大家不愿意回去,于是我们几个便到了仰光,开始办学校。此后,我一直教华文补习班。

主人公三:李毓荣,82岁,“死亡铁路”劳工

我是缅甸华侨,祖籍广东,1923年生。1942年缅甸完全被日军占领时,我19岁,看到的是一片经济萧条。当时我在仰光做小买卖,常听到看到有人被日军开枪打死。

1943年雨季,我参加了“缅甸华侨志愿工作团”。其实我是按照缅甸华侨联合会的要求去的,报名时,我们并不知道是干什么去的,心里只想挣钱糊口。

我当时与五六个同伴一起去报名,在首批劳工中华人大概有300人。大约是1943年6月,我们坐火车出发,到了毛谈棉,住进警察局。我们在那里运枕木,干了1个月。后来又换了地方,还是搬运木头,还有铁轨。劳工干活受了伤没有人管,还有的人得了疟疾,也没人给医治,很快便死了。

我们每天早上5点起来干活,一直要到下午5点。我们负责运送物质,工作是很累很苦的,在工地现场干活的劳工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我干了3个月后提出回家,他们不让。于是,我们7个人商量好逃跑,最后成功地逃回仰光。

回到仰光后,我继续给人打工,还送过报纸、到金店当过学徒。后来我在仰光的《中国日报》当守门,靠自己补习中文,进步很快,最后当上了《人民报》的排字工。

我喜欢文字工作,也喜欢写诗。针对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矢口否认日本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我赋诗两首。其中一首的题目是《二次大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有感》:“记忆犹新六十年,不忘昔日暴烽烟。斑斑痕迹伤仍在,历历目前恨永牵。今见春光无限好,凭机美景创千篇。同心被泽施群众,四海安澜乐叶天。”其二的题目是《七七抗战有感》:“莫忘七七事,卫国保家时。日寇横行逞,黎民旦夕危。八年艰苦战,每岁感伤悲。企盼泯仇怨,同栽友谊枝。”很多时候我通过诗来表达我的心情和想法。

主人公四:李四维,80岁,曾任日军翻译

我是广东人,1925年出生在缅甸勃生。15岁时,我在勃生华侨中学上学,曾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向华侨宣传支援祖国抗日救国。活动有义卖,救国捐,我还捐自己的零花钱。我参加了歌舞队,搞游艺活动。我们还动员印度商人,不要卖日货,共同抵制日货。

1942年初,日军侵入缅甸。由于人们恨透了英国人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所以日军入缅初期我们是广泛欢迎和支持的。后来,缅甸人民在现实中看到日本给予缅甸的“独立”是假独立,而且日军比英国人更坏更残暴,于是民众便揭竿而起抗击日军。

我是日军入缅初期参加日军培训班学会日文的,而且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才干翻译的。我不是帮凶,而且还保护了不少华侨华人,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

日文学习结束后,我先在日军军政部当翻译,后来到日本宪兵队做翻译。我亲眼看到日本人抓反日侨领,也有几个人被抓被杀,但大多数跑了。我尽量做一些保护华侨华人的事。我知道,由于缅甸人帮助日军,中国远征军伤亡很重。后来我逐渐看清了日本法西斯的真面目,勉强干了一两年后,1945年初,我借故仰光的哥哥生病需要有人照顾,便辞掉了日文翻译工作。

日本投降后,我在仰光育德学校当教员,后又去参与组织南洋中学,教缅文。我还先后在《中华商报》、《新仰光报》当记者编辑。

现在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迹象,我们要永远保持警惕,要想办法制止他们,不能让他们起来。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本网驻仰光记者张云飞)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3-23 09:24: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史实

下一篇:远征军系列图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