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2018-01-26 11:08:35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上海、南京失守后,江浙一带抗日游击武装纷纷兴起。正规军之流散兵员、地方自卫团勇、爱国学生、产业工人、农民、大刀会、帮会等各种成分都有,中共地下组织积极开展工作,争取领导权。第三战区也派出部队向敌后推进,培植游击武装。为配合沪郊黄浦江南、杭州湾地区游击斗争,钱塘江南时有正规军北渡。[1](P55、P58)新四军建立后,更向华中敌后发展。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于是兴起。

  早在淞沪会战期间,统帅部即秘密部署组织民众抗日武装组织。遵蒋介石电令,戴笠、杜镛(月笙)二人合作,组成一支一万人的武装,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担任阻击、绕袭、袭击,牵制日军行动,并派分遣部队埋伏在上海近郊,搜捕敌谍和汉奸。组成的别动队5个支队(相当于团),由在粤军中担任过师长的刘志陆任总指挥。总指挥部之上设军政合一的机构“苏浙行动委员会”,杜月笙任主任委员,戴笠任副主任委员兼书记长,俞鸿钧、俞作柏、杨虎、蒋伯诚等人任委员。陆京士、朱学范率领的两个支队,曾在苏州河一线配合正规部队作战,表现非常英勇。上海沦陷后,该别动队即留在沪郊开展抗日游击斗争。[27](P69-70)

  上海、南京沦陷后,江南从事抗日游击战之武装不下一二十万人,经第三战区整饬,计有:1.江南挺进军,总司令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兼任,有第一、第二两军(后改为攻击军),活动于正规阵地左近,然缺乏民众基础。2.忠义救国军,由军事委员会军统局长戴笠任总指挥,副总指挥兼参谋长俞作柏(后俞作柏接任总指挥),总部设于皖南。其前身为军事委员会江浙行动系统别动队,后改编为游击军12个支队和太湖总队。第五支队(袁亚承)驻江阴东乡,周正刚支队驻无锡,以此为支柱。其他各支队分布武进以东各县,每县大约一个支队。3.江浙游击军,司令兼军长邓本殷,该部多系国军西撤时散处南京、上海四郊之粤、桂、川、湘军掉队士兵,成分复杂。在苏州、常熟、无锡、荡口一带,原叫抗日自卫军。邓氏离队,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第四路军。4.沪郊六县游击队,指挥熊剑东,为军事委员会江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一部,1937年冬-1938年春,在上海任锄奸工作,后由租界撤退,改编为游击队若干梯团,未及千人。1939年春,熊奉战区司令长官令,为挺进军司令,移驻常熟。5.江苏义勇军,由蔡仁基、张少华分任正副指挥,后由省政府改编为常备旅,蔡旅驻江南,张旅驻江北,一团(承寿根)驻武进,二团(贾长富)驻扬中。后新四军呈报张部不轨,张被撤副旅长兼团长职,改任泰兴县代县长。6.(南)通海(门)崇(明)启(东)四县人民自卫军,正副司令彭龙骧、魏湛元和参谋长陈赓尧分任3个支队司令。[1](P61、P62、P64、P65)

  太湖地区因有沪、杭、宁、锡数十万产业工人,该地区游击队成分较好。抗战初期,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共分5路:第一路(总指挥管文蔚),以管山(邻近武进西北乡孟河)为根据地,活动于金坛、丹阳等县,与新四军联络。第二路(总指挥叶某)千余人,于金坛编成,战斗力最强,后成为1939年3月东征之主力。第三路(总指挥梅光迪,何克熙副)。第四路(总指挥强某),系邓本殷(原琼崖镇守使)“江浙游击军”所部,部分为忠义救国军周正刚支队编成。第五路(总指挥吴肇璜,陆某副,政委官岳),1939年5月由沪郊六县游击队熊剑东部及苏州吴肇璜部编成。[1](P59、P62)

  第三战区派赴敌后部队不断打击日军。1938年1月17日,第七十九师袭击富阳附近第六师团。2月11日-25日,第五十九师袭吴兴附近敌人。2月中旬,浙西余杭、海盐、孝丰、临安、曲星附近第六十二师(陶柳)、第七十九师13日不断广泛游击。日军为“扫荡”江南,保持京杭公路安全,以上海派遣军一部分由长兴、宜兴、溧阳、宣城等地向苏皖边区进攻。战区乘势诱敌深入,予以重创,日军主力窜至广德,复遭第七十六师(王凌云)阻击,日军“扫荡”企图未得逞。3月下旬,第六十二师北渡钱塘江,至敌后游击。该师在海盐、海宁、平湖、嘉兴一带,对敌反复袭扰战斗,凡5个月,毙日军佐藤中将以下官兵4千余名。为牵制余杭附近敌军转移兵力于海盐、海宁方面,战区另以第二十五军(万耀煌)由临安方面数度进袭。4月15日,第六十二师(陶柳)克海宁。16日,第八十六军(何知重,后吴剑平)于诸暨、绍兴间攻击日军第三师团。24日,第七十九师克复余杭双溪镇以西地区。5月1日起,第一0八师袭击余杭,第七十九师袭武康,均有斩获。为阻由江南抽调兵力援救台儿庄,战区令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对当面敌全面袭击,牵制其转移鲁南。第十集团军(刘建绪)第五十五旅及第十九师(李觉)一部出击富阳,第九十八师(夏楚中)相继出动,于皖南及苏浙边长兴、梅溪、林城桥一带,牵制第十八师团等部不能自由进攻,或予相当打击。[28](P7)

  武汉会战期间,第三战区分令第十集团军(刘建绪)任沪杭一带游击,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相)任京沪一带游击,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任江南铁路沿线及长江沿岸游击。各部遵令行动,一度克复富阳、溧阳、宜兴、当涂、宣城、海宁、海盐、安吉各县城,随时对日军后方连络线及汉奸组织以重大破坏。江防部队炮兵袭击敌之军舰及运输艇。[28](P71)

  江南失陷后,江苏省政府迁往苏北。徐州会战结束后,军事委员会以第八十九军军长、第二十四集团军代总司令韩德勤为江苏省政府代主席(1939年月10月正式任),留苏北地区坚持抗日游击。苏北地区除第八十九军(韩德勤)外,保有新编第六旅及省保安旅、团若干,与各县保安队,地方团队及民众武力。这些武装力量控制苏北广大地区,予敌威胁甚大。韩德勤以兴化为中心,建立游击根据地。除海州、徐州、南通、江都及江苏境内之陇海、津浦铁路沿线为日军占据外,运河及通海公路仍为中国军队控制。[18](P379)徐州失陷后,原第五战区之第五十七军由缪瀓流率领,李明扬、李长江为正副指挥的苏皖游击队和陈泰运指挥的税警团,都留在苏北进行游击战。

  杭州沦陷后,1938年1月,浙江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黄绍竑兼任第三战区浙江省游击总司令,组织国民抗敌自卫团,在浙江省内杭嘉湖地区和浙江省西部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其第五支队于1938年10月曾收复海盐县城,克复吴兴县新丰镇。[29](P767)

  新四军成立后,各支队分别在皖南、苏南、皖中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5月12日,集结于豫皖地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先遣队进至巢县以南,第九团一部在运漕河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歼敌20余人,此为新四军江北首捷。[30](P252)

  1938年4月,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部分干部组成先遣队,在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下,于28日从皖南岩寺出发,向苏南敌后挺进,进行战略侦察。先遣支队5月中旬到达镇江地区,6月17日,在镇江西南之韦岗伏击由镇江开往句容之日军,毙伤20余人,击毁汽车4辆。[13](P205)此为新四军江南首捷。

  5月中旬,第一支队(陈毅)随先遣支队之后向苏南进发,6月中旬到达溧水竹箦桥。7月,第二、第三支队主力进入苏南皖南沿江地区,军部由岩寺进驻泾县云岭。以后,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分别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江宁、当涂、溧水、高淳、芜湖、繁昌及青阳等地区,展开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13](P205)7月1日,第一支队第二团在丹(阳)北8个乡人民自卫团和民众配合下,夜袭镇江东南之新丰车站。8月12日,该团又夜袭句容城。8月下旬,该团又在珥陵镇伏击了日军。[30](P250)

  8月22日-23日,日军由秣陵关、溧水、当涂、采石、江宁等地出动围歼位于小丹阳地区之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部。24日,第二支队主力在鸡笼山予日军有力打击后转移,日军合围扑空。同时,第一支队动员地方武装对南京至杭州、南京至上海、句容至丹阳等公路展开破袭战,并派精干小分队袭击南京近郊麒麟门。[13](P209-210)第三支队(张云逸副军长兼支队长)于9月底、10月29日、11月上旬,担任青弋江阵地防御,多次击退日军进犯。

  第四支队7月间袭击运漕地区伪军,9月3日,在桐城以南棋盘岭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毙敌70余人,10月下旬,攻克庐江、无为二县城。11月,张云逸副军长率军部特务营渡江北上,抵达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地方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担负皖中抗战任务。第四支队以一部推进至淮南铁路以东开展游击战争。[30](P253)

  中共河南省委武装部长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00余人,于9月30日从河南竹沟出发,经遂平挺进豫东,10月11日到达西华杜岗,与豫东游击队第三支队一部及先遣大队合编,仍称新四军游击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下旬,该部东渡新黄河向鹿邑前进,27日,进至淮阳窦楼,击退日军进攻。11月下旬,进至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击退日伪军“扫荡”,为发展豫皖苏根据地打下基础。[30](P253)

  新四军自成立至1938年10月,在华中完成战略展开,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等抗日根据地。抗战之初,新四军根据地内,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地方士绅。1938年7月7日,镇江、句容、丹阳、金坛4县抗敌总会,以茅麓茶叶公司经理、当地自卫队负责人纪振纲为主任,进步人士樊玉琳、新四军第一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为副。8月,江宁、当涂、溧水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以著名绅士叶文明为主任,国民党员张干农、新四军干部夏定才为副。[8](P526)

  [1]卢豫东。中国抗战军事发展史。第三编(下)[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八十五辑,文海版社,1941.

  [2]武月星、林治波、林华、刘友于。卢沟桥事变风云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谢忠厚、萧银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M].改革出版社,1992.

  [4]刘大年、白介夫。中国复兴枢纽[M].北京出版社,1997.

  [5]王蓝。硬汉张荫梧[J].台北。传记文学第四卷第二期,1964.

  [6]魏宏运。华北抗日根据地纪事[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7]郭传玺、徐有礼。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中国抗日根据地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档案出版社,1986.

  [8]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长编(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王成斌,等。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二)[C].解放军出版社,1988.

  [10]魏宏远,左志远。华北抗日根据地史[M].档案出版社,1990.

  [11]中华民国史料长编[C].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编。八路军·综述·大事记[C],解放军出版社,1994.

  [13]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M].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1988.

  [14]刘大可,等。日本侵略山东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15]王成斌,等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五)[C],解放军出版社,1989.

  [16]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外学者论抗日根据地——南开大学第二届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档案出版社,1993.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第787宗,转引自郭代习。国共抗日游击战争之比较[J].许昌师专学报,2002,(3)。

  [18]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上)[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5.

  [1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0]徐永昌日记(影印本)第四册[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1991.

  [21]抗日战史·晋绥游击战[Z].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1980.

  [22]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Z].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

  [2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四)[Z].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

  [2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M].人民出版社,1993.

  [26]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四)[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5.

  [27]文强。为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而作[J].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编,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1995.

  [28]抗日战史·各地游击战(一)[M].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1981.

  [29]引自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0]罗焕章,高培。中国抗战军事史[M].北京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26 11:10: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华北地区抗日游击战的展开

下一篇:百花洞战斗简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