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情报员日军监狱受酷刑捐躯 女教师携七儿抗战三子阵亡
2016-04-21 15:19: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高龙  点击:  复制链接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的前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各派出一支武工队进入港九地区,成立港九大队,开展城市游击战。直到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才正式改编为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东江纵队在同日伪顽军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建立了整套严密的情报系统。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在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东江纵队积极配合了全国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反击作战,英勇地打击敌人,严重威胁着日军的南海防线,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东纵女兵巾帼不让须眉,活跃在杀敌战场以及后勤、医务、情报、交通、电台、文艺等方方面面,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

  行军时,电台女摇机员挑着沉重的机器,光着脚板,经过崎岖的山路后,一到宿营地就要帮着架设天线,还要摇动发电机。

  当时,东纵机要员中女兵占了一半。她们在煤油灯下翻译电报。

  ——— 黄梅

  那是平常的一天,1944年3月17日,61岁的冯芝行走在香港的街道上。她打扮成一个城市贫苦老妪的形象,以避免引起街头日军的怀疑。

  作为一个战略要地,这座城市被日军严密控制着。冯芝,这位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市区中队的交通员,此时正送一些重要文件。但这天她没那么幸运。

  在一座岗哨,日军拦截了冯芝。她被日军作为嫌疑犯,关押审查,再未走出监狱。据《东江纵队英烈集》的描述,冯芝是在抗战中殉难的年龄较大的东江纵队女兵。东江纵队正式成立于1943年,为广东东江地区敌后抗日部队,威胁着被日军盘踞的广州外围,还深入香港地区、粤赣湘边和韩江地区。抗战中,东江纵队活跃着大批女兵,她们多数从事电台、交通、卫生工作,部分直接拿枪参战,有的在战场殉难。

  遇害日军监狱

  六旬女“间谍”经受了鞭笞、狼狗撕咬、电刑等非人折磨

  被日军抓捕那天,冯芝在送文件。她和另一位同事亚四一起,准备将交通站的材料送到中队部。有的材料被冯芝缝到衣服里。但他们未躲过那天的大检查。

  在日本宪兵部位于海边的一个监狱里,一个可能同情抗日的伪警察来搜身,从冯芝身上搜出一些材料,悄然撕碎扔出窗外。但一个印度警察进来了,再次搜查,搜出一些材料,冯芝暴露。

  年过六旬的冯芝经受了非人的折磨:鞭笞,狼狗的撕咬,还有电刑。据后来的记载,她仍智慧地保护自己。她回答审讯者,“我穷,给人当水客。邻居看我穷,叫我做水客,给他带点衣服送到一个地方,给钱我,我就带了,我没文化,不懂上边写的是什么。”

  但抓捕她的日军懂。她被作为间谍,转送到日军海军刑务部。她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对一同被抓的亚四说,“我反正这么大年纪了,死了也没什么。”当年6月25日,冯芝在日军监狱被处死。

  冯芝不是在香港日军监狱唯一的遇害东纵战士。1944年,东纵女兵王月娥也在日军监狱被害。生前的行军中,像古代传说中的花木兰一样,王月娥女扮男装,与众多战士一起在高山幽谷之间穿梭。1944年,因汉奸告密,王月娥在上船时被日军抓捕,再没有机会返回她熟悉的山岭。

  据《东江纵队英烈集》的介绍,有多名女兵在战争中殉难。她们多数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杀害,部分死于日军监狱和对日军的作战中。

  1920年生于东莞的女兵卢洪婉,在读初中时接触了《铁流》等书籍,写下了“不要寂寞在家过,宁可沙场阵上亡”的誓言。这成了她的谶语。在支援前线的活动中,卢洪婉把母亲为她选购的金戒指、金手镯献出来。后来,卢洪婉参加了游击队,在一次日军的突然袭击中殉难,年仅18岁。

  殉难者中也有惊心动魄的激战场面。1944年参军的东纵女兵梁通,在1944年6月的一次战争中阵亡。当时,她所在部队与盘踞在东莞马嘶圩的日伪军激战。在一座当铺的楼阁上,敌人架设了机枪,居高临下扫射。她的战友游成中弹倒下。梁通不顾战友劝阻,冲上前背起游成回撤,身上多处中弹倒地。据后来战友的回忆,梁通当时捡起身边一支手提机枪,对着阁楼的枪眼还击,将对方的机枪手击毙。这场战斗以游击队的胜利告终,但梁通再也没有醒来。

  “东江游击队之母”

  女教师“送七儿共抗日,携三子赴国难”

  东纵牺牲的女兵中,包括被誉为“东江游击队之母”的李淑桓。

  “她出生在一个清朝贡生家庭,读书时受到岳飞和文天祥的影响。”近日,在广州瘦狗岭附近家中,离休干部陈枫向南都记者讲述了她婆婆李淑桓的往事。李淑桓将自己的七名子女送到抗战队伍中。她和三个儿子都在抗战中牺牲。陈枫是她的六子郭际的妻子。

  幼年的李淑桓随执教的父亲在广州定居。父亲在私塾教书,她坐在阁楼上听。受家庭氛围影响,李淑桓熟读四书五经,并有了“识字三千能教书,身居人群做人师”的愿望。

  家庭的书香气息影响了李淑桓后来的人生。婚后次年,李淑桓自己办起了私塾。然而,亲人离世,丈夫失业,家庭生活急转直下,她的学校也难以为继。

  1930年,已是六个孩子母亲的李淑桓被迫转到香港,在九龙官涌的民房继续自己的办学事业。

  九一八事变对李淑桓产生了重要影响。她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对学生讲解了自己写的《哀国难》词。这是保留下来的她不多的词句,“故今日为我最悲最痛之日,最悲最痛之日,即吾人复仇雪耻之时,能为此矣,执干戈以卫社稷,此其时矣!男同胞们!女同胞们!祈速起!”她读到伤心之处,泪流满面。在香港,李淑桓也听了何香凝的抗日演讲。

  1938年,她的大儿子郭显承去了延安的陕北公学。儿子出发时,她送到九龙火车站,并告诉儿子,“你今日远去,望你有志而成。”郭显承后来参加八路军,在战斗中牺牲。其所在部队被日军击溃。目前没有郭显承的烈士纪念证。她另外两个儿子郭显和以及郭显乐也在抗战中罹难。

  1938年12月,她的六子郭际回坪山参加游击队,年仅13岁。她在箱柜里找出百家布,连夜为他缝了一件夹背心。

  抗战前期,她在香港的街巷中挨家挨户,为东江抗日游击队募捐。她家成了东江纵队一个重要联络点。人多时,她家曾一次收容了六个人。她对一些年轻的游击队员说,“你们的难就是我的难。”年轻的游击队员称呼她为“郭妈”。她的活动引起了注意,受到特务机关骚扰。

  1937年起,她的学校因无力交房租而停办。家里只能靠丈夫打工的工资来维系。1941年,丈夫病故后,她参加了游击队,来到了东莞大岭山游击区。

  在游击队,久居都市的李淑桓第一次感受了紧急转移时夜行军的艰苦。那次,她在病中。天降倾盆大雨,刚撑开的雨伞就被风吹跑。她索性让雨淋个够,“淋雨当冲凉”。在泥泞的山路,她拉着幼小的儿子郭显隆随部队一起行军。

  此后,她在大塘小学,以教书为名做情报工作。她一边编写抗日教材,一边从周边乡亲那里获取敌情。1941年农历八月初十,国军徐东来的部队来袭,她因小时候缠过脚跑不快,被抓捕,后被残忍处死,年仅47岁。

  女战士艰苦行军

  生理期连草纸也没有;没有太阳晒干布,就用扇子把它煽干

  除了面对残酷的战斗和杀戮,东纵女兵也经受着日常行军中的艰险。

  雨下了数天,山洪暴发。东纵北上的队伍行进在瑶山。这是1945年的一次行军。当时,东纵部队北上,去五岭地区建立根据地。队伍当中有女战士黄梅。

  现年86岁的黄梅,于1945年参加东江纵队,担任机要员,管理电报密码。近日,黄梅在广州家中向南都记者讲述了那次行军的艰苦。

  部队北上,进入广东省北部始兴县的瑶山,在深山密林中行军。这座山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方圆几百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而且没有现成的山路可走。雨后的山坡泥泞不堪。爬山非常困难,走几步摔一跤。部队战士互相搀扶着爬了两天才到达山顶。“上到山顶,发现只有几户瑶民。给养有困难了。我们每天吃两顿饭,一顿稀一顿干。”黄梅介绍。部队原计划两天翻越瑶山,只带了两天干粮,结果上山就爬了两天,带的粮食不够了。衣服被雨淋湿了,烤干继续走。

  这是部队艰苦生活的一个缩影。对女兵来说,还有特殊的困难。“女同志生理期,行军中,或遇上细雨绵绵的天气,条件很差,连草纸也没有,只得用破布代替,没有太阳晒干布,就用扇子把它煽干,个别女同志怀孕了也照样跟着急行军、过河沟。”黄梅回忆。

  黄梅介绍,有个女兵带着小孩,突然遭遇了敌人。为了避免小孩哭声暴露目标,她就用手捂住孩子的嘴,结果把孩子活活捂死了。有的女兵生下小孩就送给了附近的百姓。如果她们怀孕了,就用各种办法去流产。

  女兵大多是十几岁的姑娘。有时下雨天路滑,她们摔倒在泥泞中满身泥浆。

  女机要员和卫生员

  挑着沉重的机器光脚走山路,随身携带密码和火柴

  黄梅担任的电台机要员工作,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有更多严苛的要求。

  1942年,东纵电台成立。建立电台历经周折。电台用的无线电器材,绝大部分是从香港辗转送回游击区的。经地下交通从香港运来的机器,重新装配面临器材缺乏。部队用烧火钳钳着铜线当烙铁,从村民家找来锡壶当焊锡,从山上刮来松香做焊油,用缴获的零碎接线当导线,反复装拆,终于将机器装配。

  东纵对电台安全很重视,用一个加强排警卫电台,多次与前来袭击的敌军交火。东纵部队救过几批美国飞行员,后来得到美方赠送的几部电台。

  行军时,电台女摇机员挑着沉重的机器,光着脚板,经过崎岖的山路后,一到宿营地就要帮着架设天线,还要摇动发电机。

  当时,东纵机要员中女兵占了一半。她们在煤油灯下抄电报,翻译电报。

  黄梅介绍,保密工作很严格,外出要求两个人一起行动。机要员工作上的事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亲人。行军时,机要员随身带一盒火柴,如果万一遇到敌情,突围不出去,就要把密码烧毁。密码必须随身带,一步不离,吃饭的时候也要背着。

  “晚上工作的机要员留半截红薯充饥。电台白天不能工作,因为电台的天线有两米高,怕暴露目标。”黄梅回忆。

  那首集体创作的《通信兵颂》能体现东纵机要员的生活,“北斗星灿耀,豆油灯闪照,这夜的光芒啊,伴着我们到明朝。”

  在动荡的环境中,东纵的医务工作也颇艰辛。

  在北京路附近居住的黄惠庭,生于1920年,今年95岁。1944年,黄惠庭参加东纵,从事医务工作,曾担任惠阳大队卫生处救护队长。在光祖小学读书时,学校演抗日话剧,黄惠庭受到影响。她也受到班主任的影响。读书到五年级时,经人介绍,黄惠庭参加了东江纵队。

  1944年冬天的一天,东纵设在坪山竹坑镇战地医院的工作人员突然得到情报,前面有日军,后面有国民党部队,两支部队都要从医院所在地经过。医院的伤员紧急分散到各家,许多人到了乡下。黄惠庭和她妈妈带了十几个伤员,到了乡下家中。当时,因南方潮湿,许多人得了疥疮。“家里把闲置的口粮拿出来,给这些伤员吃。伤员中一些本地人因为口音相同,住在我家阁楼上面。外地人因口音不同,被疏散到果园里躲避。”黄惠庭告诉南都记者。

  1945年8月15日,在半路上,黄惠庭从一个挑担的人那里听到了抗战胜利的消息。

  女交通员送情报

  扮农妇,装哑巴,谎称童养媳……信件藏在草把内,埋在稻田里

  活跃在战场上的东纵女兵,还包括交通员。这是危机四伏的工作,对体力和勇气都是极大考验。通过她们,大量文件和情报得以及时在部队之间传递。

  当年,在广九铁路线的交通线上,活跃着一位外号杨嫲的女交通员,叫杨少珍。杨少珍因人极瘦而得此名。

  生于贵州的杨少珍,因家庭贫寒,13岁就被迫给人当童养媳,饱受打骂。一天,杨少珍在路边啼哭时,遇到一个人贩子。人贩子骗她说帮她找父母,结果将她卖给了云南一个陈姓军阀当丫头。在军阀家,杨少珍继续遭女主人折磨。这名女主人一不顺心就把她的头往墙上撞,撞得她头破血流,头上留有好几个伤疤。因不堪虐待,跟着这家人到香港后的杨少珍再度逃走。

  1941年12月8日早上,杨少珍亲身经历了日军对香港的轰炸。她看到这座城市一片混乱,街上躺着不少同胞的尸体。

  1941年底,17岁的杨少珍来到东纵,开始了战地生活。刚来游击队一个月后,由于遭受敌人围剿,部队转移到山区,杨少珍遭受了人生又一次磨难。她发高烧,跟不上大部队,一个人到树林里隐藏起来。几天没有吃喝,这位瘦弱女子一度昏倒在树林里。在树林里坚持了三天,直到敌人离开,杨少珍挣扎着寻找部队。她一路饮山泉水,采摘野果充饥。就要倒下时,她遇到了部队人员,被送到卫生队抢救,挽回一命。

  生活的苦难没有摧毁杨少珍的热情。她在队伍中很快成为老练的交通员。她在经过敌人碉堡路段时,故意选择从碉堡旁边经过,因为这样最安全。在铁路边,她会先用耳朵贴着铁轨,听远方是否有巡逻队到来。然后抓紧巡逻队经过的间隙穿过铁路。

  在白天,杨少珍有时会化装成农妇通过铁路。她将信件藏在草把内捆好,装着上山割草。一天中午,在铁路边碰到两个汉奸向她问路。杨少珍知道自己说话口音会暴露,就装作哑巴比划,蒙混过关。“交通员有时把密件卷成烟卷,藏到身上。”东纵女兵黄梅向南都记者介绍。

  杨少珍也经历过险情。一天,她拿一份紧急文件,遭遇敌人。她装作害怕,故意摔倒并滚动到稻田里,迅速将文件埋好,然后爬回路上。敌人将她扣留了一晚。她称自己是童养媳,被婆婆赶了出来,无家可归。敌人找不到疑点,就将她释放。

  同样出身贫寒的还有东莞清溪土桥村的黄伴馨。黄伴馨的大哥在香港打工不成,饿死在街头。二哥被日机炸死。她少女时代目睹了日本侵略造成的苦难。她回忆,“日军经常到我家乡来抢粮、捉鸡、捉人、强奸妇女。开始人们向山里逃避,后来日军一天来抢几次,再逃下去不但荒废了农田,也会饿死。于是日军进村时,青年妇女就躲藏起来,或者事先知道的,就到山里割草或干农活避开。”

  黄伴馨后来参加了东纵,成为交通员。她经常一个人夜行军,走五六十里路,半夜十二点到达另外一个交通站。有时碰上紧急情况,当天晚上又立即返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纵女兵的抗战生涯结束。东纵的女报务员施斌首先收到消息,在场的人手舞足蹈。东纵女兵黄梅回忆,现场有人讲,“终于不用打仗了。”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21 15:21: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江纵队掩护国民党高官夫人离港

下一篇:原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长郑群回忆抗战岁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